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NT$
340.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內容簡介: |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予全球*著名、珍贵的艺术作品行列。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扰,梵高在法国的瓦兹河开枪自杀,时年37岁。
《加歇医生》是梵高在自杀前1个月为精心照顾他的加歇医生画的。梵高说:“我希望画一位艺术家友人的肖像,他满怀伟大的理想。我希望把我对这个人的感觉和爱慕之心画进作品里。我夸张了他头发的金黄色,在头像后面我不画小屋的普通墙壁,而是用调配得极为丰富、极为强烈的蓝色涂出无限深远的背景。由于这种单纯的配合,使金黄色头发的头部在丰富的蓝色背景上发光,像星星镶嵌在深沉的碧空中。”他在画这幅肖像时写下了一句话:“人们也许会长久地凝视它,甚至在100年后,带着渴念追忆它。”这是他在100年以前写的一句话,此事情被他言中了。
|
目錄:
|
大医精诚
两代“大医”的科学精神、人文情怀,为后学者树立了丰碑和榜样
怀念彭书记,学习彭书记
文苑博议
人文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漫谈医学的社会属性
医学也是“入学”——漫谈“鲁迅与医学”
学科建设
从学科建设角度,对医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态势,既揆格所知,亦求之以理
医学社会学揆格
美国、英国和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新趋势
热点聚焦
以科学视角分析与医学和社会相关的问题,把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灌注到社会生活土壤中
艾滋病流行概况及抗病毒治疗防控应用进展
医疗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
新加坡和中国原地健康老龄化中的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对比研究
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现状,关爱身边老人
全球医患关系研究现状分析
学海撷珍
以开放的心态、可触感的文字、字里行间的阅读,凝思悟想,感受与健康相关的社会学经典
灵魂的超越——读史铁生《病隙碎笔》有感
《临床医学的诞生》读书报告
《个性化健康管理:人类“第三大计划”中国进行时》读书报告
一步一字
——《大国卫生之论》读书报告
花有重开日
学子泛舟
来自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学、护理学等学院的学子对医学社会学的感悟与体会
学习知识、学习方法
——“国际卫生与卫生国情概论”课程总结
金苹果:食之有味,得之不易
——“国际卫生与卫生国情概论”课程心得
三分课堂,三分实践,四分读书
——“国际卫生与卫生国情概论”课程心得
暑期社会实践
一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轻松而严谨,自导而创新
——“国际卫生与卫生国情概论”课程感想
主动学习,积极学习
——“国际卫生与卫生国情概论”课堂感受
自我学习,全面提高
——“国际卫生与卫生国情概论”课程总结
学以致用,方为大成
——“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学习心得
丰富的安静
——谈学习“高级医学社会学”课程的收获
赏名家风范,抒己之所感
——“社会学理论”课程学习心得
倡议建言
倡议制度审查委员会在我国的成立,聚焦素质教育模式策略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
制度性审查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医学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模式及策略研究
成果汇报暨交流会:120共识
媒体传真
医疗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到行动畅想
|
內容試閱:
|
《2015年中国医学人文评论》:
第四,我们在前面介绍了鲁迅是以“诚与爱”之心去从事文学,看待医学的。这应该是医学与文学更为内在的一致特点:这是最基本的伦理底线,也是医生和文学家的基本素养与品格。而今天中国的医学问题、文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也集中体现在“诚”与“爱”的缺失。大家议论得最多的所谓“医患关系”问题,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医生与病人之间失去了基本的诚信与爱。而我更要强调的是,虽然问题发生在医院,但其所显示的却是整个社会的病症,是社会病了。简单归责于医生、医院与病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鲁迅所说,缺乏诚与爱,是中国国民性的弱点,而它在今天发展到了极端,就有了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原因,已经超出了我们讨论的范围。
第五,前面还讲到,鲁迅最后弃医从文,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他的文学气质不适合学医,也就是说,医学与文学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和情感方式的,但又不能强调过分,因为医学的科学思维与文学思维也有相通的地方。鲁迅在选择从文以后,特地写了一篇《科学史教篇》,强调科学也要有“美上之感情”和“明敏之思想”,更提出“科学发现,常受超科学之力”,是离不开“圣觉”(灵感)与“神思”(想象)的。他认为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性之光”,因此,特别要警惕“唯知识之崇”,即陷入科学崇拜、技术崇拜的“唯科学主义”,那是会使“人生必归于枯寂”的。我由此想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医学需不需要灵感、直觉和想象力?许多有经验的老医生常做出许多普通医生想不到的正确诊断,其中就有建立在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基础上的直觉与灵感。而医学想象力更是贯穿在疾病诊断过程中的:先是面对某种病变的症状,在追溯病因、病源时,就需要建立在深厚的学养与经验基础上的各种假设、想象,然后再去做各种检查,在检查的基础上逐渐排除原先设想的许多可能,最后做出一个准确的诊断。许多年轻医生之所以依据某个病症就做出简单诊断,结果忽略了更深层面的真正的病源,而造成误诊,我们经常将原因归之于医学知识、经验的不足,其实也可以说是医学想象力的不足。在我看来,医学的魅力就在于医生每天都在破解各式各样的“哥德巴赫猜想”,医生的快乐就建筑在这样的创造性的劳动中,这一点是与科学家、文学家、教师的创造性事业相通的。
第六,我们在谈了医学与文学在对象、目标、伦理、品格,甚至思维上的相通之后,还得回到一个基本的不同上:医学面对的主要是生理、身体上的病人,而文学面对的更多的是健康的人,即使有病态,也是心理和精神上的疾病。这是显而易见的,不用多说。我由此想到一个问题。医生天天面对的是人的病态,医院里充斥着“病”(病态或病痛)的氛围和气息,长期沉浸其中,不但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心境、心情和心理,而且也容易造成对人性的阴暗看法。这就需要文学和艺术的补充。文学和艺术虽然也会涉及人性的病态,鲁迅这样的主张文学疗救作用的作家的作品,就更是如此。但鲁迅作品里的黑暗也是充溢着光明的,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的。文学与艺术的魅力在于永远能够引人走向真、善、美的境界。我由此而理解了,为什么许多老医生和杰出医生都有阅读文学作品,欣赏音乐、美术的业余爱好。这不仅是为了陶冶性情,舒缓职业性的疲累感,更是为了坚守对人性的真、善、美的信念与追求。这也提出了医学管理学上的一个问题:如何营造一个更为健康的,不仅是医学的,也是更充满人文气息的医院环境和氛围。
第七,医生的业余爱好,无论是对文学和艺术的关注,还是对整个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涉猎,都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还关系着对医学本质和长远发展的认识与把握。我们已经详尽地讨论了“疾病的隐喻与文学生产”的关系。其实,疾病的隐喻意义是远超出了文学的。前面提及的“东亚病夫”就是对我们整个民族危机的一个隐喻。当年毛泽东就把疾病的隐喻运用到党的整风运动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上,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并且解释说:“就是重重地给病人一个刺激,向他们大喝一声,说''你有病呀!''使病人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地叫他们治疗。”在今天的政治、社会生活里,也随处可见这样的医学隐喻。在这样的语言现象的背后,隐含的是医学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的联系,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样的联系是越来越密切了,以至于医院的问题常常成为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医患关系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天的医生再也不能关起门来看病了。于是,就有了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医学经济学和医学管理学等新学科的产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