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模拟考场完全模拟最新考试系统,客观题、分录题、实务操作题的考试界面、考试流程、评分原理与真考完全一致。
海量题库,精解精析,
3000多道高质量模拟试题,全面覆盖最新考试大纲的要求。
试题分类,错题集锦,
章节练习、题型练习、组卷练习、错题集锦,分阶段、分考点,归纳总结,提高备考效率。
进度控制,实时更新,
练习进度、学习效果实时变化、自主控制,基础薄弱亦可轻松过关。
|
內容簡介: |
本书循序渐进地讲解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中应该掌握、熟悉和了解的考点,包括大纲中要求的5个模块:会计法律制度、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每个考点按照知识点详解+巩固练习的结构进行讲解。本书附配光盘中提供配套的考试模拟软件,考题涵盖真考的所有考点及题型。本书适合于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选用,也可作为会计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1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1
第二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4
第三节 会计核算... 10
第四节 会计监督... 21
第五节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29
第六节 法律责任... 45
本章习题... 49
第二章 结算法律制度... 55
第一节 现金结算... 55
第二节 支付结算概述... 60
第三节 银行结算账户... 65
第四节 票据结算方式... 78
第五节 银行卡... 96
第六节 其他结算方式... 99
本章习题... 105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 114
第一节 税收概述... 114
第二节 主要税种... 122
第三节 税收征收管理... 158
本章习题... 172
第四章 财政法律制度... 184
第一节 预算法律制度... 184
第二节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196
第三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207
本章习题... 210
第五章 会计职业道德... 218
第一节 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218
第二节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224
第三节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232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组织与实施... 236
第五节 会计职业道德的检查与奖惩... 237
本章习题... 239
附录 参考答案及解析... 246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246
第二章 结算法律制度... 251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 257
第四章 财政法律制度... 266
第五章 会计职业道德... 271
|
內容試閱:
|
第四章 财政法律制度
本章主要讲解关于财政法律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法律制度、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本章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重为15分左右,虽然知识结构完整,但是内容相对抽象且考点分散,因此考生在学习过程中需重点把握住三节的核心考点,围绕核心考点展开,切勿孤立地记忆。
第一节 预算法律制度
一、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
预算法律制度是指国家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预算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我国预算法律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预算法实施条例》),《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国家预算管理的其他法规制度构成。
(一)《预算法》
《预算法》是1994年3月22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该法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是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以及制定其他预算法规的基本依据。它的颁布施行,对于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财政预算制度,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预算法实施条例》
为了贯彻实施《预算法》,使之更具操作性,为预算及其监督提供更为具体明确的行为准则,1995年11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该法的《实施条例》。自1995年11月22日起施行。条例具体包括总则、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和附则等内容。《预算法实施条例》根据预算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对其中的有关法律概念,以及预算管理的方法和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
【例4-1】(多选题)关于我国的预算法律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预算法》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
B.现行的预算法为1994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C.《预算法实施条例》是国务院制定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
D.《预算法实施条例》于1995年11月22日起施行
【答案】ABD
【解析】《预算法实施条例》是国务院发布的,选项C说法错误,选项ABD说法均 正确。
二、国家预算概述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又称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即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是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国家预算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制订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其主要有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和年度性。
(1)公开性。国家预算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形式公开,为人民所了解并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确实的资料,并总结出规律性进行计算,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应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列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虽然一级政府设立一级预算,但所有地方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因此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应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5)年度性。政府必须按照法定预算年度编制国家预算,这一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同时不允许将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的国家预算之中。
(二)国家预算的作用
国家预算作为财政分配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具有分配、调控和监督职能。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财力保证作用。国家预算既是政府实施各项社会经济政策的有效保证,又是各项经济政策得以运行的财力保证。
(2)调节制约作用。国家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计划的安排,是国家财政施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和主要手段,是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居于国家财政管理的主导环节。国家通过预算的收支规模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
(3)反映监督作用。国家预算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国家政策。同时,国家预算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批后方能生效。因而又是国家重要的法律文件,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
(三)国家预算级次的划分
根据国家政权结构、行政区域划分和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按照一级政府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我国国家预算共分为五级预算,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央预算。
(2)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
(3)地市级(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
(4)县市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
(5)乡镇级(乡、民族乡、镇)预算。
其中,对于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这五个级次的预算,除中央预算外,其他四个级次的预算都称为地方预算。
(四)国家预算的构成
1. 按照政府级次分
按照政府级次可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1)中央预算。中央预算是指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其中:
① 中央各部门是指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
② 直属单位是指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
中央预算收入在不同的预算管理体制下有不同的规定。我国的分税制规定,中央预算收入主要由中央固定收入、共享收入的中央收入部分、地方上缴收入等组成。中央预算支出由中央本级支出和补助地方支出组成,主要包括国防、外交、援外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文教卫生事业费、中央统筹的基本建设投资,以及中央本级负担的公检法支出、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等。
(2)地方预算。地方各级预算是国家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预算活动的基本环节,在国家预算中占有重要地位。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包括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其中:
① 本级各部门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地方国家机关、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
② 直属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
地方预算收入主要由地方固定收入、共享收入的地方收入部分、中央对地方的返还收入、补助收入等组成。地方预算支出根据地方政府的职能划分,主要包括: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投资、支农支出、地方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地方上解支出等。
2. 按照收支管理范围分
按照收支管理范围可分为总预算和部门单位预算。
(1)总预算。总预算是指政府的财政汇总预算。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所属下级政府的总预算汇编而成,由财政部门负责编制。
【注意】下级政府只有本级预算的,下级政府总预算即指下级政府的本级预算;没有下级政府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2)部门单位预算。部门单位预算是指部门、单位的收支预算。它是总预算的基础,由各预算部门和单位编制。部门预算是一项综合预算。
【例4-2】(多选题)下列国家预算中有关中央预算表述正确的有( )。
A.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
B.中央预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
C.中央预算包括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D.中央预算不包括军队和政党组织的预算
【答案】ABC
【解析】中央预算包括军队和政党组织的预算,选项D说法错误;其余说法均正确,答案选择ABC。
三、预算管理的职权
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原则,《预算法》明确地规定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政府、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职权。
(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① 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② 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③ 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① 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② 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③ 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
④ 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决定和 命令。
⑤ 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① 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② 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③ 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④ 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① 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② 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③ 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决算(以下简称本级决算)。
④ 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3. 设立预算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监督本级预算的执行。
(3)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4)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
(5)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二)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
1.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职权
(1)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
(2)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3)提出中央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
(4)具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5)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
2.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职权
(1)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
(2)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3)提出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
(4)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5)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各部门、各单位的职权
1.各部门的职权
各部门是指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等。
(1)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
(2)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
(3)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2.各单位的职权
各单位是指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等。
(1)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
(2)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
(3)安排预算支出。
(4)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例4-3】(判断题)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具体负责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组织和监督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的执行。( )
【答案】
【解析】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具体负责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但组织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是各部门的职权,所以说法错误。
四、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
国家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两部分组成。
(一)预算收入
预算收入是指在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措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预算收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来源划分
(1)税收收入,是国家预算收入的重要来源。
(2)国有资产收益,如依法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投资产生的股息收入、国有资产的有偿转让、出让的收益等。
(3)专项收入,是指根据特定需要由国务院批准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由财政部批准,设置、征集和纳入预算管理、有专项用途的收入。例如,铁道专项收入、征收排污费专项收入、电力建设基金专项收入等。
(4)其他收入,包括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等。
2.按归属划分
(1)中央预算收入,是指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纳入中央预算、地方不参与分享的收入,包括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按照规定向中央上解的收入。
(2)地方预算收入,是指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纳入地方预算、中央不参与分享的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和中央按照规定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收入。
(3)中央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是指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对同一税种的收入,按照一定划分标准或者比例分享的收入。
【例4-4】(多选题)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收入形式中的专项收入包括( )。
A.征收排污费专项收入
B.铁道专项收入
C.罚没收入
D.电力建设基金专项收入
【答案】ABD
【解析】罚没收入属于预算收入中的其他收入,不属于专项收入,其他各项均属于专项收入,答案选择ABD。
(二)预算支出
预算支出是指国家对集中的预算收入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而安排的支出。预算支出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照内容划分
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支出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建设支出,是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
(2)事业发展支出,如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支出。
(3)国家管理费用支出,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行政管理费支 出等。
(4)国防支出,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等。
(5)各项补贴支出,包括粮油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差补贴等。
(6)其他支出,包括对外援助支出、财政贴息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等。
2.按照主体划分
预算支出按照主体划分为中央预算支出和地方预算支出。
(1)中央预算支出。中央预算支出是指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由中央财政承担并列入中央预算的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和中央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支出。
(2)地方预算支出。地方预算支出是指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由地方财政承担并列入地方预算的支出,包括地方本级支出和地方按照规定上解中央的支出。
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上级政府不得在预算之外调用下级政府预算的资金,下级政府不得挤占或者截留属于上级政府预算的资金。
【例4-5】(判断题)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
【答案】
【解析】题目的说法不正确,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而不是批准。
五、预算组织程序
预算组织程序,即国家在预算管理方面依序进行的各个工作环节所构成的有秩序活动的总体,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调整4个环节。
(一)预算的编制
国务院应当及时下达关于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编制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由财政部门负责部署。预算草案,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
1.预算年度
我国的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各预算活动的主体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要求及时地编制预算。
2.预算草案的编制依据
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应当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进行编制。
(1)各级政府编制年度预算草案的依据包括以下几点。
① 法律、法规。
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中长期计划,以及有关的财政经济政策。
③ 本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和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预算收支范围。
④ 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
⑤ 上级政府对编制本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和要求。
(2)各部门、各单位编制年度预算草案的依据包括以下几点。
① 法律、法规。
② 本级政府的指示和要求以及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部署。
③ 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
④ 本部门、本单位的定员定额标准。
⑤ 本部门、本单位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
3.预算草案的编制内容
(1)中央预算的编制内容
① 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
② 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③ 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支出。
④ 地方上解的收入。
中央财政本年度举借的国内外债务和还本付息数额应当在本级预算中单独列示。
(2)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内容
① 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
② 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③ 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收入。
④ 返还或者补助下级的支出。
⑤ 上解上级的支出。
⑥ 下级上解的收入。
(二)预算的审批
预算的审批是指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对同级政府所提出的预算草案进行审查和批准的活动。预算草案经审批生效,就成为正式的国家预算,并具有法律约束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1)中央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国务院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2)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级政府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必须依法自下而上地向相应的国家机关备案。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本级政府预算之日起30日内,批复本级各部门预算。各部门应当自本级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
【考场指示灯】预算组织程序中,应注意学习预算的编制和预算的审批这两个考点,在考试中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三)预算的执行
预算执行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和其他预算主体组织预算收入和划拨预算支出的活动。
(1)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
(2)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减征、免征或者缓征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
(3)各级政府财政支出部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支出资金,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和监督。
(4)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
(5)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必须通过国库进行,各级国库库款的支配权属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国库是预算执行的中间环节,是国家进行预算收支活动的出纳机关。县级以上各级预算必须设立国库;具备条件的乡、民族乡、镇也应当设立国库。
【注意】参与政府预算的执行部门包括:各级政府、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预算收入征收部门、财政支出部门和国库。
(四)预算的调整
预算调整是指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央预算和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变更。
1. 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批
各级政府对于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
(1)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3)乡、民族乡、镇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
2. 预算调整方案的备案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经批准后,由本级政府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未经批准调整预算,各级政府不得作出任何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决定。对违反上述规定作出的决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上级政府应当责令其改变或者撤销。
3. 不属于预算调整的范围
在预算执行中,因上级政府返还或者给予补助而引起的预算收支变化,不属于预算 调整。
(1)接受返还或者补助款项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有关情况。
(2)接受返还或者补助款项的乡、民族乡、镇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有关情况。
六、决算
决算是预算执行的总结,它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是国家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决算包括决算草案的编制、决算草案的审批和决算的批复。
1. 决算草案的编制
决算草案由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编制决算草案原则包括合法原则、准确完整原则、报送及时原则。
2. 决算草案的审批
(1)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中央决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报本级政府审定后,由本级政府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3)乡、民族乡、镇政府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3. 决算的批复
各级政府决算经批准后,财政部门应当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将经批准的决算,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决算草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20日内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各部门应当自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决算之日起15日内向所属各单位批复决算。
七、预决算的监督
预决算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各级政府的监督、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监督和各级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
(一)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3)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各级政府应当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两次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作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二)各级政府的监督
各级政府监督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下级政府应当定期向上一级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三)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监督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级各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的执行,并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四)各级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
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实行审计 监督。
【例4-6】(多选题)下列有关预决算管理的监督表述正确的有(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C.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D.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
【答案】ABCD
【解析】4个选项说法均正确,答案选ABC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