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8.0
|
編輯推薦: |
他们既坦然享受旧时代的“男权”,又火热拥抱新时代的“女权”。他们从“原配”身上索取旧式女子的义务和忠贞,有意无意消费着“三从四德”,又在新女性这儿领受红颜知己的蜜饯,申请开放与自由带来的犒赏,此可谓跨时代的双福利。
1925年10月20日晚,北京西三条寓所。鲁迅坐在靠桌的藤椅上,许广平靠在鲁迅的床头。二十七岁的许广平握住鲁迅的手,鲁迅回报她以轻柔而缓缓的紧握,然后对她说:“你战胜了!”第二天,鲁迅写出了此生**一篇婚恋题材小说《伤逝》。
1935年到1937年两年间,叶浅予和梁白波的同居生活就如同逃犯一样,时时处在颠沛流离之中,罗彩云则如缉私的巡警,随时追踪袭击。一次在上海某处亭子间,由女儿的奶妈侦察追踪,把他们抓获,请到罗彩云的住处,罗彩云以大太太自居,把白波看成叶浅予的姨太太,对她大加辱骂。
顾维钧曾对他的婚姻有过以下总结:主命,与张润娥完婚,算是旧式家庭的旧式婚姻,实属无奈。主贵,与唐梅联姻,藉以发展自己的政治地位。主富,与糖王之女黄惠兰通婚,可以多财善舞。主爱,与严幼韵结合,相亲相爱,以期白头到老。
人生之于他,恰似一场盛宴。
|
內容簡介: |
民国是一种情感,民国是一种气概。如胡适,如鲁迅,如陈寅恪,如金岳霖,他们的政治立场不同,他们的学问造诣不同,但他们有同一种情感,有同一种气概。本书选取民国十八位男子,讲述他们过往的爱恋往事,品味当年明月下的情感之酒,体会他们人生之悲欢离合
鲁迅的执拗,胡适的情义,王赓的大度,翁瑞午的纨绔,潘赞化的伟岸,郁达夫的痴情,金岳霖的豁达,吴宓的乱情,陈寅恪的相守相依,蒋百里的将军风范,戴望舒的一厢情愿,顾维钧的老谋深算……在本书中一一尽现。此外,书中配有大量图片,其中部分选自民国著名的画报《良友》,与流畅而又深刻的文字,相得益彰。
|
關於作者: |
杨萍,美女作家、主持人,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1998年―2010年担任电台夜话节目主持人。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字百万余字。
|
目錄:
|
那些跌宕的民国情事 (代序) 王开岭
鲁迅:他的十三年,她的一辈子
陈西滢:傲慢与理智背后有深情
胡适:我始终在你的半径里
张学良:平生无憾事,唯一好女人
王赓:不愿被提起,不应被忘记
翁瑞午:第三种爱情
潘赞化:我希望你是一个自由的人
郁达夫:映霞,映霞,我……
陈寅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吴宓:娶了谁都不会幸福
蒋百里:我憎恨你的国家,可是我深爱你
金岳霖:人生不止林徽因
徐悲鸿:遇见豆蔻年华的她们
戴望舒:以死相抵的爱,终究是靠不住的
叶浅予:四任妻子,三任是名女人
沈从文:另有两段情
张灵甫:我是你一生的沧海
顾维钧:人生这场盛宴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盛宴(代后记)
|
內容試閱:
|
鲁迅:他的十三年,她的一辈子
1
鲁迅,一个能把文章写成“刀枪”和“匕首”的人,是不折不扣的战士。但是,他原本应该是治病救人的医生。
在鲁迅生命的大部分时光里,他的生活极其寂寥。在男女情感方面, 他消极、冷漠甚至有些自私。他有过一次形同虚设的婚姻,这段婚姻让他绝望,也给那个叫朱安的原配带来一生的绝望。后来他遇见许广平,许广平带给他的,无疑是快乐与温暖,但是,他带给许广平的,却非对等的爱。
固有的心智阻止了他,让他不会或者害怕付出更多、更坚韧的爱。对他来说,爱比恨要难得多。
2
1906 年,已在日本留学四年的鲁迅,得知母亲为他找了一个旧式女子,他一再推脱,很不情愿。但是母亲认为这个叫朱安的女子甚好:脾气和顺,会做针线,擅长烹饪,不识字,小脚。符合传统儿媳的一切条件。鲁迅最终默认了母亲的安排,只提出两点要求,一要朱安看书、学习,二要她不再缠裹小脚。事实证明,这两点对方都没能做到。鲁迅却因母亲的一封“母病,速归”的电报被骗回国,迎接他的不是有病的母亲,而是一场早已安排好的婚礼。
新婚之夜,鲁迅掀开了新娘子的盖头。
他之前虽然反对这桩婚姻,但内心对未曾谋面的朱安多少还有些许期待,再怎么说,也算是妙龄女子,不会差到哪里去吧?但掀开盖头的那一瞬间,鲁迅的心彻底凉透了。朱安身材瘦小,脸型狭长,脸色微黄,前额、颧骨均略突出,看上去似带几分病容。眼睛无神,而且有些下陷,梳一个小而单薄的发髻。脚缠得很小,步履缓慢不稳。她不仅没有美丽的样貌, 而且也没有妙龄应该有的生机和神采,好像一块还未使用就已经暗淡无光的陈旧的布。
清晨,鲁迅早早离开了新房,下人看到他脸上有一块显眼的青色,那是眼泪流在蓝布被面又染到了脸上。从第二天晚上开始,他把被褥搬进母亲房里,再也没有回朱安住的房间。
于无奈与沉闷中,他接受了母亲的安排,但是他勉强不了自己的情感,他也做不到像那个时代的其他文人,比如胡适、林语堂,接受父母之命的婚姻,随之身心也能趋同,鱼水之欢、生儿育女,一点都不耽误。更不像徐志摩,一边口口声声要与张幼仪离婚,一面却又令她怀孕在身。鲁迅是如此倔强,他保持着一种清教徒式的洁癖,从1906年到1936年,与朱安的三十年,他照顾、负担她的生活,视她为自己家里的一员,却始终没有对这个女子有过半点亲近。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表达自己的看法:“鲁迅虽在冬天,也不穿棉裤,是抑制性欲的意思。他和他的旧式的夫人是不要好的。”
朱安为自己的婚姻曾经做过努力。知道鲁迅不喜小脚,她便傻到在出嫁那一天往一双大鞋里塞上好多棉花,不曾想,下轿那一刻,那双不合脚的绣花鞋,从脚上脱落下来,露出被缠裹的小脚,尴尬至极。成婚后某一天,鲁迅和自己的学生谈到曾在日本吃过一种海鲜,一旁的朱安马上附声说:我也吃过,是很好吃。她分明没吃过,她只想极力讨好鲁迅。
以朱安的智慧和见识,她不知道,她一次次讨好、迎合,没有改变鲁迅对她的态度,反而加深了他对她的淡漠和疏远。鲁迅对母亲说,“和她谈话没味道还要自作聪明……这样说不下去了。谈话不是对手,没趣味,不如不谈。”
1919年,鲁迅在北京买了一套老式三进院,然后把母亲和“大太太朱氏”接到北京居住。但是,朱安做的饭菜鲁迅不想吃,朱安缝的衣服鲁迅不想穿,还把衣服从屋中扔到院子里。夜晚就寝,朱安铺好被褥等着他,鲁迅却大发脾气,硬闹到要把床拆掉。最后,两人还是决定分居。
这不是他要的女子,这也不是他要的婚姻,所以他理直气壮连一丝勉强都不给自己,也不给对方。他以冷酷、自我而决绝的方式伤害着自己,也伤害着朱安。不知他有没有想过,如果他肯给朱安留下一男半女,对这个女子该是多么大的救赎――他口口声声拯救社会,却连身边一个女子的救赎都不肯给。对待原配,鲁迅远不如胡适。
他也深知走到今天绝非朱安的错。他在《随感录四十》中说:“在女性一方面,本来也没有罪,现在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又不能责备异性,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帐。”
从来没有如鲁迅与朱安这样孤独痛苦的婚姻。 到1922年,他四十一岁,他与朱安没有夫妻之实只有夫妻之名的婚姻已经维持了十六年,他内心的绝望如同关在一个四周封闭的铁屋子,连挣扎的欲望都没有了:“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这寂寞一天天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
他以为此生都会这么绝望下去,但是一个勇敢、热忱的女子闯入他的生命,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3
1923年10月,鲁迅应许寿裳的邀请,站在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讲台。
作为老师的鲁迅偶尔会在课堂上讲讲笑话,但旋即又会板起面孔,恢复严肃的常态。同学们非常喜欢他讲授的中国文学史和小说史,却因敬畏而止于亲近。
有一个女学生例外,她每每都坐第一排,有任何问题都积极提问,毫不掩饰自己的热情。鲁迅很欣赏这个聪慧、直爽的女学生,认为她有思想、有见地,他记住了她的名字,许广平。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去世,约有74万民众前往致祭。女师大很多学生也想参加,却遭到校长杨荫榆的阻拦。这终于成为女师大“驱杨运动”的导火索。后来许广平等六人被校方开除,在开除令里,作为学潮骨干的许广平被斥为“害群之马”。
许广平非常苦闷,她想到了鲁迅,虽然感觉冒失却还是鼓足勇气给他写了一封信。“现在执笔写信给你的,是每星期翘盼着希有的……是当你授课时坐头排坐位,忘形地直率地凭其相同的刚决言语,在听讲时好发言的一个小学生。他有许多怀疑而愤懑不平的久蓄于中的话,这时许是按抑不住了罢,所以向先生陈诉……先生,你也垂怜、注意想及有在虿盆中展转待拔的么?希望先生收录他作个无时地界限的指南诱导的!先生,你可允许他?”又写道:“苦闷之果是最难尝的,先生,有什么法子在苦药中加点糖分?有糖分是否即绝对不苦?”
令许广平意外又惊喜的是,3月13日一早她收到了鲁迅的复信。展开信笺,“广平兄”三字赫然在目。鲁迅的信写得很长,谈了学风,谈了女师大校中的事,又着重谈他的处世方法。关于“加糖”的问题,鲁迅也写到了:“……我想,苦痛是总与人生联带的,但也有离开的时候,就是当睡熟之际。醒的时候要免去若干苦痛,中国的老法子是‘骄傲’与‘玩世不恭’,我自己觉得我就有这毛病,不大好。苦茶加‘糖’,其苦之量如故,只是聊胜于无‘糖’,但这糖就不容易找到,我不知道在那里,只好交白卷了。”
鲁迅显然读懂了许广平更深一层的含义:她分明在示好。但是他却“不敢”――对待女性,他一向不是主动的人。
许广平回信给鲁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