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1903年,法国*名作家罗曼·罗兰深感其时欧洲文化气息的沉闷与衰败,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们的气息”,他开始用文字谱写气势磅礴的生命交响曲:《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这正是《名人传精》所收录的三部作品。三位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艺术巨匠,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战斗不息。
|
目錄:
|
序 言 罗曼·罗兰的生命变奏
第一部分 贝多芬传
原序
初版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贝多芬遗嘱
书信集
思想录
第二部分 米开朗琪罗传
原序
上编 战斗
一、 力
二、 力的崩裂
三、 绝望
下编 舍弃
一、爱情
二、信仰
三、孤独
尾声 死亡
后记 这便是神圣的痛苦的生涯
第三部分 托尔斯泰传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少年与青年时代
第三章 从军
第四章 早期创作:高加索山脉的故事
第五章 塞瓦斯托波尔:战争和宗教
第六章 圣彼得堡
第七章 《家庭幸福》
第八章 婚姻
第九章 《安娜·卡列尼娜》
第十章 危机
第十一章 现实
第十二章 艺术与良心
第十三章 科学与艺术
第十四章 艺术与理论:音乐
第十五章 《复活》
第十六章 宗教与政治
第十七章 老年
第十八章 尾声
译后记 民族的“心魂”与汉语法则的重建
|
內容試閱:
|
除却肉体之苦,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痛苦。瓦格勒说他所见到的贝多芬一直怀着一种极端的爱,而这些爱一直都保持着最纯粹的状态。在他身上,激情与欢娱毫无瓜葛。如今人们将这二者混为一谈,其实是他们并不知道何谓真正的激情,也不知道激情是如何难得的。
贝多芬的天性里多少带有清教徒气息;他对淫秽的话语与思想深恶痛绝,他对爱情的神圣憧憬从未动摇。据说他没法谅解莫扎特,因为他不惜糟蹋自己的天才去写《唐·璜》。他的密友申德勒让我们坚信, “他一生保持着童真、谦逊的品性,从未做过什么缺憾的事情需要忏悔”。
这样一个人是生来受爱情的欺骗、做爱情的牺牲品的。他的确如此。他不断地钟情,一次次如醉如狂地为爱情颠狂,不断地梦想着幸福,又不断幻灭,最后陷入痛苦的煎熬中。而正是这些爱与痛的交替轮回,正是他那年少轻狂的自信与不可一世的骄傲,成为贝多芬最丰富的灵感;一直到晚年凄凉地隐居之后,他那种激烈热情的性格才趋于平缓。
1801年,他钟情的对象是朱丽叶塔·圭恰迪妮,他将那首闻名遐迩的作品第二十七号之二的《月光奏鸣曲》1802献给了她,使她芳名永垂青史。他写信给瓦格勒说:“现在整个世界在我眼中变得更加美好了,我和同行朋友们交往也更多了些……一位亲爱的姑娘的魅力改变了我,她爱我,我也爱她。这两年来我第一次感到如此幸福。”① 可是他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首先,这段爱情使他痛心于自己的残疾带给他致命的缺陷,而他颠沛流离的人生也使他无法娶到自己所爱的人。其次,朱丽叶塔是一个轻浮浪荡而又幼稚自私的女人,令贝多芬饱受残忍的煎熬。在1803年11月,她嫁给了加伦贝格伯爵。② 这种刻骨铭心的爱可以摧毁一个人的灵魂;而像贝多芬那样,精神被疾病折磨得脆弱不堪的时候,这种狂热很可能彻底毁灭他。在贝多芬的一生中,这是唯一一次,让他陷入了无边的深渊;他最终挺过了这段无比难熬的时光,从他写给兄弟卡尔与约翰的遗嘱我们可窥知其详情,遗嘱上注明“等我死后再拆封” ③。这是撕心裂肺的惨痛之声,也是反抗的呐喊。听着这呐喊,我们无不为之心碎。在那最黑暗的时刻,他感到了死神的降临,幸好他强大的道德信念拯救了他。他对病愈的最后希望没有了。过我的,也消逝了。
噢,万能的主宰,给我一天真正的快乐吧!—— 我已经好久没听到过欢乐的声音了!噢,什么时候?噢,我的上帝!什么时候我能够再次在大自然中和人世问感受到这种欢乐?永远不?不!噢!这太残酷了! 这实在是一个绝望至极的人的哀诉;可是贝多芬还活了二十五年。他那坚韧不拔的性格,绝不会让他在挫折和磨难面前妥协。
近来我的体力和智力都有了很大的飞跃……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尽管我的目标尚不清晰,但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我窥见我那不能确定的目标……噢!如果我摆脱了这耳疾,我将敞开胸怀拥抱整个世界!…… 一点休息都没有!除了睡眠以外我不知还有什么休息方式;而我却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耗费在睡觉上,这令我很郁闷。要是我能摆脱这疾病,那么…… 噢不,我无法忍受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彻底屈服……噢!如果一个人能活上一千次,那将多好!P21-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