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当这些孩子开始新生活的时候,既往的经历已经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他们可能患有依恋障碍,习惯性地启动内源性预警,不知道如何调整情绪,甚至患有各种感官统合障碍。
本书将帮助养育者们透过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发现其背后的心理危机,借助正确的养育原则和方法,抚平儿童过去的成长伤痕,让他们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
內容簡介: |
在这本儿童养育手册中,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儿童出现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他们的情感需要和身体需要没有得到即时的满足。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诸多问题,如依恋问题,需求循环,情绪的调节,感觉统合障碍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养育者们才能读懂孩子,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有各种令人费解的行为,又该如何将他们引向健康的成长轨迹。
本书适合阅读的人群:
1、收养父母及孤儿照顾者
2、儿童父母
3、各类教师: 亲子园、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4、各类专业助人者:心理咨询与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精神科护士等
5、心理学爱好者
6、正在进行自我探索,需要突破自我成长瓶颈的学习型个人。
适合阅读的方式:
1. 个人阅读
2. 父母共读
3. 集体阅读
|
關於作者: |
卡蒂布里盖尔萧普: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长期从事收养父母的培训工作。卡蒂在收养儿童养育方面有着数十年的积累与沉淀,对收养儿童所面临的各种依恋和情绪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有着极深的研究,这让她在培训中能够以独特的视角与方式和其他父母进行交流,让其受益匪浅。卡蒂认为,《拥抱哭泣的儿童》书中所提到的所有育儿原则几乎可以适用于天下所有的父母。
卡蒂和丈夫埃里克与他们收养的儿子安德鲁,以及亲生女儿奥莉维亚共同居住在美国密苏里州的李斯萨米特市。
|
目錄:
|
目录:
序言一 1
序言二 4
前言 7
第一章 你为什么需要本书所提供的信息 1
第二章 如何找到合适的收养对象 6
第三章 询问寄养家庭的问题 11
第四章 询问孤儿院工作人员的问题 16
第五章 与你的孩子见面 23
第六章 回家顺利完成过渡期 26
第七章 医疗检查 30
第八章 忽略、虐待和大脑发育的关系 31
第九章 认识发展延迟 37
第十章 关于依恋理论的基本概念 42
第十一章 需求循环和需求未满足循环 47
第十二章 应对风格和内源性预警 52
第十三章 依恋连续谱 59
第十四章 依恋不仅只是爱 63
第十五章 促进健康依恋关系的活动 69
第十六章 紧张性依恋的原因 71
第十七章 紧张性依恋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的各种症状 73
第十八章 紧张性依恋在儿童生活中的各类具体表现 77
第十九章 对待依恋问题的态度 87
第二十章 有关依恋关系的错误观点 90
第二十一章 情绪的自我调节 94
第二十二章 感觉统合障碍 99
第二十三章 听觉中枢信息整合障碍 106
第二十四章 性虐待和收养儿童的关系 109
第二十五章 父母的调整当美梦被现实所打破时 112
第二十六章 促进健康情感发展的方法 116
第二十七章 典型问题行为及其应对方式 125
第二十八章 日间是否让外人来照顾孩子进退两难的选择 132
第二十九章 入学方面的问题 140
第三十章 管教:每一位家长的需要 146
第三十一章 挑战传统的管教方式 150
第三十二章 有效的管教方法 156
第三十三章 管教方法的应用示范 164
附 录
关于儿童的心理创伤 169
本书出现的名词及相关概念解释
178
参考文献 180
|
內容試閱:
|
第十一章 需求循环和需求未满足循环
什么是需求循环
通常情况下,安全性依恋在孩子出生后头几个月的生命中开始形成。我们在前一章中曾谈到过,当孩子的原初照顾者对其身体和情感的需求做出及时地、持续地回应时,依恋关系就产生了。每天,孩子透过与原初照顾者之间成千上百次的互动,发展出信任感、自我价值感、安全感,并且,将这些美好的感觉与原初照顾者联系起来。这个过程,就叫做需求循环。
如下图所示,当孩子产生一种需要时,需求循环就开始了。孩子的需要有很多种,例如:尿布湿了,需要更换;感到恐惧,需要保护,等等。图中所标的愤怒部分,是指婴儿发出
的求助信号哭泣。下一个箭头所指的是照顾者对其需要所做出的积极回应,请注意, 积极回应的基本要素是:爱、触摸、食物、目光接触、微笑和运动。当原初照顾者以充满关 爱的方式,及时地满足了孩子的某个需要以后,孩子体验到一种得以解脱的满足感。这个循 环在孩子变得安静、满足时结束,当孩子出现另一个需求时,又重新开始。
在需求循环当中,原初照顾者和孩子之间的各种互动是一种建造大脑的积极体验,因为在这
种体验中包括了感官给予和情感的满足。如果孩子能够不断地重复体验需求满足循环,那么 ,各种与需求循环相关的技能就会牢固地镌刻在孩子的大脑当中,这些技能包括:信任能力 、情绪的自我调节、冲动控制、同理能力和因果思考能力等。
收养儿童的体验
作为通过收养儿童来建立家庭的父母,你千万不要抱有这样的幻想你所要收养的孩子会
有很多需求满足的经历。事实是:他们的需求不总是会得到持续的、及时的、充满关爱的满 足。
收养儿童所体验到的是需求未满足循环。
什么是需求未满足循环?
需求没有得到及时的、持续的、充满关爱的满足的孩子无法成功地完成需求循环。他们
所体验到的是需求未满足循环。
如同需求循环一样,需求未满足循环始于一个需求的出现和求助信号的发出愤怒。但是
,孩子并没有从原初照顾者那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回应,他们所接受到的回应是不恰当的、 负面的,有时,他们的需要根本就得不到回应。我们很容易理解无回应和负面回应是怎么一 回事,但却不太容易明白不恰当回应的意思。不恰当回应可能意味着缺乏感官刺激给予或是 情感满足给予。一个不恰当回应的例子在孤儿院中是非常普遍的,即使在所谓的好的孤 儿院中也不例外。当孩子的需求不是根据他们实际的需要,而是根据时间表来得到满足时, 不恰当的回应就产生了。另一个不恰当回应的例子是当原初照顾者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及时的 回应,但却由于缺乏食物、药品或其他物质而无法满足这个需求时,也可能会产生不恰当的 回应。
不管孩子体验到的是无回应或是不恰当的回应,还是负面的回应,孩子的愤怒都会持续下去
,直到触发了孩子的内源性预警,大脑中的报警信号会被启动,警报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 孩子精疲力竭为止。当孩子有另一个需要出现时,这个循环就又会运行一次。关于需求未满 足循环当中的内源性预警将在应对风格和内源性预警一章中有非常详细的讨论。 需求未满足循环对情绪的影响
当儿童的需求没有得到合宜的回应时,他们就不相信自己将来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这会让
孩子因为惧怕而产生出不安全感。由于他们没有发展出信任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可 能会出现一种极端的需要极度渴求对周围的环境和与他人的互动保持掌控。这种对掌控 的需要可能会表现在进食方面、上厕所方面、服从方面,甚至会通过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决 定的方式表现出来。除此之外,需求未满足循环不仅没有建造起儿童正面的自我形象,反而 给孩子造成了深厚的羞耻感(Karen,1998)。体验过需求未满足循环的儿童没有学习到如
何调控自己的情绪,他们所学习到的只是如何在这些情绪中幸存下来。
需求未满足循环对身体的影响
马大魏尔克博士(Dr Martha
Welch,1998)认为,当儿童的需要没有得到温馨的、持续 的、有效的和及时的回应时,他们在生理上会出现以下的几种主要的反应。
当儿童处于应激中的压力状态时,会引发其体内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使体内释放出各
种应激激素和化学物质,其中包括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心率加速,听觉和视觉过度敏感。
婴儿或孩子一直处于战斗逃跑模式中,或是投降模式中,直到精疲力竭为
止。这种状态与儿童因需求被合宜地满足所唤起的安静状态是截然不同的。
儿童倾向于将精力集中在自我保存(self-preservation)方面,这使他们很难关注那些典
型的对正常发展至关重要的儿童活动。
打破需求未满足循环
虽然收养儿童已经体验过无数次的需求未满足循环,但是寄养父母和收养父母们却有着成百
上千次的机会,用需求循环来干预和替代具有破坏性的需求未满足循环。每当你回应自己的 孩子,安抚他们、关注他们时,你就是在扭转孩子所经历的循环方向,替他们打开了需求循 环的通道。当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细心的照顾时,你就是在不断推动孩子进入需求 循环,这些照顾包括:不论孩子何时饥饿,都要喂饱他们,使用能够启动需求循环的各种技 巧来回应正在大发脾气的孩子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