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理论与实践分离,是各个教学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很多。但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需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新情况,在已有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找到新的解决办法。
语文课程与教学从诞生时候起就存在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在重视教学法传授的阶段,往往忽视学科的理论建设,使学科教学停留在传授技法的操作阶段,无法形成系统的学科教学理论。在重视教学理论知识传授的阶段,又忽视了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科教学变成了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科教学技能训练缺失,学科教学的应用价值无法体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应用性的理论学科。要求学科教学理论和学科教学实践要紧密结合。要求教材的编写要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材的编写在注意吸收新的语文教学理论观点的同时,尽量反映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材大部分是混合型教材,在陈述语文教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穿插语文教学实践的内容,以保证语文教学理论体系的完整。少部分教材是把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分成两个部分,分开编写,以保证两个内容体系的系统和完整。
混合型教材一般侧重在完整的语文教学理论的传达上,以静态的语文教学理论知识为主,语文教学技能是作为例证出现的,分散在相关的理论阐述当中,不能帮助师生形成在语文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思路。分开编写的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后者是动态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体系,具有比较完整的训练思路和方法,但是既要传授完整的语文教学理论,又要进行系统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是做不到的。
把两个体系联系在一起的是语文教学设计。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是整个学科的教学设计,包括语文学科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它不仅仅是学科局部或学科内部某个单元、某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这里用的是大设计的视野,是语文学科的整体教学设计。尝试从小设计人手,直接进入具体的教学设计环节,把语文学科的基本理论渗透其中,把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科前沿信息,语文教学实践的需求,三者融为一体,构建一个以学科教学设计为框架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体系。
|
目錄:
|
第一章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概述
第一节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内涵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
二、语文学科教学设计的内涵
第二节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理念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观与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二、学习观与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三、知识观与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第三节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的依据
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二、了解学生学情
三、基于有效的文本解读
第二章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原理与过程
第一节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原理
一、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二、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原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系统分析
一、我国语文教学过程模式的演变历史
二、关于语文教学过程模式的几点认识
三、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关系
第三节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的内容
一、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二、语文教学内容设计
三、语文教学方法设计
四、语文教学过程设计
五、语文教案编写
第三章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 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一、具备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二、提高文本解读的能力
三、强化知识整合的能力
四、提升有效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能力
第二节 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预设与生成能力
一、明确学情,有效预设
二、立足教材,追求生成
三、不断反思,优化流程
第三节 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能力
一、语文教学理念的创新
二、语文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的创新
三、语文教学方法及评价设计的创新
第四章 阅读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阅读教学与阅读能力
一、阅读教学概述
二、阅读能力的构成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常规过程
一、阅读教学过程概述
……
第五章 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
第六章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与实践
第七章 有效课堂的教学设计
第八章 语文教学设计与评价策略
后记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大课程观的基本观点对语文学科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大课程观把课程看成是教育进程,那么,语文学科教学设计就要重视学科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大课程观重视显在课程与隐蔽课程的价值,那么,语文学科教学设计就要重视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学习的结合;大课程论超越了课程就是教材的观念,那么,语文学科教学设计就要建立教师用教材教的观念;大课程观重视课程的层次结构,发挥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作用,那么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不仅要落实国家、地方课程,而且要研制语文校本课程;大课程观把教师作为课程研制者,那么语文学科教学设计就要考虑到语文学科教学规划、实施、评价的全部过程。
1.重视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
语文学科教学过程,按历时态要素可以划分为:语文学科教学规划、语文学科教学实施、语文学科教学评价。按共时态要素可以划分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等要素。
在历时态要素中,语文教师的学科教学设计要延伸到语文学科教学规划阶段,参与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语文教材的编写、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中去。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还要下行到语文学科教学评价。
在共时态要素中,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要素各有其系统功能,并且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不同的系统运行方式。教师是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学生是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主体;教材是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是语文学科课程内容的重要物质载体;环境是师生语文教学活动的场域,规限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范围、空间、前提条件。
2.重视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学习的结合
课内语文学习,主要是指学校课堂的语文学习;课外的语文学习包括家庭的语文学习、社会的语文学习。课内语文学习要与课外语文学习相结合,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语文学习知识和经验,联系学生生活环境,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此外,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在家庭、社会生活中运用语文、学习语文的习惯和能力。要着眼于课内,着力于课外。课内的语文学习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外的语文学习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课内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语文学习的局限和不足,再回到课内学习中进行充实和提高。使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语文学习融为一体,互为表里,互相促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