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皇帝秘传家训
唐太宗李世民和清康熙皇帝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明君,都开创了一个盛世王朝。而在教育子女方面,他们也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二人留下的家训《帝范》和《庭训格言》堪称千古名篇,帝王家训的双璧。两本书风格迥异,着重点各不相同,而对照起来阅读更是一时瑜亮,字字珠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本囊括。
★帝王的人生经验传授,一代伟人的智慧总结
《帝范》是一份正式的诏书,文采华丽,结构严谨,内容以如何做好一个帝王为中心,是中国式管理学的经典教材。《庭训格言》并非康熙帝写成,而是他的儿子雍正皇帝将父亲在世时的耳提面命整理成书,随讲随记,不成体系,但语言更亲切实在,生活气息浓厚,内容涉及面广,从治国到养生,从历法到音律,无所不包。
★权威底本认真校对,特别是《帝范》,选用日本17世纪初所抄全本,比通行的四库本、永乐大典本等辑本更准确,更完善
本书均采用学界公认的权威底本校对,特别是《帝范》。《帝范》正文至宋时已佚其半,元吴莱征云南僰夷时,始得完书。后编入《永乐大典》,清乾隆间四库馆臣又从中辑出。而《
|
內容簡介: |
“先贤诫子书”系列以家庭教育为核心,以古代经典的家训为主体内容,为现今家长了解和学习古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内容提供参考和借鉴。原文均选古籍经典版本进行精校,收录均为全文,不做任何形式的删减,确保本文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另全书采用原文+注释+翻译的全注全译的形式,为面向普通大众的普及型版本。
本册是先贤诫子书系列的第二部,奉上的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出色的两位帝王——唐太宗李世民和清朝康熙帝玄烨的教子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太宗和康熙皇帝都是难得一遇的圣君,两人都开创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时代。而在教育子女方面,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帝范》和《庭训格言》,堪称帝王家训的“双璧”。
|
關於作者: |
李世民,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史称“唐太宗”,曾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为帝之后,能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仁皇帝,他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勤奋好学,文治武功前无古人,有“千古一帝”之称。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雍乾盛世的大局面。
|
目錄:
|
帝范
序
卷上
君体篇
建亲篇
求贤篇
审官篇
纳谏篇
去谗篇
卷下
诫盈篇
崇俭篇
赏罚篇
务农篇
阅武篇
崇文篇
后序
附: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庭训格言
序
正文
附: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
內容試閱:
|
庭训格言(节选)
训曰: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慎重者,敬也。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以应事。务必谨终如始,慎修思永,习而安焉,自无废事。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家务。此古人所谓“敬以直内”也。《礼记》篇首以“毋不敬”冠之,圣人一言,至理备焉。
□译文
天下所有的事情都不可以轻视,即使是最细小、最简单的事情,都应当用慎重的态度来处理。慎重,就是心存诚敬。没有事的时候,用诚敬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有事的时候,就用诚敬的态度来处理应对。务必做到自始至终谨慎小心,慎重地自我修行,希望能够一直坚持下去,慢慢地习惯了,自然就不会误事。内心能一直做到诚敬,整个人就表现得清澈,就好比在自己家里一样平静,自然就能很好地整治家务。这就是古人所谓的“诚敬能使人内心正直”。《礼记》把“毋不敬”三字放在篇首,圣人一句话就包含了所有至高无上的道理。
训曰:为人上者,用人虽宜信,然亦不可遽信。在下者常视上意所向而巧以投之,一有偏好,则下必投其所好以诱之。朕于诸艺无所不能,尔等曾见我偏好一艺乎?是故凡艺俱不能溺我。
□译文
作为君主,虽然应该用人不疑,但是也不可以一开始就毫无保留。身处下位的人常常注意观察君主的好恶,以便随时做到投其所好。君主一有偏好,那么臣子一定会迎合君主的偏好而加以诱导。我对各种技艺都略通一二,你们可曾看到我特别偏好哪一种吗?因此,任何技艺都不能使我沉迷。
训曰: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即如董子所云“风不鸣条,雨不破块,谓之升平世界”,果使风不鸣条,则万物何以鼓动发生?雨不破块,则田亩如何耕作布种?以此观之,俱系粉饰空文而已。似此者,皆不可信以为真也。
□译文
一个人不管看什么书,都能做到不被书愚弄才好。譬如董仲舒说的“风不吹动树枝发声,暴雨不击碎土块,这就叫做太平世界”,倘若风真的不吹动树枝发声,那么万物靠什么鼓动来生长发育?雨不把土块击碎,那么田地又如何耕种?由此看来,这些书上的内容都是一些言而无当的空话罢了。像这样的内容,我们都不可以刻板地信以为真。
训曰:朕八岁登极,即知黾勉学问。彼时教我句读者,有张、林二内侍,俱系明时多读书人。其教书惟以经书为要,至于诗文,则在所后。及至十七八,更笃于学。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复讲论琢磨,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朕少年好学如此。更耽好笔墨,有翰林沈荃素学明时董其昌字体,曾教我书法。张、林二内侍俱及见明时善于书法之人,亦常指示。故朕之书法有异于寻常人者以此。
□译文
我八岁登上帝位的时候,就知道努力求学。那时教我读书断句的有张姓、林姓两位内侍,都是读过很多书的明朝人。他们教我读书,只以儒家经典为主,至于诗文,就放在儒家经典之后。到了十七八岁,我更加诚心向学。每天早上在处理政事之前,五更天就起来诵读。每天傍晚,政事处理得差不多了,稍有空闲,又和人讲谈议论,自己琢磨诗文,以至因为过于劳累而痰中带血,也没有停下来。我年轻时就是这样好学,而且我更爱好书法。有个叫沈荃的翰林,一直学习明代董其昌的字,曾教我书法;张姓、林姓两位内侍都见过很多明代擅长书法的人,也常常指点我,因此我的书法和寻常人不同。
训曰: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
□译文
节制饮食,谨慎起居,实在是消除病痛的良方。
训曰:凡人修身治性,皆当谨于素日。朕于六月大暑之时,不用扇,不除冠,此皆平日不自放纵而能者也。
□译文
一个人修身养性,应当在平日就对自己严格要求。我在六月大暑的时候都不用扇,不摘帽子,这都是因为我平日自己不放纵才能做到。
训曰:汝等见朕于夏月盛暑不开窗、不纳风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此正古人所谓“但能心静,即身凉”也。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盖夏月盛阴在内,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
□译文
你们看到我在夏天最热的时候不开窗子、不乘凉,这都是由于我从小就习惯了,也因为我能做到内心平静,所以身上才不热。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心静自然凉”。而且夏天不贪凉爽,对身体也大有好处。这是因为夏天大量的寒气积聚在人体之内,倘若因为想舒服贪一时凉快,反而将暑热封闭在身体之内,当时还不觉得有什么害处,将来很可能会染病。经常看到有人深秋时节肠胃不调,多数都是因为贪图凉快,体内封闭了大量暑热所导致的。
训曰:凡人养生之道,无过于圣人所留之经书。故朕惟训汝等熟习五经四书性理,诚以其中凡存心养性、立命之道无所不具故也。看此等书,不胜于习各种杂学乎?
□译文
养生之道,没有什么比圣人所留下的典籍讲得更好了。所以我只教你们熟读四书五经,生命原理和规律的学问全都在里面了。涵养心性和养生的方法,四书五经里无所不包。看这样的书,不胜过学各种乱七八糟的学问吗?
训曰:《书经》者,虞、夏、商、周治天下之大法也。《书·传序》云:“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则道与治固可得而言矣。盖道心为人心之主,而心法为治法之原。精一、执中者,尧、舜、禹相授之心法也。建中、建极者,商汤、周武相传之心法也。德也,仁也,敬与诚也。言虽殊而理则一,所以明此心之微妙也。”帝王之家所必当讲读,故朕训教汝曹,皆令诵习。然《书》虽以道政事,而上而天道,下而地理,中而人事,无不备于其间,实所谓贯三才而亘万古者也。言乎天道,《虞书》之治历明时可验也;言乎地理,《禹贡》之山川田赋可考也;言乎君道,则典谟训诰之微言可详也;言乎臣道,则都俞吁咈、告诫敷陈之忠诚可见也;言乎理数,则箕子《洪范》之九畴可叙也;言乎修德立功,则六府三事、礼乐兵农历历可举也。然则帝王之家固必当讲读,即仕宦人家,有志于事君治民之责者,亦必当讲读。孟子曰:“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在大贤希圣之心,言必称尧、舜。朕则兢业自勉,惟思体诸身心,措诸政治,勿负乎天佑下民、作君作师之意已耳。
□译文
《尚书》是虞、夏、商、周治理天下的根本大法。《书集传·序》说:“二帝三王治理天下的方法来自于道,二帝三王之道又来自于二帝三王之心。能够了解二帝三王之心,那么二帝三王的道与治理天下的方法就可以解释清楚了。”道德观念是人心的主宰,而心法是治理天下方法的本源。道德修养的精粹纯一和中庸之道,是唐尧、虞舜、夏禹相传授的心法。建立中正之道,是商汤和周武王相传授的心法。道德,仁义,敬与诚,说法虽然不同,然而道理是一样的,都是用来阐明心法的微妙,帝王之家的子弟一定要讲论研读,所以我要求你们一定要诵读学习。然而《尚书》虽然谈的是政事,但上到天道,下到地理,中间的人事,无不包含在内,实在是所谓贯通天、地、人三才而横亘万古的大道啊!谈到天道,《虞书》中的治定历法、阐明天时的变化可以作为验证;谈到地理,《禹贡》中的山川、田赋的记载可以用来考证;谈到为君之道,那么典、谟、训、诰这些经典文章中的微言大义说得非常详尽;谈到为臣之道,君臣论政问答,融洽和睦,臣下直言规劝、告诫君正的一片忠心明白可见;谈到理数,箕子的《洪范》中大禹得上天传授的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说得很明白了;谈到修养德行、建立功业,那么六府三事、礼乐兵农每一条都讲得很分明。因此,不仅帝王之家的子弟一定要讲论研读,就是官宦人家有志于侍奉君王、治理百姓的子弟,也一定要讲论研读。孟子说:“想做一个好君主就要恪守为君之道,想做一个好臣子就要恪守为臣之道,这两类人只要效法唐尧、虞舜就够了。”在希望效法圣人的贤人来说,言必称唐尧、虞舜。我则只希望兢兢业业,自我勉励,认真领会尧、舜的智慧,并且把它应用于执政当中,不辜负上天怜惜百姓,为百姓找到能领导并教诲他们的好君主的恩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