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本集记载了尚天裕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
關於作者: |
张镜源,山东海阳市人,现任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曾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等职,曾在陈毅、万里、谭震林、叶飞、张彦五位领导身边做秘书工作。离休后,立志在有生之年为中医药事业做些有益之事。
|
目錄:
|
中国接骨学的国际乐章
中医熏陶中走出的西医大夫
土琵琶伴奏洋提琴
古今学问 皆为我用
创立学派 著书立论
勤学不辍 刚健有为
医学、哲学、人文协奏曲
生命在于运动和奉献
|
內容試閱:
|
尚天裕(19172002),出生于山西省万荣县。我国著名中医骨伤科学家,中国接骨学派(CO学派)的创始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奠基者。1944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医学院(现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留校作外科助教。1947年随著名外科专家万福恩赴南京陆海空军总医院工作,任外科住院总医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医院迁往台湾高雄,尚天裕则辗转北上,到天津市立第一医院任外科主治医师。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回国后调往天津市人民医院,在方先之教授的指导下,从事骨科工作,先后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及天津骨科研究所所长。1958年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研究工作,1975年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从天津调到北京,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创建骨伤科研究所,任所长,并兼任天津市骨科研究所所长。后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和天津市骨科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0年,尚天裕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我国首批中西医结合骨伤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成为首批中西医结合骨伤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在中西医结合骨伤学科领域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47人,博士研究生14人。承担了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课题的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骨伤科论文171篇,主编及参与编写著作34部。
尚天裕曾7次被评为天津市、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被评为卫生部优秀党员,1986年被评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优秀教师;1988年荣获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的爱因斯坦科学奖,1999年获中国接骨学最高成就奖,2001年获中西医结合贡献奖。
尚天裕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和《中国骨伤》杂志主编,是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5年10月20日,卫生部在天津召开了首次中医中药研究成果鉴定会,天津人民医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了科学鉴定。会议肯定了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中医研究成果,值得在全国逐步推广应用。获得这一重大成果的项目带头人就是我国著名的骨伤科学家尚天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