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NT$
349.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NT$
290.0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NT$
43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內容簡介: |
其實繪畫不需要才能,也不需要天賦。
日本知名藝術設計者、暢銷圖文作家寄藤文平,
首度以幽默文字和繪畫方式,分享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訣竅!
以設計師、插畫家等身份活躍於日本設計界的寄藤文平,將為讀者示範誰都做得到的、可以邊哼歌邊輕鬆畫畫的方法。
一手創作出周刊《R25》的封面人偶設計,以及創造出日本國內外媒體人一致注目的指標性刊物《在家做吧》系列的插畫家兼設計師──寄藤文平,回顧自身15年來的創作歷程,將輕鬆又簡單的繪畫技巧整理成這本《寄藤文平的創意畫法》。
「我的畫全部都是塗鴉。我已經靠這個吃了十年以上的飯了。」寄藤說。畫畫是將想像化為具體、重整架構後再呈現,「塗鴉」更是與設計及廣告製作等實務作業密不可分。
本書中所出現的畫畫工具只有一支筆和一張紙。將想畫的東西,用觀察到的樣子,照自己的想法輕鬆自在地畫下來。寄藤文平從一條線的用法開始,以輕鬆好懂的方式向大家解說。
教人畫畫的各種入門書很多,但是本書有著決定性的不同:本書作者曾在日本創作出無數膾炙人口的廣告,他的「寄藤風格」更是風靡大眾,他在書中首度公開自己從15年累積下來的創作經驗中所體悟出來的「快樂畫畫的訣竅」,並全面解析,加上書中時不時出現的插科打諢,不但實用,讀來也輕鬆有趣。除了可當成視覺設計參考書使用,更是學習「繪畫」不可或缺的一本書。
本書特色:
★不只傳授技巧,更開發創造力
★可運用於企業之潛力激發課程
★不需要複雜的用具,也不用精湛的技巧,只要掌握描繪對象的基本線條,就可以任由想像力恣意奔馳,用自己的世界觀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本書以5個章節介紹畫畫的方法與訣竅,作者可以用一條線,以不同的思維,畫出日常所常見的人、事、物,拆解既定的繪畫形象,原來「人」可以這樣畫,「馬」可以如此構成,畫畫的樂趣,在本書中完全體現。
★讀者藉由本書能學習別於以往的繪畫模式,也可運用在工作思考上,得到無窮樂趣。
名人推薦:
下北沢世代、不討喜、王怡穎、阿推、馬賽、馮宇、鄒駿昇
「不論是誰,應該都希望可以自由自在地畫畫。可是大家卻誤以為繪畫需要特殊才能或與生俱來的天賦,因此妄自菲薄,未能好好面對繪畫這件事。
其實繪畫就像作文、對話,就算字寫得不漂亮,也一樣能寫作文。重要的是畫出自己發現的東西或想畫的東西。」──寄藤文平
|
關於作者: |
作者簡介
寄藤文平
1973年生於日本長野縣,武藏野美術大學肄業。他於2000年設立「文平銀座」工作室,專營平面廣告、LOGO設計及動畫製作。2002年因擔任日本香菸產業集團廣告《成人香菸養成講座》單行本的插畫繪製而開始受到矚目後,便一直活躍於廣告及裝幀等設計領域,是日本當今知名的插畫藝術家、藝術設計總監、廣告平面設計師及暢銷圖文書作家。
曾於2008年以《生活雜記帖》、《永岡賢明的作法》等作品獲得第39屆講談出版文化書籍設計獎。著有《死的型錄》、《元素生活》、《地震日常筆記》,與他人共同著有《大便書》、《成人香菸養成講座》。個人網站:文平銀座 www.bunpei.com
譯者簡介
林佩儀
無知少年時期喜歡日本偶像團體,因此一腳踏入日文的世界。輔仁大學日文系畢,工作數年歷經滄桑後,為了體驗日劇生活,進入早稻田大學日本語專修別科進修。其後受日本崇法文化影響,○七年秋天飛往南法苦練法文一年。譯有《池袋西口公園5》、《東京野餐趣》、《巴黎夢幻拱廊街》等書。
|
目錄:
|
前言
道具、姿勢、輕鬆愉快的10分鐘練習
0 序
塗鴉把最大的世界,用最小的圖畫表現出來。
1 線條達人
各式各樣的線∕日常生活中的線∕把線當成繩子∕線的故事∕交界處的線條∕畫出質感
DRAWINGWORKSHOP01立體的畫法
2 替換達人
怎麼表達出「感覺」?∕闊葉樹、針葉樹、山、湖、川、牛、馬、狗、貓、蟲
DRAWINGWORKSHOP02 塗鴉的畫法
3 人物達人
達人人體模型的6個基本動作(直挺挺的人、軟趴趴的人、使力的人、無力的人、歪斜的人、扭轉的人)∕同一個動作畫出10個人物
DRAWINGWORKSHOP03「肉與衣服」
4 角色達人
把物品想成一張人臉,就能馬上感受到它的個性。
書桌上的各種角色∕廚房中的各種角色∕公園中的各種角色
5 影像達人
把腦中的想像畫出來∕圖畫並非來自於影像,而是圖畫創造了影像
後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