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就业失业论

書城自編碼: 271968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黄安余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728845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40/3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編輯推薦:
本书是一部研究就业失业的理论著作,共分为三个部分。**部分研究就业的基本问题,包括就业概念、属性、形式、功能、统计、影响就业的因素等。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就业失业的理论著作,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就业的基本问题,包括就业概念、属性、形式、功能、统计、影响就业的因素等。作者梳理了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相关就业理论,以及就业歧视理论。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就业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涵盖劳动力市场培育与管理、供给与需求、分割与歧视、农业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第二部分研究各种不同性质的失业、失业统计和失业类型,以及各种失业归因理论、失业与通胀、失业与效率公平等,并对我国失业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予以介绍。第三部分研究了我国就业促进与失业治理,包括增加劳动力总需求、减少劳动力总供给、修复劳动力市场、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關於作者:
黄安余,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经济史、劳动就业和劳工问题研究。曾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科学》《江海学刊》《台湾研究》《学术界》《教育探索》等期刊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其中,有数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农业经济导刊》《工会工作》全文转载发表。著有《台湾经济转型中的劳工问题研究》《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等八部专著。近十年来,从事双语教学活动及双语教学理论研究,曾赴澳大利亚、瑞典、美国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
目錄
导言1

第一章就业与就业衡量

第一节就业及其功能

一、就业的界定

二、就业的功能

第二节就业的衡量

一、国际就业衡量指标

二、美国的就业统计

三、我国的就业统计

第三节影响就业的因素

一、人口因素影响就业

二、科技进步影响就业

三、经济运行影响就业

四、就业制度影响就业

五、宏观政策影响就业

六、就业观念影响就业


第二章就业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一、古典学派的就业理论

二、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

三、新自由主义就业理论

四、新制度学派就业理论

五、理性预期派就业理论

第二节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一、刘易斯托达罗就业理论

二、乔根森的劳动力转移轮

三、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

四、钱纳里的就业结构转换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理论

一、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二、结构性失业理论

三、社会分工与就业

四、按劳分配与工资决定

五、农村人口流动理论

第四节就业歧视的代表理论

一、早期歧视思想

二、偏见歧视理论

三、垄断歧视理论

四、统计歧视理论

五、就业隔离理论

六、搜寻成本理论


第三章我国就业理论研究

第一节劳动力市场培育与管理

一、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

二、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

第二节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

一、劳动力市场供给研究

二、劳动力市场需求研究

第三节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歧视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研究

二、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

第四节农业劳动力流动研究

一、劳动力流动的原因研究

二、劳动力流动的模式研究

三、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

四、劳动力流动特征与前景

五、劳动力流动的对策研究

第五节经济增长与就业研究

一、就业弹性系数变动与成因

二、经济增长与就业不一致性


第四章失业与失业衡量

第一节失业及其影响

一、失业与失业者

二、失业群集与影响

第二节国际失业衡量

一、失业衡量指标

三、国际失业统计

第三节失业的主要类型

一、摩擦性失业

二、结构性失业

三、周期性失业

四、技术性失业

五、季节性失业

六、知识型失业


第五章失业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失业归因理论

一、人口失业理论

二、经济运行失业理论

三、需求不足失业理论

四、工资失业理论

五、技术失业理论

六、劳动力市场失业论

第二节充分就业与失业

一、充分就业的多种释义

二、充分就业与失业的关系

三、充分就业的发展目标

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一般界说

二、凯恩斯主义论失业与通胀

三、新自由主义论失业与通胀

四、理性预期派论失业与通胀

第四节失业与公平效率

一、失业与公平的关系

二、失业与效率的关系

三、失业与两者的抉择


第六章我国失业理论研究

第一节对失业与失业率的研究

一、失业规模与失业率的研究

二、关于城乡隐性失业的研究

第二节失业统计相关问题研究

一、统计制度与方法的研究

二、统计弊端的原因与对策

第三节失业原因的多角度研究

一、总量失业与结构失业

二、周期失业与转型失业

三、分工失业与技术失业

四、失业的其他原因研究

第四节失业与通胀关系的研究

一、对我国通胀原因的研究

二、通胀并非减缓失业良方

三、失业通胀交替关系之争

第五节失业特征与对策的研究

一、失业的主要特征研究

二、缓解失业的对策研究

第六节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研究

一、大学生失业的现状研究

二、大学生失业的原因研究

三、大学生失业的影响研究

四、大学生失业的对策研究



第七章我国就业促进与失业治理

第一节增加劳动力的总需求

一、促进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

二、重视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

三、发挥财税政策的就业功能

四、鼓励立足社区的自主创业

五、调整与优化劳动就业政策

第二节减少劳动力的总供给

一、调整人口教育政策

二、健全劳动预备制度

三、执行刚性退休政策

四、实施弹性灵活就业

五、调整就业空间结构

第三节健全劳动力市场功能

一、劳动力使用的灵活性

二、劳动工资的自主调整

第四节失业调控与失业保险

一、我国的失业调控

二、我国的失业保险

主要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从经济角度看,就业是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就业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是一种经济现象。经济增长可为就业提供有效的物质基础与保障,经济快速增长,就业机会得到增加;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岗位可能会缩减。反过来讲,充分就业或不充分就业对经济增长将产生正反两方面作用,促进或阻碍一国经济增长和国民财富的创造。从人的全面发展看,就业是民众提升生活质量和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途径。就业涉及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实现,因为劳动力是各种要素中有创造性的要素,这种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决定着就业有特殊的规律和社会影响。从政治层面看,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就业问题能否得以妥善解决,是执政党执政兴国能力的重要考验,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平等、和谐与稳定。如果就业形势严峻或失业率大幅上升,不但会影响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而且会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只有妥善解决就业问题,才能奠定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因此,就业历来是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宏观调控必须关注的问题,是一国政府宏观经济决策需要考虑的关键变量因素。就业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的研究课题,是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公共管理学、劳动法学、政策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课题。

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社会学等学者一直重视对就业问题的研究,并形成了各种就业理论学派,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相比之下,我国学界对就业问题的系统研究比西方国家要晚,这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紧密相关。因为在自然经济、半殖民地经济环境下,缺少就业理论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前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理论界甚至否定劳动力是商品,进而认定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出现失业问题,并标榜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既然没有失业问题,充分就业自然是顺理成章的,因而对就业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没有紧迫性和需求。改革开放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使理论界对此有了重新审视,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特别是以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为标志,计划经济时代长期累积的隐性失业逐渐走向显性化。数千万失业者离开了原来的就业岗位,也给社会公共安全埋下了隐患。在此前后,就业问题才引起理论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知难行易,寻找济世良方成为各界的共识。社会发展对就业理论研究有了迫切的需要,学界对就业理论研究才得以大规模地展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就业是一个动态的行为。劳动者初次步入劳动力市场,可能是缺乏经验,或者对劳动条件不满意,或是雇主对劳动者过于苛刻等,劳动者在初次实现就业不久可能会出现失业,甚至更为严重的是在初次求职就面临失业。劳动者不可能坐以待毙,会通过劳动力市场或社会网络不断求职,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就业岗位。可见,一个劳动者有可能经常在就业和失业两种状态间转换。就整个劳动力市场而言,失业是流动着的就业大军的暂时“港湾”或“避风塘”。不断有人“受伤”入港疗伤,同样不断有人“伤口治愈”后离港,重新加入就业大军。就业与失业是难以分割、相互交织的,有就业就有失业,有失业就有再就业,如此循环往复。事实上,这是一个问题的正反两面,是劳动的两种状态。当谈论就业问题时,必然要涉及失业;当论及失业问题时,也无法回避失业治理和再就业。因此,笔者将本书命名为“就业失业论”。望文生义地看,本书似乎涉及两个选题,其实则不尽然。

既然书名定为“就业失业论”,那么它就应以“论”为主,主要是一部理论著作,较少涉及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本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国外主要流派的就业失业理论、我国就业失业理论研究,以及贯穿其中的笔者关于上述两个部分的评述、研究心得与成果。从章节结构看,全书分为七章,并不是以国别为线索,将就业和失业加以交替论述,否则,篇章结构就显得混乱,而是以问题为导向,对就业问题的正反两面依次展开论述,并在最后一章将两面予以糅合,提出了就业促进与失业治理。就业促进也就治理了失业;失业治理哪能离开就业促进。可见,这两方面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本书前三章研究就业与就业理论,第四至六章研究失业与失业理论,第七章研究就业促进与失业治理。

从章节内在联系看,“就业与就业衡量”是后续章节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结构安排。如果没有对就业基本的界定和对影响就业因素的研究,而直接触及就业理论就显得唐突。在对就业基本问题展开论述后,再涉及就业理论就顺理成章。“就业衡量”是笔者首次使用的概念,是一个广义范畴,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衡量就业的程度,就是政府广泛开展的就业统计;二是衡量就业的影响因素,究竟哪些因素在牵动着就业发展。从内在逻辑看,这些因素是就业理论研究根本无法回避的问题,或者说,就业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研究这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市场和就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就业理论”章节是对就业影响因素研究的深化。西方就业理论研究起步早、学派多、体系全、成就大,是学习和研究就业问题的思想瑰宝,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尽管如此,西方就业理论不是也不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真理的终结。要结合国情运用外国理论,理论才有可能光芒四射。特别是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人类历史罕见的。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要解决庞大的低素质劳动力就业问题,恐怕任何一个西方经济学派及其就业理论都有可能感到束手无策。因此,需要我国学者结合国情展开新的理论研究与创新。许多才华横溢的学人研究了我国就业问题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有价值的思想与资政建议,体现出学人的担当和经世致用的情怀。

在对就业基本问题和就业理论研究后,必然要涉及就业问题的另一面,那就是失业与失业理论研究。失业的基本概念、形式,以及产生失业的原因可能要比就业问题更复杂。与“就业衡量”相似,“失业衡量”一是衡量市场失业程度;二是衡量失业的基本成因。失业类型是与失业成因紧密关联的,或者说,不同失业成因造就了不同失业类型。研究失业类型或失业归因的实践意义是,为政府失业治理提供对症下药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引入“我国就业促进与失业治理”章节就是一个必然的逻辑,从而使全书结构趋于合理,内在逻辑与联系较为紧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