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內容簡介: |
竹堂文丛是一套以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为读者对象的散文体丛书,包括《竹堂笔记》、《笔法琐谈》、《书法直言》、《曾经》、《襄城》五本书。作者孟会祥先生是《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是国内颇具影响的书法家、书法评论家。他的书法评论通古博今,敢于针砭,颇具锋芒,引经据典中包含具有实践意义的真知卓见,行文语言里展现了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理论修养,读来如沐春风、令人深思;他的散文带有古人笔记作品的鲜明风格,文辞质朴,注重白描,精于炼字,看似随意点厾而具文学描写张力,感染性流淌于字里行间,具备大家风范。
《竹堂笔记》是关于书法的学术笔记,全书采用笔记体体裁,形散而神不散,围绕书画界的历史、名人、趣事、史料发表感想感言,文字简约精辟,有感而发,在发散性思维中常有精妙精到之语,读来令人手不释卷,或匪夷所思,或感同身受,或拍案叫绝。
《笔法琐谈》以帖学笔法为主线,在基本笔法的基础上,讨论了笔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文化意义。内容涵括历代书论精华,特别注重汲取近年笔法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学书体会,甄别融会,含英咀华,孕育而成。行文风格语简而意密,平实之中,颇有推敲。是关于笔法论述的精妙之作。
《书法直言》是作者十余年来所写书法评论的精选,分别对书法的传统与创新;书法与文化的渊源,当下书法与文化的背离;书坛流行风气;书法过度追求展览的利弊;书坛历史名家探寻,书法界存在的时弊,以及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探索等等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文风朴实典重,观点犀利独到,尤其对当下书法界时弊一语中的,持客观的批判态度,是难得的警醒之言。
《曾经》是关于文学、生活及书法的随笔集。文笔娴熟,情感真实,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看似随意而写,实则用心良苦,于生活细微处折射出作者所思所想,文章背后透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书法的思考。
《襄城》描绘了作者故乡风物人情,文风平实,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散发着浓郁的乡情,给人悠长的回味和参悟。
|
關於作者: |
孟会祥,男,1965年3月生,河南省襄城县人。现为《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广东书法院客座研究员,甘肃书法院顾问。曾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书学讨论会等活动。发表书法评论类文章百余篇,参与编著书法论著20余种。在书法创作、评论和编辑出版方面,均有一定影响。
|
目錄:
|
《竹堂笔记》(第2版)
《笔法琐谈》(第2版)
《书法直言》(第2版)
《曾经》(第2版)
《襄城》(第2版)
|
內容試閱:
|
《曾经》
今天是我三十五岁的生日,终于三十五了,这像是一道坎。
俗话说:三十五,半截入土。人活七十古来稀,三十五正好是一半,说半截人土,虽不免低沉,倒也是实情。俗话又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三十岁是而立之年,一般都已有事业有家庭,一生也基本定型了。现在找工作不容易,加上晚婚,三十岁没有结婚而且没有合适工作的人不算太少,所以而立之年可以往后再推推,但三十五,可能就是往后推的极限了。偶尔打开报纸,浏览人才市场的招聘启事,常常可以见到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的硬规定,心中就不免酸酸的,就想到那句很平淡又很感伤的话:老了,不中用了。
少年时读到少年英雄、神童等故事,总是为之激动,心中荡漾着自豪感,仿佛故事的主角就是自己。现在已经不再读这样的故事,而每当读到关于年纪的事,竟格外留心了。曹操曾经给曹植写信说:
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
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曹氏父子何等样人,我当然不敢比附。然而读到二十三这数,心里不禁发怵。二十三是什么样的概念?三十五是什么样的概念?回顾自己二十三时,一片茫然,尔时吾年纪尚轻,一晃十二年,就过来了。二十三岁时一事无成,觉得时间尚多;三十五岁时还一事无成,感觉有点不一样了。
我在三十二岁时,合弃了原先的工作,出来打工。我不知道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还是走错了路,反正亲戚朋友理解的人少,不理解的人多。与正式在编的职工相比,犹如人家都是老板,而自己是伙计。待遇倒也罢了,还担心有朝一日,打工无地,却姐何是好?心里常惴惴,不踏实。所谓小人常戚戚,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吧。在一块打工的,大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朝气也有才气,自己即使也不笨,终究熬不起。这种杞忧可能也不算是杞忧。
青年和中年,都是模糊概念,界限不清楚。古人年不满四十,已经满口称老夫,现在政策放宽,三十五可能还算青年,而与中年,其实已无区别。中年是人生的黄金季节,但自古人们提到中年,总是感慨不已,鲜能喜气洋洋。郁达夫诗云: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令人酸鼻。董桥的《中年是下午茶》倒极俏皮:
中年是危险的年龄:不是脑子太忙、精子太闲;就是精子太忙、脑子太闲。中年是一次毫无期待的心情的约会:你来了也好,最好你不来!中年的故事是那只扑空的精子的故事:那只精子日夜在精囊里跳跳蹦蹦锻炼身体,说是将来好抢先结成健康的胖娃娃;有一天,精囊里一阵滚热,千万只精子争先恐后往闸门奔过去,突然间,抢在前头的那只精子转身往回跑,大家莫名其妙问他干吗不抢着去投胎。那只精子喘着气说:抢个屁!他在自渎!
中年还能自渎,是不错的!心里还想些沉鱼落雁,实际上老婆正在厨房里刷锅呢。庚辰二月十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