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04.0
|
編輯推薦: |
《中国早期戏曲生成史论》为作者多年关于戏曲研究的成果积淀而成,以先秦至南宋为研究时限,对早期戏曲的发展与形成作空间的、立体的、多方位的观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內容簡介: |
《中国早期戏曲生成史论》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以先秦至南宋为研究时限,对早期戏曲的发展与形成进行了空间的、立体的、多方位的观照。作者在叙述构架上,首先论述先秦-秦汉伎艺的生成及流播,着重厘清在戏曲生成过程中诸艺术门类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对戏曲起源、生成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继之探讨魏晋-隋唐伎艺的生成及演出。在论及北宋杂剧和辽、金戏剧时,则从宫廷搬演与市井演出两个层面,全面论述了宋杂剧的生成环境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雅语、俏语的流行与早期戏剧语言风格形成之关系。本书认为戏曲的生成,就是不间断地删汰旧的内容,吸纳新的营养,在变异中实现转化,在转化中求得发展。南戏的生成方面,作者从地域文化着眼,重点探讨了浙东一带的文化指向与南戏外在特征、思想形态形成的关系问题。书中提出的诸多学术新见,如在金诗中发现根据大曲所叙故事而绘成彩色图画的记载,对宋、金杂剧剧目的钩稽与考证,对南戏术语说关吊场的新解等,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值得研究者关注。
|
關於作者: |
赵兴勤,1949年7月生,江苏省沛县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戏剧戏曲学研究生导师。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古代小说与伦理》、《明清小说论稿》、《赵翼评传》(南京大学版)、《中国古典戏曲小说考论》、《古代小说与传统伦理》、《赵翼评传》(江苏人民版)。
|
目錄:
|
绪论4第一章 混沌期:先秦-秦汉伎艺的生成及流播11第一节 关于戏曲起源的讨论11第二节 上古伎艺之发生与流播18第三节 秦汉表演艺术的丰富发展及其基本特征25第四节 早期伎艺传播手段的调整与表现境域的拓展53第二章 演进期Ⅰ:魏晋-隋唐伎艺的生成及演出(上)56第一节 乐舞杂戏的基本形态及文化成因56第二节 歌舞戏及其他早期戏剧形式66第三节 多民族的融合与伎艺生成环境的新变82第四节 儒释道思想之传播与伎艺发展的多向度延伸91第五节 艺术观念的更新与伎艺的自身完善105第三章 演进期Ⅱ:魏晋-隋唐伎艺的生成及演出(下)110第一节 各类伎艺的竞相争雄与发展思路的拓展110第二节 伎艺传播主体的多元构成113第三节 跳荡的发展态势与表演手段的灵活多变117第四节 信息的及时捕捉与伎艺的整合、提炼123第四章 融合期Ⅰ:宋代伎艺及其发展路向的应时而变128第一节 宫廷歌舞的"袭"中有"变"131第二节 军中伎艺表演成分的强化140第三节 雅语、俏语的流行与早期戏剧语言风格之形成145第四节 民间杂戏的开放态势159第五节 说唱伎艺的互为渗透166第六节 各类戏剧的创新追求176第五章 融合期Ⅱ:宋人杂剧的多角度审视189第一节 一本纠缠不清的总帐189第二节 宋人杂剧钩沉191第三节 宋杂剧内廷搬演及其生态环境204第四节 宋杂剧的市井演出与有序发展210第五节 关于宋杂剧研究问题的思考213第六章 融合期Ⅲ:辽金戏曲的生成背景及其发展的内在张力219第一节 辽金伎艺的生成背景219第二节 辽金伎艺的表演格局224第三节 辽金戏曲的搬演与南北文化的互动234第七章 融合期Ⅳ:辽金戏曲遗存以及表演艺术的提升240第一节 辽金院本杂剧240第二节 金院本遗存追索250第三节 金院本本事拾遗254第四节 辽金戏曲的艺术追求及其主体风格的形成258第八章 成长期Ⅰ:南戏的生存及流播场域270第一节 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南戏之催生275第二节 人口结构的裂变与市民生活情趣的养成278第三节 公私学校的繁兴与书生流向的偏移280第四节 物资流通的强化与各种伎艺的融合282第五节 "温多淫祀"与南戏生存的民俗环境285第九章 成长期Ⅱ:南戏的取材与表演289第一节 南戏的取材及价值取向287第二节 南戏表演艺术之例释298第三节 "说关"与"吊场":艺术符号的聚合与场上搬演之约定301第四节 南戏的发展走向与流播特征304结语315插图目录318主要参考文献320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