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互联网的政治应用及其对公民社会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影响,必然要求我们探讨互联网对公民社会的影响。互联网与公民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治行动主体话语民主的扩展和微观权力的彰显,并*终体现为我们提出的“虚拟公民社会”。对“虚拟公民社会”运作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推动政治哲学和调整“国家—社会”关系。话语民主是虚拟公民社会形成中非常重要的民主机制,主要通过互联网媒介的公共政策议程和公共舆论形成功能,影响公共事务决策并催生虚拟公民社会。微观权力是虚拟公民社会形成中非常重要的权力机制,它由公民个人和利益集团所拥有,以基于社会资本的资源动员为主要方式,以监督和制约国家宏观权力为基本指向。 学术价值:“虚拟公民社会”概念的提出,特别是对虚拟公民社会运作机制的深入分析,不仅有利于深化技术哲学对互联网“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推动政治哲学中有关“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对推动社会哲学中的“公民社会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也具有一定意义。
社会价值:对“虚拟公民社会”的理论探讨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促使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国家—社会”关系模式中社
|
內容簡介: |
本研究综合运用政治哲学、权力社会学、网络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以话语民主和微观权力为切入点,提出“虚拟公民社会”的概念并进行理论探讨。笔者认为,网络媒介和虚拟社区在微观政治实践中的应用将导致“虚拟公民社会”,这对中国公民社会的结构转型、公民权力和民主政治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
關於作者: |
梁美妍 1979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是政治哲学、科技哲学和网络社会学。主持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话语民主的网络舆论发展规律研究”,在《自然辩证法通讯》《理论探讨》《学术交流》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篇,代表论文包括《科学仪器:由工具论、实在论到现象学的范式转换》和《基于话语民主的虚拟政治秩序研究》。
|
目錄:
|
**章 导论 1
**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5
一、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研究 5
二、互联网政治的相关研究 9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总体评述 18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 19
一、研究内容 19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20
第二章 虚拟公民社会及其社会技术基础 24
**节 作为技术手段和政治工具的互联网 25
一、作为技术手段的互联网 25
二、作为政治工具的互联网 28
第二节 互联网政治及其结构要素 36
一、互联网政治的背景与内涵 36
二、互联网政治的结构要素 38
第三节 互联网政治中的“虚拟公民社会” 41
一、公民社会的界限和结构要素 41
二、虚拟公民社会及其与实体公民社会的关系 45
三、虚拟公民社会的要素变化和运作机制 46
本章小结 52
第三章 网络媒介与话语民主:民主视野下的虚拟公民社会 54
**节 民主与技术的关系 55
一、民主的多元性及发展历程 55
二、民主技术及其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58
第二节 话语民主与媒介话语权的关系 62
一、话语民主的含义和理论基础 63
二、话语民主与传统互联网媒介话语权 69
第三节 基于互联网话语民主的虚拟公民社会 77
一、互联网话语民主的可能性和限度 77
二、互联网话语民主与虚拟公民社会 81
本章小结 87
第四章 虚拟社群与微观权力:权力视野下的虚拟公民社会 89
**节 微观权力及其互联网转型 89
一、作为社会权力的微观权力 90
二、互联网微观权力的产生 92
第二节 作为微观权力来源的虚拟社群 98
一、虚拟公民社会中的主体重构 99
二、虚拟社群对互联网微观权力的影响 106
第三节 基于虚拟社群微观权力的虚拟公民社会 110
一、从程序民主到实质民主:互联网话语民主的实现 110
二、反议程设置:虚拟公共领域的形成 112
三、创制能力:价值和规范的确立 114
本章小结 117
第五章 虚拟公民社会的网络管制研究 119
**节 网络管制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必要性 120
一、网络管制的理论依据 120
二、网络管制的实践必要性 127
第二节 虚拟公民社会相关利益主体的网络管制 129
一、对主体网络行动条件的形式化管制 129
二、对主体网络行动内容的实质性管制 135
第三节 网络管制对虚拟公民社会的影响 143
一、“国家—社会”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144
二、网络管制对话语民主与微观权力的影响 148
本章小结 153
第六章 虚拟公民社会的理论诉求与实现路径 156
**节 理论路标:“第三条道路”和“第三种力量”156
一、“国家—社会”关系模式的“第三条道路”157
二、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第三种力量”160
第二节 实现路径:网络媒介和虚拟社群的作为 163
一、话语民主的实现路径:网络媒介的话语转型 163
二、微观权力的实现路径:虚拟社群的微观解控 165
本章小结 168
结语 170
参考文献 174
后记 1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