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这是一本埋没在日本茫茫书海中的优秀作品。在日本的社会环境下,这本书注定不被推崇。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却是一本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品。这个真实的日本家庭与作者的心路历程实际上就是战后日本的缩影,有逃避、有忏悔、有不愿承认、也有追寻真相。
|
內容簡介: |
“我死后把这个刻在我的墓碑上啊。记住,拜托了哟。”
“我在旧军队服役十二年零八个月,其中有十年作为驻中国陆军下级干部(原宪兵准尉) 辗转服役于天津,北京,山西省的临汾(今山西省临汾市—译者注)、运城(今山西省运城市—译者注),旧满洲的东宁(今黑龙江省东宁县—译者注) 等地宪兵队。我参加了侵略战争,为对中国人民做出过的种种行为感到无比悔恨,在此深深道歉。”
作者仓桥绫子女士在全书开篇便为读者呈现出其父亲遗言和墓碑文字的全部内容。
作者冲破家族矛盾和分歧,依照其父亲的遗言,把上述这段文字刻在了他的墓碑上,将一位曾参加过侵略战争的日本宪兵对中国人民的忏悔昭告于后人。
《宪兵父亲的遗言》的作者通过日本战后一代的独特视角,以其父亲临终前的遗言为线索,对70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加害在中国人民身上所造成的伤害进行了深刻的忏悔和深入的反思,对身为日本宪兵的父亲以及执行天皇命令上战场的那代日本军人自身应对战争负有的责任进行检讨,对战争带给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家庭、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反思。这不仅仅是一部参与过侵略战争的日军老兵的谢罪书,也是一部反映日本战败后这几十年来父女两代人心路历程的良知书,更是一部于心灵深处,透视人性,拷问灵魂的救赎书。
|
關於作者: |
仓桥绫子,日本反战女作家,中日友好人士,曾出版多部反战题材作品。1947年出生于日本群马县。早稻田大学文学系毕业后成为东京都内某初中教员。1990年退职后,积极投身于“战后出生第一代人牵手协会”(现改名为“山猫俱乐部”)、“支援中国人原‘慰安妇’协会”等社会活动。日本民主主义文学会会员,曾发表过《小李》《悲伤的河流》《苦娑婆的徹三》等小说,2005年出版了自传小说《永远的阴影》。
译者
周晨亮,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日本语言文化专业,2008年于东京工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中日文化交流史以及翻译学。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副教授。
姜钰,1988年出生于山东烟台。2015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方向为中日关系史。本科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主修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
目錄:
|
第一章 谢罪碑…
… /001
父亲的遗言… … /003
父亲的肖像… … /008
追寻父亲的过去… … /013
寻访父亲的战友 … … /023
“为什么没问你父亲?” … … /029
亲朋去世与上电视的可怕经历… … /034
立碑… … /039
第二章 寻找自我之旅…
… /047
彷徨与追寻 … … /049
接受心理咨询 … … /052
展现多姿多彩的自我 … … /064
以小说揭示“父亲的罪行” … … /069
第三章 “被害”与“加害”
… … /075
被害者的控诉… … /077
加害者的忏悔… … /083
东史郎先生和元山俊美先生的证言… … /087
街区里的反战尝试… … /099
第四章 向中国传递谢罪之旅…
… /115
“绿色赎罪”之旅 … … /117
再赴北京… … /124
东宁之旅… … /129
第五章 战后一代内心的空白…
… /145
致我周围的人 … … /147
战后一代内心的空白 … … /149
我的祈愿 … … /155
附录 回顾我的“心路历程”———与小柳茂子女士的对话
“后代会继承父辈的阴影”之说 … … /158
时势的力量 … … /166
不可思议的心境转换 … … /168
结束语… … /172
中译本后记… … /17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