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发行量破50万,《环球人物》10周年纪念重磅力作!
杨天石、学诚法师、罗伯特库恩(《江泽民传》作者)、张颐武、孟宪实、蒙曼、潘石屹、梁小民、吴晓波等,诸多名家力荐!
把握历史演进的脉络,解读时代大气象,重温人文理性的光辉与魅力,见证改变世界的力量。
《先生们》
1.季羡林、饶宗颐、黄永玉、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风骨风流铸就先生风范,磨砺坎坷终成大师辉煌!张颐武、孟宪实、蒙曼鼎力推荐!
2.《先生们》记录了活跃于当代中国人文与科技领域的59位巨匠,包括人文泰斗季羡林、饶宗颐、任继愈、汪曾祺、杨绛、周有光、黄永玉,科技泰斗钱学森、袁隆平、欧阳自远、屠呦呦、丁肇中等。
3.先生们伴随中国走过一个世纪,他们在各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中华文明气脉所在。
4.《先生们》一书,以真诚且充满善意的文笔,记录这些中华文明泰斗级人物的人生历程,展示他们让人充满敬意的品格、言行和成就。
|
內容簡介: |
他们年高德劭,才华惊世,风骨铮铮,他们被我们尊称为先生。本书记录了活跃于当代中国人文与科技领域的59位巨匠,包括人文泰斗季羡林、饶宗颐、任继愈、汪曾祺、杨绛、周有光、黄永玉,科技泰斗钱学森、袁隆平、欧阳自远、屠呦呦、丁肇中等。
作者们通过深度采访和资料搜集,用真诚且充满善意的文笔,生动地记录先生们或艰难坎坷,或幽情壮志,或披荆斩棘,或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勾画出一个个被褐怀玉的文明巨星形象。先生们的形象,聚集于本书,发出璀璨的光芒,让我们听到历史惊涛拍岸之音,让读者感受到人类文明丰富的滋养。
《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本书系重新汇集梳理了《环球人物》创刊以来的精华内容,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重要领域,与读者一起重温人文理性光辉与魅力,见证那些改变世界的力量。
《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总目
《国际政要秘闻》
《百年政治家族》
《大国士》
《先生们》
《商道》
《中国经济十年观察》
《蒋氏家族百年秘档》
《另一只眼看国民党》
《影响力:中国领袖风云录》
《影响力:领航中国政治人物》
《中共人物的家国往事》
|
關於作者: |
《环球人物》杂志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是国内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综合时政类期刊之一。杂志以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高端人物为报道对象,突出全球视野,兼顾时效性、权威性、可读性,一系列重大选题受到读者和业界广泛好评。
《环球人物》是中国邮政畅销报刊、全国百强报刊,也是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和达沃斯论坛入会重点阅读刊物。
|
目錄:
|
季羡林:为学为人皆楷模 001
饶宗颐:一代通儒 008
任继愈:一生与名利无关 016
汤一介:儒者的光芒 022
杜维明:奥运让文明对话 028
汪曾祺:西南联大的坏学生 034
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 040
马识途:一书写了40 年
062
金庸:另一支笔写时评 067
叶嘉莹: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 073
莫言:高粱红了 079
周有光:110 岁的热血青年 103
徐中玉:大学不能失语 114
杨宪益:翻译了整个中国 121
许渊冲:岁月困不住的人生 126
李文俊:经典名著被遗忘了 133
任溶溶:改变了中国的儿童文学 138
夏志清:学界顽童 145
柏杨:硬骨头文人 150
黄永玉:五重身份 154
李可染:画笔背后的辛酸 161
吴冠中:两个心愿都完成了 167
赵无极:作品一年卖出2.4 亿 172
张仃:美术大师背后的坚强梯队 177
吴清源:一生一世一棋局 185
陈祖德:一位真正的弈者 192
尔宝瑞:天天和伟人面对面 197
钱学森:感天动地 202
朱光亚:生活中做事严谨像做物理实验 213
李小文:但愿老死文论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221
顾毓琇:曾和邓小平畅谈科教兴国 227
屠呦呦:非常诺奖之路 234
袁隆平:一粒种子造福世界 253
李振声:不愿做科学界的英雄 257
钱永健:爱玩危险游戏的诺奖获得者 263
高锟:诺贝尔奖是金婚礼物 268
丁肇中:就是要一直找到宇宙的边缘 271
欧阳自远:嫦娥之父 280
闵恩泽:大科学家的小日子 286
华罗庚:一生悲欢离合 292
谷超豪:杨振宁称赞他站在高山之巅 300
师昌绪:好管闲事的科学家 305
郑哲敏:爆炸传奇 311
李爱珍:科学不能今天栽树明天摘果 318
胡秀英:会走路的植物百科全书 323
茅以升:心中有另一座桥 329
王梦恕:大家都不说真话,社会就没希望了 336
梁从诫:梁启超之孙的苦行僧生活 343
吴良镛:诗意的居住为何这么难 349
陈志华:乡土建筑就是一部史书 356
|
內容試閱:
|
◇我(张颐武)向季先生请益时,常感到他有张载《西铭》里所说的民胞物与的情怀和知化穷神的境界,这也被认为是儒者的最高境界。季先生未必是国学某个专业领域的专家,称他为国学大师当然有点不可思议。但他却以生命延续了中国传统的一脉精华。
◇新中国成立前,杨绛和钱锺书就决定留在祖国。钱锺书复信牛津同窗:人的遭遇,终究是和祖国人民结连在一起的。杨绛后来回忆道: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莫言说,其实他根本无法做一个纯粹的城市人,因为一直根深蒂固地怀念着土地和乡村。于是,他在客厅和书房里摆上各种植物,阳台的花盆里还种上了葱和蒜,这是山东农民最爱的食物。
◇老顽童是很多人给黄永玉戴的高帽子。对于这个称呼,黄永玉并不认可。他说:我的这一生没有好好玩过,生活中除了受苦就是工作。吃,不喜欢;游山玩水,没有意思。工作是一件最有意思的事情。黄永玉说,平时他身边总是放着几个小本,以便随时记下一些想法和灵感。别人说我是顽童,是因为对我的认识太表面化!
◇2014
年2 月,吴清源去观看日本棋圣战决赛。当时正值第五局,执黑的山下敬吾落在下风,许多人认为山下敬吾悬了。吴清源当场不动声色,临走时说:白棋输了。结果,山下敬吾真的赢了。众人感慨:百岁棋圣,宝刀不老。
◇如果不是2014 年的一张布鞋院士照,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形容消瘦、衣着朴素,在课堂上光脚穿双布鞋的老头,竟然是中科院院士、中国遥感领域泰斗级人物。一箪食,一瓢饮的清贫生活,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急公好义的古道热肠,漠视礼法、洒脱不羁的性格,传说每天喝两斤二锅头的酒量这样一位真性情、无羁绊的老顽童学者去世后,被许许多多人追忆、悼念。人们追念的,除了李小文个人,或许更有对本真人性的期许。
◇在苏新专看来,这恰是屠呦呦乃至任何科学家成功的根本:你真的得白天也干,黑夜也干。在科研领域,想每天只工作八小时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能做到在八小时外也在想你的研究,那就说明你是真心喜欢正在做的这件事,那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他(季羡林)在讲台上很严肃,穿着蓝布中山装就在那儿讲。而在生活中,他对待年轻人非常宽宏仁慈。每次去看他,离开时,他都要送到门口,看你骑上车走。一直到2007 年年初,我带一位30 多岁的女编辑去医院看他,刚落座,季先生就对这位女士表示歉意,说他站不起来
◇我(叶匡政)想,特立独行才是任继愈先生追求的学术精神。特立独行的观念源于唐代大儒韩愈。韩愈期望学者能拥有这种品格: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任先生无论是早年提出用唯物史观研究佛教,还是后来的儒家宗教说,都显露出了一些亘万世,而不顾的意味。
◇就在编纂工程正式启动不久,汤先生就被查出有肝硬化。他的老骥伏枥,与其说是一种精神状态,不如说是对国家、民族及历史的强烈的责任感使然。现在做《儒藏》已有些晚了,老专家没剩下几个,再过十年八年,就什么都没有了。做《儒藏》,一方面要抢救这些老专家的学识,另一方面也要抢救书,还要培养新的人才。汤一介曾说。
◇汪曾祺感慨:我们在街上很难深入这种生活的里层,只能切切实实地体会到:这是生活!我们在街上闲看。看卖木柴的,卖木炭的,卖粗瓷碗、卖砂锅的,并且常常为一点细节感动不已。当代学者孙郁说,人们只知道汪曾祺厉害,却不知道他何以厉害。汪曾祺文笔中有许多暗功夫,他是从古典和乡土中缓缓而来,从大众和民间提取诗意,这样的作家百年之中,不过寥寥数人耳。
◇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是香港文化人对金庸先生文字生涯的生动概括。不过,金庸先生以小说构建的江湖实在太强大了,以至于真实世界里的江湖论剑反倒被忽略。
◇金庸先生写作时,喜欢使用500 格的稿纸,直行书写,从右到左,完全按照传统的中国文稿书写格式。他的手稿,字迹清晰工整,严格按照最标准的格式,每字或每个符号均占一格。虽难免有增删涂改之处,但无论是订正错字,或是修改句子,乃至一整段文字的改动,其标示都十分清晰,一律遵循约定俗成的业内编辑方式一一标明,绝无含糊和混乱的地方。对具体负责的编辑来说,金庸先生的文稿就是最标准的可以直接送去打字排版的定稿,无须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订正错字,或重新誊写描摹。
◇在异国他乡用英语授课,叶嘉莹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文论;另一方面,她有着自己独特的讲课方法。她对学生说:诗歌里面是有生命的,我的英文也许不够好,我的文法、发音或许不够正确,但我讲一首诗,会把我所体会到的其中的生命感情讲出来。她发自内心的真诚超越了语言和国界,在异国他乡让无数人爱上了中国古典诗词。
◇13 点整,紧闭的大门打开了,文学院常务秘书彼得恩格隆德走出来,在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中,他如往年一样淡定,先用瑞典语后用英语说: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他的作品中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是历史和现实的并存。话音未落,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所有挤在现场的中国媒体和旅瑞华人都激动不已。周围的瑞典人在得知笔者来自中国后,纷纷表示祝贺。一位瑞典记者着急地问,莫言两个字如何拼写,哪个是姓,哪个是名。
◇文字改革之外,周有光还有一件事令人称道,那就是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当初就因为周有光从美国回来,带回一套百科全书,连襟沈从文戏称他周百科,后来这个绰号被大家叫得更起劲了。
他经历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新中国,算是四朝元老,亲身感受过民族衰亡、政权迭起,国家如何从战乱走向富强,一生的情怀都放在家国大事上,从不苟且而活,而是立志要成为国之重器。
◇我(周有光)就两次去访问爱因斯坦。见爱因斯坦可能是1947 年。我们谈国际形势,谈当时美国发生的情况。爱因斯坦的学术我不懂,我的专业跟他又不一样,就是普通的朋友。我的印象就是他的人非常好,生活也很随便。我们在银行界,穿衣服都很讲究,他在大学里,大学的风气跟银行不一样,大学教授穿衣服马马虎虎的,他穿的衣服还没有我讲究。他没有一点脾气和架子,也不是讲话滔滔不绝的人。
◇无龄感生活,说的就是许渊冲这样的人。笔者眼前的这位老人,骨瘦如柴却声如洪钟,听力不好但思路清晰,记忆力更是好得让年轻人都要羡慕。他至今每天坚持骑自行车出门遛一会儿,喜欢喝冰镇饮料。家里书桌上,放着正在翻译中的莎士比亚作品集。我已经译完四本了,两个月译一本,目标是译完莎翁全集。老先生的150 多部译作里,有一大半都是退休后才出版的。
◇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许先生同届。在他眼里,相见第一面,这个叫作许渊冲的同学就冲劲十足。大一,他们一起上叶公超的英文课。到了时间,老师还没来,两人就一边等候,一边闲聊。这时,门口来了一位穿灰西服的老师,问这里是不是英文教室。许渊冲也不知道来的就是当时的外文系主任叶公超,张口就用英文回答。另一位同学、思想家何兆武对许渊冲的印象则是嗓门大、很活跃、闲不住,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一致。
◇60 岁退休后,任溶溶被上海译文出版社返聘,又工作了20 年。2004 年,作为安徒生200
周年诞辰庆典活动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丹麦官方授权他翻译新版《安徒生童话全集》。任溶溶花了一年多时间,对自己早年翻译的近百万字译稿进行全面修订和增补,于2005 年完成了唯一的官方授权中文版本。丹麦驻华大使米磊先生见到任译安徒生童话后,赞不绝口,称之为高品质翻译。80 岁时,任溶溶还翻译出了美国作家E.B. 怀特的经典童话作品《夏洛的网》。
◇金钱是世人描述吴冠中作品时的关键词。吴冠中作为中国最值钱艺术家的地位从来不曾被撼动。据雅昌艺术网统计,吴冠中画作总成交额达20.4 亿元,在国内在世画家中排名第一。然而,他却极其厌恶谈及画价。一次伦敦拍卖会上,他的某幅作品被拍出数千万元,记者朋友从现场打电话报喜,他却道:这是拍卖市场的心电图不准确!相比金钱,他更愿意作品由历史来定价。
◇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随后,抄家、流放、拘留没完没了的政治迫害接踵而来。在长达五年被软禁的日子里,钱学森和蒋英常常只能夫吹竹笛、妻弹吉他,以共同演奏古典室内音乐来排解寂寞与烦闷。
◇1966
年10 月27 日,新疆罗布泊上空发出了一声巨响中国的两弹结合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核武器。对此,外电纷纷评论说,这声巨响震动了全世界,中国闪电般的进步像神话一样不可思议。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美国用了13年,而中国仅用了两年多。毫无疑问,头功应该记在钱学森身上。
◇父亲(朱光亚)在搞原子弹、氢弹,是我们猜出来的。大概是1967 年的一天,院子里的一群孩子聚在一起聊天。记不清是谁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没有人能答出来。有人说,咱们回忆一下,是不是每次核试验,大家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北京?大伙一验证,果然,大家的爸爸、妈妈都在出差,而且都是去了西北地区。确认了这个事实,大家感到非常神圣,静静地坐了好长一段时间。
◇顾毓琇先祖顾炎武是明朝思想家,祖母秦氏是北宋词人秦观的后人,喜欢写诗。顾毓琇的父亲沉迷科学,曾自己做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定理,从小教几个子女算心算。在这样家学深厚和开明的氛围中,顾毓琇这一代出了五个博士,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各有建树,被传为民国佳话。
◇屠呦呦回忆:不同品种的青蒿效果并不相同,而且只有青蒿叶子里才有青蒿素。因此只有找对了青蒿品种,选准了采收季节,才能从叶子里提取出青蒿素。取得这些进展,也是经历了很长的研究过程。当时的科研条件非常艰苦,很多药厂都停产了,提纯熬制设备紧缺,屠呦呦等人只有采用土办法,把大量青蒿叶收集起来,用乙醚泡,再回收乙醚。屠呦呦的先生李廷钊至今记得,她当时回家总是一身酒精味。
◇袁隆平坦言:不错,我身价2008 年就1008 亿了,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钱吗?没有。我现在就是靠每个月6000 多元的工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我今天穿的衣服就50 块钱,但我喜欢的还是昨天穿的那件15 块钱的衬衫,穿着很精神。袁隆平认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搞科学研究就是要淡泊名利,踏实做人。
◇这18 年来,丁肇中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没有周末,没有假日,日复一日。平时和家人相聚的时间不多,他们有时会到实验室来访问。所以,我的三个孩子坚决不学物理,老大学生物,老二学艺术,老三学法律。丁肇中笑着说。
◇我总想看看月球究竟是什么样子,也很想知道桂花树究竟是怎样的形态,我很敬佩吴刚无止境的砍树精神,很想探寻一下这些秘密。后来长大了,慢慢知道月球是一个非常荒芜而又恶劣的地方。但这更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就要探索它为什么不能成为像我们地球这样繁茂、这样生机勃勃的星球。带着这样的童心和向往,古稀之年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将剩下的人生岁月和奔月梦想紧紧联系在一起。
◇数学还为谷超豪带来了爱情。他的妻子胡和生,是中国唯一的数学界女院士。1950 年,我们在数学系图书室里偶遇。她说,有篇论文,她有些地方没弄清,想让我帮忙看看她的宿舍离我的办公室有十多分钟路程,当时虽是秋天,但依然很热,她气喘吁吁跑回去拿来。我觉得这个小姑娘很不错,对学问肯钻研这是我们共同讨论数学的开始。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全球只有七位从事野外采摘的女植物学家,胡秀英便是其中一员,每天背着背囊,翻山涉水,喝的水都变成汗,但她乐此不疲。胡秀英不但亲自到野外采集植物标本,还访问了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及亚洲的大植物标本馆,查看中国植物标本。
◇美籍华裔建筑学家贝聿铭曾经说过: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事实上,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吴老在国内却绝非被人们追捧的名人,但很多人都受惠于他的理念和思想他参与过北京、北海、三亚、张家港、深圳、无锡、苏州等城市的规划设计,主持了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校园的设计,参加了长安街规划、国家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并组织编撰了中国第一本城乡规划教科书。
◇在清华大学待了两年后,陈志华鼓起勇气找到梁思成家中。梁思成和林徽因正在用午餐,陈志华非常紧张地表达了他要求转系的愿望。梁先生问我对建筑学有什么看法,我把在校庆展览会上想到的结结巴巴地全说了。梁先生听了很高兴,立即说:好,好,太好了,建筑系欢迎你。于是,陈志华放弃了在社会学系两年的学历,成了梁思成的半路弟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