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种姓与印度教社会(修订本)

書城自編碼: 273746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宗教
作者: 尚会鹏
國際書號(ISBN): 9787301257746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3-01
版次: 2 印次: 1
頁數/字數: 320/344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3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推拿纲目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90
《 印度文化史 第3版 启真讲堂 》
+

NT$ 357
《 阿·费·洛谢夫的神话学研究 》
+

NT$ 353
《 米诺王权与太阳女神——一个近东的共同体 》
+

NT$ 353
《 心理文化学要义——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

NT$ 456
《 辉煌灿烂的印度文化的主流:印度教 》
+

NT$ 353
《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德国马普研究所等众多欧美院校极受欢迎的心灵讲师之一,《苦才是人生》作者索达吉堪布最新人生开示,教你能断一切苦) 》
編輯推薦:
《种姓与印度教社会修订本》: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內容簡介:
种姓是印度持有的制度,是理解印度社会和文化的一把钥匙。《种姓与印度教社会修订本》利用社会人类学家的调查报告和大量的文献材料,对种姓制度的起源、概念、构造特点、变化、种姓与印度教社会的理论等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该书视野开阔,资料翔实,是了解印度社会、宗教和文化的重要参考书。
關於作者:
目录
**章种姓及种姓研究 1
**节种姓在印度 1
一、 种姓在印度 1
二、 名称 4
三、 定义 6
第二节种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0
一、 战前的研究: 种姓起源诸说简述 10
二、 战后研究的新特点 17
第二章种姓的社会构造 22
**节种姓的隔离与对立 23
一、 血缘的规定 23
二、 婚姻的规定 24
三、 等级的规定 28
四、 职业的规定 30
五、 地域的规定 32
六、 隔离的规定 33
第二节种姓的结合 36
一、 贾吉曼尼制度: 种姓结合的纽带 36
二、 印度教: 种姓的胶结剂 42
第三章种姓制度的**形式:不可接触制 48
**节不可接触制的历史与现状 48
一、 起源与发展 48
二、 “贱民”的分布 51
三、 境遇 52
第二节个案分析:北印度村落中的不可接触制 59
一、 不可接触实践及其原因 59
二、 “不可接触者”的心理 61
三、 “不可接触者”的态度:同一个“不可接触者”的谈话 64
四、 同一个婆罗门的谈话 67
第四章“ 贱民”解放运动 70
**节哈利真解放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70
一、 哈利真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 70
二、 哈利真争取改善地位的斗争 72
第二节哈利真运动的领袖安培德卡尔 74
一、 生平 75
二、 社会思想:与甘地的对立 76
第三节“贱民”与新佛教运动 79
一、 佛教在印度的复兴 80
二、 新佛教的主要教义 82
三、 新佛教运动的现状及问题 85
第五章种姓与村落社会的权力结构 88
**节乡村统治的基本形式:潘查雅特制度 88
一、 传统的乡村统治 88
二、 独立后潘查雅特制度的实施 93
三、 潘查雅特制度与种姓:新潘查雅特制度实施的意义和问题 97
第二节种姓、阶级与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 102
一、 种姓与阶级 102
二、“统辖种姓” 104
三、 种姓与村落的权力结构 107
第三节个案分析:古吉拉特的种姓与乡村社会 109
一、 种姓与土地占有 110
二、 种姓与政治 113
三、 结论 117
第六章印度的社会冲突及其根源 118
**节种姓冲突及其根源 119
一、 地位之争 120
二、 种姓冲突 123
三、 近代种姓冲突之根源 124
第二节教派冲突及其根源 125
一、 教派冲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126
二、 社会经济根源 129
三、 政治根源 133
第三节印度社会冲突的心理文化基础 136
一、 种姓冲突和教派冲突的共同基础 136
二、 印度教与印度教徒的心理文化特征 138
三、 心理文化与社会一般特征 142
第七章历史上的种姓与乡村社会 147
**节孔雀王朝以前北印度的乡村社会与种姓制度 147
一、 吠陀时代 147
二、 佛教兴起时代 149
第二节孔雀王朝时代的乡村社会 153
一、 村落的经济构造 153
二、 种姓制度 156
三、 村落同外界的联系 158
第三节18世纪西印度村落社会与种姓 160
一、 村落概貌 160
二、 土地占有关系 162
三、 手工业者及村落仆役 166
四、 村落的统治机构 169
五、 种姓组织 172
六、 种姓实践与社会紧张 175
第八章种姓制度的变化 179
**节近代以来种姓制度的变化 179
一、 职业的变化 179
二、 贾吉曼尼制度的衰落及其影响 184
三、 政治和司法职能的丧失 186
四、 种姓实践和种姓意识的弱化 190
五、 种姓的再生 194
第二节种姓的社会流动及其理论 199
一、 种姓的社会流动 199
二、 “梵化”与“西化”理论 201
三、 “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204
四、 结论 207
第九章种姓与印度教社会的现代化 210
**节种姓价值观与社会的现代化 210
一、 劳动分工观与经济现代化 210
二、 分裂倾向与社会的一体化 215
三、 种姓与社会平等 218
四、 “单方面依赖”与现代人际关系 222
第二节印度教的拯救观与社会的现代化 226
一、 何谓“宗教之国”? 226
二、 “梵我一如”拯救观与社会变革 228
三、 “梵我一如”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230
第三节文化整合和种姓的未来 233
一、 种姓能彻底根除吗? 233
三、 文化整合与种姓的未来 239
第十章种姓的跨文化比较 242
**节同古埃及的比较 243
第二节同日本的比较 245
第三节同美国的比较 250
第四节同中国的比较 254
第十一章关于种姓印度教社会的若干理论 258
**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印度村社的论断 258
一、 村社的起源及性质 259
二、 村社的社会构造:村社与种姓制度 260
三、 村社的土地制度 264
四、 村社与印度的历史发展 267
第二节马克斯·韦伯的印度宗教观、种姓观 273
一、 韦伯宗教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74
二、 印度教与种姓制度 275
三、 古典佛教与耆那教 278
四、 几点评论 280
第三节许光对印度种姓、印度教社会的心理文化学分析 282
一、 许光其人其论 282
二、 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系 285
三、 印度教徒亲属体系的特点:与中国的比较 287
四、 种姓制度、印度教及印度教徒的心理文化特征 289
五、 简短的评论 290
附录南印度乡村社会实态
——坦焦尔地区库士尔村的实地考察 293
主要参考文献 307
重要译词表 311
目錄
目录
**章种姓及种姓研究 1
**节种姓在印度 1
一、 种姓在印度 1
二、 名称 4
三、 定义 6
第二节种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0
一、 战前的研究: 种姓起源诸说简述 10
二、 战后研究的新特点 17
第二章种姓的社会构造 22
**节种姓的隔离与对立 23
一、 血缘的规定 23
二、 婚姻的规定 24
三、 等级的规定 28
四、 职业的规定 30
五、 地域的规定 32
六、 隔离的规定 33
第二节种姓的结合 36
一、 贾吉曼尼制度: 种姓结合的纽带 36
二、 印度教: 种姓的胶结剂 42
第三章种姓制度的**形式:不可接触制 48
**节不可接触制的历史与现状 48
一、 起源与发展 48
二、 “贱民”的分布 51
三、 境遇 52
第二节个案分析:北印度村落中的不可接触制 59
一、 不可接触实践及其原因 59
二、 “不可接触者”的心理 61
三、 “不可接触者”的态度:同一个“不可接触者”的谈话 64
四、 同一个婆罗门的谈话 67
第四章“ 贱民”解放运动 70
**节哈利真解放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70
一、 哈利真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 70
二、 哈利真争取改善地位的斗争 72
第二节哈利真运动的领袖安培德卡尔 74
一、 生平 75
二、 社会思想:与甘地的对立 76
第三节“贱民”与新佛教运动 79
一、 佛教在印度的复兴 80
二、 新佛教的主要教义 82
三、 新佛教运动的现状及问题 85
第五章种姓与村落社会的权力结构 88
**节乡村统治的基本形式:潘查雅特制度 88
一、 传统的乡村统治 88
二、 独立后潘查雅特制度的实施 93
三、 潘查雅特制度与种姓:新潘查雅特制度实施的意义和问题 97
第二节种姓、阶级与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 102
一、 种姓与阶级 102
二、“统辖种姓” 104
三、 种姓与村落的权力结构 107
第三节个案分析:古吉拉特的种姓与乡村社会 109
一、 种姓与土地占有 110
二、 种姓与政治 113
三、 结论 117
第六章印度的社会冲突及其根源 118
**节种姓冲突及其根源 119
一、 地位之争 120
二、 种姓冲突 123
三、 近代种姓冲突之根源 124
第二节教派冲突及其根源 125
一、 教派冲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126
二、 社会经济根源 129
三、 政治根源 133
第三节印度社会冲突的心理文化基础 136
一、 种姓冲突和教派冲突的共同基础 136
二、 印度教与印度教徒的心理文化特征 138
三、 心理文化与社会一般特征 142
第七章历史上的种姓与乡村社会 147
**节孔雀王朝以前北印度的乡村社会与种姓制度 147
一、 吠陀时代 147
二、 佛教兴起时代 149
第二节孔雀王朝时代的乡村社会 153
一、 村落的经济构造 153
二、 种姓制度 156
三、 村落同外界的联系 158
第三节18世纪西印度村落社会与种姓 160
一、 村落概貌 160
二、 土地占有关系 162
三、 手工业者及村落仆役 166
四、 村落的统治机构 169
五、 种姓组织 172
六、 种姓实践与社会紧张 175
第八章种姓制度的变化 179
**节近代以来种姓制度的变化 179
一、 职业的变化 179
二、 贾吉曼尼制度的衰落及其影响 184
三、 政治和司法职能的丧失 186
四、 种姓实践和种姓意识的弱化 190
五、 种姓的再生 194
第二节种姓的社会流动及其理论 199
一、 种姓的社会流动 199
二、 “梵化”与“西化”理论 201
三、 “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204
四、 结论 207
第九章种姓与印度教社会的现代化 210
**节种姓价值观与社会的现代化 210
一、 劳动分工观与经济现代化 210
二、 分裂倾向与社会的一体化 215
三、 种姓与社会平等 218
四、 “单方面依赖”与现代人际关系 222
第二节印度教的拯救观与社会的现代化 226
一、 何谓“宗教之国”? 226
二、 “梵我一如”拯救观与社会变革 228
三、 “梵我一如”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230
第三节文化整合和种姓的未来 233
一、 种姓能彻底根除吗? 233
三、 文化整合与种姓的未来 239
第十章种姓的跨文化比较 242
**节同古埃及的比较 243
第二节同日本的比较 245
第三节同美国的比较 250
第四节同中国的比较 254
第十一章关于种姓印度教社会的若干理论 258
**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印度村社的论断 258
一、 村社的起源及性质 259
二、 村社的社会构造:村社与种姓制度 260
三、 村社的土地制度 264
四、 村社与印度的历史发展 267
第二节马克斯·韦伯的印度宗教观、种姓观 273
一、 韦伯宗教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74
二、 印度教与种姓制度 275
三、 古典佛教与耆那教 278
四、 几点评论 280
第三节许光对印度种姓、印度教社会的心理文化学分析 282
一、 许光其人其论 282
二、 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系 285
三、 印度教徒亲属体系的特点:与中国的比较 287
四、 种姓制度、印度教及印度教徒的心理文化特征 289
五、 简短的评论 290
附录南印度乡村社会实态
——坦焦尔地区库士尔村的实地考察 293
主要参考文献 307
重要译词表 311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