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丰子恺精心摘选的两百首绝妙诗词
★丰子恺亲笔抄写的两百幅书法作品
★体现文化大家的审美趣味与艺术修养
★家族珍藏手稿,此前从未出版面世
★编校精心,装帧典雅,适合观赏临摹
★随书附赠八寸彩画一张
|
內容簡介: |
本书将丰子恺先生亲笔书写的一幅二十一米手卷《文人珠玉》分别拆散成片,集结成册。这不仅是由文化大家精心挑选的近两百首绝妙诗词摘录,同时也是丰子恺极富个人特色的书法手迹展示。老少咸宜、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配以精心编校的对照原文,是子恺迷、书法迷和诗词迷不可错过的收藏品。
|
關於作者: |
丰子恺,现代画家、文学家和音乐教育家,上海中国画院首任院长。其音乐、散文、书画、诗词及翻译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
目錄:
|
憶江南 皇甫松
采蓮子 皇甫松
小秦王 無名氏
思帝鄉 韋莊
臨江仙 秦觀
蝶戀花 張泌
破陣子 晏殊
錦纏道 宋祁
甘草子 寇準
玉樓春 溫庭筠
鷓鴣天 晏幾道
浣溪沙 晏殊
風入松 俞國寶
清平樂 辛棄疾
臨江仙 晏幾道
滿庭芳 秦少
賀新郎 辛棄疾
阿英詞 聊齋
客至 杜甫
賓至 杜甫
佳人 杜甫
贈衛八處士 杜甫
宮詞 王建
改樂天寒食詩 蘇軾
楊柳鳴蜩 王安石
江城子 歐陽炯
江城子 謝逸
相思兒令 晏殊
錦堂春 趙令畤
朝中措 歐陽修
少年游 姜夔
滿宮花 尹鶚
梅花引 向子諲
後庭宴 無名氏
于飛樂 晏幾道
賀新郎 顧貞觀
重頭菩薩蠻 粵妓張八
浣溪沙集句 石孝友
昔昔鹽 薛道衡
西洲曲 梁武帝
東飛伯勞歌 梁武帝
短歌行 陸機
箜篌引 曹植
短歌行 曹操
移居 陶潛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 陶潛
責子 陶潛
擬古 陶潛
雜詩 陶潛
讀《山海經》 陶潛
柳枝詞 徐鉉
竹枝詞 孫光憲
山行見桃花 李九齡
江南春 寇準
別滁 歐陽修
寒食游壓沙寺雨中席上偶作 文彥博
登飛來峰 王安石
詠絮 曾鞏
贈道流四時四首之一 秦觀
聞笛 劉吉甫
蝶 楊萬里
明發房溪 楊萬里
廢冢 許及之
武夷山中 謝枋得
春曉雜興 方回
江上 董穎
絕句 葛天民
江南謠 陳允平
秋夕 吳惟信
蘇堤清明即事 吳惟信
池荷 黃庚
江村即事 黃庚
館娃宮 尹廷高
書齋 徐獻可
春殘 李清照
靜林寺古松 僧伯皎
姚江 僧曇瑩
降鄭洚宅詩 無名神
蠶婦 張俞
野牧圖 張孝祥
柳 吳子良
吉水夜泊 真山民
池上 白居易
古風二首 李紳
牧童 呂巖
與小女 韋莊
雞 崔道融
感舊 劉象
淮村兵後 戴復古
題村居 張煒
村田樂 宋伯仁
農家 宋伯仁
曉窗 何應龍
南園賞花 邵雍
田家 范成大
舍外早梅 翁卷
鄉村四月 翁卷
初夏 陸游
秋懷 陸游
小池 楊萬里
檜徑小步 楊萬里
山行 葉茵
暮田 劉子翬
荊江口望見君山 鄭震
初夏 蕭應元
詠梅花 梅花尼
山中示諸生 王守仁
賣花曲 宗臣
溪家 張琦
小景 劉泰
重安驛 何紹基
偶作 袁枚
繁峙道中 湯貽汾
普和看梅 何鉽
絕句 呂霜
村行 高鼎
長歌行 漢樂府
城中謠 漢樂府
觀刈麥 白居易
李都尉古劍 白居易
月夜登閣避暑 白居易
答友人問 白居易
雜興 白居易
宿紫閣山北村 白居易
折劍頭 白居易
慈烏夜啼 白居易
燕詩示劉叟 白居易
采地黄者 白居易
村居苦寒 白居易
新製布裘 白居易
杏園中棗樹 白居易
續古詩十首 白居易
秦中吟 白居易
寓意詩 白居易
上陽白髮人 白居易
新豐折臂翁 白居易
賣炭翁 白居易
母别子 白居易
江南春 寇準
玉樓春 宋祁
訴衷情 僧仲殊
天仙子 張先
望海潮 柳永
洞仙歌 蘇軾
水調歌頭 蘇軾
念奴嬌 蘇軾
懷舊游 陸游
玉樓春 朱景文
滿江紅 薩都拉
調笑集句 無名氏
調笑轉踏 鄭僅
小梅花三闋 賀鑄
菩薩蠻八首 溫庭筠
菩薩蠻四首 韋莊
滕王閣 王勃
結語
|
內容試閱:
|
編校細則
(一)豐子愷先生手書長卷所據底本不一。詩中異文,凡有版本依據者,多從簡,不出校。至於詞,尤其是宋元詞,豐先生常用清代選本《白香词谱》,多異文、異題,視情况出校。此外用《白雨齋詞話》者,明清詞倘無他本可校,則不出校;宋元詞有本可校者,按詞人别集出校。
(二)七處重複詩詞徑刪,不另出校。其他序次,一如原稿,未敢擅動。
(三)凡有闕文,均取他本校,以朱字補出;古今字、異體字、俗體字或抄本訛誤等,因底本多源,年代駁雜,爲讀者觀閲之便,在不傷文義之原則下,均以前後統一爲準,徑改爲正體習用字,不另出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