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博物馆学、社会学研究者 博物馆优秀论文精选
|
內容簡介: |
此书围绕民族类博物馆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开展的研究,总结了目前国内在此学科建设上取得的经验,也同时存在亟待解决的难题,希望在此研究成果中能为业内提供一种理念创新、实践创新的模式,架起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同时收录国内一批著名博物馆学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业内同行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视角,了解最前沿的学术动态。
|
關於作者: |
谢沫华,男,白族,1958年生,现任云南民族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兼任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云南省工艺美术系列高评委副主任委员,云南民族大学文物博物专业硕士导师,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学与博物馆学。1985年开始参与筹建云南民族博物馆工作,是最早参与云南民族博物馆筹备人员之一,数十年来一直辛勤耕耘在文博战线上,1991年任副馆长,2000年任馆长至今,2004年任研究馆员,长期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抢救濒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张关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加速消失的现状,加强对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进行整体保护。主编了《云南民族文物征集实践》、《观众与博物馆》、《东亚民族造型艺术研究》、《人类的记忆》、《亚洲博物馆馆长和人类学家论坛》等著述。主持了国家文物局《民族文物基础理论与民族博物馆的建设研究》等若干国家(省)级课题;提出“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组织策划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一系列大型陈列展览,先后到北京、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广西、浙江、安徽等地的博物馆展出,收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人多次应邀赴美国、加拿大、芬兰、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有力宣传了优秀云南民族文化,扩大了云南民族博物馆在国内外的影响力。2008年云南民族博物馆首批被评为全国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
|
目錄:
|
壹 | 民族博物馆专题研究
民族类博物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
民族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现状、需求及对策研究
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民族博物馆的职能探索――以云南民族博物馆为例
社会学视野下民族博物馆的发展掣肘和制度变革
美国民族民俗类博物馆的案例研究
民族文物保护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民族博物馆陈展时空研究
民族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
民族类博物馆藏品保护现状的探究
贰 | 博物馆学理论前沿
促进“认同”是当代博物馆的重要任务
关于当代博物馆社会角色的再思考
此“博物”抑或彼“博物”?这是一个问题!
村落“博物馆化”的诗学与政治学 潘守永――“太行三村”生态博物馆实践的人类学观察
博物馆要“重展”更要“重教”
智慧博物馆
论文物多元智能阐释的架构与价值――以信息类博物馆展览为视角
民族博物馆的文化自觉
叁 | 博物馆实践探索
云南民族文化宫的功能定位思考
云南民族宗教艺术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昆明地区行业和科普博物馆的调研报告
对博物馆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
后记
第二章 西柏坡时期行政和司法轨迹
|
內容試閱:
|
民族类博物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
一、调查范围:民族类博物馆的定义和定位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和窗口,而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是多民族国家和地区必不可少的文化设施。作为民族类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民族类博物馆不仅在抢救、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民族文物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的象征,是各地展示民族工作的窗口,宣传民族政策的阵地。
民族类博物馆的概念界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西方的民族博物馆是指由民族学或博物馆学知识体系支撑的博物馆,通常称为民族学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世界民族博物馆、人类博物馆等。在中国的语境中,民族类博物馆指的是国内少数民族的专业性博物馆或反映民族地区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一般包括:国家的综合性民族博物馆、地方性民族博物馆、民族学博物馆、专题性民族博物馆四大类。在此次调查中,课题组对这四类民族博物馆中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课题统计数据主要为名称冠以“民族”的博物馆和民族自治区域内的博物馆两类,具体是指县级以上的冠以“民族博物馆”称谓的专题性博物馆和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内与少数民族紧密相关的综合性博物馆,也包含部分生态博物馆和少数民族陈列。
民族类博物馆的发展与我国20世纪中期的民族识别、民族调查、文物考古等相关工作紧密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民族博物馆继往开来,既注重以历史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开展工作,又关注在工作中逐步树立民族文化整体研究的全局观,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结合起来,对民族团结稳定,边疆繁荣发展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迄今为止,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共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个自治县(旗)。在这些民族自治区和民族地区各类博物馆共有400余座,民族博物馆、民族地区的博物馆已达200余座。根据国家文物局2012年公布的博物馆名录数据统计,县级以上的民族类博物馆已有185个。已形成了以中央、省(区)馆为中心,覆盖民族院校、地方院校以及地(州)、县(旗)乃至一些乡、村级民族博物馆的结构网络。
我国的民族类博物馆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的,民族类博物馆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如我国的五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1999年建成并开馆的西藏博物馆是我国最后一座建成开放的自治区级博物馆。
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不仅仅省一级的民族类博物馆办得有声有色,许多民族乡镇建立了文物陈列室,部分民族村寨也建立起自然生态博物馆。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43个少数民族已经拥有本民族独有的博物馆,包括民族村寨的民族生态馆,如云南省基诺族、布朗族的生态博物馆,民办的民族风情园博物馆等。民族类博物馆的快速发展,不仅是民族政策的具体落实,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精华的重要展示和传承方式,从国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关注,不难看出中国的民族类博物馆将会为民族团结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