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編輯推薦: |
爱是永不止息。相隔万水千山,相思半个世纪,一段不了的情缘,一场迟到的婚礼。
|
內容簡介: |
中法混血儿李丹妮是一个美丽的传奇。父亲李树化是著名留法音乐家,母亲是法国里昂人。丹妮在北京出生,杭州长大,大学毕业后在浙江医学院任教,与来自厦门的大学生袁迪宝相恋。然有情人因种种因素不能结合,丹妮于1956年与母亲回法国定居。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用书信继续心灵的沟通,至“文革”忽然断绝音讯。丹妮挚爱迪宝,一直未嫁,本已打算在修道院了此一生,未料2010年,一封信唤醒了埋藏55年的情缘,丹妮重返中国,83岁高龄披上了嫁衣……
丹妮一生自强不息,在巴黎第七大学获汉学博士学位,为里昂第三大学终身副教授,并荣获法国骑士勋章。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里昂时对她十分赞赏,称她为中法文化交流和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书文图并茂,以优美的语言记述了丹妮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
關於作者: |
袁雅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文联首届编剧班高研班学员。笔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发表作品多篇,著有长篇小说《陪楼》《堕落街》《给女人一次机会》,世界音乐大师评传《走进大师心灵—如水的声音》、小小说集《隔音玻璃》等。有作品曾获《人民文学》“爱与和平”小说奖、福建省百花文艺奖等。现居厦门。
欧阳鹭英,本书男主人公袁迪宝三儿媳,厦门市侨联委员。
|
目錄:
|
001......第一章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年华二月初
她还没出生便随父母从法国来到中国,在此度过人生最天真无忧的幸福时光。
032......第二章
凤凰双栖鱼比目愿作鸳鸯不羡仙
二十六岁,她结识了一个来自中国厦门的男生,他们跨越师生的界限,爱意萌动,永结同心。
051......第三章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从天而至的变故让她面临人生新的选择,他走了,爱将何去何从?
087......第四章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与相爱的人痛苦分离,饱尝长相思之苦。五十五年的望穿秋水,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长,宁愿为他永远守候。
220......第五章
白头相对故依然西湖知有几同年
八十三岁的意外之喜,美景在,爱未老。她又从法国来到中国,赴一场世纪婚礼之约,高唱爱是永不止息。
269......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年华二月初
她还没出生便随父母从法国来到中国,在此度过人生最天真无忧的幸福时光。
1926年,丹妮还在妈妈肚子里便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1926年冬。法国里昂。
冬天虽然寒冷,但待在妈妈肚子里的丹妮却是暖暖的。她丝毫感觉不到外面的寒风,也浑然不知父母这时候已经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父亲李树化与母亲燕妮要回中国去。
受孕于法国,诞生在中国,丹妮与中国的缘分自此有了美丽的开端。
站在船上的燕妮,年轻而美丽,她的表情从容而愉悦,似乎相信了有人当年说过她会嫁得很远的话,于是她认定了这是宿命。与他们同行的还有李树化的同乡好友,也就是后来成为大画家的林风眠和他的法国太太。两对年轻的中法夫妻此时带着一份憧憬踏上了归国的旅途。
身为华侨,家里是望族,李树化十岁便从泰国回到了广东梅县。当年他是受同乡好友林风眠的鼓动瞒着家人一同到法国去勤工俭学的。说到林风眠,不得不介绍一下这位影响了李树化一生的重要人物。作为现代艺术教育的一代宗师,当代杰出的艺术巨匠,林风眠与徐悲鸿都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1919年7月,中学刚毕业的林风眠收到同窗好友林文铮从上海发来的信函,获知了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遂告别父老作为第六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前往法国留学。1921年转入法国第戎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学习的林风眠大受赏识,9月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他的画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的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
在林风眠的影响下,十八岁的李树化与二百多位青年一起坐船去了法国。当然李树化是瞒着家里人去的,后来他父亲知道这事非常生气,父亲希望儿子有一天回泰国帮他经营金银器业。李树化在法国许是受了父亲影响选择了学习文艺,对法语一窍不通的李树化先到枫丹白露一所国际学校学习了一年法语,聪明好学的他很快通过考试进了里昂中法大学的音乐学院学习,成为里昂中法大学首批一百二十七名在册学生之一。这所大学在1919—1920年间就有一千六百名抱着救国理想的中国学生来此求学,他们中间有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林风眠来法国前在上海开会时就认识了周恩来,那时候,周恩来在上海帮助学生赴法学习,是勤工俭学的开拓者。在法期间,李树化他们与周恩来等一批留法中国青年都很熟,以至于后来他们要申请回法国时都是周总理亲自批准的。
离里昂不远的附近有一家枪弹制造厂,李树化为赚点钱也在那里打过工。住在里大校园依雷内堡军营,讲着有湖南口音的国语(他同学大多是湖南人),学习声乐指挥专业,李树化却很喜欢舞蹈,于是他和同学们娱乐的地方常常便是“冬日宫”舞厅。没想到这个舞厅演绎了一段别致的中法之恋,成全了一对才子佳人的爱情。
穿着长长的喇叭口大衣,围一条白色的丝绸围巾,彬彬有礼,风度翩翩的李树化一出现在舞厅,便吸引住了一些女孩子,当时,中国学生很受里昂女孩子的欢迎。李树化很快发现了一位坐在舞厅边上气质脱俗的短发女孩,他邀请她跳舞,可她并不会跳,李树化便开始教她跳探戈舞和圆舞曲。很快,他们彼此有了好感,李树化的正直、礼貌感动了她,她乐于跟这位中国留学生交往。李树化因此为她特意取了个中国名字李燕妮,那时燕妮才十九岁,在一家染织厂当工人。燕妮家里很穷,她十四岁便出来做工了。
李树化和燕妮常常相约到金头公园散步,这是里昂最大的一个公园。金头公园有一条河,燕妮常坐在河边做手工,李树化则陪在一旁看书。天气好的时候他们就搭乘蓝色小火车去巴尔伯小岛上玩,在沿河的小吃店吃油炸小鱼,有时候还走到伊散省的巴尔马山洞,跟人一起唱法国民间爱情歌曲,还在里昂老城租一间小房练琴。燕妮一边听琴一边做刺绣活,与恋人度过快乐浪漫的美妙时光。
四年之后,李树化毕业,在拉比钢琴公司找到了工作,当然,他也决定结婚留在法国。1926年,他和燕妮在维乐班市政府登记结了婚。这一年,李树化的父亲去世。
作为中国第一代钢琴家的李树化决定回中国,到北京艺专音乐系当教授。离开法国时,燕妮已有四个月的身孕了。
回国的旅途,漫长而又多折。海关为防止拐骗妇女,凡是身边带着欧洲女人的人都有嫌疑,李树化无疑受到盘查,必须等到燕妮父亲的证明书才能放行。为等证明书,他们在马赛停留了好几天才启程。其中当然也有惊吓,轮船在经过埃及时,燕妮从没见过非洲小孩子,一时感到特别害怕,李树化因此禁止燕妮走出船舱,为的是保护好她肚子里的丹妮。在那个拥挤的船舱里,燕妮的脑海里满满地装着对中国的好奇与向往。
1927年,丹妮出生在中国北京,她的中国名字叫李尘生。
回国后,由于林风眠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李树化也受聘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音乐。林风眠深受当时学界泰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他顺承新文化运动潮流,倡导新艺术运动,革新艺术教育,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来校讲授西画。
说来很有意思,李树化与林风眠这两位同乡好友,一起去法国留学,一位成为著名音乐家,一位成为著名画家,两人都娶了法国太太,又都在1927年生了一个女儿,而且,两人都在1991年离世。
正逢中国内战,北平的生活相当艰苦,李树化与林风眠,还有一位雕塑系的教授,三家同住在一幢四合院里,三幢平房共享一个庭院。三位法国太太来到中国十分好奇,不久便相约去长城游玩,燕妮和林风眠夫人因为身怀六甲,是坐轿子上长城的,而李树化和林风眠则像驴子一样跟在他们的太太后面保驾护航。丹妮还没出生便坐过中国轿子,多年后她笑说自己在妈妈肚子里都已经知道长城的模样了。
1927年5月24日,丹妮在中国北平诞生了。当那位德国产科医生抱着她走进燕妮房间时,燕妮高兴得不知所措,盯着刚出生长相像自己的女儿看,脑海中第一个念头便是一定要把女儿培养成有文化的人。她一直遗憾自己没读什么书,希望女儿替自己圆读书梦。
李树化给女儿取了一个中国名字:李尘生——生在尘土里的一棵李树。“尘生”听起来并无女性的温婉,但含义较深,燕妮最欣赏的是其中含蕴的《圣经》中的意义:耶和华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她希望女儿记住自己只是一堆尘土而已。而修女们要燕妮给女儿起个有宗教信仰的名字,否则如果夭折就会下地狱。尘生等到十二岁受洗时才有了现在的名字——丹妮。
小时候,爸爸叫她尘生,妈妈则叫她贝贝,直到十九岁时,妈妈才改口叫她丹妮。
身在异国他乡的燕妮随遇而安地过上了中国太太的居家日子。能干的她总是闲不住,连女儿的衣服都是要亲手做。丹妮记得妈妈常用面粉袋子改作绣花衣让自己穿上,穿在身上一点都看不出寒酸,还有一点可爱的洋气。燕妮不仅会做衣,更会做美食,还教家里的保姆做西餐。保姆常在厨房做许多好吃的给丹妮吃,只是燕妮不让丹妮吃太多零食,也不让保姆收拾丹妮的房间,她希望丹妮一切都自己动手,很注重培养丹妮的独立生活能力。而在外人眼里,丹妮就是一个在中国长大的外国漂亮女孩,是从童话里走出来的公主。
1928年,认识美丽的杭州。家里成了接待艺术家的会客厅。
丹妮的一生在法国时间最长,却对杭州记忆最深,以至于后来她回到中国来最记得杭州,最喜欢杭州。儿时的快乐与年轻时的爱情足以把生活了三十年的杭州粘在身上,缝在心里。
1928年,受到蔡元培的赏识与委派,林风眠赴杭州主持筹办国立艺术院(1929年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并出任院长,把夫人和女儿托付给李树化照顾。后来,李树化带着全家也随之搬到了杭州,就职于杭州艺专,与林风眠仍为同事。为了安心住在杭州,李树化还买了一块地,盖起七百平方米的中国式别墅,围墙四边有翘角,墙边刻有“李界”二字。在这栋别墅里,丹妮留下了一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一段记忆。
“李界”离西湖不远,无比的宽敞舒适。屋前是一个大花园,种满了玫瑰花、桂花等花木,屋后有大菜园。院子里还养着一条叫嘟嘟的狼狗,站起来比丹妮还高。那时候,李树化每月收入有三百大洋,家里请了三个用人:厨娘、包车夫、门房。其实燕妮反对请用人,不想把丹妮当作小姐让用人服侍。燕妮最高兴的事是种菜,种了法国那边寄来的菜种,还在院子里养鸡养兔,一点不像一位教授夫人,倒像一个勤劳的农妇。
初到杭州时丹妮只有两岁,还不知道西湖美景,只是爱跟着妈妈在湖边散步。还跟林风眠的女儿蒂娜一起玩。两个小伙伴同为中法混血儿,都长着一张洋娃娃脸。她们形影不离,亲如姐妹,常常在西湖岸边和长堤上玩耍,任柳枝拂面,十分惬意。那时候,绕着西湖所有的景点,丹妮都能背得出来。丹妮和蒂娜一生都是很好的朋友。蒂娜后来嫁给了一个犹太人,远走巴西了。她们的玩伴中还有赵无极大哥,也就是后来成为法国艺术院院士的著名画家。丹妮最爱父母带她去上海,因为在上海可以看到很多玩具,在法租界还可以买到法国食品、牛肉、奶酪等。
小时候的丹妮除了可爱,也有一丝调皮,三岁就有过喝酒的经历。一天,家里照常来了客人,吃饭喝酒,很是热闹,等客人走了之后,丹妮和蒂娜上了餐桌,竟然拿起酒杯喝了酒,当然她们不知道酒是什么东西,丹妮后来喝醉倒下了,把大人们吓得半死。
让人羡慕的是家里常常有些贵客来访,李树化在杭州艺专的同事和一些艺术家,鲁迅先生也来过家里。丹妮记得当年鲁迅把她抱在腿上跟她说话,逗她玩。
客人中有的像李树化一样娶的是法国太太,不过有一些夫妻没能维持太久,因为欧洲女人不乐意中国的四世同堂,她们喜欢婚后组建自己的小家,不能如愿就只好分手。而李树化和燕妮结婚六十五年,婚姻一直很幸福。李树化一直秃顶,朋友们便开玩笑说他娶了一个温柔的妻子,天天抚摸他的头发,便成了光头。李树化也因此为燕妮写了一首曲子叫作《如此温柔》。燕妮坚信李树化对她的爱,曾经对丹妮说过:“如果他要离开我,我绝不会为难他,我就一个人把你带到法国来培养。”
在家里,燕妮教丹妮说法语,因为她认识的汉字不多,但丹妮四岁进学校后就拒绝说法语了,常常会用汉语回答燕妮的法语,有时候燕妮会因为听不懂很着急,母女间难以沟通,她们还去找过家庭医生。等丹妮到了十一岁那年,不知怎么开始说法语了,似乎注定她将来就会待在法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