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90年代WHO的全球调查更表明,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来说,生活方式和行为起主导作用(60%),环境因素次之(17%),遗传因素占15%,医疗服务条件仅占8%。
显然,非传染性慢性病的有效控制,要求医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即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人的医学)。
服炁辟谷养生,就是心灵环保的有效训练方法,让身体心灵净化,训练我们“先从内求”,让我们能够真正体会到万物有灵、万物平等、感恩万物。通过服炁辟谷养生这种有效的方法,促使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对生命价值的重新思考、提升对万物的同情和敬畏之心,进而自觉地遵循和推动生态环保、维护生态安全。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践行是当今治理环境问题*有效的因素之一。本书具体讲解有关辟谷的知识,对初学者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
內容簡介: |
服炁辟谷养生,就是心灵环保的有效训练方法,让身体心灵净化,训练我们“先从内求”,让我们能够真正体会到万物有灵、万物平等、感恩万物。通过服炁辟谷养生这种有效的方法,促使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对生命价值的重新思考、提升对万物的同情和敬畏之心,进而自觉地遵循和推动生态环保、维护生态安全。本书具体讲解有关辟谷的知识,对初学者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
關於作者: |
王晓巍 道号日月山人,古老东方智慧的探索者和践行者。自幼传承中国传统的道家修炼、研习医道病理,20世纪90年代起即在全国性医学大会上发表学术论文,历任美国中国医学科学院副教授、世界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抗衰老研究院院长、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老年学学会平衡针灸学委员会会员,多次在中华医学会、世界生活方式与健康论坛、联合国人居署和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举办的大会上做健康养生主题发言。主要著作有《经络养生智慧——人体阴阳新论》。
|
目錄:
|
代序:生态文明与心灵环保
一、敬畏自然
二、过简单生活
Ⅰ.追寻古人足迹
Ⅱ.那些令人仰望的人物
Ⅲ.其实生活可以很简单
Ⅳ.原来如此
三、传统与现代
Ⅰ.传统的说法
Ⅱ.现代解读
Ⅲ.我的假说
四、几个故事
五、高手过招
Ⅰ.道法自然
Ⅱ.感恩大自然
Ⅲ.不一样的梦
Ⅳ.我的东方科学观
Ⅴ.在峨眉山“饿”没了
六、日记精选
Ⅰ.一次有益的尝试
Ⅱ.感恩生活
Ⅲ.开启智慧
Ⅳ.自然而然
Ⅴ.山居七日
Ⅵ.脱胎换骨
Ⅶ.别开生面
Ⅷ.开心九日
七、玩玩微信
八、做几天野人
Ⅰ.做十五天野人
Ⅱ.微笑再见面
九、读《中黄经》有感
十、附录
|
內容試閱:
|
回望我们身处的二十一世纪现代文明,我们发现,由于人类自身的发展盲进,多国相继尝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工业革命与信息网络化的今天,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异常、能源与食品危机、人类的心身危机等等,都严重地影响我们人类的生活品质与生命品质。
其实以上的种种危机追本溯源是我们人类自己心性上的危机——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对待自然、对待万物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我们如果将万物视作为我所用、可任意支配,物质就是物质、动物就是动物、植物就是植物,都可以任我们予取予求,那么人类就可以任意撷取,从而导致今天的后果。
我们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中,越来越多地发现并验证了物质世界与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化息息相关,生活环境恶化是人类所造成。空气污染与人类生活方式相关、身体疾病与饮食污染和情绪有关、道德败坏与人类教育和人类社会公德价值取向有关等等。
早在二千六百年前老子的《道德经》就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天人合一”的宇方整体观或称之为世界观。仙道家修炼者认为人是宇方万物即自然的一部分、一个细胞,人不能独立于自然之外,应与天地相应相合,简而言之,人应该顺应自然——道的变化规律。上苍有好生之德,天地赋予我们生命与万物,我们应该珍惜天地万物与自我之生命,尊重自然万物,而不能无限度地索取大自然的恩馈,因为万物的盛衰与人类是息息相关的!
自然和人是统一的整体。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的食物链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等等,都与我们人类内心、行为相应相和,完全符合祖先的伟大发现与理论。某个物种的灭绝会导致气候、水源、河流以及水中生物、鱼类鸟类的一系列变化,土质也会改变,进而会引起居住的人们种种不适。工业化的社会,雾霾越来越重、水土流失、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物种消失、气候异常,导致了人类各种疾病,免疫力降低、生育繁衍降低等等,都是环环相扣、因果循环的结果。这些根本原因都是由人类内心缺乏对自然的敬畏,对万物的世界观不正确、不全面所导致的后果!
如果自然被污染,人的身心也会被污染;如果人的身心被污染,周围的环境也会被污染。人心的物化和没有节制的贪婪,导致人们对环境的破坏,才会发生令人痛心疾首的生态灾难。
“道法自然”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清楚的说明人与万物是平等的。西方科学家认为道家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就是最伟大的生态智慧。
人类的意识活动可以影响和改变物质世界的变化。古代和现代科学家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证明了良性意念、仁善的心可以改善自己和周边环境的气场,恶的意念和行为反之。例如:美国一群科学家研究发现,通过三千名志愿测试者连续三个月的祈祷冥想对一个城市犯罪率的试验,发现三个月后该城市犯罪率下降了33%。量子物理学家的大量发现;日本科学家《水知道答案》的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真正的生态安全来自于人心向善、来自于人类保护环境意识的提升。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要享有真正的生态安全,每个人都要从净化自己的内心做起,每个人对生态环境负百分之百的责任就是对自身负责,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和延续自己的生存。
Ⅱ.
生态环保的范围是从居住环境到生态自然,乃至整个地球;心灵环保则包括思想、语言乃至起心动念的净化。服炁辟谷养生,就是心灵环保的有效训练方法,让身体心灵净化,训练我们“先从内求”,让我们能够真正体会到万物有灵、万物平等、感恩万物。通过服炁辟谷养生这种有效的方法,促使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对生命价值的重新思考、提升对万物的同情和敬畏之心,进而自觉地遵循和推动生态环保、维护生态安全。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践行是当今治理环境问题最有效的因素之一。
试想:如果我们每人每年通过服炁辟谷3天而少吃3公斤的食物,全球70亿人口中的10亿人每年节约3公斤食物,将节约30亿公斤食物,可以援助多少需要帮助的人们?可以减少多少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减少多少转基因食品带来的安全隐患、保护多少山林海洋,从而保护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和不可再生的资源!
如果这10亿人口中的1亿人长期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心性转化,这1亿人在今后每年的生活、工作、饮食、社会交往等方面对人类社会和地球又有多大影响?
更重要的是,人们通过服炁辟谷的有效训练,对世界的看法会发生革命性的改变,意识到我们可以用适当的科学方法进行锻炼,从而改变我们对于食物的摄入量和摄入的种类。同时又可以健康地生活、并保持更好的身心健康状态来享受我们美好生活,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与生命品质!
服炁辟谷养生既是医人之道,也是医心之道,大医之道,是国学和中华传统智慧的践行之道,愿我们大家共同创造:万物有灵、万物平等、感恩万物、保护地球、珍惜环境这一愿景。同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个身边的朋友做起,珍爱环境、珍惜食物、珍惜自然赋予我们的所有,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和生命品质,创造全人类的美好未来!
Ⅲ.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病灶的改善向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生物治疗向身心综合治疗发展,昭示着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方向发展。根本性的变革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医疗危机,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GOM)进行深刻的检讨。为此,1992年WHO组织了GOM国际研究小组,1996年11月该小组在研究总结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医学”。“现在许多国家已经走到了可供性的边缘”。
世界各国的医疗费用增长幅度普遍大于GDP的增长幅度。以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人均卫生投入最高的美国为例,1950~1976年,人均医疗费用(以不变价美元计)上涨了3026%,而平均寿命无明显提高。1980~1990年,医疗费用从占GDP12%上升至115%。尽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但1992~2002年美国医疗费用还是翻了一番,2006年美国医疗费用已占GDP168%。
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源,是医学目的出了问题。要解决这场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调整,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续的医学”(GOM国际研究小组总报告,1996,11)。
二是以征服诸如心、脑血管、癌症等非传染性慢病(NCD)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的流产,启发了人们对生物医学模式的反思。一项对死亡率居前10位的疾病的致病因素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1岁以上人群,美国)结果表明,对于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生而言,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作用远大于生物学因素,以死亡率居前三位的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为例,包括遗传在内的人的生物学因素分别为25%、29%、21%;而生活方式和行为则占54%、25%、50%;环境因素则分别占9%、24%、22%。
90年代WHO的全球调查更表明,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来说,生活方式和行为起主导作用(60%),环境因素次之(17%),遗传因素占15%,医疗服务条件仅占8%。
显然,非传染性慢性病的有效控制,要求医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即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人的医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