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现代性似乎不是一个时髦的词汇,在学术界热火朝天地讨论后现代理论、文化转向等问题之际,现代性似乎确实显得不合时宜。然而,实际上现代性的光环并未褪去,在启蒙思想传播近三百年的今天仍然对我们的社会体制与价值观念存在难以估量的影响。众所周知,从马克思?韦伯阐释的现代性的“启蒙理性”到消费社会的“工具理性”与“技术理性”,现代性走入了它的反面,从一种解放人的力量转化为一种束缚人的桎梏。然而,随着现代性批判的呼声愈演愈烈,1980年哈贝马斯发表著名演讲《现代性——一项未完成的方案》以来,现代性问题又重返人们的视线。他认为“后现代”不过是审美现代性对启蒙现代性批判与质疑的一种富有激情的口号,实质上,是将后现代主义的问题纳入到现代性的研究视域中,“充满信心在现代性传统中改造现代”。
现代性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举步维艰,自洋务运动在表层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来,中国在技术、经济、政治的现代化转型中将文化现代性的问题暴露出来。社会的道德秩序与价值观念仍处于无序的困境之中,一味沉浸于财富的急速增长、物质的日益丰裕,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文化价值的建构,并没有吸收西方对现代性反思的成果。具体到当下的中国设计,批量化的生产模式、急功近利的心态与一味地抄袭与模仿,中国设计失去了个体的创造力与高品质的文化价值,而陷入“中国制造”与“山寨文化”的尴尬。因此,本书不仅仅满足于对设计本体的研究与分析,而试图在更为广泛与全面地视域中思考设计的深层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