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展示的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已知最古老的多细胞生物群的研究工作。多细胞生物起源是地球早期生物进化的里程碑式事件,多细胞生物在何时、何种环境下、以何种形态出现,一直是古生物学家和演化生物学家关注的焦点。本书通过对埃迪卡拉纪蓝田生物群的系统研究,为认识多细胞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化石证据,为复杂多细胞生命的早期演化提供了一个新窗口。
|
內容簡介: |
蓝田生物群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宏体复杂生物群,距今约6 亿年。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它们起源于距今38 亿年之前的海洋中。大约在距今25 亿年前后,地球大气圈中出现了氧气,真核生物也随之起源,当时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微体单细胞生物。
多细胞宏体生物的出现是生命进化史上极为重要的革新事件。生物多细胞化以后,才有细胞分化、组织分化,从而进一步出现器官的分化,生物也就具有了不同的结构和形态。蓝田生物群正是这一重要生命进化历程的见证。
蓝田生物群产于安徽省休宁县蓝田地区埃迪卡拉系蓝田组的黑色页岩中。该地质剖面从下到上包括:休宁组、雷公坞组、蓝田组、皮园村组和荷塘组。其中雷公坞组为冰川沉积,是当时全球性极端寒冷事件的体现,常称为雪球地球事件。寒冷过后,温暖气候回到了地球,蓝田生物群就生活在这一时期温暖海洋中的静水环境,水深在50 米至200 米之间。
蓝田生物群中有扇状、丛状生长的多种海藻,也有类似刺细胞动物或蠕虫类的动物。研究显示,在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刚刚结束后不久,形态多样化的宏体生物,包括海藻和动物就发生了快速的辐射。同时也意味着,这个时期大气圈中的氧气含量有了明显的升高,较深部海水已经由雪球地球之前的还原状态转变成了间歇性的氧化状态,为高等生命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
關於作者: |
袁训来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进化分会委员,国际地层委员会埃迪卡拉系分会选举委员。曾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第八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美国地质学会大会特别论文奖、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第五届中国古生物学会尹赞勋奖、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工程人选、2005年度科学中国人、2006年首届中科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个人。专著《陡山沱期生物群》获中国科技图书一等奖、中国图书奖。在贵州瓮安地区发现的似地衣化石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在湖北三峡地区发现的6.3亿年前的动物胚胎化石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
目錄:
|
序
前言
绪 言 1
参考文献 2
1 蓝田生物群的研究历史 5
参考文献 7
2 蓝田生物群的地质背景与地层时代 9
2.1 地质背景 9
2.2 地层序列 9
2.3 地层时代 20
参考文献 26
3 蓝田生物群的化石生物学 29
3.1 宏体藻类 29
3.2 后生动物 58
3.3 疑难化石 77
参考文献 93
4 蓝田生物群的古环境 95
4.1 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和生物事件 95
4.2 蓝田组黑色页岩的古环境 96
参考文献 113
5 蓝田生物群的古生态 117
参考文献 131
6 多细胞生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模式 133
6.1 以往的认识 133
6.2 蓝田生物群赋予的新认识 133
6.3 讨论 135
参考文献 135
索 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