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書城自編碼: 278560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聂敏里
國際書號(ISBN): 9787300225753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60/334
書度/開本: 128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欲望与家庭小说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惜华年(全两册)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30
《 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
+

NT$ 202
《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导论(古希腊哲学经典研究著作译丛) 》
+

NT$ 144
《 范畴篇 解释篇 》
+

NT$ 497
《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教诲 》
+

NT$ 562
《 西方思想的起源——古希腊哲学史论 》
+

NT$ 504
《 哲人的自然与道德:尼采《善恶的彼岸》讲疏 》
編輯推薦:
本书为国际学界首次对《形而上学》第七卷的融贯解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聂敏里先生继《存在与实体》之后的又一学术力作。
內容簡介: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存在与实体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 (Z 1 9)》(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的姊妹篇。《存在与实体》是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前9章的一个研究,但是,也扩及《范畴篇》第1~5章,《形而上学》 78、 13、E 1,以及《物理学》A卷。它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循着存在问题线索的一个处理,表明体现在Z卷中的实体理论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存在问题研究的合乎逻辑的进展和深化,它将存在问题的解决确定为实际上是对首要的、核心的存在亦即实体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關於作者:
聂敏里,1971年生,山西万荣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前苏格拉底研究学会(IAPS)成员。1996-199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师从我国著名古希腊哲学专家、亚里士多德研究专家苗力田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5-2006年获希腊奥纳西斯基金会资助访学于希腊克里特大学。2011年获希腊驻华大使馆颁发传播希腊文化贡献奖。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术专著《存在与实体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 1-9)》先后获得2014年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主要学术译著有《20世纪亚里士多德研究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原文精选的批评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目錄
目录
引论: 1017的论证主题和论证结构
第一部分 1012研究
第一篇 10研究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意义
第二章部分的多种意义和质料部分的被排除
第三章形式先于整体原理的阐明
第二篇 1112研究
第四章作为形式的实体和作为质形合成物的实体之区别与联系的再阐明( 11)
第五章余论( 11, 1037a111037b7)
第六章 12的插入问题( 12[上])
第七章对定义统一性的形而上学阐明( 12[下])
第二部分 1316研究
第一篇 13研究
第八章一些预先的问题的说明和澄清
第九章普遍者不是实体的证明(上)
第十章普遍者不是实体的证明(中)
第十一章普遍者不是实体的证明(下)
第二篇 1416研究
第十二章柏拉图式的普遍者理念不是实体( 14)
第十三章在本体论上对定义知识的阐明( 15)
第十四章对实体的质料的部分和形式的逻辑的部分的存在论地位的确定( 16)
第三部分 17研究
引言
第一篇预备的研究
第十五章' ?I和` '内在一致性的揭示(《后分析篇》第二卷第1~2章)
第十六章定义知识和证明知识区别与联系的阐明 (《后分析篇》第二卷第3~7章)
第十七章是什么作为原因的阐明(《后分析篇》第二卷第8~10章)
第二篇正式的研究
第十八章将《后分析篇》第二卷第1~10章的理论引入 17中的必要性
第十九章对实体如何作为原因的阐明
附录
附录一《形而上学》 1017
附录二《后分析篇》第二卷第1~10章
附录三柏拉图《巴门尼德篇》(127D133A)
参考文献
中、希、英主要哲学术语对照表
索引
后记
內容試閱
引论: 10-17的论证主题和论证结构
实体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集中处理是在《形而上学》Z卷,尤其是Z卷的第10-17章。因为,正是在那里,在对实体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处理,亦即在Z 1-2提出了什么是实体的问题,在Z 3明确了是其所是是实体的首要的候选项,在Z 4-6讨论了是其所是与偶性的关系,在Z 7-9讨论了形式与生成的关系,在此之后,亚里士多德就正式进入到了对于作为实体的部分的形式与实体整体的关系的讨论之中,而这也就构成了从Z 10-17的一个连续的讨论。如果考虑到这个问题对于明确形式在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中的首要的地位、把握亚里士多德进行实体问题研究的具体的思想进路所具有的重要的理论意义,那么,针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的这个部分进行一个专题的、深入的、详尽的研究就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深入到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的思想核心深处。但是,由此一来,我们也就首先需要一个引论,以说明 10-17相对的独立性和统一性,说明它们确实构成了一个可以相对独立开来加以研究的论证单元,它们在论述的主题和论证的思路上具有确定的统一性和内在的逻辑性。
但是,初看起来, 10-17是足够特殊的。它的特殊性首先在于,它似乎有着极其纷纭的主题(实体各部分的构成及其区分,定义的统一性,普遍者不是实体,形式作为原因,等等),而且这些主题似乎也很难被统一在一起,这就使得历来的研究者们不仅在对 10-17的观察上见解纷纭,而且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认为 10-17并不是一个连贯的、统一的文本。
罗斯已经持有这种观点了。他不仅从来没有将 10-17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而且还将 10-12同 4-6联系在一起,认为它们构成了一篇独立的论文,而 13-17则构成了另外一篇独立的论文。 显然,按照这样一种观点,人们不可能在对 10-17的观察中去寻找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的相对的独立性和内在主题与逻辑的统一性。而在对 10-17各章主题的观察上,罗斯的理解也是相当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的。他不仅赋予了各章以毫无联系的、堪称支离破碎的主题,而且,他也从不试图在这些纷纭的主题中去寻找某种思想的连续性。例如,对于 10-12,他虽然认为它们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讨论的是与本质和定义有关的问题,但是,却根本没有认识到它们内在主题的一致性,而只是在形式上将它们简单地与同样涉及本质和定义主题的 4-6联系在一起,没有观察到 10一开始所提出的那个有关实体定义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完全独立于 4-6所研究的本质与偶性的关系问题的新问题,它在根本上所关涉的绝不仅仅是如何定义实体的问题,而是更为具有形而上学内涵的实体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从而,很自然地,他也就不可能观察到这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笼罩 10-16全局的大问题,实际上,整个 10-16都是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而最终的结果就是确定了形式实体或者本质实体是首要的、严格意义上的、单纯的、不可再分析的实体。再例如,他对 13-16的在主题上的相对的独立性的观察当然是正确的,即,认为它们主要探讨的是普遍者不是实体和实体不能再由实体构成这两个主题, 但是,他却不能因此认识到这实际上是对 10-12所逐渐推导出来的形式实体在实体整体中的首要性和统一性的一个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论证,论证了形式实体不再可以被分析为实体,从而无论构成它的部分是质料的部分还是形式的部分,都不再可能是实体。这样,他就赋予了 10-16各章的主题以特别支离破碎的理解。而他对 17的论证主题的理解也存在着严重的错误,他认为 17是在重新论证一个被之前的章节已经论证过的主题,即,实体是形式, 这不仅完全错解了整个 17的内在论证逻辑,而且使得公认的 17作为转向卷和卷的实体研究的新开端的理论意义也完全丧失了。
伯恩耶特,如我们在前面讨论卷的整体结构时已经指出的, 基本上照抄了罗斯对卷结构的划分,即,将卷划分成为 1-2、 3、 4-6、 7-9、 10-12、 13-16、 17几个部分,但是却宣称赋予了它们一个非线性的结构,即认为除开 1-2提出问题、 7-9是明显插入的以外,亚里士多德在 3、 4-12(不含 7-9)、 13-16、 17这几个部分分别开始了一个不同的对什么是实体问题的研究,从而这几个部分各自构成了一个新开端,它们彼此之间不具有连续性的关系(意即非线性),但是,它们却都通过各自独立的研究达到了一个相同的结论,即,实体是形式。 如果我们观察伯恩耶特对卷结构的这一划分,特别是撇开 3和 17这两个小的枝节,而注意 4-12和 13-16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