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編輯推薦: |
老礼儿讲,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老礼儿讲,忌踩门槛忌坐斗,尤其寺院门槛踩不得。老礼儿讲,对待长辈,早起要问候,外出要打招呼。老礼儿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老礼儿,是祖宗传下来的处世宝典,更是我们立身天地的行为准则。
老礼儿源自民间,老礼儿也出于庙堂。《弟子规》《三字经》这类的启蒙书籍里有老礼儿,诸子百家中也有老礼儿。
但是时移世易,很多老礼儿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甚至提到“老礼儿”,很多年轻人都会嗤之以鼻,认为那都是陈旧的东西,没有一点儿实际的用处。正因如此,“老礼儿”正在不知不觉地消逝。不可否认,祖宗传下的老礼儿中,有些在今天看来,的确有些迂腐和迷信,例如“正月剃头死舅舅”等。
但仔细品味,剔除掉一些荒诞的老礼儿,大部分的老礼儿中都有着合理的内容。有些老礼儿代表着个人的素质,有些老礼儿规范着家族的门风。其实,每一则老礼儿,都是无数生活经验总结得出的,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学道理,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老话儿”。老礼儿是生活的规矩,做人的准则,行业的规范。衣食住行处处有老礼儿。老礼儿不能在我们这个时代消失,传承老礼儿就是传承中国人几千年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穿戴、聚餐、居住、出行、人生、妇女、年节、祭祀、为人、处世、社交等方面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仪文化的内容。本书试图借此引导和阐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规范的现实意义。在行走坐卧、周旋揖让、事长慈幼的过程中,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何以被称为“礼仪之邦”。本书努力向读者宣传礼仪传承的内容,以期对公民道德教育作出一定贡献。
|
目錄:
|
第一章 穿戴中的老礼儿 1
着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更体现了社会风尚和民族风俗。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老祖宗在穿戴方面也为我们传承下了不少的老礼儿。
第二章 聚餐中的老礼儿 7
蕴含在聚餐中的老礼儿,可以折射出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构筑了具有“礼”、“孝”、“德”、“教”为内容的“饭桌文化”。
第三章 居家中的老礼儿 15
关于住房,民间有许多的讲究,或者说是老礼儿,这其中既有对居家外部环境的要求、生态美的诉求,也有对居家成员、邻里街坊间的行为约束。
第四章 出行相关的老礼儿 21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所以很多有关出行的老礼儿也同样是我们为人处世、周旋揖让的规范。
第五章 人生仪式的老礼儿 29
贯穿人生的礼仪主要有诞生礼、冠笄礼、婚嫁礼、丧葬祭礼等,传统礼仪不仅存在于人际交往中,也存在于家庭、家族和一个人的个人经历中,且贯穿于整个人生历程。
第六章 妇道中的老礼儿 73
妇女必须遵守三从四德、女子的从一而终、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男女有别、家长制、夫权统治等,表达了封建经济和封建政治对婚姻家庭制度的要求。
第七章 年节中的老礼儿 87
蕴含在年节中的老礼儿,除了有避免招致“不吉利”的缘由外, 更多的则是提醒人们注意节气之变化、维护节日之氛围、传播文化之理念等诸种功能。
第八章 祭祀中的老礼儿 117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
第九章 为人中的老礼儿 139
堂堂正正的做人是为人的最基本准则,是一切道德之首,是人格品德的核心所在。堂堂堂正正做人,真真诚诚待人,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和前提。
第十章 处世中的老礼儿 159
善处世者,无论在任何环境之下,常能逍遥自在,怡然自得,澹然自安,欣欣自乐。正孔子所谓“君子素其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者是。
第十一章 社交中的老礼儿 173
老礼儿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关于社交中应遵守的规矩。这些规矩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交际能力。
附录 妈妈令儿 181
在“妈妈令儿”中,一是代表着个人的文明素质, 二是以此作为治家的家规, 三是以此作为教育和约束孩子的条例。
|
內容試閱:
|
为何“有钱不住东南房”
松柏桑梨槐,不进王府宅
早年间,中国人的住房一般都是独门独院,院子里讲究绿化、美化,大都要种上几棵树,种上些花花草草。一来在春季里显得生气勃勃,夏季可以遮阳,如果种的是果树,秋季里则是果实累累;二来也是对居住环境的美化。在院子里种树也有讲究,按照老礼儿,有几种树是不能种的。
早年间有“松柏桑梨槐,不进王府宅”之说,换到平民百姓的家也是同样的道理。例如院子里不能种松柏树和杨树,因为那是阴宅种的树,一般都种在坟地里。不能种梨树,主要是避讳谐音,“梨”与“离”谐音,一家人住在一起,要的是团团圆圆,不能“分离”。院子里也不能种槐树,因为以前槐树上会掉下来一种虫子,俗名“吊死鬼儿”,担心过路人说“这家怎么这么多吊死鬼儿啊”。“桑”与“丧”同音,因而院子里也能不种桑树。还有一种说法是“松柏桑梨槐,不能进阳宅”,说的是同样的道理。北京的四合院里种植较多的是柿子树、海棠、石榴等,象征着“春华秋实”、“多子多福”。“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是早年间北京四合院的典型标志。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讲究:四合院里“不能不种树,也不能只种一棵树”。俯瞰四合院,类似于汉字中的“口”,如果院子里不种树只有人,那么就是囚徒的“囚”字。如果只种一棵树,那么就是困难的“困”字。所以我们看到,通常四合院中会种上两棵柿子树寓意仕途蒸蒸日上或者两棵石榴树寓意多子多福。综上所述,就不难理解北京的四合院内会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讲究了。
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
“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这是居住在四合院中的住户从自己数十年几辈子居住而得出来的经验,短短的十几个字,真实、形象、简练地概括了居住在四合院尤其指多户同居一院的大杂院中的情况。旧时,人们居住的房屋多为平房,包括中小四合院,三合院,小院,大杂院。此句老话儿主要是从大杂院中产生出来的,因为大杂院的住户多为不同姓氏,不同血缘关系的人家租住,而中小四合院,小院的住户多为同宗同族或独家居住,不存在着租房付金的问题。
住在大杂院里的租房住户,一般都是按月、按季、按年来向房东交纳房租。在四合院里,北房为正房,一般都高大宽敞,日光常年照射。采光好,房屋内自然明亮、冬天也暖和。既然北房的条件好,优点多,房屋租金也就必然会高一些。大杂院中的好房屋大多由房东自己居住,或者高价出租。
东厢房坐东朝西,早晨不见日光,屋内显得特别暗。可是到了下午,太阳西斜,毒阳正晒,特别是到了夏天,日照时间长,使得住在东厢房内的住户炎热难挡。稍有点儿钱的人家,窗下、门前多挂苇帘、竹帘御热。不富余的人家只好在窗下、门前栽种一些爬蔓植物。如丝瓜、小葫芦、喇叭花等,种花的结果是,虽然遮住了毒晒,但是使得屋内的光线变得更差了。
西厢房在四合院中应数于第二等,早晨阳光明媚,屋内光线极佳,给人们一种清新感。中午和下午太阳都不能自射屋内。西房比不上北房的主要原因是房屋的大小,地势的高低,厕所的远近,采光时间的长短。
四合院中条件最差的就是南房,南房一年四季都见不到太阳,北京的夏秋两季,天热多雨,南房热气散发不出去,雨季屋内特别潮湿,无论是书籍、衣服还是器物,在潮湿的温度下容易长霉菌。人们也因在潮湿和阴暗中,身体不适而得病。而到了冬季,西北寒风往屋里灌,冻得房客苦不堪言。
“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这个老礼儿是具有科学道理的,时至今天,仍然适用。
另外,人们还忌讳居住的院子比街道的地面低。原因是:第一,如果院子里的地面比门外的街道地面低,那么回家进院子的时候就要向下走,使人有“步步走下坡”的感觉,会产生许多联想,觉得不吉利;相对的,出门去上班、上工,会使人有“爬坡”的感觉,显得钱不好挣,日子艰难。第二,如果院子里的地面比门外的街道地面低,那么在下大雨的时候,街道上的水就会往院子里倒灌,院子里的积水排不出去,那就真成“蛤蟆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