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內容簡介: |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现代人不仅要求食物营养搭配合理,而且也要享受美味带给人们的愉悦,营养而无味的食品肯定是不受欢迎的。调料是居家过日子必不可少的厨房用品,是调制美味的重要帮手,也与人们的健康饮食密切相关,是人们日常密切关注和常备的物品。为此,本书努力挖掘数千年中餐重视饮食之“味”的传统,吸取国内外最新的科学营养知识,兼顾合理营养与美食享受,将两者协调起来。全书重点讲解了天然调味料,传统发酵调味品,常见的天然香辛料和热反应食用香料,以及传统复合调料与家庭常用的复合调料;讲解了食物的调色、调香与调味和健康的关系。本书旨在帮助大众学会如何选购与使用各种常用调料,为其日常饮食添香增色,同时增进他们的健康。
|
目錄:
|
目录摘选
第三部分 熟悉的味感与天然调味料
一、 味觉依赖于味感受器
二、 咸味与天然咸味料
1.食盐及其营养功能
2.食盐的种类
3. 吃盐过多的危害
4.限盐——知易行难的家常事
5.怎么才能少吃盐
6.吃盐并非越少越好
7.食盐以外的膳食咸味剂
三、甜味与天然甜味料
1.天然甜味料——蔗糖
2.过量吃糖,“徒取其适口,而阴受其害。”
3.为什么白糖被称为“合法的毒药”
4.所谓“吃糖会诱发糖尿病”没有科学依据
5.糖的摄入量应如何控制
6.各种糖的甜度
7.补中益气,活血化瘀的红糖
8.补中润燥通便的蜂蜜
9.良药佳果罗汉果
10.解百毒,和诸药的甘草
四、酸味与天然酸味料
1.望梅止渴的梅子
2.食疗佳果——酸柠檬
3.海南居民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酸橘
4.别名罗望子的酸角
5.有降压降脂功能的山楂
6.番茄与番茄酱
五、苦味与天然苦味食物
1.带来苦味的物质
2.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叶
3.醒脑提神的咖啡
4.制作巧克力的可可
5.酿造啤酒用的酒花
6.常见的苦味食物
7.苦味食物的保健功效
六、鲜味与天然鲜味食物
1.“鲜”味的由来
2.滋味鲜美的蘑菇
3.清香提鲜的竹笋
4.调鲜佳品——瑶柱
5.海带与“味之素”
第十部分“吃好求健康”——美味与健康的辩证关系
一、美味与健康——自古犹存的悖论
1.美食为何使人“欲罢不能”
2. 高脂肪食物能阻断人类饱腹感的产生
3.面对美味与健康的两难选择
4.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四、 “有滋有味”——中华饮食的健康追求
1. 对待美味与健康关系的几种态度
2. “可口”与“益人”——美味与健康的和谐
3. 让调料为美食与健康服务
|
內容試閱:
|
正文选读
引 言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调料是日常饮食离不开的伴侣,是食品中的一大类,历史十分悠久。
人类对食物味道的感受是非常奇妙的,古代中国人早就模糊地认识到吃跟“道”有关联。《周易·系辞》一语道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对于味道的说法,有“味分鲜香二元,道有阴阳相合”的阐述。古人以为,鲜味与香味两大要素阴阳相合,便构成了“味道”。中国人用“味道”一词描述对食物的感受是十分有道理的。
美食是人们喜欢谈论的话题,饮食中的色、香、味、形、质、器、意、型等艺术就是通过美食的载体完美地展现出来。对饮食艺术的追求,体现在饮食的高质量,要讲究色、香、味、形、质,要寻求品尝过程中的享受感,亦即满足人们对饮食质量与审美的双重要求。人们对食物及风味的偏好各不相同,风味会影响消化、代谢和食欲,而机体对饮食行为的控制机制,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例如一位母亲在怀孕和哺乳期间的饮食习惯,最终会影响子女的饮食偏好。如果食物可口,那么便有可能饕餮大吃,这却会带来健康方面的问题。人在健康的时候往往无所顾忌,患病时才会更加向往健康。
第一部分 追求美味是人类的永恒话题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生存。《尚书·洪范》称“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其将“食”列为“八政”之首,正是“民以食为天”的具体体现。广为流传的“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也正是人类寻找食物和药物、谋求生存的生动体现。此后,中华民族的先贤才提出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古训。在人类谋求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对美食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第二部分 获取美味的秘密武器——调料
烹调美食离不开形形色色的调料。《随园食单》一书称:“厨师之作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虽有天资,虽善涂抹,而敝衣褴褛,西子也难以为容。”上述这段话,非常准确而形象地指出了调料在烹调中的重要作用。正是调料的出现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饮食文明的进步,使追求美食的理想得以实现。
第三部分 熟悉的味感与天然调味料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五味的说法,即酸、甜、苦、辣、咸。19世纪以来,西方认为味觉系统能分辨出4种基本味道:即咸味、酸味、甜味和苦味,后来又加上了鲜味。20世纪后期的研究表明,这种分类过于简单。每种“美味”食物都拥有自己的味道,除了借助于“咸味”、“酸味”、“甜味”和“苦味”“鲜味”等形容词外,找不到更确切的字眼来描述。因此,4种或5种味的限定更多地是来自舌头,而不是感觉本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