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 人生与艺术交融、语言幽默风趣、可读性强。
* 灵动、别样的艺术哲学,感悟中国陶艺如何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绽放新姿。
* 《闪念》是一本随笔集,是一本灵动的著作。它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记录作者关于创作、艺术、人生的所感所思,处处展现着灵动的思想。一句话、一件器物、一个场景就是一个引爆点,作者用风趣、灵动的语言将艺术的高深消解,将作家与读者的距离拉近。
* 他是冬奥会国礼设计者;他幽默低调,阅读陶艺大师白明的幽默风趣的艺术人生妙语。
|
內容簡介: |
《闪念》共分六辑,分别是杂谈、渐行如书、关于艺术、茶言微语、解读自己和课言录,在附录中,另有他在首尔和巴黎的讲座、中外艺术界对他的集评和代表作插图。而杂谈中第一章对时间的思索,可谓是全书以及艺术家创作思考之精华。
白明的随笔作品与他的创作类似,少有浓艳之色,以安静的灰调作品呈现凝重的水墨天地,表达出空灵淡泊之感。而他在创作中一直追求的诗意与禅境,尤其对时空概念的精彩解读,这些均在文字中有所体现。
|
關於作者: |
白明,江西余干人,艺术家、作家。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出版著作11种19卷,个人作品集20余种。2004年获中国现代陶艺推广贡献奖、第14届中国图书奖。著作《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被译成法语、英语,在欧洲出版。在中国、法国、韩国、美国、西班牙举办个展20余次。
|
目錄:
|
第一辑 杂谈
第二辑 渐行如书
第三辑 关于艺术
第四辑 茶言微语
第五辑 解读自己
第六辑 课言录
附录 讲座
集评
插图
|
內容試閱:
|
“闪念”其实是人的一种日常微思,犹如空气中悬浮的微尘在光柱下被我们看见一样!只不过“闪念”可以证明我们存有活性的思维,就像通过微尘可以让我们知道空气里也有“万物”!
2015年12月
世界上唯一公正的应该是时间吧!最具意志力的也应该是时间!时间从你身边飘过,悄然无息,当你意识到这一刻的时候它已不是这一刻了。此时的钟声传来已不是彼时的钟声了;此时思考的我也不是彼时的我了;我此时气息的吐纳也非彼时气息的吐纳;那平时不被自己在意,很少受到呵护的兢兢业业地在你胸腔里输送血液和氧气的跳动着的心脏的此一下也非是过往的彼一下!虽然你就是如此感慨,时间仍然没有表情不动声色地又走了。
时间被看到靠钟表,时间穿越被感知靠精神,时间成为手上的把玩是古董,时间成为被欣赏的表情是丰厚的阅历,而让时间成为有感情和呼吸的“私属”则需用心人的“领悟”。
手表上的指针按精确的振频转着,那是时间被看到的形象。时间到底是什么容颜?时间本身有温度吗?时间会有情感吗?时间是通过物质的生死来表达意志的,它自己会表达吗?时间本身有生死吗?时间有同伴吗?抑或有语言?时间站得高吗?能同时看到远古和未来吗?这想法很幼稚吧?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但又一想,幼稚或许就是时间送给人类最美好的礼物呢,抑或就是时间本身呢!那也说不定……
对时间的敬畏存于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之中,时间主宰着世界的公证,时间变幻着一切,看不懂的多了才让我们去信仰宗教,看得懂的多了让我们没有信仰。时间在我们的思考之中,时间在我们的黑白头发之间,时间在让我们变化着喜怒哀乐,时间让我们饥饱交替。我们的意识和身体的反映如果与大部分人的意识和反映基本同步,我们就是社会中被视为正常的人,你的意识和反映如果早上一秒和晚上一秒,要么是成功的前提要么是灾难的前兆。后悔的哲学本质是对时间的无奈和对时间一往无前的强大的绝对服从。依赖时间的生物钟在人的生活中起着相对的作用时被称为生活有规律,如果起着决定性影响而无弹性时被称为强迫症。速度是由时间决定的,速度的强大和力量是对时间的强大和力量的几何级放大。时间真的无形无味吗?不一定。时间的形在于你思考时间时看到的形状,时间的味在于你体会时间时嗅到的味道!时时不同……
时间笑的样子灿烂吗?时间会有阴影吗?时间忧愁的时候谁在陪伴?时间也信宗教吗?时间也有思想吗?虽然我仍知道这又是更低的幼稚,但我仍愿意这样想,并愿意这样相信。这样幼稚一下应该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我相信时间对每个人都在说着话,只是我们听不懂。艺术家应该是属于最靠近听懂的那一小部分人,因为这个职业的人是用想象力去说话的。
时间能听到吗?我十三年前的小集叫《时间的声音》,我没有将作品集叫“时间的容颜”,是因为“容颜”可以看到,却是表面及小部分,但倾听“时间的声音”却有无限可能和无限想象还有无限理解……
时间能让“在”与“不在”存于两世、分秒之间。“在”的时候多想想“不在”,智慧就有了光芒。智慧之本质是“真情”和“在”的意义!从“不在”里证出“在”,并从“在”里逻辑出“不在”,从而了然了“不在”是多么公正和不公正!“悟”既是心,也是情!更是从“不在”反推到今天的“在”的重要……
当我已不能用完整的时间读完一本书,儿时却能望着天空的云彩至日落暗淡,时间是什么概念?当今天婴儿的新生和老人的死亡可以定格在几分几秒时,两晋文人心中的时间是个什么概念?当我们在屏显上点击一条信息不能马上见到都无法耐心等候的今天,那些仍在抄写着经书的信徒的时间又是什么概念?
时间是一种非显现的深刻与公正,让人能明白些事理,去掉些小惑,产生些温情,变化些角度,获得些感悟,有了些表达,少了些外在和欲求。时间有回不去的过去和未知的未来及可能把握又常常不能把握的现在。创作于我不是“表达”,是一种排他性的“记录”!
如果认为我是读书人,我并不迂腐。如果看到我偶尔愤青,我也不是公知。如果认为我是艺术家,我又没有大范。见着我散步、喝茶、穿中式衣,我与“国学”也没什么关系。在课堂上讲课,是职业。在工作室无闲是习惯。好老物、异石,是敬仰时间。
看似平凡的每一天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不一样的,喜悦与忧伤,获得与失去,团聚与别离,同一时间!不同“空间”!
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表达却大同小异。表达的意义是给被关注者的,不被关注则无须表达。我们离古人很远,我们用想象和敬仰填补意义;我们离外国人很“远”,我们用尊重和善意弥补距离;我们离今人很近,我们却用现实和挑剔去“远离”!其实,我们能理解的恰是“古人”和“外人”,我们难解的正是自己和今人,原来“时间”和“空间”证明的是“远近”和“彼此”。远即是近,彼即是此!
有时思考会带来“恍惚”和“不真实”,对应今天的中国是这样,对应自己的回忆也是这样。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的日常,依据知识和今天的现实,总有许多“片断”如梦般经不起推理,可又不容置疑。按思考中的所有前提原本应是另一种可能?知此“思考”无益,却仍不由自己,由“时间”引起……
在一个你并不想来却不得不来的陌生空间里,有时,思绪会进入常常被自己忽略的自身之内又是自身之外的领域,避开了自己的视线,真实地依着某种气息或光影,唤起的却是与这些毫不相干的另一种记忆,却是陌生的记忆!这种感觉非常美妙和柔软,让我极愿沉迷。想记下些什么,又无一丝痕迹可寻。
时间是无数条不相通却密布交织的隧道,人进入这自成“逻辑”却透明如丝织般的“隧道”,距离近得彼此可以被看见,但速度和感知自成体系,相望并各行其道……
学生问我,如果将学习艺术与人生联在一起什么能力最重要,回了几字“对时间的领悟”!
“时空”予与肌体和心灵的感受大多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由于习惯了也就漠视了。其实我们在“时空”里拥有许多的可能,除了显现的行为,还有“心灵”在“时空”里的游玩,这种显现与隐性的两种状态同时被自己“意识”到,我想应该就叫“恍惚”。我时常“恍惚”,或许就是我自认心智健康的“理由”?
只有时间无始无终!
天灰蒙,小雨,高楼里。一种清爽平静的忧郁随视线到达远方,却明知视线没有穿越多远,甚至没有越过对街的建筑。玻璃窗上的雨线近在眼前,思绪却飘向了不定的更远。不年轻也不老的我,却在二十余年前迷恋过太多老年人常迷恋的“痕迹”“时间”“旧物”“意识”“水象”“灰白”……(这些都曾是我的创作主题),现在是迷恋“走神”!“走神”很美妙:是一种无感觉的“穿越”;是一种真正意义的“时空游历”;是一种无“我”的境界;是绝对非常态的“异域之旅”;是一种非冥想的“一恍回视”。又一恍,陌生回到熟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