新書推薦: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祖先曾经有过的优雅生活
至今留有一种温情
捕捉历史的瞬间光影
展现最真实的明代社会
看大明帝国生活实录,感受明朝式的优雅
|
內容簡介: |
明朝的历史,后人津津乐道的,不是心机智慧的争斗,就是金戈铁马的战争,然而明朝真正值得后人欣赏品评的,却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本书正是从生活处着眼,通过各种现场感的情景捕捉,与重点历史的深度分析,全面展现真实的明朝社会。
|
關於作者: |
张嵚,男,山东济南人,历史图书作家,出版历史题材作品十五部,代表作有:《不容青史尽成灰》《一言难尽历史现场》,并曾在多个电台开播历史讲座节目。
|
目錄:
|
目录:
各个圈子,各有段子
帝王生活现场
明朝好公务员生活报告
明朝生活实录
大明外交报告
和朱元璋叫板,五百年祖宗家业没了
挑衅朱棣的后果是越南亡国二十年
世界第二强帝国,向明朝低头
各有难念的经
穿越到明朝
王爷,养不起
大明军制揭秘
明朝式的优雅
晚明的享受风
一个明朝画家的遭遇改变中国美术史
给明朝皇帝当老师有多难
明朝科举都考啥
外国人眼中的明朝
明代科学对世界的影响
史上最好的国家福利
国难中的大明精英
和平年代刚正清流现形记
一个阴差阳错改写了日本历史的明朝大师
明朝的女人、女神与女神经
明朝公主嫁人难
明朝女人传奇
尾声
明朝灭亡时的囧事
|
內容試閱:
|
各个圈子,各有段子
帝王生活现场
明太祖朱元璋最疼爱的儿子,便是太子朱标。但爷俩也曾发生冲突。胡蓝大案爆发后,朱标为涉案的恩师宋濂求情。火头上的朱元璋脱口大骂:等你当了皇帝再赦免他吧。没想到朱太子脾气更倔,二话不说竟跳进了宫中的太液池。
这下可把朱元璋吓坏了,喝了一肚子水的朱标被捞上来后,朱元璋焦急地守在儿子身边不吃不喝,直到朱标活过来才安心。事后所有下水救太子的人,朱元璋全部记下名字,脱了鞋子下水的一律杀头,没脱鞋子下水的则官升三级。朱元璋的理由是:太子都危在旦夕了,你们难道还脱了鞋子再跳水?吗?
群众反贪出冤案
朱元璋反腐败的一个大利器,就是发动群众:农民如果怀疑所在地的官员贪污腐败,就可以径直将官员绑了,敲锣打鼓地送到京城治罪,只要农民头上顶一本朱元璋亲自编写的《大诰》,沿途官员不但不敢阻拦,还要提供方便。
第一个敢这么做的人,是江苏常熟县农民陈寿六。洪武十八年(1385年),陈寿六因受地方官吏顾英欺压,与亲友一起将顾英捆绑,送到南京来治罪。得知消息的朱元璋非常高兴,不但亲自接见了陈寿六,而且还赏赐了他二十锭银钞(相当于人民币一万两千元),并免除他们全家三年赋税,陈寿六的事迹更被明朝的宣传部门大张旗鼓地通报全国表?彰。
但有时候也闹出冤案来。《大诰续编》里记录,安吉县有个金姓农民,拖欠了两年地租,东家地主去讨要,金农民居然手拿《大诰》,把地主绑到南京城,送朱元璋处治罪。不明真相的沿途官员们居然也敲锣打鼓,拿着反腐败的阵仗礼送他进京。可怜的地主,差点就冤死在反贪运动里。
突击考察干部
朱元璋在位时特别讨厌的一个官员,便是监察御史韩宜可。此人经常直言进谏,不但不畏权贵,甚至还常驳朱元璋的面子,被朱元璋几次治得死去活来依然本性不改。但他有一个品质却得到了朱元璋的敬重清廉。
有一次朱元璋突然杀到韩宜可家,想看看韩宜可过的什么日子,结果他看到韩宜可全家破衣烂衫,家徒四壁。朱元璋开始还不相信,开玩笑说:你小子不会是知道我来,把家里的钱都藏起来了吧?韩宜可二话不说,大大方方地打开家里的钱箱,只见里面空空如也,外带补充一句:臣从来没钱,也就没钱可攒。
明朝有多富
牵挂老百姓吃饭问题的朱元璋,终其整个在位期间,都格外重视农业,除了众所周知的清丈土地、轻徭薄赋等政策外,还出台了明朝版的宏观调控。
从明朝建国后的第四个月,即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初一开始,全国的自耕农,凡种植桑、麻、木棉三种经济作物的,国家免三年赋税。不种桑与麻两种经济作物的,却要被处以罚款。
这项命令推行25年后,即公元1393年,中国棉花总产量11803000余斤,粮食总储量71800000石,《明史》称这一时期宇内富庶,赋入盈羡,府县仓储甚丰,至红腐不可食。至于老百姓的生活,当时的民谣是这样说的: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老瓦盆中洌酒盈,呼嚣隳突不
闻声。
最挂念老百姓
朱元璋另一个史不绝书的善举就是他的晚年忧民益切。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至他去世时的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朝曾多次打开官仓,赈济贫民。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四月,朱元璋更通告天下,规定从此后,凡有水旱灾害,地方官员可以不经请示,先行打开官仓赈济百姓。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起,明朝更开始通过派遣教官,建立学堂等方式,在西南少数民族土司地区推广文教。即使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朱元璋依然在遗诏中叮嘱:自己去世后,丧礼不要用金银器皿,全国的臣民,在哀悼满三天后,就要脱下孝服,不要因为国丧,影响老百姓家的正常生活。忧民之心,直到生命终点。
永乐大帝的治国梦
浴血夺取江山的永乐皇帝朱棣,是个工作十分认真的领导。自从登基之后,每天早晨四更就起床,吃过早餐后,他要在早朝前把所有的国事预先筹划一遍,早朝之后,他批阅奏章往往要到很晚,而即使在他熟睡的时候,只要有紧急的奏报送来,不论他睡得有多熟,内侍都要立刻把他叫醒,否则内侍就要受罚。勤奋程度直追朱元璋的他,更有自己的治国理想。
永乐七年(1409年),在接见一位北京的老寿星时,兴致勃勃的朱棣,说出了自己的治国追求:农民勤劳地种地,不用担心交不上赋税;工匠勤劳地工作,不用为了养家糊口去钻研奇技淫巧;做生意的商人们可以生意兴隆,不会破产沦为流民;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彼此都可以和睦相处,邻里之间,更可以相互抚恤。这个理想,就是他一直说的斯民小康。
朱棣的马屁不好拍
永乐十三年(1415年),朱棣北征得胜归来,贵州布政使上奏章拍马屁,说朱棣凯旋的时候,连贵州的大山都有感应,群山高呼万岁。朱棣看了后很不高兴,大骂说:我在北方征战,贵州的大山是怎么知道的?简直是胡说八道。这位官员本想拍马屁的,反遭朱棣严惩。
就不让你死
在管理官员的学问上,朱棣继承了老爹朱元璋强硬的一面,却也有自己的创意。户部尚书夏原吉因反对北征遭下狱,兵部尚书吕震受命代理户部工作。胆小怕事的吕震因此惶惶不可终日。朱棣得知后,立刻命令十名内侍去监视吕震,并且警告说:如果吕震突然自杀,那么受命监视吕震的内侍们也都要统统陪他死。
洋人来认爹
朱棣的一大业绩,便是外交成就。拜郑和下西洋和陈诚通西域所赐,外国使团纷至沓来,可谓万国来朝。而各国朝见时的贺表内容,也非常丰富多彩,有认神仙的,比如满剌加国国王亲自来朝拜时,在贺表里奉承说,我们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政治清明,这都是因为大明皇帝保佑啊。
也有认爹的,比如帖木儿帝国国王哈鲁,他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遣使朝见朱棣时,送上一匹马。国书中特意写明,这匹马是自己父亲老帖木儿当年的坐骑,自己作为儿子不敢骑,思来想去,还是朱棣骑比较合适。
算命要看时候
一生精力旺盛的朱棣,其实是一个症病缠身的人,他年轻时就经常肚痛,而且百医无效。直到登基后,经名医戴思然诊治,服药后排出许多小虫,方才渐渐好转。这种病,就是现代医学中说的肠道寄生虫病。
而从50岁后,朱棣又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为了治疗,他甚至笃信方士,在京城设立神庙,求取仙药,结果却是病痛越发严重,病痛的折磨也令朱棣时常脾气暴烈乖张。靖难之役中曾为他算命的袁珙,一次谏言他不要迷信仙药,却正赶上朱棣发病,当场被朱棣命人拉出去暴打一顿。
杀人要谨慎
朱棣对于中国法律的最大贡献,便是确立了五复奏制度,即对于死刑犯人的量刑要经过五轮审查。永乐六年(1408年)十一月,法司宣判的案件,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多达三百人,朱棣得知后立刻下令复议。结果,查出其中二十多人是冤枉的。
从此之后,明朝法律改变了朱元璋时期死刑过滥且有法不依的弊端。依律行事,渐成明朝司法的主流。甚至朱棣本人也做出表率。一次户部发生冒支钱粮案,朱棣闻讯大怒,当场下令将犯事官员全部处死。负责审理案件的刑部官员回答说:按照律法,这些案犯罪不当死。朱棣立刻醒悟,当场改口说:是我一时气糊涂了,居然把律法忘了,那就按照律法办?吧。
种田很辛苦
祖父朱棣很重视民生,明宣宗朱瞻基也同样如此,在亲民方面,他甚至更进一步。宣德五年(1430年)清明节,祭祀归来的朱瞻基走访京城郊区农家,不但考察民情,更亲自尝试农业劳动,扛着农具耕了一圈地。
事后他对大臣感叹说:我才干了这么几下农活,就累得受不了了。都说农事最辛苦,今天我总算信了。亲身体验了农事艰辛的朱瞻基,之后减免赋税,与民休息。他还选拔精干官吏出任地方知府,明朝名臣况钟,就是在这次体验生活后被任命?的。
一语成谶
明宣宗在位的时候,一直对太子朱祁镇寄予厚望。朱祁镇刚学会说话的时候,明宣宗就把他抱在腿上问:将来你当了皇帝,能不能开创一个太平盛世?朱祁镇奶声奶气地回答:能!明宣宗又问:那如果有人敢作乱,你敢不敢亲自去讨伐?小朱祁镇声音响亮回答:敢!没想到他这个问题后来竟一语成谶:朱祁镇果然敢亲自去讨伐敌人,不过却被敌人抓了俘?虏。
好男人明英宗
铸成土木堡惨败大祸的明英宗朱祁镇,生活中却是个绝对好男人。他与皇后钱氏恩恩爱爱,事母孙太后极孝,太后生病的时候他亲自照料。他和同父异母弟郕王朱祁钰即后来的景泰帝,当时更是兄弟情深。
明宣宗一生仅朱祁镇与朱祁钰两个儿子,临终前他还曾特意把朱祁钰母子叫到病榻前,嘱托孙氏好好照料这对母子。朱祁镇登基后,对朱祁钰母子体恤有加,不但对朱祁钰的母亲吴氏极为恭敬,每到逢年过节,对朱祁钰更是必有厚赐。连当时的直臣李时逸(当年骂明仁宗的那位)都曾由衷称赞说:陛下兄弟相亲,国之福也。
爱国青年王公公
朱祁镇被后人诟病较多的,就是他宠信宦官,尤其是宠信王振。但在朱祁镇做太子乃至登基早期时,后来臭名昭著的太监王振,却也一度是个名声颇好的贤良。幼年朱祁镇喜好玩耍,经常在宫里摆开场子踢球,连大臣们都不敢劝,没想到王振见到后扑通跪倒,当场流泪高呼说:当年先帝(明宣宗)喜欢踢球,结果误了国事。现在皇上又踢球,是要把国家大事置于何地啊?此事传开,许多朝中重臣也啧啧称赞,内阁重臣杨士奇就曾感慨:太监当中也有这样的贤良啊!
帝王的友谊
在土木堡惨败后,明英宗朱祁镇沦为瓦剌人的俘虏。但据《明史》中记载,无论处于怎样危险的遭遇下,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朱祁镇都保持着大明天子的高贵气度。
而淡定的朱祁镇,也有一次载入历史的失态痛哭。一次他的侍卫袁彬身患重症,昏迷不醒。朱祁镇焦急万分,在百般医治无效后,朱祁镇趴在袁彬身上,放声号啕大哭起来。没想到这一哭,却把一只脚已经迈进鬼门关的袁彬硬生生地给哭醒了。
朱祁镇被俘后,因瓦剌连遭败绩,朱祁镇又渐无价值,居住条件更恶劣,一刮风就漏风,冻得他哆哆嗦嗦。安置他们的地方却有个别样的名字:苏武庙。那些日子里,朱祁镇、袁彬、哈名、狐狸沙尔,四个患难与共的主仆,就在苏武庙的破帐篷中,忍受着呼啸的寒风,相互依偎在一起,相依为命。
不死之身明英宗
按照各种史料的说法,土木堡惨败后沦为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是个死了许多次没死成的人。瓦剌可汗也先想用剑砍死朱祁镇,结果剑断了;想把朱祁镇扔到水里淹死,结果朱祁镇浮了起来。而《黄金史》和《明史》也都有一个巧合的记录:也先想半夜偷偷杀死朱祁镇,没想到天上打雷,把也先的马给劈死了。一来二去,也先终于相信朱祁镇是真命天子,从此不敢加害。
敌人也感动
北京保卫战胜利后,大臣杨善出使瓦剌,软硬兼施,终于成功要回了明英宗朱祁镇。而完成任务的杨善,更亲眼看见沦为囚徒的朱祁镇在蒙古草原的人气。
先是宴会上,瓦剌可汗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对朱祁镇甚为恭敬,甚至向杨善提出了哭笑不得的要求朱祁镇回去后,景泰帝朱祁钰必须把皇位还给他。而送行的时候,伯颜帖木儿更亲自护送千里,直到大明边境。临别的一刻,这位戎马一生的硬汉子,面对朱祁镇泪如雨下,依依惜别。而伯颜帖木儿刚走,也先的另一大将昂克又追来了原来他猎到了一只獐子,特意纵马驰骋千里,前来进献给朱祁镇。沦为囚徒的朱祁镇,他的气度与亲和力不但感动了朋友,也感动了敌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如愿回家的明英宗朱祁镇,被在位的景泰帝尊为太上皇,其实却是被百般提防。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与他相依为命的,正是在家苦苦等候他两年的钱皇后。
朱祁镇被俘后,钱皇后先是拿出私房钱,送到也先处赎人,却人财两空。而后她天天跪地祈求上天,保佑朱祁镇平安,结果腿因此跛了,眼睛也为此哭瞎了,等朱祁镇回来时,她已成了一个瘸腿瞎眼的老妇。但朱祁镇却毫不在意,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相守度日。两人的日常花销甚至要靠钱皇后天天纺纱,卖钱度日。而受命在南宫监视朱祁镇的特务们也经常看到感人的一幕:不管钱皇后走到哪里,朱祁镇都陪在身旁,牵着钱皇后的手。这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患难夫妻真正演绎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
两大善举
在南京度过了几年被软禁的生涯后,明英宗朱祁镇趁景泰帝病危的机会,在徐有贞等臣子的拥立下成功复辟。再度君临天下的他,由于杀害了北京保卫战的大功臣于谦而被后世诟病。但二度执政时期,明英宗却也做了两件好事:一是实行优老之礼,全国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国家每年都要发放粮食供养,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加倍;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免服任何国家差役。这是世界上最早、最细化的国家养老政策。第二件事却是他临终时候的遗言:废除中国流传千年之久的野蛮殉葬制度。
爱叹气的皇帝
明宪宗朱见深自从登基后,给群臣的最大印象便是爱叹气。他天生口吃,少年时代历经磨难,养成了外柔内刚的性格,遇到有疑难的国家大事,必然当着大臣的面叹气。
他即位刚一个月,广西大藤峡就发生叛乱,朱见深看了奏折后,当场叹息一声。他即位的第二年,荆襄又发生了流民暴乱,他还是叹气。甚至有时候朝臣在他面前发生争论,要他裁决,他一样只是叹气。但在位二十三年里,最能惹他叹气的事情,却只有一件水旱灾害。
《明实录》里记载,每当朱见深听说闹灾的消息后,就会叹息不已。如果有关部门赈灾速度迟缓,他就会更加叹息不止。后人诟病他设置皇庄,并在内宫开设小金库内帑,其实他内帑中的存银,相当多都被用来赈济灾民?了。
他执政二十三年里共减免灾区税粮一千九百多万石,平均每年近百万石,这还仅仅是官田的减免数字,就已是明朝历代最高。即使是批评他最多的明史典籍《罪惟录》中,也称他在位期间,老百姓的生活幸斯小康。
皇上要打人
朱见深让大臣们感到欣慰的一点,就是脾气好。群臣进谏不管说话多难听,他总能耐心听。大臣犯了错,也极少被重罚,更不像前任皇帝那样动不动就杖责。但凡事也有例外,比如宦官怀恩一次曾劝阻朱见深,请他赦免因抨击朱见深崇佛而下狱的御史林俊。朱见深怒从心头起,当场随手抄起一块砚台朝怀恩砸去。若不是怀恩躲得快,肯定被砸得满脸花。
不搭腔也是错
大多数时候,朱见深都还算是好脾气的。但他好脾气的方式有时候却比坏脾气更让大臣们受不了。比如大臣们当面向他提意见的时候,他虽然能控制住脾气,却常常非暴力不合作,任对方说得如何天花乱坠,自己却打死不搭腔。按照俗话说,就是个闷葫芦,搞得大臣们直憋气。御史陈音看不下去了,为朱见深上奇文一篇,文中指责说:皇上您虽然经常听我们说话,但是却从不向我们发问,而勤学好问才是学习的优良传统。希望皇上您能够每天抽出时间来,找几位饱学之士,向他们提问题,这样咱大明江山就能稳固了。奇文送上去,朱见深依然闷葫芦。
皇上会武术
平和好脾气的朱见深,却也有个特殊的爱好:练武。他做太子的时候,就曾学过骑射。做了皇帝后,也喜欢去皇宫西苑,欣赏御林军的操练。但欣赏的结果,却是越来越失望。成化九年(1473年)四月十二日,他把京营所有的军官召集在一起表演骑马射箭,结果绝大多数人箭箭脱靶,武功水平极其拙?劣。
如此低水平的表演,好脾气的朱见深也受不了了,当场大骂说:有你们这群人带兵,能教育出好兵来吗?结果有四十六名军官当场被炒鱿鱼。半年后朱见深再来考察,依然有九名军官箭箭脱靶。虽然总体有所进步,但朱见深依然不满意。此后终其一生,他再懒得看京营操练。
你是我的心灵支柱
朱见深的另一件八卦事,就是他专宠年长他十九岁的贵妃万贞儿。据说这位万贞儿岁数大不说,相貌也极难看,说话声音更像个男的。如此人物怎么得到朱见深宠信的,不同史料说法不一。但《明史》上的一段对话却足以说明原因。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问他:儿子啊,这个姓万的女人,岁数大,长得丑,你干吗喜欢她啊?朱见深答: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只要和她在一起,我的心就特别安定。
爱护动物的明孝宗
明孝宗朱祐樘的两个公认优点就是节俭和仁慈。但这两个好品质放在一起,有时候却也闹雷事。比如他登基后,开始叫停朱见深时代的种种享乐活动,但有个事情犯了难:朱见深还留下了一些珍禽猛兽,这些动物怎么处理?喂着吧浪费粮食,杀了吧又太残忍,放出去吧还会伤害人畜。朱祐樘答:那就不给喂食,让它们自己饿死好了。
奸臣办好事
明孝宗用人,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许多以前被看作奸臣的人物,在他的手下反而成了能臣。典型如朱见深在位时期的佞臣刘吉,朱见深时代,他就是内阁大学士,除了善于排挤同僚外,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逢迎拍马。当时明朝官场上送他的绰号叫刘棉花,意思是脸皮厚,不怕骂。
明孝宗朱祐樘登基后,开始励精图治,刘吉也摇身一变,经常上书建言国家大事。而看重他能力的朱祐樘,不但没有清算他,相反留用他为内阁首辅。他担任首辅时,虽然也有打击陷害言官等恶行,但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哈密问题。
当时哈密被吐鲁番侵占,明王朝上下意见不一,刘吉提出了闭关绝贡的手段,即对吐鲁番进行经济封锁,逼迫其主动交还哈密。事后果然奏效。他的功劳,也恰应了一句俗话:恶人自有恶人磨。
皇上给你钱
朱祐樘得到后世称颂的,除了他的勤政与人品外,就是他对文臣的优礼。比如他极其信任的左都御史戴珊,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接见戴珊时,特意赠给他一锭白银,并解释说:这一点钱,多少能够表彰戴珊的廉洁。皇帝给臣子送钱,明朝并非首例,但仅为表彰道德则确为首例。戴珊晚年,多次请求退休,朱祐樘对戴珊说:我把天下大事交给你,就像对待家人一样,而今太平盛世尚未实现,怎么能说走就走呢?闻言的戴珊流泪说:我只有死在任上了。
外语学霸正德帝
贪图玩乐的明武宗朱厚照,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他精通佛教等宗教,甚至通悉梵文、梵语,他除了给自己加过大将军尊号外,还给自己加封佛号,全名是大庆法王系觉道圆明自在大定丰盛佛。朱佛爷极其超前的一个本事,就是他的外语天赋,比如葡萄牙使者来朝见时,他只用极短的时间就学会了葡萄牙语,甚至能够和葡萄牙人熟练交?谈。
明朝踩踏事故
朱厚照被认定是昏君的另一个罪名,就是虐待大臣。他所宠信的刘瑾、江彬等宠臣,都曾借助他的权势整治文臣,而他本人,除了责罚过给他提意见的大臣外,还经常给大臣们搞点恶作剧。《明实录》里记载,正德十一年(1516年)正旦节,满朝文武依据惯例,去宫内向皇帝朝贺。但朱厚照一看大臣们个个穿得周周正正,就格外地不喜欢。他就故意放大臣们鸽子,躲在宫里不出来。
可怜一干文武大臣,从大清早一直站到晚上,个个饿得两眼昏花,见皇帝见不到,走又不敢走。直到天色擦黑,朱厚照才派太监传旨,说皇上今天不来了,大家都回家歇了吧。早就疲累交加的大臣们如遇大赦,连忙争着往家跑,却不想在午门外相互拥挤,竟然有多名大臣被挤倒,发生了明朝版的踩踏事故。《明实录》里说,整整一个小时的事故中,大臣们儿子喊爹,属下喊领导,仆人喊主子,惨叫声、呼救声声彻殿?宇。
事后统计伤亡,右将军赵郎被当场踩死,三十多名大臣受伤,内阁大学士梁储的胳膊被踩断。事后,朱厚照也曾表现悔意,他没有去见大臣,但死者赵郎的葬礼,他曾亲自参加,所有在事故中受伤的大臣,也都得到优厚抚恤和赏赐。
有种你砍我
朱厚照在位期间,史不绝书的另一个政治景象,就是当时文官们的刚直。朱厚照于正德十三年(1518年)北游宣府前,内阁大学士蒋冕曾挡在他的车驾前阻拦。朱厚照拿着宝剑,威胁要杀死蒋冕,蒋冕却慨然回答说:我忤逆了皇上的话,属于有罪,应该被皇上杀死。但面对铁骨铮铮,朱厚照最终没敢动?手。
敢和皇帝叫板
一直因为行事荒唐饱受批评的朱厚照,对于大臣,却也有他宽容的一面。除了厚待杨廷和等重臣外,对于许多得罪他的大臣,他非但不恨,相反却非常敬佩。比如他北巡的时候,欲取道宣府去草原地区,但宣府御史张钦拒绝为他打开城门。僵持多日后,朱厚照还是趁着张钦去外地视察的机会,才得以进城。但对张钦,朱厚照非但没有责罚,相反还下旨称赞他勤恳忠勉。
后来他南巡扬州,在当地恣意玩乐,扬州知府蒋瑶非但不逢迎,相反处处和他针尖对麦芒。朱厚照向蒋瑶索取银两,蒋瑶拿着自己老婆陪嫁的首饰哭穷说:我家里就这些东西,皇上您看着办。朱厚照又向蒋瑶索取当地的特产琼花,蒋瑶反而嘲讽说:琼花这东西我们这里原来有,但自从宋徽宗被抓走以后,它就绝迹了。其实是嘲笑朱厚照是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这样一个给他添堵的官员,朱厚照非但不怒,当场一笑了之。事后蒋瑶虽然遭朱厚照的太监挟私报复,被用铁绳子捆在朱厚照的车队里,随朱厚照一直北归到山东临清才释放,但后来却官升陕西参政,再未受任何责罚。后人的史书中,给朱厚照加过许多贬义词,但唯独没有人说他是个暴君。
昏君的创举
明武宗朱厚照,素来被史家看作骄奢淫逸的昏君,可也正是他在位的十五年,做成了两件之前仁君们没有做成的事情。
一是江南赋税改革,通过杨廷和主持的赋税调整,改变了自朱元璋起江南赋税过重的局面。从正德八年(1513年)起在江南全面推行的赋税改革,既减轻了江南当地百姓的负担,更使从弘治晚期开始,江南地区拖欠中央累积十年之久的赋税,仅经两年时间就全部还清。国家财政状况大大
好转。
二是沿海市舶司改革,强化市舶司的收税职能,增加外贸收入,打开了解除海禁的第一步,扩大了政府税源。朱厚照在位十五年,国家的实际财政收入,其实要高于他父亲十八年的弘治中兴时代。
零距离打板子
嘉靖皇帝朱厚熜在登基之初发布的一个重要的诏令,就是广开言路,鼓励言官大胆进言。但在大多数执政时间里,他对于言论却多采取压制方式。他压制的方式就是
杖责。
他杖责的方式,是非常零距离的,比如嘉靖四年(1525年),云南御史郭楠上奏,要求抚恤大礼仪之争中的获罪官员家属。朱厚熜大怒,立刻下令锦衣卫带着大棍,乘快马八百里加急,就为了到万里之外的云南打郭楠二十大板。
嘉靖十三年(1534年),户部给事中张选要求朱厚熜亲自拜祭孔子。恼怒的朱厚熜不但把张选杖责,甚至还特意跑到牢房隔壁,亲自听殴打张选的板子声。嘉靖十九年(1540年),朱厚熜想闭关炼丹,太仆寺卿杨最上奏说:臣就算被陛下打死,也要上奏劝阻陛下。朱厚熜看完后立刻说:那就把他打死吧!结果,杨最被活活打死。
嘉靖面前不好混
摊上朱厚熜这样的领导,做大臣的想混好是非常难的,朱厚熜执政时代的几位重臣,都有自己一套混事的办法。最早得宠的夏言,最大的特点是做事风风火火,朱厚熜交代做的事,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而且汇报工作极其简单
明了。
但排挤掉夏言的严嵩却更有一手。后人都说他会拍马屁,确实他拍马屁的方式极其特殊:每次与朱厚熜讨论事情的时候,先假装和朱厚熜争论,然后等朱厚熜教育完了,就做幡然醒悟状,再竭力称颂朱厚熜英明。这样做,每次都能给朱厚熜带来智商上的优越感。
而最后算计掉严嵩的徐阶,他的方法则更加高明。他给朱厚熜奏事,每次都是先投朱厚熜所好,大拍马屁,说正事的时候来回绕圈子,绕到最后,却还是拐到自己的主意上,而且基本都能取得朱厚熜的支持。
对联有风险
朱厚熜对待大臣,表面上很亲切,经常拉着大臣拉家常,甚至讨论学问,但就在温情脉脉间,可能稍微一点小错,就会惹得他当场翻脸。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朱厚熜一次召内阁首辅严嵩和吏部尚书熊侠,说要一起对对子。他出了个上联叫阁老心高高似阁。就这一句,吓得严嵩当场扑通跪倒,捣蒜般地磕头,浑身冷汗直冒。
朱厚熜接着冷冷地说:你要是对不出来,我这里倒有一个下联天官胆大大如天。话音未落,旁边的熊侠也紧跟着扑通跪下,连磕头的劲儿都没了,浑身哆嗦如筛糠。这个对联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做内阁首辅的严嵩,心气太高了,高得内阁首辅这个官都容不下他了;做吏部尚书的熊侠,胆子也太大了,大得都要比过天了你们两个以后都给我老实?点!
严禁随地吐痰
朱厚熜给大臣们的最大印象,就是深沉、刻板。朝臣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即使是再紧急的坏事,也很少从他脸上看到惊慌与怒气。而即使是天大的喜讯,同样不会从他脸上看到兴?奋。
而他的生活同样刻板,按照明朝《起居注》的说法,他是明朝极少每天能保持同一生活规律的皇帝,无论起居、上朝、批阅奏折,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而他的待人接物更是极具礼仪性,一点生活习惯的错误可能都会引起他的愤怒。在他登基后,明朝皇城有了一个明文规定严禁在皇城里随地吐?痰。
朕和道家有缘
在明朝皇帝中,朱厚熜是一个极度信奉道教的皇帝。他信奉道教的狂热程度,在各类史书中都有记录,而他信奉道教的原因,《明史》把责任归结到朱厚熜执政早期的近侍太监崔文身上去,认为是朱厚熜初入京城时,崔文在皇宫里设立道场,为当时的江南水灾祈福,随后江南水患消解,也从而使时年十六岁的朱厚熜迷上了道教。
而更加贴切的记录应该是《明经世文编》。朱厚熜的家乡湖北安陆,在当时就是道教盛行的地方。朱厚熜的父亲兴献王就是一个虔诚的道教徒,不但与当地的道士交往甚多,更多次向道观捐赠金银。
甚至朱厚熜本人的出生,也与道教有不解之缘。按照《钟祥县志》的记录,朱厚熜降生前,其父兴献王曾梦见神仙下凡,接着就被朱厚熜降生的嗷嗷啼哭声惊醒。而在朱厚熜的整个执政时代里,他都对外宣称自己是神仙下凡。
皇上得了健忘症
朱厚熜为人上的最大毛病,就是记仇。比如早年在大礼仪之争中反对过他的大臣杨慎,被他发配云南达35年,期间朱厚熜几乎每年都问:杨慎在云南过得怎么样?每次问的时候,有心保护杨慎的大臣们,都故意把杨慎说得惨兮兮的,听到这些消息,朱厚熜就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但有时候朱厚熜也健忘,大臣徐阶早年也曾在大礼仪之争中得罪他,不但遭到贬官,朱厚熜更在宫殿柱子上刻下八个字徐阶小人,永不叙用。但就是这位永不叙用的徐阶,成了朱厚熜执政时期最后一位内阁首辅,并且深受信?任。
而被朱厚熜宠信了二十年的严嵩,最后也倒霉在他的健忘上。严嵩起初被罢官的时候,朱厚熜曾经下旨,要求官员们不要再弹劾严嵩的罪状,有敢弹劾严嵩及其家人罪行的,要一律治罪。
但仅仅一年后,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在家乡犯事,遭御史林润弹劾,朱厚熜勃然大怒,立刻将严世蕃判了死刑。同样倒霉的还有抗倭名将胡宗宪。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罢官,身为严嵩党羽的他本应受株连,朱厚熜因他抗倭有功,下旨说宗宪非严党。但仅过三年,胡宗宪就被论罪下狱,为求清白,他自尽于狱中。其实健忘和记仇,都是缘于朱厚熜的一个性格小心眼。
天生软心肠
隆庆皇帝朱载垕,登基前做了30年裕王,期间最大的爱好便是吃驴肠,逢年过节的时候,必然要有驴肠这道菜,遇儿子出生这类喜事时,也要吃驴肠庆祝。甚至好多次碰到愁事,以至长吁短叹的时候,他也要靠吃驴肠来消愁。可在他登基后,一次偶然路过御膳房,听到里面传来驴子的惨叫声,召来厨子一问才知道,原来驴肠这道菜,做法十分的残忍。朱载垕随即下旨,从今往后,再也不要给他做驴肠吃。此后一直到他六年后驾崩,他再没吃过驴肠。
皇帝太委屈
比起父亲嘉靖帝朱厚熜来,即位的隆庆帝朱载垕,因为他用人得当,朝廷内人才济济,国家经济全面恢复,外患消弭,军备振兴。他在位的时期,是后世公认的明朝隆万中兴的开始。
但他本人,却是一个挨骂非常多的皇帝。骂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说他懒,比如御史郑履淳就曾写奏折批他,质问说:皇上在位三年,曾经召见过大臣吗?曾经亲自主持筹划过国家大事吗?您对奏章的批复,是您自己写的吗?而骂他好色的更多,除了他那些具体行为外,有些言官甚至捕风捉影,比如御史蔡汝贤就曾上奏说:皇上您这两天瘦多了,肯定是经常宠幸女人,您可不能这样啊。
对这些骂他的奏折,朱载垕大部分时候还是很宽厚的,大多数的奏折,他既不惩罚上奏官员,也不批复,基本都留中了。少数例外的,比如蔡汝贤的那份奏折,他还特意批复了,在批复中回答说:我这两天真的没有宠幸贵妃,我瘦确实是因为干工作累的。
天子的银库
登基后的朱载垕,面对的是朱厚熜留下的烂摊子。北方鞑靼部落持续进犯,国家财政严重紧张,他登基早期,国家粮仓里的存粮,仅仅足够支用一个月。他登基后的种种举措,后人称赞比较多的,包括有停止各类道教活动,带头恭行节俭、遏制兼并、平反冤案等。
这些措施大多是对朱厚熜在位中后期种种过失的补救。而他做的最重要的两个事情,一是整顿军备,二是开放对外贸易。这位被看作软弱温和的帝王,对于军备却极为重视,他登基后的第二天,即下诏书给明朝九边边镇,希望各个边镇通力合作,早日打大胜仗。
也正是他在位时期,抗倭名将戚继光北调蓟州,加强北部边防。另一位后来的名将李成梁,也正是在他即位的第一年被提拔为辽东总兵的。隆庆三年(1569年),他还在皇宫举行了明王朝历史上最盛大的阅兵仪式。明朝武备的重振,确实从他开始。
而在开放海外贸易方面,朱载垕的举措,就是历史上的隆庆开关。对于朱元璋的海禁祖制,表面上他并未违反,而是在福建月港开设经济特区,允许沿海商民经此地出海贸易。之后的几十年里,福建月港迅猛发展,号称天子东南银库。更直接的世界意义是:西方历史学家认定,从那以后直到明朝灭亡,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都让中国赚走了。月港,在欧洲商人的说法里也有了个绰号:
银泵。
躁脾气海瑞
朱载垕经济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了富庶的应天地区。标志性事件,便是任命大名鼎鼎的直臣海瑞就任应天巡抚。而后,便闹出了著名的海瑞罢官风波。海瑞到任后,在当地遏制兼并,惩办豪强,兴修水利,推行新政,连退休阁老徐阶也被整得七荤八素,也终于闹得朝野震动。
但对这事,朱载垕却采取了理性的处理措施:既下诏表彰海瑞,支持了海瑞的新政改革,又以调任海瑞做南京粮储的方式,及时叫停了海瑞的过激行为,确保了地方稳定。但海瑞本人却气炸了,不但辞官抗议,还上了一份奏折,指责朝野官员皆妇人也。
面对如此激烈的攻击,首辅李春芳哭笑不得,不由自嘲说:那我应该是个老太婆吧。朱载垕得知此事后,也顺带调侃了下李春芳:国事艰难,你这个老妈子可辛苦了。
我可不学爹
朱载垕经常被言官批评不干活。他执政的六年里,明朝政坛的主要景象,就是官员之间拉帮结派,相互争斗。但对这个问题,朱载垕不是不知道,一次他询问张居正说:听说现在朝中有很多党,你是属于哪个党啊?张居正答:君子不党,让他们吵去吧。
朱载垕听了很高兴,也大手一挥:对,让他们吵去。隆庆四年(1570年),长期侵扰明朝边境的鞑靼可汗阿勒坦,和明朝商谈封贡和议,也就是明朝册封阿勒坦,双方开放贸易,停止战争。
这个决策当时在明朝朝野引起震荡,支持派和反对派吵成一团,大臣们请朱载垕来拿主意,朱载垕答:你们商量着办吧,商量好了报给我。我可不想学先帝(朱厚熜),天天干活还挨骂。
皇上有点懒
仁厚皇帝朱载垕,最让大臣们诟病的缺点,便是懒。一是常旷工,动不动就下旨免朝,也就是歇班。二是上班后常偷懒,坐朝的时候常临朝渊默未尝发言,也就是发愣犯呆。
照着《国榷》里的评价说:朱载垕和他爹最大的区别,就是他爹(嘉靖帝)虽说不上朝,但擅长拿捏群臣,闹得大家即使见不到皇帝,也常紧张兮兮。朱载垕却是即使上朝也常发呆走神,大臣们反而精神放松。
但比起上班来,朱载垕的业余生活,却是十分丰富多彩,一是喜欢收集奇珍异宝,而且各地上贡的珠宝,他还喜欢亲自查验鉴定,辨别真伪,还曾因为鉴定珠宝不合格,罚了户部官员半年工资。二是好色,除了密集宠幸嫔妃外,还多次在民间大选秀女,甚至闹出了诈骗事件:一个叫张进朝的太监,在湖北某地诈称替朱载垕选秀女,吓得当地百姓纷纷嫁女。该太监借机大肆敛财,整整两个月,共诈骗白银十八万两,折合人民币六千四百多万元。
师徒情义深
朱载垕最信任的人,当属内阁大学士高拱。高拱在他做裕王时期,就曾是他王府里的讲官,二人建立了极深厚的感情。他登基为帝初期,高拱在徐阶的排挤下一度罢官回乡,朱载垕还特意派最亲信的宦官随行护送,一路照料高拱的饮食起居。
一年后高拱复职,每逢疑难大事的时候,只要高拱来了,愁眉不展的朱载垕就一定会喜笑颜开。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先生(高拱)一定会有办法的。
隆庆六年(1572年)正月,身染沉疴的朱载垕召见两位辅政大臣高拱与张居正。面对病入膏肓的皇帝,两位大臣号啕大哭,但朱载垕却特意把高拱叫到身旁,张开胳膊对高拱苦笑说:先生你看,我身上的创伤,一直都没有落疤呢。然后朱载垕强撑病体,带着两位大臣巡视乾清宫,整个一路,张居正在后面跟着,而高拱则挽着朱载垕的手走在
前面。
回到寝宫前,按照惯例,皇帝应该休息,大臣应该告退,然而张居正告退了,朱载垕却依然拉住高拱的手不放,对高拱说了句送朕,说此话的时候,君臣二人都眼含热泪。中国历史上,这是一对难得的心心相知终生的君臣。
最得百姓心
朱厚熜和朱载垕父子,他们执政的成就,从他们过世时百官以及民间的态度就可看出。朱厚熜过世时,按照明朝人笔记里的说法,民间百姓,居然还有自发放爆竹庆祝的。而朱载垕则不然,噩耗传来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哭得稀里哗啦。高拱在聆听遗诏的时候,当场就放声大哭,完事后走到宫门外,又忍不住大声号啕起来。曾经写奏折骂过他的言官詹仰庇,在家哭到昏厥。河北肃宁县的百姓们,在他登基初期,曾经由他下旨,发还了被宦官侵占的土地。在他死讯传来时,肃宁当地官民百姓向朝廷上奏,要求为他立庙纪念。并说噩耗传来时,家家都啼哭不已。
这位被后人认为软弱的皇帝却颇得民心。
万历皇帝会来事
童年时候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个极其早慧的孩子。他被立为太子,是在隆庆二年(1568年)。那年有一日,其父朱载垕在皇宫里骑马,六岁的他看到了,立刻大喊:父皇是天下之主,慢着点,别摔着。
就这一句话,令朱载垕当场心花怒放,下马跑过来,把他搂在怀里拼命地亲。几天之后,他就被正式册立为太子。
他的母亲李氏,并非朱载垕的正房,他做太子后,后宫之主是没有子嗣的陈皇后。每次他探望陈皇后时,说话都极为乖巧,深得陈皇后欢心。后来每当他来看望皇后,陈皇后就算生着病,也拖着病体来见他。
我想死师父您了
朱翊钧和他的首辅大臣张居正,也曾有一段师徒情深时期。朱翊钧在位的前九年,几乎每年都对张居正的父母厚加赏赐,在跟随张居正读书时,对张居正也同样毕恭毕敬,礼遇有?加。
有一件小事也说明了他与张居正当时的亲密感情。一次张居正犯了腹痛病,朱翊钧闻讯后,亲自下厨做了一碗辣面,并且特意嘱咐送面的大学士吕调阳,一定要亲眼看着张居正吃下去。张居正病体痊愈,重新回来上班时,喜得朱翊钧直接从龙椅上蹦起来,拉着张居正的手说:可想死我了,想死我?了。
你要给我做个证
朱翊钧执政时期,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他的懒惰怠政。不但后世史家多有批评,当时的官员也常有弹劾,而事实是,朱翊钧本人也十分在意这个评价。
就在他过世的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三月开初的时候,他特意召见内阁首辅方从哲,先讨论了一下国家大事,然后就絮絮叨叨地诉苦,说自从萨尔浒兵败以来,他日夜忧心,以至于积劳成疾,经常拉肚子,脚部也浮肿,坐着都
困难。
怕方从哲不信,他还撸起袖子给方从哲看,说不信你看看我胳膊,都瘦成啥样了。方从哲一边听,却也不敢说话,最后朱翊钧还当着方从哲的面,特意嘱咐身边的司礼监太监:我每天都是怎么勤奋工作的,你要详细说给方大人听。
莫欺万历不上朝
亲政后的朱翊钧,最出名的事,是几十年不上朝。但即使不上朝,国家大事他也不糊涂,最大的本事就是会用人。群臣曾建议从朝廷大臣里选派封疆大吏,却被他一顿批,说没上过战场的京官怎么能戍边?甚至还曾下令,只要是人才,可以破格越级提拔。
后来在青海立下边功的郑洛,便来自他的慧眼识英才。而且一旦决定用谁,朱翊钧的态度便十分坚定,哪怕周围各种构陷弹劾,也从不为所动。
他任命李如松提督辽东,任命徐贞明开垦京郊农田,都招来反对声一片,弹劾奏章满天飞。朱翊钧却从不动摇,相关弹劾一律压住:天塌下来朕顶着,你就给我放心做事。事实证明,他都对了。
甚至连民生细节问题,朱翊钧也很明白。内阁大臣们曾奏请在京城开发水田,各位臣子们妙口生花,把开发水田的美好前景说得天花乱坠。朱翊钧耐着性子听半天,最后吐槽一句:南方气候温和,北方气候干燥,要是碰上干旱,水田怎么办?就这一句话,令各位能臣顿时哑火,一场开发闹剧也就及时叫停。
艺术大师朱由校
天启皇帝朱由校,公认的一个绰号便是木匠皇帝。照着后世民间的通俗说法,这皇帝不理朝政,就喜欢干木
匠活儿。
不理朝政这条有待商榷,但无可争议的却是天启皇帝在木匠行业里无与伦比的工艺水平。他曾经开动脑筋,照着同时期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把大木桶改装成人工喷泉,场面非常华丽。
他还曾经亲自设计出一种全自动折叠床,不但重量极轻,抬举轻便,而且里面有机关,可以用机关操纵随意折叠,堪称17世纪的变形金刚。而且皇宫里诸如油漆、打磨等各类活计,天启皇帝更是亲自上阵,全程参与。
对于他的工艺水平,人民群众也特别买账:他曾命太监徐元文把他的木工产品拿到京城工艺品市场匿名出售,一下子引起轰动,有的产品居然卖到了三万两白银的高价。
朕其实全都明白
朱由校在位时期最著名的事件,便是宦官魏忠贤专权。后人说起魏忠贤干过的坏事,常说他矫旨,也就是说,他干的坏事,全是假借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名义做的。然而天启七年(1627年),就是朱由校病逝前十天,朱由校还强撑病体,视察内阁,并说魏忠贤做过的一切,都让他非常高兴。自始至终,他都对魏忠贤保持着绝对的信任。
乱拍马屁倒靠山
朱由校在位仅七年,二十三岁那年就过世。关于他的死因,《明史》上认为,真正的导火索是一次游玩。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朱由校和太监王体乾、魏忠贤等人一起乘船饮酒,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朱由校失足落水,后虽被救起,却夜夜咳血不止。
这种病按照现代医学说法,叫肺积水。而后,尚书霍维华进献神药,美其名曰灵隐露,其实就是米汤。喝了没多久,朱由校病情加重,全身起了水肿。
八月十一日朱由校召弟弟朱由检进宫,遗言说:弟弟啊,你一定要做个像尧舜一样的圣君啊。而后病逝。按照《起居注》的记载,朱由校患病的这些天里,除了神药外,从来没有服用过太医的药方。换句话说,他是被耽误死的。
进献神药的霍维华,是阉党魏忠贤的铁杆亲信,他也许没想到,正是自己的乱拍马屁,毁掉了他们的最大
靠山。
名侦探崇祯
崇祯帝朱由检公认的缺点,就是猜忌大臣,事实上他不止猜忌大臣,他几乎猜忌一切人,包括与他朝夕相处的
老婆。
《明实录》记载,一次,朱由检极其宠爱的田贵妃,为朱由检演奏了一首小曲,乐得朱由检心花怒放,但随后朱由检脸色突然阴沉,然后很认真地问:你弹小曲的本事是跟谁学的?田贵妃答:我妈。朱由检立刻说:那就请你妈明天也来宫里弹一曲吧。
第二天,田妈妈真来宫里演奏了一曲,朱由检这才高兴起来。原来,田贵妃是扬州人,朱由检从田贵妃会弹小曲,就怀疑田贵妃有可能是出身扬州青楼的妓女。放在今天,朱由检很适合做一位优秀的推理小说家或者是私家侦探。
翻脸像翻书
朱由检用人,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他信任大臣的时候是真信任,简直要什么给什么,但翻脸也往往比翻书快,而且让他翻脸的,也经常是一些小事。
比如在与农民军作战中功劳卓著的卢象升,原本极被崇祯信任,卢象升行军打仗时,崇祯多次派太监向他赏赐衣物、御酒,卢象升后来就任宣大总督后,朱由检还曾写诏书,下令全国的军区都向卢象升学习。卢象升也不负所望,多年以来他作战勇猛,多次击败农民军,为明王朝稳住了局势。
可崇祯与他翻脸,却只因他一句话。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破关南下,兵临北京,卢象升受命统军抗敌。当时朱由检有了和清廷议和之心,本想和卢象升商议,但卢象升回答:我只知道带兵打仗,这类事我不掺和。
就这一句话惹恼了崇祯,不但扣下了该拨给他的兵马,更派太监掣肘。结果孤立无援的卢象升,仅带五千兵马与清朝数万八旗军血战巨鹿,最后壮烈殉国。
另一位曾经打得李自成只剩下十八人,并活捉农民军首领高迎祥的孙传庭,更因小事得罪崇祯,不但遭下牢狱,甚至被折磨至耳聋。历代帝王,最过分的事情莫过于卸磨杀驴,朱由检的做法却是磨还没拉完,就先杀驴。
贪腐反不动
初登基的时候,崇祯热火朝天,打算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贪风暴。崇祯元年十一月,户科给事中韩一良上《劝廉惩贪疏》,揭发了当时官场贪腐横行的景象。崇祯阅后十分高兴,将韩一良提拔为吏部尚书。
这位韩一良先生,家里穷得叮当响,更因为拒绝行贿,科举的时候屡遭打击,考了五次才中进士。天启年间,更因拒绝巴结魏忠贤遭到打压。这样一个廉政模范,站出来抨击贪腐,在一心想整顿官场的崇祯看来,恰是最好人选。
谁知事与愿违,韩一良的奏疏上去,就引得官愤沸腾,连韩一良本人也害怕了。而后崇祯亲切接见韩一良,鼓励他指证朝中的贪腐分子。此君吭哧了好几回,却连个子丑寅卯都没指出来,气得崇祯只能让他罢官了事。一场本来热火朝天的反贪运动,就这样不了了之。
到底有多腐败
崇祯一辈子最恨腐败,可是他至死也想不到,他曾经无比信任的那群大臣们,究竟有多腐败。仅说他最后信任的几位大学士:内阁首辅陈演,平日奏对的时候最讨他喜欢,几乎每句话都能说到他心坎里。可是李自成攻陷北京后,此君带头投降,一口气给农民军送了四万两白银,引发了农民军将士们的浓厚兴趣,接着就是一顿追赃拷打,才发现他家宅的地下,埋的全是白银。
另一位内阁大学士魏藻德,以文采和辩论著称,是崇祯十三年的状元郎。崇祯曾经下令百官捐钱助饷,魏藻德指天指地发誓,说自己为官清廉,家里真没什么钱,还真个把崇祯感动了,闹得助饷运动草草收场。但李自成打进来后,可就没这么容易感动。早先他为了向李自成表忠心,义正词严地当着农民军面大骂崇祯无道,结果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上来就抽他一顿大嘴巴:你当三年官就升了首辅,崇祯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你竟敢说他无道?而后又是一顿严刑拷打,竟逼他交出了好几万两白银,最后被打死在狱中。临终前他悲怆高呼:我之前没有给崇祯皇帝尽忠,才有了今天的下场,真是后悔也晚了啊。
反腐抓错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场的贪腐风气,让崇祯越发恨得咬牙切齿。
崇祯十三年,他问大学士薛国观:怎么惩治腐败?薛国观回答说:如果厂卫特务能加强监控,谁还敢腐败?崇祯拍案叫绝:好主意。
而后雷厉风行,东厂锦衣卫大批出动,密切监视文武百官,效果也立竿见影:户部尚书孙居相因为私人信件中有国事日非四个字,立刻被逮捕流放;左都御史刘宗周反对这种特务行径,也被革职为民;行人司副熊开元因为言语触怒崇祯,更被锦衣卫逮捕下狱。
但这几位落马官员其实都是冤枉的:孙居相在万历年间就出任知县,治理地方颇有政绩,天启至崇祯年间多次出任都察院和户部等各类官职,以忠诚干练著称。刘宗周是一代儒学大师,为人更刚正不阿,南明时代殉国于抗清战争中。熊开元早年担任崇明知县时,就以廉洁奉公出名,后来南明覆亡,他宁愿出家为僧隐居,也绝不效忠清王朝。一心反贪的崇祯,一口气把几位模范标兵都反掉了。
征了多少钱
整个执政生涯里,崇祯都缺钱,后人诟病极多的,便是明末的横征暴敛,闹得各地揭竿而起。其实有名的辽饷,在之前的天启年间虽然成为常赋,但并未加征,相反明朝还曾多次减免各地钱粮。
但崇祯三年起,崇祯下令增加辽饷,数额提升了三成。然后崇祯十年,又开征剿饷,包括每亩田赋加粮六合,外加裁撤驿站节省的银两,总计二百八十万两。崇祯十二年又加练饷,全国田土每亩加赋银一分,总计七百三十万两。这三笔赋税,便是后世公认的明末老百姓的沉重负担:三饷。
其实崇祯自己也明白,税征多了老百姓受不了。崇祯十年他还特意下诏书解释,说大家就苦这一年。结果战事越来越恶化,后几年越征越多,大家也就继续苦下去。但崇祯不明白的是,这赋税重不重,关键不在账面数字,而是所有的钱,都只是一群人在买单:农民。
眼光有问题
崇祯自尽前的遗言之一,就是诸臣误我,但崇祯也许不知道这些事情:
被他认为抗敌不力的卢象升,壮烈战死在巨鹿。
被他下狱迫害到耳聋的孙传庭,战败后慷慨自尽,为大明尽忠。
被他赶回家的刘宗周,最后率领一支民团,抗击清军南下,被俘后英勇就义。几乎所有在明末清初慷慨就义的忠臣,都是他不待见的人。
而他高官厚禄恩养到最后的大臣们,大学士魏藻德等人最早卖身投靠;蓟辽总督洪承畴,在松锦会战失败后投降,而远在北京的崇祯,居然认为洪承畴已经殉难了,还隆重举行仪式表彰。最后陪他上吊的,仅有一个宦官王承恩。
君王死社稷
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后,李自成验看他的尸身,发现崇祯外面穿龙袍,里面的衣服却尽是补丁。他死前的遗言,除了指责百官误国外,更告诉李自成,一切都是我的错,不要伤害百姓。
而在他死后第三天,也就是1644年3月25日,北京东华门外数千百姓啼哭,请求李自成厚葬崇祯。最后李自成按照帝王礼节操办了崇祯的葬礼。
葬礼之上,朱由检原先的重臣们,只敢远远观望,没有一个敢靠近的,唯一一个给朱由检哭葬的,只有兵部主事(六品小官)刘养贞。如此种种,皆让胜利者李自成嗟叹不已,以至于他登基后的诏书里还特意说: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是一个昏君,即使他被所有的大臣孤立,依然做了许多好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