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收录多篇莫常红先生的随笔, 观点独到犀利,涵盖面广,涉及生活影视图书的方方面面,能有共鸣。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书评、影评、随笔集。书稿分三个部分:“书里书外”“声屏世界”和“生命风景”,那些感动作者的图书、电影,以及人生路上遭遇的人、碰到的事和触发的情感,汇流而成这本《食野之》。一如书名,作者博采广收,胸有蕴积,发而成文,本自作消遣,今结善缘而成集,于作者,嘤鸣以求友声;而于读者,可循其目录,增广见闻,见月而忘指,或可博得刹那的共鸣与会心的微笑。
|
關於作者: |
莫常红,男,重庆忠县人,生于1975年9月,副编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先后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出版社工作,编辑“大家小书”、“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剧本选”等。著有《并非单行道——纪录片拍摄者与被拍摄者关系透视》,译有《死亡谷》,有若干文章在报刊发表。
|
目錄:
|
莫常红,男,重庆忠县人,生于1975年9月,副编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先后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出版社工作,编辑“大家小书”、“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剧本选”等。著有《并非单行道——纪录片拍摄者与被拍摄者关系透视》,译有《死亡谷》,有若干文章在报刊发表。
|
內容試閱:
|
舐犊情深:爸爸的爱
“漫画大王”丁午,于1969年下放到团中央所属机关归属的河南信阳黄川黄湖五七干校,其时,妻子、女儿和岳母(女儿小艾称婆婆)留守北京。父亲丁午给女儿小艾写了很多封信,在他患癌远行之后,这些图文并茂的信件得以整理出版,是为《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
怜子未必不丈夫。这本小书,饱含着一个父亲拳拳的舐犊之情。
在特殊的年代,一个艺术家,放下了画笔和油彩,拿起了镰刀和斧头,到偏僻的农村接受改造。繁重的体力劳动、匮乏的食物供给、持续的学习批判,这是不少知识分子遭逢的日课,是他们必得挨受的炼狱(可参杨绛《干校六记》和季羡林《牛棚杂忆》)。
从身体到心灵的“洗澡”殊少浪漫,更是夹杂着不人道的血腥,这些遭遇和变故,如何向八到十岁的孩子说呢? 在信中,丁午回避了自己遭受的不公平遭遇,他强烈地表达思念之情,他盼望女儿快快写来长长的信,在收到女儿的来信时,又禁不住欣喜若狂。女儿及女儿的来信成为丁午心灵的慰藉,宛如沙漠中的一处绿洲。在艰难的处境中,他又如何呵护一颗幼小的心灵?他有所隐讳却又巨细无遗地记录并告知女儿的,是他的幽默淡定,苦中作乐。
丁午的劳动是超负荷的:有时早晨四点就出发,很晚才收工;扛粮食要负重170多斤;有山头一样的木工活儿等着完成;丁午也有伤病,或发烧,或患痢疾,砖头砸了脚,锯子崩了眼,手上流了血;食物虽能从大自然索取,但煮鱼没有油,糖果也不如北京的好吃……这些艰难困苦,在父亲笔下,都是小事一桩;而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开会和运动,都大而化之,略掉了残酷的现实和内心的苦痛,只将美好的事物和乐观的态度传达出来,只将正能量的部分传递给成长中的孩子。正是这苦中作乐的乐观心态、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传达出一个父亲最浓烈、最深切的大爱。
尽管阴云密布,虽然痛苦连连,也由父亲默默地承受,故作轻松,强颜欢笑,为女儿撑起一片充满爱意的晴朗的天空。在集中营为孩子表演一段滑稽的喜剧;在被抓走之前和孩子与家人踢一场足球;在警察到来之前在沙滩上教女儿开车……这是电影《美丽人生》《毒太阳》和《撒玛利亚女孩》中的场景,这些戏剧性的安排,都表现了父亲无私的爱。
近日询问一位老人的家世,也深深地体会到父爱之浓烈。在运动中遭遇不公,她的父亲,几个中学的学区校长,被迫远走他乡。在自杀之前,他潜回故乡,四方打听,只为谋得与妻女见上一面。老人将深埋心底的故事讲述出来,泪流满面!
我将本书推荐给患有眼疾的老人,想借丁午的书告诉她:你的爸爸,也特别特别爱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