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古代的碑帖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学、古文字学和书法艺术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很早就形成了专门的碑帖之学,有关碑帖的著作纷纷问世。本作品对古代碑帖的形制和流变、碑帖的传拓技法、碑帖的装潢与保护、碑帖的艺术价值、碑帖的鉴藏知识、碑帖的经济价值与市场情况等方面做了精到的论述,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该书体例完备,系统性强,内容翔实,图版丰富,是赵海明先生长期对碑帖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
關於作者: |
赵海明,字子谦。祖籍黑龙江省呼兰县,1962年9月出生于海南省海口市。现任职于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北京印社社员。著作有《石刻叙录·法帖》《赵海明印选》《颜楷书法入门》《印章边款艺术》《篆刻蒙求——篆刻知识与技法》《道在菜根——赵海明书法篆刻集》等。
|
目錄:
|
华夏瑰宝——石刻的由来与价值 纪功送德——碑碣往事 融自然之美——摩崖刻石 传经典文化——石经之功 对亡者的纪念——墓志 绘画雕刻的奇葩——汉画像石与石刻画像 宗教的寄托——造像及其浮屠经幢 集书法之大成—— 法帖的价值 鬼斧神工——碑帖刻制及其重刻翻刻伪刻 约定俗成——碑帖避讳与碑别字 传统的复印技术——摹搨与传拓 古色古香——拓本的装潢与保护 去伪存真——碑帖鉴藏的意义 循序渐进——碑帖鉴别的次序与方法 鉴藏例说——明代拓本 鉴藏例说——清代拓本 风云变幻——碑帖收藏市场与价格 碑帖鉴藏家印鉴选 后记 修订版后记 索引
|
內容試閱:
|
中国古代留下了无数碑刻作品,这是华夏子孙精神与物质的宝贵财富。在两汉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创造了相当丰富的书迹,就碑刻作品而言,或深埋圹下,或竖之宫野,或传之名山,其并不以为书法艺术品,而得以传久。故而从艺术鉴藏的角度来看,在它们被创作出来及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并未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鉴藏了。把碑刻拓本作为古代书迹的载体、法书作品来鉴藏,最早或是在隋唐时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北宋初期这些古代碑刻作品显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从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金石碑帖鉴藏之高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