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編輯推薦: |
纪念中国歌剧《白毛女》诞生七十周年
致敬新版歌剧《白毛女》和3D舞台艺术电影隆重上演
重温红色记忆 感受经典魅力
尘封解密“文艺高峰”的光辉历程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怀着深挚情感,梳理翔实的史料,尘封解密,经典拾遗,倾情讲述《白毛女》主创人员和第一代参演艺术家们台前幕后的故事。
同时收入张奇虹于2015年新版歌剧《白毛女》的导演札记以及精美舞台剧照。
全书配以500多幅珍贵的老照片、剧照、各时期节目单、新版歌剧舞美效果图等,再现了《白毛女》珍贵的历史影像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
關於作者: |
张奇虹,我国承上启下的国家一级导演,被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1945年随“华北联大”文工团参加《白毛女》演出工作,五十年代毕业于莫斯科卢那察尔斯基戏剧学院导演系,曾在中央戏剧学院任教20年,后在国家话剧院任导演。
张阳阳,戏剧世家出身,父亲周来、母亲张奇虹不仅是老革命,还是留学前苏联的老艺术家。八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曾任电视剧编导、著名外企MTV和新媒体公司高管。最近创作策划取材于家族传奇故事的大型电视剧《百年沧桑大饭店》。
陈芳,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资深编辑和驻京办负责人。曾为文化部所属艺术院校的著名艺术家、教授撰稿编辑了几十部教材和专著,并多次获得嘉奖。最近参与创作大型电视剧《百年沧桑大饭店》。
|
目錄:
|
白毛女:从传说到歌剧
一、“白毛女”故事渊源
二、辗转到延安
三、原创歌剧《白毛女》的诞生
尘封解密 经典拾遗
一、没有之一的林白
二、不能不说的邵子南
三、李满天与《白毛女》
四、三野二十军文工团版的《白毛女》
五、消失的“小白毛”
六、命运多舛的第五幕第三场
一部《白毛女》唱响70年
一、《白毛女》的“十宗最”
二、《白毛女》年代大事记
红色经典 非凡传奇
一、一代伟人与《白毛女》
二、多方评说《白毛女》
三、造就两个国家级艺术院团
《白毛女》掀起“世界风”
一、《白毛女》在香港1948
二、20世纪50年代游历欧洲
三、源于《白毛女》的“芭蕾外交”
四、《白毛女》在香港2013
五、美国改良版《白毛女》
张奇虹导演与新版歌剧《白毛女》
一、导演阐述
二、从“文学本”到“舞台工作本
三、“戏”是如何给“导”出来的
四、 《白毛女》经典唱段
五、2014年第二届中国歌剧节《白毛女》展演节目单
六、2015年歌剧《白毛女》全国巡演
老艺术家谈新版歌剧《白毛女》
一、首席执笔编剧贺敬之谈《白》剧
二、第一代喜儿郭兰英谈《白》剧
三、第一代喜儿孟于谈《白》剧
四、解艺老政委乔佩娟谈《白》剧
五、第一代张二婶扮演者张玮谈《白》剧
创作余谈:《白毛女》在当代
一、喜儿嫁给黄世仁会怎样?
二、为什么是中国歌剧第一品牌?
跋
为谁写 给谁看
|
內容試閱:
|
导演阐述:“戏”是如何给“导”出来的
一、演员与角色
每个时代的演员都是不一样的,《白毛女》剧组的演员大都是80后,很年轻,他们没看过当年的《白毛女》,更不知道地主长啥样?只能间接地观摩电影看看小说,到革命老区去采风体验生活。所以他们创作《白毛女》的人物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能通过间接的生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接近角色。有人说,“黄世仁演得像大款的儿子,不像地主的儿子”。演员没见过地主是啥样,能演成个“贪污犯大款”的儿子我看就已经接近黄世仁这个角色了。现在社会上大款的儿子吃喝嫖赌犯罪判刑的不少。他们作恶的性质和丑恶的心态与当年恶霸地主黄世仁是一样的,只不过服饰和举止时尚些罢了。抓住不同时代的人物个性特征,这就接近人物的性格了。如:黄世仁当年吸水烟袋,而当今的年轻人不吸水烟袋而吸香烟,这个改变就接近这个人物了。我们今天扮演反面人物,只能从当代具有可比性、可参照的人物入手,去间接地观察接近人物。从这个角度讲,所谓“原汁原味”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每个导演和每个演员都有着独特的创作个性,每一个参与创作的成员也都有不同的知识储备、不同的文化结构、不同的艺术视野。对《白毛女》的创作有不同的角度,对剧本风格特色有不同的把握,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原汁原味”。我们只能遵循和继承原作经典,发扬原作的精华,与时俱进地创作今天的新版歌剧《白毛女》。
二、如何让雷佳进入喜儿这个角色
(1)生活是表演的第一课
新版歌剧《白毛女》剧组邀请了一位著名青年女歌唱家——解放军艺术学院在读博士生雷佳。她演唱的特点是集民族、美声、戏曲之美于一身,曾被国际评委誉为“最中国的声音”。走进剧组的雷佳很快和大家融为了一体。作为导演,我一方面伸出双臂热情地欢迎她的加盟,另一方面要了解她是怎样一个风格的演员。因为每一个演员的性格和条件是不一样的,导演不能用同一把钥匙去打开每一个演员的心灵之门。
剧中的喜儿是一个能操持家务活、里里外外一把手的穷苦人家的女孩。可是这位青年女歌唱家雷佳由于忙于自己的事业、学业,连孩子都顾不上照看,更谈不上操持家务活儿。平常也只有靠保姆、助理和司机打理身边的杂事。当我了解这一情况时内心就开始犯嘀咕……如何才能让雷佳尽快走近喜儿、进入喜儿的家庭、体验喜儿的生活,从而进入喜儿这个角色呢?于是我便给雷佳留下课题,让她回家去做,包括练习“和面、包饺子、煎中药、煮牛奶”等日常司空见惯的琐碎家务活。认真刻苦的雷佳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家学着做。星期一来到排练场,排第一幕第一场戏:喜儿和面、贴饼子……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雷佳做起来就像那么回事儿了。我们这一代演员是在蜜罐里长大的,生活太幸福了。对于什么是苦日子很难体会得到,对“阶级压迫”就更没感觉了。例如:剧中黄世仁的母亲用烟签子扎,演员都不知道疼。我就对演员说:你自己用牙签往嘴里扎扎试试,是什么感觉?痛不痛?只要亲身体验一下就能找到疼痛的感觉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如果有机会应该让演员走到相似或相近的现实中去体验生活,去好好看看、好好体会一下老区乡亲们的生活状态。生活才是表演的第一课。
(2)如何演“激情戏”
首先需要确定人物关系的深度并且要具象化。比如,第三幕第二场,张二婶送喜儿逃出恶霸地主黄世仁的家。这场戏并不长,只有六句对话。危急之中,张二婶让喜儿逃出虎口,与喜儿悲壮离别,表现出张二婶的机智勇敢和镇定自若反抗恶势力的大无畏精神。
喜儿的母亲早逝,父亲又被黄家逼死,她孤身一人进黄家,不仅要受黄母的责骂、挨打、挨饿、虐待,还要防备黄世仁这只吃人的“老虎”。只有张二婶对她格外关照,她有话也只能对张二婶讲,可以说对喜儿来说张二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种人物关系,作为演员要设想得很具体,越具体这两个人物就会越亲近,当她们分手时才会动真情。当喜儿即将告别张二婶逃离黄家时,在感情上对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孩子来说是非常痛苦的。离别前张二婶嘱咐喜儿四件事:
张二婶:(从桌上拿起馍包给喜儿)这里有几个馍馍,带在路上好吃。喝水要喝长流水。这回出去了,记住:不管怎么受苦、受罪也要活下去!记住他们是怎么害你一家的。早晚有一天,好给你杨家报仇!
喜 儿:二婶子,我记住了!
张二婶:(拿给喜儿)这是我攒下来的几个钱,带在路上好花。早晚我也要离开他们家,总有一天咱们娘俩还会再见面的!
喜 儿:(收钱感激泪下,向张二婶跪下)二婶子……
张二婶:(急扶喜儿)哎,红喜!起来!快、快走!
张二婶是中国农村里传统大德、大善、大美妇女的典型。喜儿如何接受恩重如山的张二婶对她的帮助?开始雷佳在这场戏里的表演非常一般。而我需要在这场戏让喜儿和二婶子两人彼此内心的悲壮和激情都达到沸点,可是她们相互都不够,原因在哪儿?于是我给她俩讲了个真实的故事。
我父亲去世的早,从小我是靠大哥供我上学并引领我参加了革命。长兄如父,我和大哥的感情很深。“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大哥身患癌症从外地来京治病。我在部队“劳动下放”时请假回京探亲。在火车站,我看到哥哥下火车和嫂子两人笑着向我打招呼。当时我一下子就愣住了,我大哥的几颗门牙怎么没有了?我问他为什么,嫂子轻轻与我耳语。我“啊”地一声就哭了出来……车站上人来人往,此时我完全没有顾忌到这些,抱住我大哥失声痛哭。他极力镇静地安慰我说:“你怎么还像个小孩子一样!”我意识到自己不该这样,但怎么也控制不住眼泪。我大哥对我说:“我这不是来看病了嘛!牙镶上就好了。走,咱们回家去!”
我一边给演员们诉说,一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大哥曾经是晋察冀地区地下工作的负责人之一,解放初是公安部某局的副局长、外地某医学院的书记。当年算是名副其实的“走资派”,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惨无人道的迫害……我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这时,雷佳一下把我抱住了,瞬间我们俩都哭了。随后我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继续给她们排戏。雷佳和王婷又重新“走”了一遍“二婶子悲壮送别喜儿”这场戏,中间我没有打断她们。她们这次表演很有激情,真实感很强,她们动心了,也落泪了。周围的演员也颇受感动。
另外,喜儿演每一场戏不能从零开始,和爹爹的关系不能在第一幕第四场结束后,爹爹死了戏也演完了,仓促画上了句号,和下面的戏没关系了。这是不对的!喜儿要时时把爹爹装在心里,这种永远扯不断的亲情会一直牵动着自己。舞台上演员要身临其境地生活在正在进行中、不断变化着的“戏剧规定情境”之中,不能中断!以人物的身份去体验和接受舞台上所发生的每一个戏剧事件,以此来确定自己这个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演要有信念和真实感——“我就是”!舞台上要以第一人称:我就是喜儿!每一次排练和演出,都需要重新去体验角色的生活、重新去做人物的行动、重新去感觉,千万不能简单地重复。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物的情感“保鲜”、有新鲜感,才能让你富有激情的表演再现舞台。
三、80后歌剧新星——蒋宁饰演喜儿
(1)接近喜儿的第一步
第一次走到我面前的是一位25岁的年轻姑娘。她身穿连衣裙,脚蹬高跟鞋,站着丁字步,一双兰花手飞舞着唱起了“北风吹,雪花飘”,这是她准备应试的第一支曲子。第二支曲子是“恨是高山,仇似海”。她将两只不大的眼睛涂了浓浓的黑眼圈,眼睛瞪得大大的,似扇子般的假睫毛黏在眼圈里,时不时地闪动着,她用秦腔式的大嗓门“喊唱”出来。此刻我在心里犯着嘀咕,但我的面部表情没有表露出来“她不适合演喜儿”。实际上,在我的名单里她已经被删除了。当时我给她提了三点建议:第一,平日尽量不要化浓妆,本色为宜。第二,取消丁字步、兰花手,一切自然为好。第三,民族唱法不是扯着嗓门喊。要有科学的发声、共鸣,要用气,而不是喊叫。一切都需要科学。
她第二次走进排练场时,没有浓妆了,恢复了本来的面目。自然状态的小蒋显得纯真可爱,各种做作的手势也一扫而光,恢复了她的本色,漂亮多了。演员本质的美、自然的美,才是最美!这是接近喜儿的第一步。
(2)真听、真看、真感受
这是表演的基本要求。真实地生活、行动在舞台的规定情境中,自如松弛地去感受角色。歌唱家只要把歌唱好就可以了,但是歌剧演员却不同,除了唱好歌之外还肩负着“塑造角色”的戏剧使命,这是“歌唱家”与“歌剧演员”的区别。不会演戏的演员死记硬背自己的台词,不去听对方的台词,不去意识对方的台词反馈到你这里,你是根据对方台词的意思,才反应说出自己的话的。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我会出个小练习题来测验一下演员。在开始对词的时候,我往往让演员以角色的名义不要照剧本背台词,而是反着说,同时还不要让听台词的演员知道,如同做功课一样。例如,说台词的演员该说:“我爱你。”但她反着说:“我不爱你。”如果被听的演员仍是很激动,按着“我爱你”来甜蜜地反应对方的这句台词,那就说明这个演员根本没有“认真听”对手演员的台词。在排戏的过程中,出现这样的笑话开始还是不少。不去认真听对方的台词,导演要通过各种办法去掉演员在舞台上虚假、做作的表演,使他们在舞台上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角色,为此导演要做很多工作。
四、留美青年歌唱家张英席饰演王大春
王大春与喜儿本是青梅竹马,王大婶与杨白劳两人商量过了年就给两人办喜事儿。杨家不幸的事情发生后,大春为救喜儿被穆仁智追打,逃走后参加了八路军。三年后,大春回家探母时还当了副区长,在村中做“减租减息”等革命工作。最后他在山洞里救出了喜儿,开了黄世仁的“斗争会”,为喜儿报了仇。根据王大春的戏剧行动线,他就是共产党八路军领导下的农村干部。他,代表着“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他,象征着太阳。根据王大春的“戏剧动作线”,他就应该是剧中的男主角,喜儿是当然的女主角。这是原作者笔下的人物,因此剧情是感人的。但大春的“幕后戏”多于幕前,喜儿在山洞中苦熬三年,是基于对大春的爱和信念,等大春哥回来给杨家报仇。
《白毛女》的创作背景是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前,民族矛盾即将减弱,国内的阶级矛盾即将增强。执笔编剧曾阐述过,《白毛女》剧的思想主题是反映中国农村的阶级斗争,不是感情戏,不宜过多地反映喜儿与大春之间的爱情。因此把这条“感情线”淡化,作为一条辅线。
现在七十年过去了,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与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突出强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觉得新版《白毛女》取消了第五幕第三场的“斗争会”,改成了对恶霸地主黄世仁的“依法惩办”。这样处理同样可以揭示出《白毛女》剧“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思想主题。其代表人物王大春从山洞里救出了亲人喜儿。她,是旧社会受压迫,新社会得解放的典型代表,这个时候男女主人公应该放声歌唱!
留学美国的青年歌唱家、剧中大春的扮演者张英席曾几度向我提出:王大春没有唱,如此重要的角色没有展现他应有的作为和思想感情。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鉴于尊重原创执笔编剧的意见,即:对剧本“只做减法,不用加法”。我反复思考后决定将最后的合唱《太阳出来了》改成王大春的独唱。因为他是主要人物,由他来代表八路军、代表人民政府的干部来领唱,这样显得更有气势。张英席的声音嘹亮、宽厚、有震撼力,演出效果很好。为了增加这个人物的厚重感和力度,在第一幕第四场中专门给王大春写了一段独唱与合唱,如此一来更加突出了作为歌剧《白毛女》的特点。这个修改是在艺术指导彭丽媛院长的指导下完成的。我想新版歌剧《白毛女》随着时代的进步,会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欢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