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马卡连柯是对我国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家,他有许多代表性的教育著作,其中既闪耀着教育的智慧,又常常体现着人性的光辉。虽然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马卡连柯个人的经历与信仰,其教育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合理或者随意的观点和论断;有些观点虽然合理,但是很多时候是基于苏联经验,并不适合我国的教育实际。但这仍然不能影响马卡连柯对人类教育思想宝库的贡献。
本书为《中外教育名著导读书系》其中之一
|
關於作者: |
牛利华(1978-),女,河北邢台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2007年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五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一篇被《新华文摘》篇目辑览收录。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各一项。出版专著一部,参编多部教材。
郑晓坤(1977-),女,黑龙江牡丹江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外教育史与特殊教育。主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人物生平和人物简介 1
一、十月革命之前:投身实践,博学多闻 1
二、十月革命之后:艰苦办学,心系孤儿 5
第二章 马卡连柯论家庭教育 8
一、家庭教育总论 8
二、游戏 16
三、文化修养的培养 23
第三章 马卡连柯论集体教育 29
一、什么是集体 30
二、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31
三、如何进行集体教育 42
第四章 马卡连柯论纪律与惩罚 71
一、纪律及其特点 71
二、惩罚的影响和方法 80
第五章 马卡连柯的教育方法体系 87
一、寓教于乐 87
二、平行影响 90
三、尊重和信任 101
四、理论联系实际 107
五、队长制的教育法 113
六、个别影响的教育方法 117
七、尊重的教育方法 120
八、心理冲击法 121
第六章 马卡连柯论课余生活 124
一、课余生活的作用和地位 124
二、组织课余活动的原则 125
第七章 教育过程的组织方法 130
一、集体的组织结构 130
二、分队的自治 133
三、学生自治机构 137
四、全体大会 140
五、集体中的会议 141
六、卫生委员会 143
第八章 马卡连柯论教育学 146
一、教育方法 147
二、教育目的 150
结 语 1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