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編輯推薦: |
《金陵卖书记》和《汴梁卖书记》这两部小书,都状写了考生购书时的各种行径和心理状态,生动有趣。如两部书都写到了考生对生理类书籍的心态与行径,描写入木三分,将愚昧者的心态暴露无遗,看了实在可笑可怜。再有描写购书者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伎俩多端,也是两书中的好看之处。
此外,这两本书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作者所闻所见所感的视界里,反映了巨变时代的新旧矛盾和冲突,以及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勾画了社会风习的境况,描绘了世人的心态、观念,表达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呈现了鲜活的历史场景。这些文字,对于文化史、书籍史、商业史、社会史、风俗史研究者来说,是难得的文献史料。
《汴梁卖书记》后附的两个书目,全是新书,且是全新分类,完全可以看出清末开明书店的出版旨趣与追求,代表了沿海大都市新出版业的精神,对于研究新出版业的历史实况极有价值。
|
內容簡介: |
《金陵卖书记及其他》主要包含两本书,即《金陵卖书记》和《汴梁卖书记》。
1901年8月29日,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要求"一切考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代替它的是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和外国政治及学术的论文,以及清晰地论说《四书》、《五经》。1902年,金陵(南京)举行乡试,《金陵卖书记》的作者公奴一方面"以长者命赴试金陵",一方面本着"播文明之种子"的目的,"担筐挈箧,贳椽彼都"。一个多月的"闻见",公奴身历其境,现身说法,生动地描述了考生们购书、赶考的种种表现,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们在考场内外亦悲亦喜的窘态和丑相。
1903年,乡试在开封举行,《汴梁卖书记》的作者王维泰单纯以卖书而赴汴梁。《汴梁卖书记》文字虽平实,但如实呈现了开明书店的从业宗旨、从业原则以及操作程序和步骤;同时,也呈现了书商们的新方式同旧观念、旧习俗的对抗与博弈。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这样相对完整的全景记录,在林林总总的出版史料中,显得尤为难得。
|
關於作者: |
公奴(1876-1940),据陈乃乾先生考证,即夏清贻,字颂莱,是清末开明书店的主持人。开明书店在1906年的《上海书业商会会员名录》中排在第四位,1907年与图书集成局、申昌书局、点石斋书局合并,组成集成图书公司,夏清贻被聘为编辑长。为《金陵卖书记》作者。
王维泰(1854-1921),开明书店股东之一。为《汴梁卖书记》作者。
|
目錄:
|
金陵卖书记
绪 言( 3 )
卷 上( 5 )
卷 下(17)
汴梁卖书记
上卷 记卖书(33)
中卷 记游历(附自汉至信铁路图)(自信至汴计程尖宿图表)(原书无图)(46)
下卷 记交际(61)
开明书店新书目录(81)
开明书店前后五月出版新书广告(97)
附 录
读《金陵卖书记》(105)
陵汴卖书记(112)
"翰墨缘"(119)
《金陵卖书记》(127)
|
內容試閱:
|
金陵卖书记
生理学诸书,以婚姻卫生学为*畅销。购此等书者,其意见盖有三等,而确知其所当知之故者,盖无有也。*下者视之若淫书,一见其图,喜跃不自已。然惟恐人之见之也,故来购必以暮夜,避师友,屏群从,伺人少时以只身来。其择取之也,指以手,而口不敢道也。稍高明者,则目之为闲书,意若谓可有可无,取以销永日耳。其上也者,则视为医书,意若为医者所当知也;然即非医者亦不可不知,固彼所未敢信也;即非医者亦无容讳言,又彼所未肯许也。名学亦颇行销,是亦可喜事。然以其程度考之,固又鲜能语此也;其所以销之故,殊难定断。
……
索还价值,几为华人心目中一定之规则;告以划一之例,辄不信。推其内情,盖有数种:或谓所购各书,获利已厚,自应略让;或谓购书至数元,为数已不少,应略让;或谓此区区者而不予畀,牌子未免太硬,我偏欲一破尔例;或谓人有见面情,而愿靳此区区,分明瞧我不起,争之因尤力。……
一日有还价者,告以不减之例。则怫然曰:尔等究为华人乎,洋人乎?同事者答之曰:吾不知华洋之分,只知一"信"字,为洋字乎,汉字乎?则拂衣以去。有购书者少十余钱,未之许也,因力陈其为寒士,诉购书之难甚挚;予特许之,自信为不负初志。不数日复来,乃援前者以为例,卒不成而去。以十余钱之故,不惜哀其词以乞怜,并以人之挚情以为口实,此吾支那民族之特质欤!是行也,仿日本书店例,造特别减价券以交通各学堂,以符初志也。又有某持券悉购科场书以去,痛自悔,然无如之何。又有来购书者,请援例减价,不可,则曰:吾固有券在,特未携来耳。告以须以券为凭,则龂龂愤争,继以怒骂。然计值固无多也,且其人亦学堂中人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