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內容簡介: |
环境正义研究是社会正义理论在环境领域的新面 向,是政治哲学在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刘海霞编写 的《环境正义视阈下的环境弱势群体研究》是在环境 正义视阈下对环境弱势群体的专题研究。环境弱势群 体主要指在环境资源享用、环境污染负担和环境风险 分配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而又无力改变现状的群体。
在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的形势下,环境弱 势群体受害程度*深。亟待关注。环境弱势群体的权 益保障既是环境伦理学、环境社会学、环境政治学、 环境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 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之一。本书在 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环 境弱势群体的基本状况和主要诉求进行了研究,并借 鉴国际社会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我 国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政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刘海霞(1971一),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哲学博士,中央编译局政治学博士后。兼任山东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政治学、生态哲学、科学哲学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央编译局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等10余项课题。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山东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1部:《走向科学实践史——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研究》,参编《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创新抉择》《生态治理》等*作3部。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科研成果曾获“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博士后出站报告被评为“中央编译局**出站报告”等。
|
目錄:
|
第一章 环境弱势群体概述
第一节 环境弱势群体的基本含义
一 环境弱势群体的叙述语境
二 环境弱势群体的概念探讨
三 环境弱势群体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环境弱势群体的研究意义
一 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二 公平正义彰显的现实要求
三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四 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节 环境弱势群体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对国内外以往研究的评价
四 推进环境弱势群体研究的初步构想
第四节 本书研究框架
一 相关理论对本研究的启发意义
二 本书主要内容
三 主要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环境正义理论综述
第一节 环境正义理论溯源
一 环境运动的诉求
二 社会正义理论
三 社会生态学思想
四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五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节 环境正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 环境正义的含义
二 环境正义的必要性
三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非正义性
四 同心圆理论
五 环境正义的框架
六 环境正义的原则
第三节 环境正义再思考
一 环境正义的所指
二 环境非正义的表现
三 环境正义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我国环境弱势群体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环境弱势群体的基本类型
一 污染行业企业一 线工人
二 污染企业周边居民
三 农村癌症高发区域居民
四 环境开发移民与生态保护移民
第二节 我国环境弱势群体的维权困境
一 采取维权行为的概率较低
二 依法维权行为效果不彰
三 非法维权行为面临制裁
第三节 环境弱势群体维权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 地方政府环境监管不力
二 企业社会责任感欠缺
三 社会救助体系薄弱
四 环境弱势群体自身的原因
第四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
第一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状况
一 群体性事件与环境群体性事件
二 2l世纪以来环境群体性事件概览
三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类别
第二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分析
一 直接原因
二 深层原因
第三节 从环境群体性事件看环境弱势群体的诉求
一 停止环境侵权
二 合理分配环境风险
三 合理进行开发补偿
四 赋予公民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五章 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 基本原则
一 健康优先原则
二 污染者付费原则
三 风险预防原则
四 赤道原则
第二节 具体政策
一 健康受害补偿
二 超级基金制度
三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四 公众参与制度
第三节 对国际相关政策的评价
一 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是首要的预防措施
二 行政救济可以弥补司法救济的不足
三 优化决策程序是避免环境不公的必要措施
四 成本效益分析弊端显现
第六章 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多元主体
一 地方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
二 环保部门加强作为
三 民政部门制订救助方案
四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五 非政府组织提供多种援助
六 环境弱势群体有效维权
第二节 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 公民健康不受侵害原则
二 完全填补性的加害赔偿原则
三 直接快速的受害救济原则
四 培育可持续生活能力的受苦补偿原则
五 企业环保行为鼓励原则
六 环境弱势群体恶意行为预防原则
第三节 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政策建议
一 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二 建立健全行政规划公众参与制度
三 设立环境基金
四 加强基层环境监管
五 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管理
六 深入推进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七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生态环境教育
结语 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
一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二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三 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第二节 生态文明概念辨析
一 生态文明的本质规定
二 生态文明的历史地位
三 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立场
四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目标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本路径
一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 适度节制资本逻辑
三 完善基层环境民主
附录一 山东环境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山东环境状况调查问卷回答情况汇总.
附录三 中国环境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四 中国环境状况调查问卷回答情况汇总.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