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研究政府信息流在社交媒体中的宏观流动过程,通过具体分析十八个网络热点舆情案例,对政府信息流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机制、内容特性、受众参与特点以及传播效果等层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研究突破对政府信息流静态及微观的研究方法,从动态和宏观角度研究政府信息在社交媒体中的流动过程。
|
關於作者: |
张天培 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2012年-2013年),曾在牛津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13年6月—7月),现任人民日报社编辑记者,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的科研工作。参与编著《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2012-2013)》《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2011)》《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2010)》《营销革命——新媒介时代营销案例精粹》等4部学术著作。曾在《新闻战线》《新闻春秋》《理论界》《青海社会科学》等国内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篇,参与或承担相关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
|
目錄:
|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2.1学术意义
1.2.2现实意义
1.3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分析
1.3.1信息流以及政府信息流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模型
1.3.2我国网络公共空间的形成与社交媒体的公共性
1.3.3媒介生态系统中信息流动的影响因子
1.4研究设计
1.4.1研究问题
1.4.2研究框架
1.4.3研究方法
1.5政府信息流等相关概念的定义
1.5.1政府信息的定义与分类
1.5.2信息流和政府信息流的定义
第2章媒介生态环境下的社交媒体公共性研究
2.1媒介生态中的数字化生存和网络社会形成
2.1.1数字时代实际行为能力弱化,网络虚拟行为占领圈地
2.1.2网络对社会关系的虚拟化再设定
2.1.3“数字土著”和“数字移民”差异化
行为轨迹——“数字沟”
2.1.4数字存在激发“全球行动”
2.2社交媒体的公共空间属性研究
2.2.1网络空间的公共领域属性
2.2.2社交媒体形成的公共领域的特点
第3章社交媒体中政府信息流的传播机制分析
3.1政府信息流的动力源研究——社会、政府与公众
3.1.1协商型社会建设和完善的保障
3.1.2与民沟通,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透明政府
3.1.3环境监视与社会化过程中的排气阀
3.2政府信息流的阻力源研究——社会、政府与公众
3.2.1“倒丁字型”的社会结构
3.2.2政府信息垄断与媒体控制
3.2.3媒介素养与媒介使用过度
3.3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流动的催化剂
3.4力量的角逐——多平台作用合力
3.5你说,我论,他变——社会推动式影响力
3.6社交媒体中政府信息传播的空间结构
3.6.1政府信息传播空间的不完美模式
3.6.2多种媒体形式的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共存
3.6.3社交媒体中的政府信息——权力的空间结构
第4章政府信息流在社交媒体中的内容特点
4.1政府信息流内容的公共性、连锁性和互文性
4.1.1政府信息流内容的公共性
4.1.2政府信息流内容的连锁性
4.1.3政府信息流内容的互文性
4.2生产性文本的再传导——公民新闻的升级
4.3社交媒体代表性与政府信息内容特异性
第5章社交媒体中政府信息流的公众维度研究
5.1角色的嬗变——网络政府信息传播中的受众地位
5.1.1“戈尔丁式”的被动的欺骗对象
5.1.2主动选择的三项度参与——关注、选择和传递
5.1.3超新媒体——受众的私人定制
5.2网络政府信息传播中的受众心理——主动的解读者
5.2.1生存中的安全感寻佑
5.2.2在公共决策中的个人表达欲望——渴望改变现实
5.2.3从宣泄情绪到自娱自乐——对现实不满的释放
5.3真实的主体,还是虚假地让渡
5.3.1受众更有力,媒介更无力
5.3.2话语权的转移——象征权力的语言交换
5.3.3对抗式解读带来新的权力空间
结语政府信息流动的意义和现实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