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湖南时务学堂(湖南大学前身之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清末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由谭嗣同等发起,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的赞助,于1897年10月在长沙创办。熊希龄任提调(校长),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欧榘甲、韩文举、唐才常等任分教习。开办时租用长沙小东街(今三贵街)一套五进二层宅第。此宅原主人是清乾嘉年间任礼部尚书刘权之,光绪年间转手为益阳人周桂午(历史学家周谷城的族祖父)所有。湖南时务学堂的成立标志着湖南教育由旧式书院制度向新式学堂制度的转变,也是湖南近代化教育的开端。 促成新式学校设立和书院制度改革,实现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换。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郑大华,湖南永顺县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先后师从著名历史学家林增平教授和龚书铎教授,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主持或承担
|
目錄:
|
湘学研究丛书总序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时务学堂创办的背景
一、甲午战争前湘学的发展特征和湖南的社会状况
二、甲午战争后湖南维新运动的开展
三、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新式学校的出现
第二章:时务学堂的创办
一、时务学堂的酝酿
二、时务学堂的创办
三、时务学堂的教习的确立
四、时务学堂招生
五、时务学堂的变化及延续
第三章:时务学堂的教育改革
一、时务学堂的教育宗旨
二、时务学堂的课程设置
三、时务学堂的教学内容
四、时务学堂的教学方法
五、时务学堂的学业评价
第四章:时务学堂引起的纷争
一、时务学堂纷争始末
二、湘省官绅态度对纷争双方势力消长的影响
三、政治见解的分歧
四、学术差异引起的争论
五、经费、人事权利、各分的纠缠
六、时务学堂的纷争评析
第五章:时务学堂的作用与影响
一、开启了湖南近代教育的先河
二、促进了湖南社会风气的开放
三、推动了湖南社会的近代转型
四、培养的人才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参考文献
附录:
一、时务学堂日志(陈先枢)
二、时务学堂故址的命运(陈先枢)
书成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