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本书稿立足于戏剧研究,以中西文化在戏剧中的碰撞与交融为主题,通过对中国现代戏剧发展进程的分析,特别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跨文化改编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深入分析了中西文化彼此交融互促互进的发展历程。本书稿约27万字,首先对跨文化戏剧的兴起、现代跨文化改编的现状及历史进程等进行了概述。接着又从异域情境的“中国化”、历时故事的“时代化”、经典文本的“大众化”、世界文学的“民族化”、跨文化改编与现代戏剧进程五个部分分别进行了细致分析和论述。而在每一个部分的论述中,作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对戏剧具体语言、情境的分析,又有细致入微的阐释与评述,既有实证研究,又有典型事例,使得本书稿既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又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本书稿有三大亮点:一是研究领域新,二是材料丰富,三是研究方法新。作者以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通过对中国戏剧发展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了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一直体现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这一主题思想。
|
目錄:
|
绪论/1
一、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戏剧”的兴起/1
二、现代跨文化改编的研究现状/5
三、相关概念的辨析及其历史进程的描述/10
四、研究设想与价值预估/17
第一章异域情境的“中国化”/24
第一节“中国化”:戏剧移植的观演需求/24
一、“中国化”与“归化”翻译/24
二、“中国化”与戏剧的剧场性/27
第二节人、地、场景的转换/31
一、人名的“中国化”/31
二、地名的“中国化”/36
三、场景的“中国化”/43
第三节文化风习的更置/50
一、“移”风“易”俗/50
二、西洋日常礼节的“中国化”/60
三、男女伦理关系的变异/63
第四节宗教文化的处理/68
一、从“基督上帝”到“阿弥陀佛”/68
二、宗教文化的涤净与过滤/73
三、基督教文化的遗留与传播/76
第二章历时故事的“时代化”/82
第一节“时代化”:戏剧改编的功利意识/82
一、进化论与文学的时代性/82
二、“易卜生主义”即写实主义/84
三、“时代化”与戏剧的功利意识/86
第二节封建专制的批判/88
一、女性的解放/88
二、封建制度的抨击/94
第三节黑暗社会的揭露/98
一、底层苦难生活的描摹/98
二、官场现形记:《钦差大臣》的改编/102
三、金钱社会的批判:《窦巴兹》《吝啬人》等的改编/104
第四节民族解放的呼号/109
一、早期改编剧的民族情节/110
二、左翼改编剧的民族情节/112
三、抗日语境中的戏剧改编/116
第三章经典文本的“大众化”/134
第一节“大众化”:改编剧接受场阈的拓展/134
一、剧场决定了戏剧面向大众/134
二、不同时期对大众的界定/136
三、政治运动对戏剧“大众化”的要求/138
第二节“大众化”改编的惯常途径/140
一、情节:故事性、趣味性的选择/140
二、主题:由抽象到具体/144
三、从现代主义到现实主义/148
第三节面向农民:陈治策在定县的改编实验/152
一、陈治策及其改编剧简介/152
二、陈治策改编剧的“大众化”色彩/155
三、陈治策改编剧的意义/157
第四节走向广场:街头剧“好一计鞭子”/160
一、“好一计鞭子”的源与流/161
二、打破“第四堵墙”:演员和观众的互动/165
三、口号、歌曲与抗日主题/169
第四章世界文学的“民族化”/175
第一节“民族化”:中西文化在改编中融会/175
一、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175
二、“民族化”的不懈探索/178
第二节在民族文化中汲取资源/181
一、传统文化的传达/182
二、古典诗词的挪用/186
三、与中国戏曲的遇合/190
第三节互文与拼贴:“中西合璧”式改编/199
一、《不如归》:中日民族文化的融会/200
二、《三千金》:中西文本的“里应外合”/202
三、《思凡》:实验性的拼贴与反叛/205
第四节从“欧化”语言到民族语言/207
一、改编与戏剧语言的“欧化”/207
二、汉语魅力在改编中的散发/212
三、民族诗性语言在改编中的成熟/217
第五章跨文化改编与现代戏剧进程/225
第一节改编推动现代戏剧的产生、发展与成熟/225
一、改编催生了中国现代戏剧/225
二、改编促进现代戏剧的发展与成熟/228
第二节改编对现代剧作家的培养/230
一、现代戏剧家的改编风潮/230
二、改编对剧作家创作的影响/233
第三节改编促进现代剧运繁荣/238
一、弥补“剧本荒”/238
二、改编的双重性/241
结语/245
主要参考文献/251
附录中国现代跨文化改编主要剧目一览表/259
后记’/277
|
內容試閱:
|
就日常习惯方面,朋友见面中国人一般握手或者拥抱,而西方很多国家通行吻面礼。在西方,家人间的亲吻司空见惯,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西方绅士表示对女士们的敬意和感谢时,往往会脱帽鞠躬甚至行吻手礼。在国人眼里,亲吻是男女间的私密行为,大庭广众之下亲面、吻手会被认为有伤风雅。像这些西洋情调的日常礼节在戏剧改编时有必要作些处理,以适应本土观众的接受习惯。
在法国戏剧家拉皮虚的二幕喜剧《迷眼的沙子》中,就多次出现家人间亲昵的场景,第一幕中马先生夫妇为女儿欧美利的婚事顺利地镀好金后,马先生与女儿的亲面,第二幕中在得知马先生夫妇同意他们的求婚,拉底诺夫妇与儿子弗雷德里互相抱吻。《迷眼的沙子》在中国先后出现过数个改编本,如曹禺的《镀金》、洪流的《纯洁的夜宴》和阎哲吾的《迷眼的沙子》等。对于第一幕中父女亲面的场景,曹禺本将其改为“见面”,略嫌草率,但仅从“亲面”到“见面”,可以看出国人对亲吻的忌讳,而洪流本和阎哲吾本则均直接删除了。对于第二幕中一家人抱吻的场景,洪流本和阎哲吾本正好走向两极:一个原样照搬,一个剔除得一干二净。原样照搬自会忠实于原著,但这场景完全是“西洋化”的,这样改编显然不够“中国化”,呈现出一种不中不西的杂糅性。将洋化场景完全剔除,虽是个简便易行的“中国化”手法,但这里则忽视了对戏剧节奏方面的考虑。听说婚事成了,一家人互相抱吻,激情溢于言表,移到中国虽然不好用抱吻表达,但某些激烈行动、言语的补偿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洪流本、阎哲吾本对“抱吻”戏的处理都是失败的。可惜的是,曹禺的《镀金》仅改了原作的第一幕,对于“抱吻”场景他会作如何处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