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北京大学传承百年的文化精髓
★100年来*不能错过的大师智慧
★囊括人生智慧、国学经典、文学之美、史哲菁华
★人人都应阅读的人文通识读本
★全美公认的权威通识读物,哈佛大学献给整个人类的礼物
★精英阶层必读,美国大学生人手一册
★30位教授、9大领域、42堂讲座、近百部人文社科经典,囊括3000年人类智慧精华
★经典全译本
聆听大师的声音,品读国学的智慧。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国学常识,这是中国五千年人文智慧的趣味赏读。
一书在手,就如走进北大课堂;一卷在握,就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尽收囊中。
|
內容簡介: |
北京大学,向来都是执中国高等学府人文学科之牛耳,百年以来,大师辈出,灿若星辰,无数大师级人物留下了精彩动人的讲座篇章。
《北大经典讲座》遴选了这些讲座中堪称“经典”的部分,加以系统整理,以使北大之外的人,也能亲炙大师风采,获得学识与修养上的进益。这些演讲,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一般学力的读者读来固然受益匪浅,就是专门研究者阅读这些篇章,也能获得启发。
全书分四大部分(一)读书与做人;(二)文学;(三)历史与哲学;(四)国学。内容广泛,但却博而不杂;通过此书,读者当能很好地了解人文学科的博大精深与迷人魅力,并获得一般知识水平的人所应具备的人文知识。
学习的最大成本,是时间。
如何在最短时间里了解更多的知识,尽可能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高尚品位?
哈佛大学校长邀集30位世界顶级教授,就人类社会的9大核心知识领域,进行了42堂深入浅出的讲座,最终集结成这部《哈佛经典讲座》。此书一经问世,便风靡世界,不仅美国大学生人手一册,也几乎成为美国家庭的必备藏书。
《哈佛经典讲座(经典全译本)》包括历史、哲学、宗教、诗歌、小说与传记、评论与随笔、戏剧、教育、旅行等9个门类,囊括了3000年来的人类知识精华,涉及的原典达百部之多。读者通过这一本书,能轻松踏入人类知识的殿堂,尽情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使自己拥有广博的视野、深度的思维和不凡的品位。
|
關於作者: |
胡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思想家,百科全书式的巨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等。民国时期的青年偶像、学术大师;思想力度穿透时代,至今依旧影响及于千万人,掀起了一股“胡适热”、“民国热”。
鲁迅,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健笔凌云,思想深刻,拥有超越时代的力量。
威廉·尼尔森(主编),
作家、学者和教育家,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先后于1900~1904和1906~1917年间执教哈佛大学,自1917至1939年担任史密斯学院院长。曾协助哈佛校长查尔斯·艾略特主编《哈佛经典》丛书(又称“五尺书架”,Five Foot Shelf,共50卷),此书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成为美国家庭必备藏书,被胡适先生誉为“奇书”。
因这套丛书卷帙浩繁,普通人难以尽阅,威廉·尼尔森便根据这套丛书,邀请哈佛大学权威教授,就各学科进行深入浅出、提纲挈领地讲解,务使普通人能通过这一本书,通览人类智慧之精华,于个人之学识、品位、视野有所进益。这本被定名为“哈佛经典讲座”的书,论者誉为“哈佛大学献给人类的礼物”。
季风:
作家,现居北京,主要从事文学、历史、社科等类的图书策划和创作。先后出版过《轻松学国学》《功臣的非正常死亡》等图书,深受读者喜爱。
|
目錄:
|
北大经典讲座
读书与做人
谈读书
读书杂谈
人生问题
改变人生的态度
青年的两件事业
文学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情圣杜甫
《荷马史诗》
历史与哲学
史学与哲学
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
法兰西与近世文明
以美育代宗教说
国学
经典四谈
二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上)
二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下)
中国禅学的发展
道家思想与道教
哈佛经典讲座
第一讲 历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代西方史
第三节 文艺复兴
第四节 法国大革命
第五节 美国领土的扩张
第二讲 哲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苏格拉底、柏拉图与罗马斯多噶学派
第三节 现代哲学的兴起
第四节 康德导论
第三讲 宗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佛教
第三节 儒教
第四节 希腊宗教
第五节 帕斯卡
第四讲 诗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荷马与荷马史诗
第三节 但丁
第四节 弥尔顿的诗歌
第五讲 小说与传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通俗小说
第三节 马洛礼
第四节 塞万提斯
第五节 曼佐尼
第六节 传记概述
第六讲 评论与随笔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诗歌理论随笔
第三节 德国的美学评论
第四节 如何写评论
第七讲 戏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希腊悲剧
第三节 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
第四节 浮士德的传说
第八讲 教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弗朗西斯?培根
第三节 洛克和弥尔顿
第四节 卡莱尔与纽曼
第五节 赫胥黎的科学文化观
第九讲 旅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希罗多德与《历史》
第三节 伊丽莎白时代的探险家
第四节 大发现的时代
第五节 达尔文乘小猎犬号环球
北大国学讲
第一章 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1.“三皇五帝”真有其人吗?
2.将皇帝称为“万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为什么汉朝分为“西汉”、“东汉”,宋朝却叫“北宋”、“南宋”?
4.皇帝的坟墓从什么时候开始叫“陵”?
5.“二十四史”指的是哪24部史书?
6.“三通四史”从何而来?
7.何谓“正史”与“野史”?
8.什么是编年体史书?
9.什么是纪传体史书?
10.纪事本末体及其代表作
11.国别体史书及其代表作
12.《周书》是记载周朝的史书吗?
13.改元和改朝换代的区别
14.我国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15.汉字是如何演化过来的?
16.中国历史中朝代的排序
17.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和最长的皇帝
18.中华民族姓氏的起源
19.《史记》为什么是二十四史之首?
20.为什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二章 儒——“内圣外王、知行合一”的儒家思想
1.儒家学说的三种主张——礼治、德治与人治
2.什么是四书?什么是五经?
3.什么是“内圣外王”学说
4.什么是“中庸之道”?
5.儒家思想中“德”和“智”是什么样的关系?
6.“孝”和“悌”在儒家思想中的解读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
內容試閱:
|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读书会进行的步骤,也可以说是采取的方式大概不外三种:
第一种是大家共同选定一本书来读,然后互相交换自己的心得及感想。
第二种是由下往上的自动方式,就是先由会员共同选定某一个专题,限定范围,再由指导者按此范围拟定详细节目,指定参考书籍。每人须于一定期限内作成报告。
第三种是先由导师拟定许多题目,再由各会员任意选定。研究完毕后写成报告。
至于读书的方法我已经讲了十多年,不过在目前我觉到读书全凭先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无捷径,是没有什么简便省力的方法可言的。读书的习惯可分为:一是勤,二是慎,三是谦。
勤苦耐劳是成功的基础,做学问更不能欺己欺人,所以非勤不可。其次谨慎小心也是很重要的,清代的汉学家著名的如高邮王氏父子、段茂堂等的成功,都是遇事不肯轻易放过,旁人看不见的自己便可看见了。如今的放大几千万倍的显微镜,也不过想把从前看不见的东西现在都看见罢了。谦就是态度的谦虚,自己万不可先存一点成见,总要不分地域门户,一概虚心地加以考察后,再决定取舍。这三点都是很要紧的。
其次还有个买书的习惯也是必要的,闲时可多往书摊上逛逛,无论什么书都要去摸一摸,你的兴趣就是凭你伸手乱摸后才知道的。图书馆里虽有许多的书供你参考,然而这是不够的。因为你想往上圈画一下都不能,更不能随便地批写。所以至少像对于自己所学的有关的几本必备书籍,无论如何,就是少买一双皮鞋,这些书是非买不可的。
青年人要读书,不必先谈方法,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
人类总在心中向往着另一个世界,一个比我们所知的世界更加美好的地方。不管一个人的心灵多么阴暗,不管他的观念多么狭隘,他都或多或少地向往着更宽广的地平线和更洁净的空气。一个人在感到幸福的时候,会觉得我们的星球似乎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然而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样的时刻过去之后,坚硬的世界很快再次逼近,一如从前那般真实、赤裸、无法改变。不过,我们中存在着这样一些人,他们天生就能够捕捉幻象,这是一种更深刻、更持久的洞察能力。他们自由的心灵能够比一般人看得更高更远。他们看到地球披上了华丽的霓裳,听到沉默的世界言说着自己的存在,体悟生命的谜语揭示出自身的谜底。他们能够捕捉到那瞬间闪现的灵感,而对其他人来说,这种灵感则太过短暂;而且,他们还具有塑造的能力,能够将瞬间塑造成永恒。能捕捉幻象的人是预言家和先知;而能塑造幻象、重现灵感的人则是艺术家和诗人。
我们每个人在苦苦追寻的东西,诗人早已找到。诗需要我们跨出生活一步,我们做好了准备,但却不知如何迈出脚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也瞥见了这世界上的美,也感知到了事物的表象之下所蕴含的意义。诗则更完满地揭示了这种美和这种意义。诗人还原给我们一个我们已经了解的世界,但是经过了他的改造;他所使用的素材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但他却能用不一样的方式表达出来。他总能看得更清晰、更透彻,从而能美化事实,能揭示那正等待以这种方式被揭示出来的美。他对美的清晰洞察,燃起了他心中那种惊奇与快乐的情绪,驱使他将自己的感受付诸言语。他的眼睛看到重新组合过的世界,他从每个人都有的生活体验中选择特定的渗透着自己情绪的意象。他把这些意象编织成美妙的文字,重塑他所看到的美,并且阐述着他所发现的事物表象下更深层的含义。正是因为他能看得更远,能感受得更强烈,他才因此成为诗人。另外,也因为他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体验,使我们也看到他所看到、感受到的东西。
就这样,诗人创造出了那个我们心中梦寐以求的更完美的世界;而通过欣赏诗人的艺术,这个世界也成了我们永恒的财富。如果这就是诗的职责和天命,那么我们就会追问:它究竟是从何处获取灵感的?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在艺术方面登峰造极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