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从1989年11月9日到1990年10月1日,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德国完成统一进程。在这段时间里,东西德国内部的社会活动频繁复杂、精彩激烈。本书作者对这段时期的档案文件进行了精心研读,并采访了许多当事人,从社会交角度进行分析梳理,还原了*真实的统一进程。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经济角度入手梳理两德统一进程,内容涉及统一前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经济状况、东德引进西德马克的前因后果、联邦德国政府为实现统一在货币与经济方面的准备、德国对国际社会的考虑等。作者在相关机构的保密材料以及大量当事人的访谈基础之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证明,虽然从经济规律角度来看,民主德国引入西德马克存在巨大风险和先天性矛盾,但是联邦德国总理府和财政部为了统一的实现,对此问题进行了充分考虑,并排除万难使之成为现实,从而为两德统一打下了坚实的货币与经济基础。
|
關於作者: |
迪特尔·格鲁瑟尔Dieter
Grosser,生于1929年,政治学博士。1967年在柏林自由大学、1970年在明斯特大学,1975年在慕尼黑大学担任政治学教授。研究重点是政治与经济的内在联系。1995年离休。
|
目錄:
|
第一章 重新统一前的民主德国经济/1
第一节 错误的方针:70年代昂纳克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相统一”/1
第二节 80年代:困难层出不穷、挽救尝试无济于事/13
第三节 有关最后阶段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局势的数据和结论/25
第四节 制度失灵/42
第二章 虽未战胜挑战但再现辉煌:重新统一前的联邦德国经济/49
第一节 耀眼的基本数据/49
第二节 结构转型/55
第三节 国际竞争尖锐化/58
第四节 不充分的改革/62
第五节 社会市场经济:被误解的理念/67
第三章 风雨飘摇:1989年10月~1990年2月/70
第一节 克伦茨“转折”/72
第二节 莫德罗政府的改革设想/75
第三节 1990年初的经济形势:最糟糕的情况还将来临/98
第四节 从条约共同体到“为了‘德国——统一的祖国’”:
11月中旬~次年2月初的两德试探性会谈与立场/101
第四章 提供西德马克/116
第一节 “留在当地的信号”/117
第二节 联邦财政部的前期工作/123
第三节 决定/137
第四节 联邦德国内部的反应/150
第五节 民主德国的反应/158
第六节 莫德罗在波恩/163
第五章 开局对弈/167
第一节 准备“伴随经济共同体的货币联盟”的两德专家会谈/168
第二节 财产索求与维持财产状况的对立:无休止争端的开始/182
第三节 滴水不漏的规定与棘手的未决问题:联邦政府的“初始草案”/192
第四节 蒂特梅耶接管:从“初始草案”到谈判基础/205
第五节 民主德国的最初立场/215
第六章 国家条约/225
第一节 艰难的谈判序幕/225
第二节 初始阶段的冲突与共识/227
第三节 关于货币转换的共识/232
第四节 困难阶段/235
第五节 地方议会选举结果:冲突缓和/238
第六节 被迫达成一致/239
第七节 最后谈判与签署/245
第八节 波恩的摆布?/249
第九节 批准的混乱/252
第十节 联邦德国的政治体制:被迫接受考验/262
第十一节 从国家条约到《统一条约》:德梅齐埃政府逃向统一/264
第七章 紧急方案/268
第一节 在未决财产问题上的妥协/268
第二节 新的托管局/281
第三节 统一的融资/298
第八章 国际顾虑/314
第一节 与欧洲共同体会谈/314
第二节 苏联讨价还价/335
第九章 创造性的破坏/355
第一节 货币转换:经验报告(阿尔维德美因茨)/356
第二节 进入新经济制度的艰难开始367
第三节 新联邦州的经济发展1991~1997年/379
第十章 是非功过/397
第一节
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不可避免的?/397
第二节 选择:放弃统一/406
附 录
注释/414
资料来源/525
文献资料/527
访谈/538
各类名称缩写一览表/539
大事年表/543
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准备过程中的德方参与者(挑选)/546
人名索引/551
内容索引/5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