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NT$
519.0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NT$
207.0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NT$
302.0
《
河流之齿
》
售價:NT$
270.0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NT$
406.0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NT$
259.0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NT$
302.0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NT$
467.0
|
編輯推薦: |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港口,所以要对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研究,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是绕不过的话题。本书是通俗读本,作者袁钟仁是研究此方面的专家,他以扎实的史学功底,对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而全面的讲述。书中不乏史料的引用和考证,澄清了一些有关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误会、讹传,对了解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贡献,本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內容簡介: |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它是由当时东西洋间一系列港口网点组成的国际贸易网。在古代中国,陆上丝绸之路远在周朝时候就已存在,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时期才开始出现。秦汉时期的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华南最早出现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广州因为具有地缘中心的地位以及鲜明的海洋属性,使其成为印度洋地区及南海等国家商船到达中国贸易必先到的港口。当时中国与南洋和波斯湾地区的定期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古称广州通海夷道。清朝时期,清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可见广州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本书从秦汉时期始,以时间顺序讲述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是一本关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简史。全书五万字,是《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之一种。
|
關於作者: |
袁钟仁,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曾点校古籍《粤海关志》,并发表岭南古籍论文十数篇。
|
目錄:
|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
第三章 秦汉时期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
第四章 吴晋南朝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
第五章 隋唐五代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
第六章 宋朝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
第七章 元朝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
第八章 明朝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
第九章 清朝前期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
后 记
|
內容試閱:
|
中国何时出现丝绸?按照传统说法,始于公元前2697年,即距今4710多年,是中华民族祖先黄帝的元妃嫘祖所创造,她教民养蚕、缫丝、织绸。但是,黄帝和嫘祖是传说中的人物,传说并非证据确凿的历史。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研究所得,我国先民在新石器时代已知道养蚕、缫丝、织绸。1958年在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批丝织品,其中有绢片、丝带、丝绒等,这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丝织实物,距今四千七百多年。(见《考古学报》1960年第2期)再者,人们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卜辞中,已有蚕、桑、丝、帛等字,还发现商朝特有的回文锦,这表明早在三千年前,商朝的丝织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先秦时期儒家主要经典《尚书禹贡》,把全国划分为9个州,即冀(约在今河北、山西部分地区)、兗(约在今河南、山东部分地区)、青(约在今山东省)、徐(约在今江苏北部和山东南部)、扬(约在今江苏南部和安徽东部)、荆(约在今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豫(约在今河南省和湖北省北部)、梁(约在今陕西省)、雍(约在今甘肃、陕西)。并规定每个州应交的赋税等级和丝绸种类,其中兗州应进贡织文,即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青州进贡■丝,即柞蚕丝;徐州进贡玄纤和缟,即黑色和白色丝织品;扬州进贡织贝,即类似贝壳花纹的织锦;荆州进贡玄、■玑组,即黑色和红色的穿珠丝带;豫州进贡纤和纩,即细薄的绢和丝锦。上述记载,可能是先秦时期人们的臆测,因为很多中外学者认为《尚书禹贡》是先秦时的作品,但由此可见中华大地很多地区生产丝绸,而且品种繁多。
到了周朝,政府很重视养蚕织绸,规定庶民不养蚕的不准穿丝绸。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丝织品的生产,还把蚕丝作为赋税征收的项目之一,以促进群众养蚕织绸,满足社会对丝绸的广泛需要。
法国国立科研中心的学者布尔努瓦夫人(Lucette Boulnois 1931)根据中外文献和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于1963年出版《丝绸之路》一书,对中国丝绸作了详尽介绍。她认为:丝绸的发明者嫘祖的名字中的祖,即祖先或先祖,而嫘则是分别由女、田和糸三部分组成的,意为丝田之女祖。此说令人耳目一新。她在书中说:丝绸除了作为衣料和装饰品之外,中国在很早时期也将它用于工业方面。我们从史料中发现伏羲帝曾发明过一种丝弦乐器,蚕丝很快又被用作鱼网线、弓弦以及各种绳索。有一位中国人曾首次用蚕茧下脚料来制造布浆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优等纸。其实中国人早就用丝绸作为写字、绘画的载体了。先秦时候,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就有子张书诸绅的记载,绅是一种丝织品。在丝织品上记事撰著,是当时很普遍的事情,《墨子》有书之竹帛、《吕氏春秋》有著乎竹帛,传乎后世的语句。竹帛就是竹简、木版、缣帛,都是书写用的材料。用植物纤维造纸,是汉朝才出现的事情。只因纸张成本比丝绸低廉,所以纸张代替了丝绸作为书画的材料。
布尔努瓦夫人还说:中国也懂得用某种方式制造双层的不渗水丝绸,用来包装运载流质物。他们为了追求玩乐和大摆阔气,还制造了一些涂漆的丝杯,实在令人可敬可佩!事实上,如果人们异口同声地肯定中国离开了竹子就无法休养生息的话,那么我完全可以进一步补充说:丝绸的情况亦然。汉语本身就反映了这一珍品的重要性:在汉语最通用的5000个方块字中,就有230多个带有纟的偏旁,其中也包括纸字。笔者查阅《康熙字典》,其中收录汉字47035个,带有纟的偏旁汉字有800多个。由此得知,与丝绸有关的汉字之多,说明丝绸在生活中确是涉及范围甚广。布尔努瓦夫人甚至提出:由于金、银和铜相当稀珍,丝绸就和粮食一样,作为支付官吏们的俸禄或用以酬报臣民的特殊的功德。丝绸也和黄金一样当作积累而储存起来。丝绸又变成了同外国进行交易的一种货币。丝绸重要性的迅速增长,可能是产品的急剧性增加决定的,也可能是当时对丝绸生长技术进行了革新之原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