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成为优秀教师,除了自身努力外,还需要从先哲处汲取经验。本书汇集从苏格拉底到杜威等西方教育***著名的教育家的教师教育思想,对有志于成为优秀教师的人将有着深邃思想启迪。
|
內容簡介: |
什么是好教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本书荟萃了西方历史上从苏格拉底到杜威十四位教育巨擘,详细阐释了他们的教师教育思想,呈现了他们关于好教师的形象,展示了他们关于成为好教师的思索和智慧。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广大一线教师,或是正在学为人师的莘莘学子,均可从中获得教育思想大师们带来的深邃思想启迪,加深他们对成为优秀教师的深切理解。
|
關於作者: |
谢延龙,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现供职于宁夏大学教育学院,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和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先后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专著《在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语言论教育论纲》获宁夏第十二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专著《教育质量论:一种原理性探寻》获宁夏第二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苏格拉底:作为无知者的教师
一、苏格拉底生平
二、教师是善于省思者
三、教师:无知的智慧
四、苏格拉底法:教师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第二章柏拉图:教师就是解放心灵
一、柏拉图生平
二、洞穴比喻:教师是解放者和启蒙者
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灵转向”
四、教师教学是帮助学生“回忆知识”
第三章亚里士多德:成为知性的教师
一、亚里士多德生平
二、求知是教师的本性
三、教师的天职:培养具有超越精神的学生
四、教师是学生潜能变成现实的桥梁
五、说服是教师的重要素养
第四章昆体良:善良是教师的第一要素
一、昆体良生平
二、昆体良的教师德才论
三、昆体良的师生关系论
四、昆体良的教师教学论
第五章培根:善于剔除假象的教师
一、培根生平
二、假象论与教师
三、教师的类型:蚂蚁、蜘蛛和蜜蜂
四、教师:知识就是力量
第六章夸美纽斯: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
一、夸美纽斯生平
二、夸美纽斯的教师素质观
三、夸美纽斯的教师培养观
四、夸美纽斯的教师教学观
第七章洛克:教师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决定者
一、洛克生平
二、洛克的教师作用观
三、洛克的教师奖惩观
四、洛克的教师学生观
五、洛克的教师专业观
第八章卢梭:教师是使人成为一个人
一、卢梭生平
二、教师绝不是可以出卖的人
三、导师而不是教师
四、教师要放任无为
五、教师必须先受教育
第九章康德:做一个理性的教师
一、康德生平
二、教师要有崇高的教育理念
三、教师的规训和教导
四、教师是塑造自由行动者的人
第十章裴斯泰洛齐:教师是爱的化身
一、裴斯泰洛齐生平
二、裴斯泰洛齐的师爱论
三、裴斯泰洛齐的好教师论
四、裴斯泰洛齐的教师教育原则论
第十一章赫尔巴特:教师是关注学生未来的人
一、赫尔巴特生平
二、赫尔巴特的教师责任观
三、赫尔巴特的教师素质观
四、赫尔巴特的教师儿童管理观
第十二章第斯多惠:善于进行自我教育的教师
一、第斯多惠生平
二、第斯多惠的尊师观
三、第斯多惠的教师自我教育观
四、第斯多惠的教师素质观
五、第斯多惠的教师学习观
六、第斯多惠的教师教学观
第十三章斯宾塞:让教育成为快乐的教师
一、斯宾塞生平
二、斯宾塞的教师快乐教育观
三、斯宾塞的教师自然惩罚观
四、斯宾塞的教师教学观
第十四章杜威:教师是把儿童当太阳的人
一、杜威生平
二、杜威的教师角色观
三、杜威的教师儿童观
四、杜威的教师教学观
五、杜威的教师教育观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重要的社会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跟新一代之间的中介人。”
——加里宁
什么是好教师?如何才能成为好教师?这一直是我思考并困扰我的问题。
事实上,这两问关乎到的是,教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古罗马的奥古斯丁曾说:“教师是一个好人,不是坏人;坏人绝不可以成为教师”,确如此言,因为教师这一称谓本身,就意味着能冠以此种称谓的人,必须是优异者。毕竟,从事教育,平庸就是误人子弟。由此,作为教师,平庸就意味着教育的失败,这要求教师必须优异,这也正是教师之为教师存在的根本价值和意义。
好教师的本质是历史性的,不同时代对好教师有不同的认识。历史性决定了,好教师的本质不是不变的,它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可能性。正因为好教师本质的可能性,所以它就有无限的可能,具有无限性。历史上每一位伟大教育家关于好教师的思想,不过是这种无限性的一个驿站。
然而,正如康德在1789年所作的预言一般:“历史中的这样一个现象永远不会被人遗忘,因为它揭示了在人性中有更美好的事物的萌芽,以及达到这种事物的能力”,西方历史上伟大的教师教育思想,都揭示了作为教师的人性中,最美好事物的萌芽,并能传递给教师达成这美好的能力。这些伟大的教师教育思想是人类教育智慧的瑰宝,它为教师成为好教师,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力量,必将永远不会被后人遗忘。
西方教师教育思想,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意义世界的栖所,让教师拥有一个精神家园,使教师摆脱意义世界疏离带来的不安和焦灼,让教师获取灵魂得以栖息之地。
古希腊神话中有位西西弗斯,他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西西弗斯因偷听众神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而被惩罚:他必须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可到达山顶后,巨石又会滚下山脚,西西弗斯又必须重新将石头推上山。就这样,西西弗斯要不断地、永无止境地重复着这件毫无意义的事情。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无效又无望的劳作中,慢慢消耗殆尽。
我们的许多教师,又何尝不是如周而复始劳作的西西弗斯般,进行着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呢。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些教师眼里,就如那西西弗斯的大石,他们费心劳力,今天把大石推到山顶,明天大石又滚落下来,然后再重复同样的动作。就这样,这些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在重复的劳作中,使自我限于日常的琐碎,失去了自我。
对教师而言,教育教学工作这块西西弗斯大石,是其无法摆脱的宿命。难道教师只能面对大石,进行无聊的生命消耗,而天天叹息不止,劳累不断,无所适从吗?
突然有一天,由于某种契机,西西弗斯发生了改变,他看到了他推动巨石的美丽,感到了巨石在他推动下,展现出一种妙不可言的动感,发现了他推动巨石的动作,犹如舞蹈一样优雅美丽。一种从没有过的幸福感,充溢了西西弗斯的内心,他感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获得了绽放。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心灵的救赎从心灵开始,对于如西西弗斯般重复劳作的教师而言,阅读伟大心灵关于教师的思考,就是实现自我改变并把自己铸造成器的契机。阅读西方教师教育思想,实现教师与伟大心灵的直接对话,正是教师自我心灵的救赎之路,也是教师如西西弗斯般发生改变的开始,教师教育思想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在于此。
西方教师教育思想,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灵魂的镜子,使教师的心灵发生顿悟,进而摆脱蒙昧、懵懂之境地,让教师的心灵获得解放,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法国思想家蒙田亦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对教师而言,认识自己亦是自我成长的座右铭。
任何一个教师,在教育中倘若连自我都没有真正的认识,那么,无论他在教育上取得了多么耀眼的所谓成就,也无论他在学校中取得了多么显赫的所谓地位,更无论他在教育中显得多么安逸、“幸福”,他依然是一个极其可悲而可怜的人。因为这样的教师,事实上只不过是一只没有“头”的苍蝇,或是一个被“无明”牵引的行尸走肉而已。
教师认识自我,就是觉悟自我教育生命之根,就是对教育教学之本的认知和把握,就是悟教育之道。教师认识自我,就是理解和认识教育中那个最内在的自我,就是那个使你之所以成为真正教师的核心和根源。
一个教师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教育生涯中,尽早地发现了自己的教育使命。教师只有认识了这个自我,才会对教育教学心中有数,方能知道怎样的教育生活才是合乎自我本性的。认识你自己,就是要求教师要认识附着在教师胚胎上的教育的灵魂,一旦认识了自己,你就彻底明白了,你究竟应该要什么和可以要什么了,你的过去才可以解释,你的未来才会有方向。
现实中,一方面,许多教师被日常的外在忙碌所役使,他们每天像个陀螺,转个不停,除了忙忙碌碌还是忙忙碌碌,却无暇自顾,自我被日常所消解,陷于自我消失的境地;另一方面,许多教师随大流地按照众多他人的方式,从事教育教学生活,使自己消解在“他人的”存在方式中,正如存在主义大师克尔凯郭尔所言:人们遵从某种普遍的要求,每一个人的个性被压抑,出现了被常人牵着走的“欺骗王国”。这种追随常人教育生活的教师,只是一种非我式的存在,走向的是一条自我异化的困途。
教师生而为教育,却无所不在自我的枷锁之中。教师必须走出认识自我的困境,才能实现自我之价值,成为优异的教师。然而,教师认识自我却并非易事。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之事,回答是:认识你自己。对教师而言,教育中的自我,是最内在、最隐蔽的,当然也是最难认识的。那么,教师该如何走出自我认识的困境呢?
禅宗里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位禅师,当被问及佛教中“道”如何理解时,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竖起大拇指,让人看他的大拇指。在他身旁服侍的小和尚,亦学会了这样做。一次,禅师见小和尚又如此做,便拿刀迅速砍掉了小和尚的拇指。小和尚痛苦地跑开去,此时,禅师喊了他,小和尚一回头,看见禅师朝自己竖起了大拇指。据说,小和尚由此突然“顿悟”。
教师认识自我,就如这小和尚顿悟的过程一般。小和尚只有经历断指之痛的复杂深刻,才能走向真正竖拇指的简单所包含的丰富本真。任何教师要实现自我认识,必先使自己的头脑穿过深刻复杂的思维丛林,才能走向认识自我的“顿悟”。
西方教师教育思想,就是使教师头脑进入深刻复杂的路径。进而,阅读西方教师教育思想,能促使教师检视自我、理解自我,并进一步将这些能量,转化为追求更强壮生命意义的动力。与西方教师教育思想进行交往,能有助于教师心灵发生顿悟,进而认识教育生活中真正的自我。最终,凭着这种纯粹的自我设定,教师才能获得属于自我的教育存在方式。
西方教师教育思想,能给物欲横流时代的教师提供灵魂安宁的栖居之地,使教师摆脱价值的虚无感和破灭感,回归教师本应具有的精神之自由与丰盈。即是说,教师的心灵因为有教师教育思想的回响,而变得干净、纯洁、美好,充满了浪漫和梦想。
在金钱和物欲占满人们灵魂空间的时代,拜金主义侵蚀着教师们的精神世界,使教师们陷入价值观失落的困境。一方面,物欲成为很多教师人生价值的支配因素,造成这些教师灵与肉,理性与感性,精神与物质的分离和对抗。教师们普遍内心浮躁、行为失范、信仰危机,理想失落,丧失教育生活的意义感和目的感,教师们感到自己似乎被抛到一个陌生而茫然无措的世界。
另一方面,教师职业仅成为为生存或为达到某种功利目的的一种营生,这无形中贬低了教师的价值。教师,这个极富诗意的绽放人性光辉的职业,完全沦为养家糊口的符号,成为了在书本和学生之间讨生计的工具。教师的内心快乐和幸福感泯灭,教师对教育意义的追寻丧失,教师无法从职业中体验到自我。
教师价值偏失是迷宫,西方教师教育思想是通道。西方教师教育思想能使教师真正领略到教师的本有价值,有助于教师走出价值观沦落的困境。西方教师教育思想能使教师真正体悟到:教师之为教师的崇高感、使命感和幸福感;教师是点化和润泽生命,是生命影响生命,灵魂影响灵魂的职业,生命会因为教师而灿烂,教师亦会因为生命而辉煌;教师的灵魂永远属于教育,做教师要做有品位的教师,做教师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
西方教师教育思想并非是一堆死知识,它最不希望教师们只是机械地对知识进行掌握,因为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甚至醉汉也可以吟咏恩培多克勒的诗句。一个初学者可以把各种名言收集起来,却一点也不懂”。西方教师教育思想期待的是:触动教师的每一根教育神经,与教师发生心灵碰撞,给教师带来灵魂深处的启迪和变动。
本书在写作上,除了将十四位教育家的主要教师教育思想尽力呈现外,更加重视人物的生平故事和引用。
对于人物生平故事的重视,是因为在我看来,任何一个伟大的人物,都绝非是冰冷客观的年代数字排列所能描述其一生的,生命是鲜活的,非逻辑的,充满意义和价值的,生命本身的丰富或经验就是一种教育,不可以简而化之。人不是数字式的年限记录,人更不是年代数字组成的,时间表达数字,对人而言,时间就是意义和价值,这意义和价值是通过典型故事来展现的。即是说,能体现人生命智慧的,恰恰是一个个鲜活的典型故事,而不是年代数字的机械前后更替。这使得本书在介绍教育家的生平时,更加重视典型故事式的展现。
对于引用,本书在呈现这些教育家教师教育思想时,不怕引用过多,而是尽可能以引用原文的方式呈现。而对于过多引用,存在着一种担心,即引用多了自己就可能消失在引用中。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而且是一种误解,我们看到很多教育思想史的书,没有几个引用,但写的却是作者的原话,倘以这种方式去除引用,必然是愚蠢的。在我看来,引用就是一种加工和创新,更是一种负责的精神。引用的过程就是理解、阐释和创造的过程,引用不是简单的照抄,不是肤浅地照着别人说,而是深刻地让别人照着自己说,是用自己的逻辑重新理解他人的逻辑,这也是本书引用所遵循的重要原则。
黑格尔在《逻辑学》第二版序言中曾说过:“在提到柏拉图的著述时,任何在近代从事重新建立一座独立的哲学大厦的人,都可以回忆一下柏拉图七次修改他关于国家的著作的故事。假如回忆本身好像就包含着比较,那么这一比较就只会更加激起这样的愿望,即:一本属于现代世界的著作,所要研究的是更深的原理、更难的对象和范围更广的材料,就应该让作者有自由的闲暇作七十七遍修改才好。”
黑格尔的话使我内心充满了愧疚与不安,虽然我也曾对书稿进行了若干遍的润色修改,但终因过于匆忙和急迫,还远未达到黑格尔所要求的七十七遍修改。又者,西方教师教育思想涉及众多教育家的教育经典原著,其蕴含的教师教育思想之深刻,远非我的努力所能完全触及。而且,自己生性愚笨,学识能力又极其有限。因此,本书难免有许多不足、疏漏和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谢延龙
2015年8月12日
条形码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