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NT$
625.0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NT$
445.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NT$
340.0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NT$
295.0
|
內容簡介: |
《阳明心学摭论》内容:认识和实践两者的功夫断不可分割。真正的认识是能够付诸实践的,不能实践就不能叫做认识。“知行”是可以统一在作为本体的“致良知”之上的。“知行合一”是一元的,而“知行”统一在“良知”之下也是一元的,这是阳明学说与主张二元论的程朱学说的不同之处。阳明晚年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浙江,他对学生解答完所谓“王门四句教”后,就最后一次步入了他征战的“不归之路”。
|
目錄:
|
第一章阳明『为学之变』
一、回顾『三变』说
二、龙场以前已有『四变』
三、析甘泉『五溺』说
四、『五变』说
第二章阳明『为教之变』
一、静坐:是功夫还是本体?
二、龙场悟道:是功夫还是本体?
三、本体与功夫:一个融突和合的结构
四、是功夫之变,还是本体之变?
第三章阳明之『立言』
一、『立言』于修德讲学
二、隆庆本《王文成公全书》
三、崇祯本《阳明先生集要》
四、两版本之异见略语
五、清光绪己卵《阳明集要三编(黔南重刊本)》
第四章『致良知』与『物自体』——阳明与康德的哲学比较
一、『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感性的源泉
二、『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认识的界限
三、『良知只是心之本体』——理性的理念
四、『良知只是一个天理』——通向伦理学
第五章阳明学研究的多维度思考
一、方法、视野与论域
二、知识与价值、『价值中立』与『非价值中立』
三、阳明学研究的多维度展开
四、从比较文化学视野看阳明学
第六章阳明『大人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和谐与『和而不同』
一、和合思想的理论前导
二、先秦诸家的和合思想
三、人与自然的冲突
四、人与自身心灵、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冲突
五、『和而不同』的价值
六、『和谐』与『和而不同』的价值
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第七章儒学与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一、儒学曾经受到的两种待遇
二、儒的起源
三、儒学的新生
四、儒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五、儒学与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第八章『良知』与世界关系的确立——『良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良知』与和谐社会
二、和谐社会构建的合法性
三、和谐社会的合理化建构
四、生态文明城市是和谐社会的具体形态
第九章『良知』与民生的对话——简论儒家的民生观
一、儒家民生观的基本内涵
二、儒家民生观的历史价值
三、儒家民生观的当代价值
四、朱熹的民生思想
第十章『良知』对生命的关怀——哲学与发展
一、哲学的发展理念
二、哲学与发展的问题
三、哲学与人的发展
第十一章在阳明心学中寻找资源——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
一、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二、罗尔斯的《正义论》
三、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第十二章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当代价值——论作为贵阳精神的『知行合一,协力争先』
一、『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作为贵阳精神的根据
二、知行关系的历史考察与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理论建构
三、『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作为贵阳精神的重要意义
第十三章批判哲学的起点
第十四章『心』与『心即理』
第十五章『知』『良知』与『知行合一』
附录一阳明先生年谱
附录二喜谈《阳明先生集要》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任何一个政党要求执政,首先要解决的是执政理念。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天人合一”是儒家论证君主专制统治之必然性的核心论题,也是封建君主执政合法性的核心理念。朱熹在谈到“天”时,作了三解:“日:要人自看得分晓,也有说苍苍者,也有说主宰者,也有单训理时。”(《朱子语类》卷一)“苍苍者”指的是自然之天;“主宰者”指的是“上天”,即有意志的人格神;“理”即“天理”,是最核心的根据。在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天”,有时单指三义中之一义(今人论及环境与生态,常引儒家“天人合一”论,此“天”应为“苍苍者”),有时全含三义,有时兼指“上天”和“天理”,更多时候指的是“天理”。这样,儒家形成了关于“天”的三种理论:自然主义天道观、天命论、天理论。汉武帝之后的中国政治仍为君主专制政治,但由于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指导并有了天理论,君主专制政治的“随意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儒家要求君主的“意”,必须是善良的、符合天意民心的,君主的“情”必须是发而中节的。这就是说,在儒家文明中,君主虽然还是按自己的意志和性情进行统治,但由于君主的“意”和“情”已被儒家限定,因此,君主只能按善良意志和中和之性对民众进行统治,而不能“恣情肆意”。换句话说,君主只能“为政以德”、行仁于民,否则就不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政治,而是暴政。
宋儒把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上升至“天理”的高度。自宋以来,儒家指出,君主专制统治的合法性,只是“天理”二字。君主自称“天子”,君主的一言一行皆假天理。此时的“天理”对君主而言,乃是一把双刃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