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94.0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嘉兴院士群体的独特资源,也形成了极富区域特色的嘉兴院士文化,嘉兴院士既是嘉兴的骄傲,也是嘉兴科技“软实力”的象征。 李轩渠主编的《嘉兴院士》从嘉兴院士们身上,提取执着进取的前进动力,凝炼具有区域特色的院士文化,而这些精神财富,对于激励全市科技工作者励精图治、不断创新,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的伟大实践,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感召力。
|
內容簡介: |
李轩渠主编的《嘉兴院士》以传记+访谈体例,生动记载40多位嘉兴院士(含祖籍地和在嘉兴有求学、工作经历)成长、成才、成就,展现了院士们的理想信念、人生追求、家国情怀,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全书分上、下两册,每篇稿件4000-6000字,分别按在世、去世院士诞生年份先后编目,每篇文章配1-2幅插图
|
目錄:
|
上篇 程开甲:一生“奉献”浇铸核弹丰碑 钱正英:水利选择了我,我选择了水利 屠善澄:人造卫星伴随我大半生 沈闻孙:坚守生产一线的船舶设计专家 倪嘉缵:自嘲“杂家”的化学生物学家 冯宗炜:把“博士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环境生态学家 周志炎:自信自强推进地质古生物学发展 陈宗懋:向世界展示中国茶叶的精髓 沈国舫:年轻时就做着“绿化祖国”的梦 沈世钊:书写大跨空间结构之美 葛昌纯:矢志追求“材料报国”的理想 叶奇蓁:推进中国核电自主化建设的元勋 钱绍钧:我们的信念是国家任务高于一切 陈毓川: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找矿 邹竞:把中国黑白胶卷变成彩色的女院士 姜文汉:中国自适应光学研究方向的开拓者 徐匡迪:年轻人对探索未知有兴趣,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费维扬:“隐”于清华园的化学工程专家 吴澄:自动化领域里的首席科学家 沈保根:中关村里的磁性材料专家 邬江兴:将门之子“剑走弓弦” 杨小牛:“软件星”早日上天是我的“中国梦” 沈建忠:保障食品安全离不开科技创新 王永良:让祖国的“千里眼”更加明亮下篇 钱崇澍:恪守“志在有恒”的植物学家 汪胡桢:时刻不忘做一个称职的水工 陈世骧:寻找昆虫世界大门的钥匙 沈鸿:实践中成长的中国机械工程专家 褚应璜:马不停蹄的电机制造专家 顾功叙:中国地球物理勘探事业的开拓者 周廷儒:中国古地理研究的奠基人 高尚荫:中国病毒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苏元复:把一生献给祖国的化学工程事业 丁舜年:新中国电机工业的奠基者 谭其骧:我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 陈省身:数学大师的“几何人生” 程裕淇:华夏大地解密人 吴祖垲:鲜为人知的中国电子束管之父 张钟俊: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邹元燧:从冶金学家到半导体材料学家 钦俊德:一生与昆虫结缘的科学家 周廷冲:中国生化药理学的开路先锋 张直中:中国雷达技术发展的“拓荒者” 屠守锷:一代共和国神剑的铸造者 张效祥:20世纪我国IT事业最具影响的人 陶诗言:胸怀“大气”的一代气象学宗师 黄昆:毕生探求科学真谛的物理学家 朱夏:诗人情怀的中国地质科学家 沈天慧:用半导体改变国人生活 程庆国:新中国著名桥梁和铁道工程专家参考文献后记
|
內容試閱:
|
当她接受三峡论证任务时,家里孩子反对,“你做了那么多工程也可以了,还想再找个挨骂的事?”钱正英坦言自己经手的大小水库数不清,但修一个水库就挨一次骂。那几年,她日子不好过,但她觉得有责任弄清三峡是怎么回事。 21位特邀顾问,412位各行业专家,14个专家组,花了两年零8个月,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复核和重新评估。三峡工程,已争议数十年。最后一次论证中,仍有9位专家没在报告书上签字。 报告提交后,国务院认为决策兴建三峡工程的条件已基本具备,遂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提请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1992年4月3日,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表决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此时,钱正英已经离开水利部,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至今仍时有耳闻,2009年,在《中国水利60年功过》中,钱正英说,“我们已基本完成近代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达到世界水平前列,三峡工程就是一个标志。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新的矛盾出现了,有的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中国正处于从近代水利到现代水利的转变过程中……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树立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观念。” 违背父愿走上治水之路 2014年6月,在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钱正英因其在水利上的贡献,获得全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大奖,也是我国社会力量设立的工程界最高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女院士。 某种意义上,钱正英实现了父亲曾经对她的期待——成为中国第一批女工程师,但同时,她也违背了父亲的嘱咐——绝对不要搞水利。 她的父亲钱夔曾就读于南洋大学编注:今上海交大土木工程系,后留美主攻水利,怀揣着科技救国的梦想回国。自然地,他把这一梦想也传给了他回国后诞生的第一个孩子钱正英:那时中国还没有女工程师,钱正英读书时,数学成绩非常好,父亲说你将来要当中国第一批女工程师。 然而,回国后他在国民党政府搞水利工作,却看到官场腐败、包工作弊、工程难办,遭受一系列打击,决心不搞水利,也告诫女儿决不可做水利。但父亲从小灌输的梦想却刻在钱正英心里。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打乱了钱正英的梦想。南京沦陷以后,全家逃难回到上海,家里供不起几个孩子读书,钱正英靠着奖学金和做家教,继续求学。1939年,她考进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 中国虽大却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国家危亡,冲击着钱正英科学救国的信心。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最终选择了“革命”这个令她的家族瞠目结舌的道路。她“革命”学业两兼顾,一直名列“优绩生”名单。 然而,1942年,她大四时,可能被敌人追捕,组织要求她和同志们撤退到解放区,她不得不放弃学业。钱正英在革命浪潮中,告别梦想,“投笔从戎”,但内心总是遗憾的。1941年,她入党时,申请书上她首先写明的便是自己“生不逢时”,出于国家责任,才选择革命。 多年后,钱正英在《走上治水道路》中记述,她到达淮北解放区,向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报到时,把遗憾告诉了他,“他安慰我说:将来我们要在半城建造一个大礼堂,你还是可以施展你的才能。” 没想到,1943年,淮河发大水,淮河决堤,两岸成了泽国。1944年,人民政府决定以工代赈,修复淮堤,这个土木工程专业肄业的优绩生成为技术负责人。有次房东大嫂说,女人不能上闸顶,不吉利。她很好奇,自己天天去,却没人管她,大嫂说,你不一样,你是给我们治水的。正是这件小事,让钱正英知道老百姓多么看重治水。 白天在堤上搞工程,晚上和军队打游击,以防敌人偷袭。钱正英写了首打油诗抒发胸怀:“夕照映远山,大堤临长淮。足下黄水去,天边白云来。跃跃女儿志,浩浩祖国怀。笑指对岸敌,中华屹然在。” 河堤修好后,钱正英被调到淮北行政公署当水利科长。 能从事自己喜欢的技术工作钱正英很开心。她拿着军用地图,把淮北解放区的几个县走了个遍。她还在当地士绅家里找到些水利书籍,边干边学。抗战胜利后,钱正英在苏皖边区,负责运河南段堤防修复。她没事就研究水利,骑车在苏北大地上转,找参考书,了解淮河历史。 P16-P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