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編輯推薦: |
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微电影创作》,结构力求满足微电影创作的需求,符合教学和自学规律,简单清晰、易学易用;图文并茂、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案例丰富,把微电影创作过程分解化、步骤化、要点化,让学习者有效地获取丰富的知识。
|
內容簡介: |
微电影将大干世界浓缩于有限的影视时空,在屏幕打造的镜像里,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启迪观众的心灵、触动观众的思绪、引发观众的思考。微电影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生,注定在21世纪绽放它迷人的魅力;微电影为大学生的影视创作实践而生,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微电影创作》主要面向普通传媒类大学生,但也可作为微电影爱好者的入门指导用书。它用通俗的语言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用鲜活的案例呈现微电影创作技巧,用宝贵的经验教训帮助初学者少走弯路。
|
目錄:
|
上编初识微电影
第一章微电影概述
第一节艺术本源的阐述
第二节微电影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微电影的创作特征记录简单,创作艰难
第四节影视语言具有国际通用性
第五节大学校园微电影的青春魅力
第二章剧组微电影的创作者
第一节制片人组建剧组之路
第二节主要演职人员的分工
第三节影视剧导演的职责
第四节影视剧导演的基本素质第五节微电影剧组
第六节大学生剧组因简单而纯洁,因无私而高效
第七节关于大学生微电影剧组的经验和教训
第三章准备磨刀之功不可少
第一节导演阐述
第二节考察场景
第三节分工准备各自所需剧情、服装、道具、设备
第四节制订详细摄制计划,主要成员讨论可行性
第四章前期拍摄精彩绽放
第一节导演现场指挥
第二节精益求精的艺术元素添加
第三节技术标准不可动摇
第四节运动不懈的追求
第五节色光无限精彩的创作
第六节虚实短景深的使用
第七节现场声音
第五章后期编辑蒙太奇艺术效果
第一节不朽的库里肖夫实验
第二节蒙太奇的概念
第三节蒙太奇的原理
第四节蒙太奇的类型
第五节为观众而编辑的换位思考意识
第六节尊重传统影视编辑技巧和创新
第七节影视编辑中的时空自由观
第八节画质调整案例解析
第九节基本编辑流程
第六章声音效果多维空间
第一节语言声、效果声、音乐声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分解音乐、歌曲,取我所需
第三节声音的录制
第七章合成输出多格式输出
第一节原格式文件类型
第二节转码之劳苦
第三节输出文件设置
第八章微电影评价
第一节国内外微电影大赛简介
第二节微电影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微电影参评要求
下编走进微电影
第九章微剧情片生产梦幻的有限时空
第一节剧本微剧情片之本
第二节分镜头脚本微电影创作依据
第三节虚拟场景效果虚实之变
第四节导演准备
第五节案例分析《曙光》
第十章微纪录片真实生活的微型浓缩
第一节微纪录片的真实性
第二节选题策划是先导
第三节必要的采访不可或缺
第四节纪实拍摄是核心
第五节后期编辑出灵魂
第六节微纪录片也要讲故事
第七节案例分析《红舞鞋》
第十一章微科普片科学知识的微观展示
第一节科普传播的新渠道
第二节微科普片的选题要求
第三节微科普片的创作技巧
第四节微科普片也要讲故事
第五节案例分析《叶子到哪里去了》
第十二章微电影广告广告的微型扩展
第一节微电影广告与普通广告片的异同
第二节微电影广告的选题策划
第三节微电影广告的创作要求
第四节案例分析《把乐带回家》
|
內容試閱:
|
第十章 微纪录片真实生活的微型浓缩在新媒体时代,拍摄动态影像已不再是专业影视工作者的专利,创作工具也不再局限于价格不菲的专业级影视设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甚至手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拍摄工具;普通的笔记本电脑,也可以在安装非线性编辑软件、配备一些必要的接口或视音频处理卡之后,成为制作影视作品的后期编辑设备;网络上各种免费的数字图像素材和音频素材库资源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海量的数字化视音频资源。拿起影像采集设备,客观记录下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生命个体在真实的环境中所做的真实事件,成为创作者钟爱的创作倾向和创作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微纪录片应运而生。它将镜头对准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用影像这一载体留下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美丽图景,见证社会的变革、文化的变迁和生活状态的变化。与生俱来的真实性,使微纪录片从微电影的各种类型中脱颖而出,具有其他片种所不具备的鲜活感、社会价值和文化气息。第一节 微纪录片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微纪录片的生命和灵魂,也是微纪录片与微剧情片最大的差异所在,离开了真实,微纪录片就会烟消云散。微纪录片的真实虽然离不开生活,但它并不等同于生活原生形态的真实,这仿佛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我们认识微纪录片本质时不可绕开的重要话题。关于这个话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微纪录片展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微纪录片与微剧情片不同,后者展现的故事是编剧和导演编制出来的。为了故事的真实可信,微剧情片的编剧、导演甚或演员,有时要到真实的生活中进行长时间的体验,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故事看起来可信。微剧情片故事的可信,属于艺术真实的范畴。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和片中的事件,要与主人公所处的社会背景、主人公和他人的关系以及主人公自身的性格相吻合,故事在其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上都能让观众信服,令观众受到感染,如果能够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可以说,故事是真实可信的,达到了艺术真实的要求。但微剧情片的真实可信,与真实生活有着较大的差距,需要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通过艺术典型、艺术虚构等手段来实现,可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这种对生活的超越,是建立在对艺术审美追求基础之上的。而微纪录片则不然,它将镜头对准现实生活中的被拍摄对象,如实、客观地记录下被拍摄对象的一举一动,不能对被拍摄对象正在进行的行为和举止进行中断或使用拍摄微剧情片时惯常使用的扮演式拍摄,应是冷静地观察和客观地记录。在微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创作者和被拍摄对象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此时,创作者只能跟踪被拍摄对象进行客观记录。在微纪录片中,演员是不存在的。微纪录片里的主人公都是生活中的真实个体,镜头里记录下的任何事件和行为细节,都不是事先设置好的。由此可见,微纪录片的真实与微剧情片的艺术真实不同,前者与生活中的真实更加接近。第二,微纪录片的真实只能无限地接近生活的真实,二者之间不能画等号。如前所述,微纪录片用镜头记录下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影像中的一切都取自于生活,于是,有人说微纪录片的真实就是生活的真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忽略了微纪录片的创作主体。苏联著名电影导演吉加维尔托夫曾提出电影眼睛理论,他把电影摄影机的镜头比作人的眼睛,甚至认为电影摄影机的镜头比人的眼睛更加客观和全面,可以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可以如实记录下在人们面前发生的一切。但他也同样重视编辑对影片的重要性。通过编辑,取自于生活中的素材便有了意义的升华。微纪录片的创作,犹如作家写作,把镜头当作笔,把影像的存储介质当作纸,用镜头(笔)在存储介质(纸)上为观众讲述一个个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也就是说,微纪录片中讲故事的人不是设备本身,而是操纵设备的人,即创作者。在微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的主体性体现在拍摄和编辑的各个环节中。首先,摄影机的镜头是客观的,但镜头拾取影像的范围是有限的,且由于焦距的存在,创作者可以通过变更焦距和机位来改变景别,进而决定镜头内景物的呈现范围。景别的改变,使原生态的生活景象在镜头里所呈现出的完整性发生了改变,取景框之外的景物在镜头中无法呈现,这自然就使得微纪录片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在空间的完整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当创作者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拿起影像拾取设备进行拍摄时,将镜头对准谁,要经过创作者的主观选择,没有被选择的景物自然不会呈现在影像中,这也使得微纪录片的真实是被选择后的生活真实,而不是生活原生形态的真实。最后,微纪录片虽然与微剧情片不同,但微纪录片的创作仍然需要遵循纪实影像的创作规律,使用影视手段和技巧,诸如拍摄角度和运动方式(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等,这也决定了微纪录片的真实是通过影视化处理后的生活真实,而不是原生形态的生活真实。对微纪录片来说,虽然其时长是有限的,但拍摄的素材量是非常大的,在众多的素材中如何选择、在编辑时按照什么样的结构和顺序进行组接,都决定了微纪录片的真实是建构在选择基础之上的生活真实。第二节 选题策划是先导如上所述,微纪录片与微剧情片不同,不能提前编制故事,不能作出尽量缜密的分镜头脚本,但微纪录片的创作者也并不是看到什么就拍什么,将生活中的一切都呈现在纪录片的影像里。微纪录片不仅具有真实的特性,同样具有艺术的特性,微纪录片的故事需要创作者在生活中发现和挖掘。选题,即题材的选择,对于微纪录片的创作十分重要,直接决定着作品的主题、内容和社会价值。选题确定之后,创作者还不能直接进行拍摄,而是要根据已掌握的资料信息,撰写尽可能周密的拍摄方案和拍摄提纲,这属于策划的范畴。一、 选题从广义上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被纳入微纪录片的镜头中,但作为艺术存在的微纪录片,不是对原有生活流程的堆砌,而是在生活中进行选择后的结果。那么,什么样的题材和故事可以进入微纪录片创作者的视线中呢?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那么,作为真实生活微型浓缩的微纪录片,就好比国家相册里的照片,折射出国家、社会、民族及其文化的真实面貌。因此,作品是否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内涵,便成为衡量微纪录片的选题是否具有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标准。一般而言,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题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传统文化的题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何利用影视等大众传播手段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时代赋予影视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这就成为微纪录片题材选择的源泉。由曲阜师范大学2010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唐子超同学担任导演创作的《年例风情画》,就是聚焦传统文化题材的微纪录片作品,记录了广东省茂名市的过年习俗年例。年例是粤西地区民间流行的一个汉族传统民俗节日,独具特色。所谓年例,即年年有例,俗语称饭期。在汉族大大小小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一个。然而,对茂名市乃至湛江吴川一带的村民来说,年例是比春节还要重要的节日,是当地代代相传的民间习俗。年例期间,村民们欢聚一堂,设宴待客,年例宴客最少要摆三五围酒席,还要请歌舞艺术团助兴。年例是一场汉族传统民俗的盛会,融宗教信仰、民间艺术和生活习俗为一体,是汉族人民表达情感、联络感情、巩固关系的重要纽带,表达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和来年风调雨顺的期盼。该片以茂名市茂南区谷子冲村张英健一家在正月十二举办年例为线索,记录了这一风俗活动中的热闹景象。微纪录片《年例风情画》因其清新的风格、浓厚的文化韵味、自然天成的纪实美学,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受到第六届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本届大赛学生单元纪录片一等奖。此后,该片入围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微电影展,在济南市各社区进行巡回展播。山东省相关媒体也对《年例风情画》进行了报道。(二)关于社会热点的题材当今的中国,是一个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空巢老人问题、社会的老龄化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失独家庭问题以及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问题等,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文化的快速变迁层出不穷。用纪实影像客观记录社会热点和焦点,应是微纪录片创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反映出微纪录片的社会价值和文献价值。微纪录片《人在暮年》就将镜头对准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问题。目前,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被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所关注。很多老人有这样的想法:自己老了,什么也干不了,总是给社会或是子女添麻烦。换句话说,老了便成了负担、累赘。还有很大一部分老人有着老了就是熬日子、等死一类的想法。这些想法不免为社会带来诸多消极影响,让儿女们为之担忧。而微纪录片《人在暮年》中的主人公却有着与其他老人不同的想法,过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该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山东日照大学城学生公寓生活区开了一家收售二手书的书店。老人不仅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减轻了儿女的负担,而且坚持锻炼身体,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当初关于开书店一事,老人的儿子极力反对,但老人却说:我给老年人创造典范,不能老了就等死。就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老人过上了自己的自由生活,听广播、看电视、分类整理旧书、卖书、缝纫衣服、做饭、浇花、与来来往往的大学生顾客聊天,老人的生活既忙碌又快乐。从表面上来看,该片记录的是一位个性鲜明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说,更是给每一位老年人和终将老去的我们带来启发和思索。微纪录片《人在暮年》流露出的人文关怀和深刻思想,留给观众更多思考和感悟的空间。本片获得第六届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学生单元纪录片三等奖。(三)关于青春的题材对于大学生剧组来说,拿起摄影机,对准身边的同学或同龄人,记录下年轻人的激情、理想和梦想,或迷茫、躁动和盲从,这都是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和影像价值的事情,因为这些真实的影像能够帮助年轻人更好地认识自我和反思自我,并启发他们作出合理的人生规划。微纪录片《绒花》讲述了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女孩在放弃治疗之后,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里,舍身忘己地投身到为贫困孩子实现101个微心愿的公益计划中的故事。作为中国几百万白血病患者中不幸的一员,该片主人公国家美,一个年轻、漂亮的山东女孩,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之后,并没有一蹶不振,反倒更加乐观向上,用余下的短暂生命,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也为自己年轻的生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她所表现出的对待生命的另一番可贵、可敬的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也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进取动力。该片主要通过对国家美家人的访谈,结合珍贵的影视资料以及她本人的一些文字日志,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讲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国家美的青春是短暂的,但她的青春又是有意义的,因为她为社会、为他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许这个贡献非常渺小,但它却彰显出一个弱小生命的顽强与伟大。这正是本片的魅力所在和起名《绒花》的初衷。该片获得2013年南京小微致毕业影像大赛优秀奖,并在南京电视台娱乐频道播出。(四)关于环保的题材与经济高速增长相伴而生的还有环境的日渐恶化,大学生对环保的关注,也彰显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保主题便成为大学生进行微纪录片创作时考虑的选题。微纪录片《竹与现代生活》的创作团队敏锐地洞察到竹及竹制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本片回溯了中国人使用竹制品的历史,以及以竹为核心的审美追求和因竹而生的刚正不阿、不屈不挠、谦虚含蓄和虚怀若谷的君子精神,讲述了竹与人类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本片采用动画、采访等创作手法,信息含量丰富,节奏欢快,环保意识鲜明,风格清新隽永,流露出大学生创作者的活力与创意。本片获得山东第四届数字影像大赛三等奖和2011年山东首届新媒体大赛纪实类二等奖。需要指出的是,微纪录片的种类丰富,题材多元,因此,其选题绝不局限于上述这几个方面,但对尚未步入社会、生活阅历不足、缺少创作经验的大学生创作者来说,上述选题思路或许能够提供一些可借鉴的选题方向,并起到一定的启发性作用。二、 策划选题确定之后,便可进入策划环节。策划环节,可以对应于微剧情片创作中的分镜头脚本创作环节,但又有着显著的区别。说与微剧情片的分镜头脚本创作环节相对应,指的是策划环节在微纪录片创作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正如分镜头脚本越详细、周密,微剧情片拍摄起来就越顺畅一样,详尽的策划也会给微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从而提升作品的质量。说与分镜头脚本有着显著的区别,指的是分镜头脚本是导演在拍摄之前就按照自己的构思和艺术追求,对所要拍摄的镜头逐一进行设计。而对于微纪录片的导演来说,则没有这样的便利,因为是纪实拍摄和真实记录,且全程不存在表演和导演行为,充满着太多的未知和不可控因素,故而微纪录片拍摄之前是不可能有分镜头脚本的,如果有对拍摄起到蓝本作用的分镜头脚本,那么,微纪录片也就失去了自我。但是,这并不是说微纪录片就可以无计划地看到什么拍什么。微纪录片是选择的艺术,需要导演用摄影机在琐碎的生活流程中进行选择,因此,策划就显得格外重要。在策划环节,主创团队需要做的工作有:根据选题确定具体的拍摄对象。掌握关于拍摄对象的生活经历、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家庭情况等尽可能全面的资料信息。对拍摄对象今后可能要做的事情有所洞见。对可以预知的拍摄场景进行实地考察,明晰拍摄环境的交通情况、照明情况、空间范围对机位的选择有哪些影响。组建创作团队,对创作经费的来源、经费数额以及预期花销有所统筹。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经费情况,确定拍摄设备和录音设备的型号、数量。根据已掌握的资料,明确大体的创作风格。对创作团队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明确创作思路、目的和作品的主旨,对故事走向进行预判。制订拍摄计划。其他未尽事宜。策划是一个集体行为,需要创作团队所有成员参加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根据具体情况召开多次策划会,并最终形成策划方案。随着创作的推进,策划方案还有可能进行多次微调,甚至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大的改动。这里所说的特殊情况是指拍摄对象的故事走向与之前的预判有着较大的反差、故事的复杂程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或者其他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造成与原有策划方案中设计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