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編輯推薦: |
《休息时断想(精)》系“秦绿枝散文杂感文集”之一种。秦绿枝,本名吴承惠,《新民晚报》原编委、副刊部主任,高级编辑。“秦绿枝散文杂感文集”即收录了作者几十年媒体生涯中的各类文章。作者善于用朴实的语言叙写所思、所感、所得,使得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引起读者共鸣。
|
內容簡介: |
《休息时断想(精)》收录了作者秦绿枝几十年媒体生涯中的各类文章。作为文集中的一本,本书甄选的是作者于八十年代发表在《新民晚报》副刊专栏休息时断想上的一百五十余篇文章。文章篇幅精悍,少则四五百字,多不过千字,写的多是社会见闻、文艺评论、家庭琐事、儿女情长。
|
關於作者: |
秦绿枝,原名吴承惠,1926年出生。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高级编辑。1949年正式进入上海新闻界,先后在《大报》《亦报》《新民晚报》任记者。1978年至1981年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任编辑,创办《艺术世界》杂志。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后任副刊部主任、报社编委,在副刊“夜光杯”撰写“休息时断想”“不拘小记”小品专栏。出版著作有《保持真实的我》《人生看戏》《平凡的断想》《海派商人黄楚九》《戏迷说戏》《开封府》,与魏绍昌合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作品选辑》等。
|
目錄:
|
生活在中下层的声音(代序一)
补充几句(代序二)
白辛苦
乘车
吃茶
买茶叶
成见
活玩具
精神支柱
选择对象
父母心
惊梦
扭曲的形象
自重
苗头
玩兴
检查身体
不解馋
找对象
工人师傅
寡母
爱情题材
凡人小事
出国
台上台下
自然结合
信访工作
代沟
店堂
营业员
老人
节约人力
人多好办事
老年寂寞
松绑
孩子踢球
剃头的
解结
有清头
月饼上市
伦理剧
考大学
性格
孩子的天性
请放宽心
我的悻悻
拆信
自问
影评
孩子
情调
就医
说话
听便
洋相
扫兴
小事
调房
好人
往事
消费
信誉
武功
旧片
纠纷
路遇
玩票
条件
情趣
识人
观念
非议
爱好
识秘
色彩
代言
我愿
制约
希望
故事
热望
祝福
故人
锣鼓
时尚
酸态
学样
视力
深造
动向
养生
精金
呼吁
好事
投机
游思
说理
追求
人事
身份
归真
项链
捧场
真话
茶座
倒忙
合格
组阁
撞车
反响
实话
名门
市长
自费
值班
新苗
步行
取暖
通沟
彩礼
老境
师徒
做媒
琴亡
展览
话旧
小店
乞食
宿店
对白
兴致
消闲
封建
受骗
强者
爬楼
车上
聚谈
笑谈
新站
多奇
旁听
爆竹
盒菜
新路
集资
卫生
弄权
难办
注意
|
內容試閱:
|
序言
代序二 补充几句
二○一五年七月
吴承惠
前面这篇《生活在中下层的声音》一文,是1990年5月上海教育出版社为我出版《平凡的断想》这本小书时写的“序言”。《平凡的断想》中收录的文章,都是从我用“秦绿枝”的笔名在《新民晚报》副刊上写的那个专栏“休息时断想”中选出来的,选了七十多篇,只是一本薄薄小册子,当时的反响还好。我为什么要写这个专栏?适合不适合报纸版面的需要?读者反馈给我的是些什么意见?我个人有些什么想法?这些都在《生活在中下层的声音》说清楚了。现在再拿这篇文章来炒一次冷饭,作为本书的开头说明,我觉得也是可以的,不过我作了一些删节和改动,原文中有些话现在不说也罢。
“休息时断想”从1982年代新民晚报》复刊时写起,每星期一篇,写到1988年底或1989年初告一段落,总共约有三百五六十篇,数量不算少,质量不敢说,估计总逃不出这个规律:少数的还可以,个别的比较突出,多数的算为及格,自审不会太差。趁着现在的精力还没有衰竭,我断断续续又选了一百四五十篇,成为一个集子,书名就叫《休息时断想》,放在那里,待机行事。能够出书最好,不能出就留给子女,老爸没有什么财产,只有这些破纸头,你们看着办吧!
倒不是自吹,我觉得这一百多篇“断想”至少留下了一些历史痕迹,也还有一个小小的特点。这些小文章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写的,至今已过去了三十多年。而八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时期,读者也许能从我的小文中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的思想状况,对比现在,能从中找到一些由来已无、遗留至今的脉络吗?
继“休息时断想”之后,我又在《新民晚报》开辟了另一专栏“不拘小记”,写法也不一样,笔名仍用“秦绿枝”,承读者不弃,对待“不拘小记”仍旧像对待“断想”那样给我鼓励,说来话长,这将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了。
文摘
白辛苦
一九八二年二月七日
枝头并肩的小鸟,河上戏水的双凫,并蒂莲开,蝶舞花丛……这些描写男女相爱的比喻,在现在的文学中已经没有什么生命力了,可是在一些电影中还被当作“诗意”的镜头一再地运用着。
你问我要证据吗?有,请回忆一下最近在电视里播放过的《梅花巾》。不过,这里要补充声明的是,我绝无意思否定《梅花巾》这部电影。
※※※※※※
也是《梅花巾》里的:那位老华侨从国外回来找女儿了,他乘坐的那部轿车,如果我没有看错,好像是一部“红旗”牌。
然而,老华侨回国的时间又是苏州解放头两年。
有谁能准确地告诉我:我国的“红旗”牌轿车是哪一年制造出来的?
※※※※※※
以苏州风光为题材的电影记得还有一部《丹凤朝阳》。
《丹凤朝阳》也是片中一幅绣品的名称。那位多情的艺术家在设计这幅绣品时,度过了一个(还是不止一个?)不眠之夜,最后看到旭日东升,于是灵感大发,运笔一挥,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其实,在过去的绣品店里,这种作品并不是稀罕之物,甚至在老式商店的账房先生房间里,也屡见不鲜。
于是,至少像我这样的观众,觉得那位艺术家是白辛苦了一夜,没法同他取得情感上的共鸣。
乘车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关于乘坐公共车辆,现在人们谈得最多的是这两个问题:一、排队上车;二、给老幼病残者让座。
但是,根据我的乘车经验,还想补充三条:一、先下车,后上车;二、上了车尽量朝里走;三、有了座位的同志,当别人站在你的面前时,请不要把脚跷起来。
……写了这些,觉得实在是毫无意趣的。想不到时至今日,还得为推行这种最起码的乘车常识,花费如许的唇舌。
※※※※※※
每当我不得不抱了孩子出去,偏又逢着下雨,挤不上电车,只好凄惶地站在马路上的时候,就幻想能有一部轻便的载人车辆过来,问我:“要坐车吗?”
已经被淘汰的三轮车曾经给过我这种方便。不过,它不可能再恢复了,我不必枉费心机地怀念它,何况怀念旧的东西还是一种不太健康的情绪。
但是我可以希望有代替三轮车的,比它更文明、更合适的东西——不是机动三轮车,因为它不大容易叫得到。
※※※※※※ 听说国外是车子让行人的,我们这里是行人让车子,尤其要让自行车。
这也无可非议,因为这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再说自行车的大量涌现,曾经是我们引以为豪,外国友人也称赞过的,理应对它“敬而避之”。
说来也很可怜,当一辆自行车突然没命地向我猛冲过来,我忙不迭地躲开过去之后,能够不再遭到骑车人的一声辱骂,心情也就很舒坦了。
吃茶
一九八二年三月七日
城隍庙的湖心亭已经修复竣工了,听说工程质量还是不错的,但现在又面临着一个新问题:这处受到国家明令保护的文物单位还要不要继续卖茶呢?
有关的专家是竭力反对的。不过老茶客要是失去了一处吃茶的地方,也会不满意。
要在目前的城隍庙范围内,找到一处代替湖心亭开茶馆的场所,不容易啊!
※※※※※※
白相城隍庙,必须有可供歇脚的地方,最好的歇脚,又无过于吃茶。
早年的城隍庙内,有多少爿茶馆,我记不清。我只记得一处叫“春风得意楼”,老式的三层楼的房子,楼下吃茶带听书,二楼吃茶带看棋,三楼吃茶带玩鸟。也许只有玩鸟可以议论一下其意义如何,别的我看都很好。饿了,可以从楼下叫来一客烧饼,这又比吃牛奶蛋糕,更符合城隍庙的风味。
得意楼已经拆毁多年,青年人不见得知道它,过去在这里吃茶的人也早已风流云散,但是城隍庙里要有茶馆,最好有像得意楼那样的茶馆,这个意见还是有一部分群众基础的。
※※※※※※
浏览众多的旧书摊,这也是当年白相城隍庙的乐趣之一。现在好像只有一家新华书店,但是新华书店不能代替旧书摊。
话又说回来,如今到城隍庙去逛旧书摊的人可能也不多了,我这点感慨,其实也是不识时务的。
P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