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北京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米振雄

書城自編碼: 272208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其他
作者: 苑利 顾军 丛书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65617737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2-18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96/117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图解昆虫学
《 图解昆虫学 》

售價:NT$ 2590.0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

售價:NT$ 666.0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售價:NT$ 354.0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售價:NT$ 1030.0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售價:NT$ 879.0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售價:NT$ 614.0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售價:NT$ 281.0
大乔小乔
《 大乔小乔 》

售價:NT$ 307.0

編輯推薦:
本丛书历时三年,耗资百万,集百人团队之心血,注重每个细节,是全国首套北京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口述史;本书为丛书一员,是全国首本景泰蓝技艺口述史,内容真实可靠,版式文雅新颖,图片夺目出彩,是业界的良心制作。
內容簡介: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是首套关于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口述史丛书,它旨在抢救整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的历史资料(口述资料),使鲜活亲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并使其在普及中得以保护和发展。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由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米振雄亲自口述,涵盖了景泰蓝制作技艺的发展过程、昔日辉煌、传承脉络、工艺绝活、制作过程以及隐藏在这些背后的生命体验、历史变革。
關於作者:
米振雄,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42年出生于河北省南皮县,1958年进入珐琅厂工作。在学徒期间转益多师,练就了精湛的掐丝技术。为了拓展艺术道路、提升艺术修养,后通过自学和进修等方式学习绘画和艺术设计,从一名手工艺人成为一名艺术大师。于1993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7年被授予北京特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9年退休后,并没有离开景泰蓝艺术行业,珐琅厂为他准备了一间工作室,在这里,他开启了自己更精深、更自由的艺术新阶段。他设计的作品非常丰富,其中以传统花鸟纹样为代表。他的许多作品都获得过国家级的大奖,代表作《巨雄瓶》陈列于中南海紫光阁,并获得北京首届工艺美术展特别金奖。他对于景泰蓝制作各个流程都有非常深入的把握,还在艺术创新与工艺改进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他恢复了失传已久的錾胎珐琅工艺,并制作了錾胎填色珐琅作品《七星宝刀》,还研究出原生态艺术作品,甚至与钟连盛等大师合作将景泰蓝艺术引入室内外装饰领域,制作出大型喷水池《聚宝盆》。
內容試閱
6.我所知道的景泰蓝
采访手记
时间地点:2013年4月15日,北京市珐琅厂
受采访人:米振雄
采访人:范雯、李昕桐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研究者一直有各种说法。可是作为这一行业的传承人,又会怎样讲述自己的历史?我一提出这个问题,米大师随口便讲出一个故事来。故事由一只珐琅小炉引出,借由慈禧之口强调景泰蓝是中国自己的东西,这也许是景泰蓝从艺者中最为流行的说法。其实,从景泰蓝的中国起源说,到其作为皇家艺术的特性,再到建国初期景泰蓝对国家的贡献,米大师谈起他深爱的景泰蓝,每一句话都透着深深的自豪感。虽然过去工艺美术行业地位低下,虽然那时候学徒很苦,但这样一种工艺,仍然是所有参与者的骄傲。
大师一直在关注景泰蓝的历史演变。虽然没有经历过民国时期,却能向我们讲述当时的景泰蓝生产情况,作坊、师徒关系、艺人生活状况,这里面都有他思考的问题,比如景泰蓝到底适不适合大工厂生产,比如传统师徒关系的优势与缺陷。虽然平时很少提起,但米大师所关注的并不仅仅是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他也在整体上思考着这个行业未来的道路。这或许正是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的原因。



景泰蓝真正的名字叫做铜胎掐丝珐琅。在珐琅器里面,铜胎掐丝珐琅特别能体现手工艺的艺术高度,它比画珐琅的历史要更久远。画珐琅是在郎世宁的时候才传到中国的,是用釉料直接画图案,看起来几乎和陶瓷是一样的。画珐琅历史比较短,故宫博物院里还有当时欧洲进贡来的画珐琅。不过到现在,真正的画珐琅比掐丝珐琅还贵,因为画珐琅技术在北京已经失传了。咱们故宫博物院里有元代的景泰蓝,据说欧洲的博物馆里还有比这更早的作品。我一直认为这个东西是中国的,元朝的忽必烈把中国的版图推向欧洲的时候,把那儿会手艺的都带回了北京,景泰蓝应该就是这样传到中国的。
当然关于景泰蓝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的人说是咱们中国的,也有的人讲是外来的。我这里还听说过一个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有一回故宫里面来了人,他带了一个小炉,那小炉曾经被摔在地上,把蓝都摔崩了,故宫的人就上这厂子来修理来了。修理时那人就跟我们聊起来了,就说到了景泰蓝的来历。那人说这个小炉怎么就掉在地下摔坏了呢,这个里头有一段故事:据说是慈禧太后特别喜欢这个小炉,就放在自己的小桌上。有一天李莲英拿来一件郎世宁画的西洋画珐琅,是一个小怀表,老佛爷看了以后非常喜欢,连连点头说:这个好,这个不错。并且还说,它和我们景泰蓝相比色彩要更漂亮。洋人画的那个东西确实是非常漂亮的,但是没有咱们景泰蓝颜色厚重,因为它是画上去的,比较薄。那时李莲英就说:洋人的东西秀气,就是轻薄。又随口说,洋人管咱们的景泰蓝叫掐丝珐琅。老佛爷听了说:我听说过,这是波斯和西洋人的叫法。这李莲英就说了:老佛爷,有的洋人说咱们的景泰蓝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也有的说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老佛爷您说,是不是可气啊?然后慈禧就有点不高兴,说:洋人看咱们大清的东西什么都好,几次抢夺我们的财宝还不够,还要把我们创造的宝贝的根源说成是他们的。他们就是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景泰蓝是咱们老祖宗创造的工艺,怎么就来源于西方呢?你管景泰蓝叫掐丝珐琅,我不反对;但说它来源是西方,我反对。什么叫郑和带过来的?郑和是明朝的人,但我们景泰蓝早在元朝就大量制作了。这不是胡说八道吗?慈禧这个意思没错,确实在故宫里面藏的有元朝时候的景泰蓝。那慈禧越说越生气,一拍桌子,把小炉震落到地上去了,摔坏了。这个小炉就是那么坏的。这掉了蓝的小炉,就被拿到我们厂子里帮着修理。就是有过这么一个小故事,说明这景泰蓝是咱们中国人自己发明的。

知识链接
景泰蓝因盛行于明景泰年间,期间蓝色釉料又有了新的突破,被大量用作底色,故得此名。这个称谓最早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清雍正六年(1782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今年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这是景泰蓝之名最早见于记载。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现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珐琅器作为一种在金属器形上用彩釉进行装饰的工艺技术,是自外国传入我国的。掐丝珐琅最早起源于古代罗马,现存最早为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时期的指环。公元6世纪以后,东罗马帝国的珐琅工艺非常发达。至12世纪,珐琅工艺传入西亚阿拉伯国家。大约13世纪末,元蒙军队远征进入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运回后方,金属珐琅制作技术和主要原料也一同传入中国。据明人曹昭《新增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大食窑》记载,大食窑出大食国。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盒子、盏子之类,但在妇人闺阁之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大食乃中国古代对西亚阿拉伯国家的称谓,佛郎嵌即是指东罗马帝国的掐丝珐琅。(林超,《传统景泰蓝工艺及其历史渊源浅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也有学者认为景泰蓝乃中国本土的创造发明,认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制作金属掐丝珐琅器的传统,至唐代已形成较成熟的金属掐丝珐琅工艺了。(梁秀伟,《景泰蓝史话》,《中国科技史料》第5卷第3期)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景泰蓝是在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镶嵌、铸錾、彩釉等符合工艺的基础上,接受了外来珐琅工艺的影响,综合二者所长最终定型的。多数观点认为,景泰蓝始于元代,在明代发展成熟,闻名于世,至清代,景泰蓝在前代基础上迅速发展,并成为宫廷艺术品中的重要一类。

可能是由于景泰蓝是从外面传入中国的原因,一些欧洲人直到现在都对景泰蓝比较看重。比如现在做手表,有的就把表盘做成景泰蓝的,表盘是金的,掐金丝,这样一改装,原来值一万块钱的表就涨到十万了,这种表就叫珐琅表。现在故宫还能看到一些小怀表,那是画珐琅,表壳上画的都是洋人、富有的贵族,那是从欧洲传过来的,这些怀表,就因为装饰的画珐琅使它的身价倍增。
在道光年以前,景泰蓝还没有流入民间。那时在皇宫里头专门有造办处专门生产景泰蓝,就像皇宫里的工厂一样,皇上喜欢这个,就专门有人给他做,然后摆在皇宫里头做装饰。那是不计成本的,就跟过去的画院一样,根本不在乎花多少时间,你一张画只要画好了,画一个月两个月都可以,过去的造办处也是一样,所以有些活儿就能做得比较细。道光以后,景泰蓝就慢慢流入民间了。到了民国的时候,这一行业基本上都是一些穷人在做,包括小业主和给他们打工的,都不是特别富裕。那时候,一般都是师傅去柜上拿活儿,有活儿就干。其实手工业都是比较穷的,并不是把买卖开得特别大。

知识链接
造办处始立于康熙,位于养心殿和圆明园内,康熙三十年间因宫中所需急增,又将隆宗门西的茶饭房改建为造办处,后又增加白虎殿后房百楹为造办处的工作房,见《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造办处卷》、《钦定内务府现行则例圆明园卷》。朝廷的内务府下设有造办处,这个造办处是专门供宫廷皇家御用的。据记载:造办处在最鼎盛时,下设42个作坊,每个作坊都荟萃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这些能工巧匠囊括了朝廷几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吃的、穿的到用的,甚至于休闲和摆设的应有尽有。当时民间把这个造办处叫做百工坊。景泰蓝曾是明、清两代宫廷名贵重器,当年宫里专设生产景泰蓝的机构,明代由内务府监造局掌管,清代由宫廷造办处内专设的"珐琅作"专司景泰蓝制作,名贵一时,寻常百姓家无从得见。(梁丹,《燕京八绝 斑斓珐琅》,《华人世界》2010年03期)

有少数比较有名一点作坊,比如像老天利,据说是德国人开的。他们有个比较优越的条件,厂里会给每个工人发一个勋徽,戴着就可以坐车不买票。像老天利这样的起专门的名号的不多,要做得大一点的才有名号。文化大革命时候开诉苦会,据说有一个来自老天利的工人诉苦,那老人就讲:我也说说过去的资本家,每天中午都让我们吃馒头,让我们干十个小时的活。结果其他人就批他,讲资本家都让你每天有馒头吃,还只工作十个小时,你到底是控诉资本家还是歌颂资本家?要知道过去在私人家里头干活,天一亮开工,天黑了才能收工,一天要干十二个小时;白天在案子上干活儿,晚上把东西搁一边就在那上头睡。这个行当,包括那些资本家和小业主都不太富有,而且很辛苦。

知识链接
据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夏更起介绍,从嘉庆年间开始,宫内的景泰蓝造办处逐渐停产。清朝晚期,随着皇室工匠的流失,景泰蓝工艺开始移居民间作坊。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景泰蓝再次受到西方人青睐,并开始大量出口。此时除少量官营珐琅作坊外,民间商号纷纷开张,如老天利、静远堂、志远堂等,其中以老天利名声最大、工艺最精。 据早年在老天利当过学徒的双福寿老人回忆,老天利工厂约位于宝禅寺街,为清末外国人出资兴建,有西方资本主义工厂的特征,将打胎、掐丝、点蓝、烧蓝、镀金等工序分开,由专人完成,且工人还有班车乘坐,产品几乎全部出口。据相关资料记载,1923年至1924年间,老天利一家全年交易额达15万余元,雇工350多人,并时常雇用零散工,马立新街有其门市,上海、汉口等地还有分销处。由于老天利的工人多为散落民间且手艺精湛的珐琅艺人,因而出品基本继承了清朝时的工艺水平,底座上印有老天利制的铭文。 1904年,老天利制作的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1915年又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获一等奖,中国景泰蓝开始受到国际关注。据说民国时北平民间约有珐琅厂50余个,留下铭文的有五六个,当时中国国内市场上开始出现景泰蓝实用品,且销量很大。同时,美、英、法等国商人也在北平设立洋行,争相购买景泰蓝,王府井大街上还出现了专为外国人代收景泰蓝的公司。(新京报,《民间绝艺》,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

民国时候的作坊大多不做成活,只有少数能做,大多数作坊是以蓝作为中心的。所谓蓝作,就是完成点蓝、烧蓝、磨光这一套工序的作坊,民国的景泰蓝制作就以它们为中心。此外都是一家一户的,打胎的带上两个徒弟专门敲胎,敲好之后,掐丝作坊里来个师傅拿两个活走了,掐丝去了。掐完以后就交给你点蓝的,点完蓝再烧蓝,在你这就成活了。所以这些作坊是以点蓝的、磨活的为主,它们形成了一个蓝作。当然掐丝有的慢慢发展起来,不是我拿走一个然后去掐去了,然后我一拿拿这一批,我家里有房子有师傅有徒弟,然后一拨拨地做,我做完这一拨,然后拿去给蓝作。实际上仍然是以蓝作为中心,因为在它这儿完成成活。
1. 清末民国的景泰蓝工人工作时间约10小时左右,不做晚工。但天短的时候(从中秋到3月3日)要加夜工,便要做11个小时。忙的时候还要另外加工。(李林琳,《清末民国景泰蓝兴衰之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1935年的景泰蓝行业,工人每月工薪最低2元,最高8元,每日的工时则最多长达17个小时。(李苍彦、李新民,《景泰蓝》,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2年,第35页)

知识链接
清末民初的景泰蓝作坊,大多以烧蓝工艺为主。此时期的景泰蓝作坊以烧蓝作坊为中心组织制胎、掐丝、点蓝、镀金作坊合作生产景泰蓝。只有像老天利、德兴成等才能完成全部生产工序,除此之外的大部分作坊是由烧蓝作坊来组织生产。这不仅说明景泰蓝工艺的复杂性,也说明了当时的民间作坊生产规模小、资金少,仅仅能够完成一两道关键程序的制作,无法组织完整的生产。(辛欣,《揭秘清末民初的景泰蓝兴衰》,《艺术市场》,2012年第1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