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編輯推薦: |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后一部,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在喀山的生活经历。在喀山的四年中,阿廖沙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心中始终不改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通过如饥似渴的读书,接受革命理论。在和工人群众的共同斗争中,阿廖沙得到了锻炼,革命思想日渐成熟。就这样,阿廖沙成长了起来。此外,对文中的精华部分进行了正向的解读、挖掘与引导,不仅有利于广大青少年更好地理解作品,而且对读者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培养读者积极奋进、坚忍不拔等优良品质。
|
內容簡介: |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后一部,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在喀山的生活经历。阿廖沙一直都在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在16岁那年,他告别了年迈的外祖母,抱着进大学读书的理想,只身来到喀山。然而,残酷的现实并没有让阿廖沙梦想成真,他未能进入真正的大学校园,而是进入了一所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在社会大学,阿廖沙不得不为生活而继续奔波,住大杂院、出卖体力,同流浪汉、小市民一起生活。但是,他的心中始终对小市民习气深恶痛绝,他对知识和自由的热烈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始终没有被恶劣的生存环境所改变。
在喀山的四年中,阿廖沙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心中始终不改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通过如饥似渴的读书,接受革命理论。在和工人群众的共同斗争中,阿廖沙得到了锻炼,革命思想日渐成熟。就这样,阿廖沙成长了起来。
|
關於作者: |
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杰出的代表”。代表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
目錄:
|
目录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延伸阅读
本书名言记忆
读书笔记
梦想贵在坚持
主要人物关系
品读思考
|
內容試閱:
|
**章
导读
在叶夫列伊诺夫的热心劝说下,“我”告别了亲爱的外婆,为实现上大学的愿望只身来到喀山。而面对生存问题,“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大学梦破灭了。
就这样我要去喀山大学(俄国一所著名的大学,在喀山市内,建立于1804年,托尔斯泰、列宁曾先后在这里学习过)读书了,不管怎么说也算圆了上大学这个梦。
使我产生上大学念书这个念头的是一个名叫尼古拉·叶夫列伊诺夫的中学生。他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小伙子,还是个美男子,长着一双女人才有的妩媚动人的眼睛。他住在我们那幢房子的阁楼上,他经常看到我手里拿着一本书。这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我们就认识了,很快叶夫列伊诺夫就说服了我,并开始让我相信一点,那就是我对科学有着异乎寻常的才能。
“您生来就是为科学服务的。”他甩动着他那极好看的浓密的长头发对我说。
我当时还不知道,就是家兔也能为科学服务。而叶夫列伊诺夫十分热心地对我说,大学里需要的正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自然,我们多少也谈到了米哈依尔·罗蒙诺索夫(1711-1765年,18世纪俄国科学家、诗人)的事情。叶夫列伊诺夫说,我去喀山可以住在他家里,在那里过完秋天和冬天,并读完中学教程,“随便”应付一下什么考试,就可得到大学提供的助学金,再过四五年,我就会成为一个“学者”。在他看来,一切都很简单,因为叶夫列伊诺夫还只有十九岁,他有一副热心肠,是个极善良的人。
他考完试后就回家了。过了一两个星期,我也动身了。
外婆在送我时劝我说:
“你呀,别再对人发脾气了,你总是发脾气,变得那么严厉、傲慢!这全是跟你外公学的,你没见他是个啥下场?这个可怜的老头子,他活呀活呀,*后却变成了个老傻瓜!你要记住:上帝是不会责备人的,只有魔鬼才会多嘴多舌!再见吧!唉……”
她擦掉她那肌肉松弛褐色面颊上的几滴眼泪,接着对我说:
“我们再也见不着了,你走了,远走高飞了,而我也活不了多久了……”
近几年来,我总是不断地离开我这个好心的外婆,简直很少见到她。这时,我突然感到心里十分难受,因为我可能再也见不到我这个骨肉相连、细心照料我的亲人了。
我站在船尾,一直望着她,她伫立在码头边,一只手在胸口画着十字,另一只手则用她那条旧披巾的一角擦着自己的脸,擦着她那双总是对人闪烁着无限慈爱光芒的乌黑的眼睛。
我就这样来到了这个一半是俄罗斯一半是鞑靼人居住的城市,住在一所窄小的平房里。房子孤零零地坐落在一个小山冈上,在一条狭窄而偏僻的街道尽头。它的一边是火灾后留下的一片废墟,废墟地里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野草;在茂密的苦艾、牛蒡、团酸模的杂草丛里,在接骨木的灌木丛里,凸现出一堆大火焚烧后的砖瓦建筑物的残迹,建筑物下面有一个很大的地窖,那里有很多野狗,它们住在那里,也死在那里。这个地窖我记得很清楚,印象极为深刻,这就是我上过的一所大学。
叶夫列伊诺夫一家只有母亲和两个儿子,他们仅靠一点可怜的抚恤金来过日子。我来到这儿的头几天,常常看到,这个脸色苍白、个子矮小的寡妇,总是满脸忧愁地从市场回来,把买来的东西分放在厨房的桌子上,暗自思索着如何来解决眼前的难题:怎样才能把不多的几块不太好的肉为三个健壮的小伙子——不算自己在内——做成一顿足够吃饱的美餐呢?
她是一个寡言少语、不爱说话的女人,但在她那双灰色的眼睛里却凝结着一种温顺的、无可奈何的顽强劲儿,就像是一匹耗尽了全身气力的马在拉车上坡,明知拉不上去,但还是在竭尽全力往上拉!
我来后的第四天早上,孩子们还在睡觉,而我在厨房里帮她洗菜,她小心翼翼地轻声问我:
“您来这儿干什么?”
“我来上学,来上大学。”
她的两道眉毛向上一扬,额头那枯黄色皮肤上的皱纹随即皱了一下,原来是菜刀切破了她的手指头。她连忙用嘴去吸指头上的血。她坐到椅子上,可马上又跳了起来,叫道:
“哎呀!真见鬼……”
她用手绢包好切伤的手指,然后夸奖我说:
“您很会削土豆。”
瞧瞧,这还能不会!于是我对她讲述了我在轮船上帮过厨的事。她问:
“您想,您靠这点本事,就能上大学学习了吗?”
当时,我不太明白什么是幽默。我把她的问话当真了,于是又给她讲了我的行动计划,并且告诉她,我只要这样去做,科学殿堂的大门就会在我面前敞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