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3版)
》
售價:NT$
595.0
《
长寿时代:做自己人生的CFO
》
售價:NT$
310.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知宋·宋代之货币
》
售價:NT$
340.0
《
爱的7种对话:建立持续一生的亲密关系 (加)苏·约翰逊
》
售價:NT$
345.0
《
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史研究
》
售價:NT$
500.0
《
废奴
》
售價:NT$
350.0
《
有法与无法: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有重大的学术创新价值与较多的社会意义,如探究乾嘉时代哲学的统一性——道论思想、从语言哲学角度研究戴震的哲学思想、尝试从“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知识论角度考察乾嘉时代语文学、指出“人文实证主义”的思想方法及其哲学方法论是乾嘉时代的哲学根本方法、指出乾嘉学术从传统学术的内部导致了经学传统的解体,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整个研究成果已是自成一家之说。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其一,明确地揭示了乾嘉时代的“道论”思想,在近百年的明清学术与思想研究的成果中,第一次明确地从理论上阐明了乾嘉时代哲学的整体性特征;其二,从语言哲学、实证哲学的独特视角研究乾嘉时代的语文学研究与考据学研究所包含的独特语言哲学特征及人文实证主义的方法,对乾嘉时代的哲学独特性做出较新颖、独特的阐发。其三,从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新视角重新认识、评价乾嘉时代古典语言学、历史考据学的思想史意义。
|
關於作者: |
吴根友,1992年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学院院长、国学院副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秘书长。2006年入选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在哈佛大学、巴黎第七大学等做过访问学者。著述十多种,其中《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一书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主持多个课题:1. (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基金)近四百年理想人格变迁之反思(2001——2003年);2.(教育部规划课题)戴震与十八世纪中国哲学的语言学转向(2001——2004年);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2005—2008年)等。
|
目錄:
|
第一编20世纪明清学术、思想研究的历史反思
第一章梁启超、胡适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梁启超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一、“苟无戴震,则清学能否卓然自树立,盖未可知也”
二、梁启超对戴震哲学思想的分疏
三、清代学术是“研究方法的运动”,而不是“主义的运动”
——梁启超对乾嘉学术本质的界定及其得失评价
四、梁启超对戴震与乾嘉学术的研究的特点及其内在局限
第二节胡适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一、“近世哲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对宋元明清哲学思想的整体认识
二、“近世哲学”视域下的戴震与清代学术研究
三、胡适“近世哲学”概念对当代乾嘉学术思想史研究的启迪意义
本章结语
第二章钱穆、余英时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钱穆对戴震与乾嘉学术的研究
一、钱穆对戴震的研究
二、对钱穆研究方法的反思
第二节余英时对戴震与乾嘉学术的研究
一、“内在理路”说及其辨证
二、“儒家智识主义”与戴震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地位
三、余英时对清代学术的整体看法
本章结语
第三章侯外庐、萧萐父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侯外庐对戴震与乾嘉学术的研究
一、侯外庐的“早期启蒙说”及对戴震与乾嘉学术的总体评价
二、侯外庐的戴震研究
三、侯外庐对乾嘉汉学的总体认识与评价
第二节萧萐父对戴震与乾嘉学术的研究
一、历史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哲学史观
二、明清之际“早期启蒙学说”
三、对戴震与乾嘉学术的研究与评价
本章结语
第四章现代新儒家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熊十力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一、熊十力对明清思想性质的判定
二、熊十力论王船山及晚明诸大家
三、熊十力论戴震与清代学术及其得失
四、熊十力明清学术史观斠评
第二节唐君毅的明清思想研究及其特点
一、对清代学术文化精神的辩证考量
二、对王船山哲学思想深入、细致而独到的研究
三、在具体哲学问题与哲学范畴史中考察明清思想的特色与局限
第三节牟宗三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及其特点
一、对刘蕺山的研究
二、对明清之际政治思想的分析
第四节刘述先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及其特色
一、对黄宗羲心学的历史定位
二、对清代思想“新典范”转移的论定及其理论困难的批评
三、对明清之际思想研究的方法自觉
本章结语
第五章1950年后台港其他学者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杜维运对乾嘉史学的研究
一、总论乾嘉史学
二、推崇浙东学派
三、对乾嘉时期五位史学家的评价
第二节高准《黄梨洲政治思想研究》及其他
一、总论
二、黄宗羲政治思想得失斠评
三、余论
第三节曾昭旭、林安梧等人的明清学术思想
一、曾昭旭的王船山哲学研究
二、林安梧的王船山哲学研究
三、张永堂、刘君燦的方以智思想研究
四、张寿安的凌廷堪礼学思想研究
五、林聪舜《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变迁与发展》一书的新视野
六、朱敬武《章学诚的历史文化哲学》一书的学术贡献
本章结语
第六章日本、美国汉学界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日本汉学界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一、岛田虔次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二、沟口雄三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三、村濑裕也、山口久和对戴震、章学诚与乾嘉学术的研究
第二节美国汉学界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一、狄百瑞的明清学术与思想研究
二、倪德卫对章学诚、戴震及清代学术、思想的研究
三、艾尔曼对清代学术、思想的研究
本章结语
第七章近百年来其他学者对戴震与乾嘉学术的研究
第一节20世纪前半叶戴震哲学思想研究述评
一、戴震哲学思想的旨趣与方法论特色的分析
二、对戴震伦理学中自由思想、重要概念的现代解读
三、对戴震哲学思想来源的探索
四、对戴震哲学思想历史贡献的评价
第二节20世纪后半叶戴震哲学思想研究述评
一、戴震及其哲学思想性质之争
二、对戴震哲学的理论形态及其内在结构的研究
三、对戴震伦理学的新认识
四、从解释学与现代语言哲学的角度分析戴震哲学与乾嘉学术
五、其他相关传统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本章结语
第二编戴震、皖派汉学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第一章乾嘉时代的“道论”思想及其哲学的形上学追求
第一节戴震“道论”思想及其哲学的形上学
一、戴震“道论”思想的发展历程
二、戴震论“道”之名与义
三、戴震论天道与人道
第二节章学诚“道论”思想的轮廓
一、章学诚“道论”的基本内容
二、“三人居室而成道”
——章学诚的“人道”论
三、“道不离器”与即事言理
四、道非一家之私
第三节其他重要学者、思想家的“道论”思想
一、钱大昕论道
二、凌廷堪论道
三、焦循论道
四、阮元论道
本章结语
第二章戴震的语言哲学思想
第一节戴震的名学思想
一、戴震对“名”的分类
二、两类之“名”的内在关系
第二节戴震语言哲学中的句法分析
一、句法分析
二、对句法分析的形式化考察
第三节语词、句子意涵与文本中的言语脉络诸分析
一、“天道”“天德”“天理”“天命”等概念之间的区别
二、“形而上”与“形而下”
三、“一以贯之”非“以一贯之”
四、“己非私”
五、“孔子论太极之本指”
第四节戴震的言意观及其语言哲学的形上学追求
一、从文字入手理解语言的意义
二、声音与意义的关系
三、通过语言以求经中之道
四、戴震语言哲学的开放性
本章结语
第三章段玉裁的“求是”精神与其语言哲学思想
第一节段玉裁的“求是”精神
一、“凡著书者,将以求其是而已”
二、“真是日出”
——“求是”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三、“求是”与经学中的人伦之道
第二节“治经莫重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的语言哲学思想
一、“因音求义”的语言学方法
二、“释慊”与“圣之于天道也”辨
第三节段玉裁“治经”的方法与语言哲学的方法论追求
一、“寻求本字”与段玉裁的治经
二、总结汉人的注经原则与读注的方法
第四节语言分析与段玉裁的政治伦理思想
一、杀弑之辩与“政治之道”
二、段玉裁的伦理思想
本章结语
第四章王念孙、王引之的语言学研究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第一节王念孙语言学成就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一、王念孙等人古典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思想史意义
二、“因音求义”的理论成就及其在训诂学中的运用
三、《广雅疏证》一书的思想史意义
四、“求真”“求是”与《读书杂志》一书的哲学精神
第二节王引之的语言学研究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一、新语义的发掘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二、对“假借”说的发展
三、批评训诂学中的“缘词生训”,追求古代政教制度之本义
——释“养、射”二字之本义
四、以“介”字隶变为“个”字为例,揭示汉字书写形态变化造成字义、词义的讹错的典型形态
五、掘发古代典籍中的文字错误,努力恢复古代典籍版本的原貌
六、批评“增字解经”和将语词当实词的训诂方法
七、《经传释词》与王引之的虚词研究之估价
八、保持经学训释传统中的异说
——王引之经学训释思想中的阙疑精神与审慎态度
本章结语
第五章焦循的“性灵”经学与哲学思想
第一节焦循经学研究与哲学思想中的个体主体性
第二节焦循的“假借”方法与经学研究中“性灵”的阐扬
第三节焦循的历史还原主义倾向与人文实证主义的烙印
第四节焦循经学思想中的内在张力
一、学术分类与传统经学研究中的学问分类雏形
二、“述”类文章与“求是”精神
本章结语
第六章汪中的经、子学研究及其实绩
第一节汪中的经学研究
一、汪中的治学特色
二、汪中的治学方法论
三、汪中的治学宗旨
第二节汪中的子、史之学研究
一、子学研究的实绩
二、“经史一体、四部同源”的学术史观
三、汪中重建学统的学术理想
本章结语
第七章阮元哲学思考的语言学路径及其得失
第一节阮元的哲学方法论
一、训诂明然后经义明
二、语言学的方法与经验论思维
——阮元论“心”
第二节阮元的政治思想与人生、道德哲学
一、“顺”“鲜”“达”三字训释中所表达的政治思想
二、以训诂的方法阐发“仁学”与“性命”思想
第三节阮元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历史还原主义
一、“古字义随音生”
二、崇尚“汉人之诂”的复古主义方法
本章结语
第八章龚自珍与乾嘉学术的历史转向
第一节龚自珍的“宗史”思想与乾嘉学术的再转向
一、从语言学转向史学
二、龚自珍对古典文献定本及本字说的怀疑
第二节龚自珍的语言哲学思想
一、龚自珍对文字起源与发展的哲学新思
二、龚自珍对名实关系与言语方式的新阐释
三、龚自珍对思想类型与语言类型的分类
本章结语
第三编乾嘉时代的史学研究与知识分类问题的探究
第一章全祖望的经史研究与乾嘉学术的关系
第一节全祖望的史学与考据学
一、以碑传为史传的史学特识
二、三笺《困学纪闻》与全祖望的文献考据学训练
三、七校《水经注》与《汉书·地理志稽疑》
——全祖望的历史地理学成就
四、续修《宋元学案》一百卷
——全祖望的断代哲学史研究
第二节全祖望的学术思想与乾嘉学术的关系
一、综贯博雅与专家之学
二、深谙客观实证之方法,彰显经世致用之精神
本章结语
第二章惠栋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乾嘉汉学的影响
第一节惠栋的经学思想
一、尊经好古:“若经学则断推两汉”
二、识字审音:“经之义存乎训,识字审音乃知其义”
三、批评唐疏《易》《书》,别立新疏体例
第二节“理字之义,兼两之谓”
——惠栋的义理学
一、“当然之则”与“必然之则”的区别
二、“理一分殊”与“道一理殊”的区别
三、“存理灭欲”与“理欲兼得”的区别
本章结语
第三章王鸣盛的经史考证思想及其影响
第一节王鸣盛的治学经历与经史考证的成绩
一、早年锐意经学考证,撰成名作《尚书后案》
二、归田以后出经入史,撰《十七史商榷》及其他著作
第二节经学考证中的崇郑立场与泥古倾向
一、“惟郑为是,诸家皆非也”的崇郑立场
二、“舍古无是”的泥古倾向
第三节“议论褒贬皆虚文”
——王鸣盛客观实证史学观之辨析
一、主观与客观:乾嘉史学从主观视角向客观视角之异动与转型
二、事实与褒贬:对道德主义史学传统中惟道德倾向之反省
三、“以不议为议,且虽议而仍归于不议者也”的史学褒贬观
第四节以小学手段考证经史
一、无小学自然无经学亦无史学
二、“以金石为史料”
三、声音、文字之后,又何求焉?
第五节王鸣盛论读书与治学之方法
一、“读书最切者,目录之学”
二、“有疑则阙,方为善读书”的怀疑精神
三、读书当求义例,著书当求书法
本章结语
第四章赵翼的史学精神与哲学思想
第一节赵翼治学的主要成绩
一、赵翼的诗名与学术影响
二、赵翼的史学著述
第二节赵翼史学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一、求真、求实
——赵翼的史学精神
二、赵翼实证史学中的反专制、反暴政的人文精神
第三节赵翼辨伪、“求真”的治史方法
一、互校法
二、“以类相从”的归纳方法
三、“不著一议而人品自见”
——“于叙事中寓论断法”
第四节赵翼的哲学思想
一、赵翼的哲理诗及其进步哲学思想
二、“义理必参之以时势”的历史哲学
本章结语
第五章钱大昕史学思想及其古典语言学研究的贡献
第一节以真实性为史学之生命的“实事求是”原则
一、“实事求是”与清代考据史学的基本精神
二、“实事求是”与历史学中的褒贬
第二节“经史不二”的经史观
一、乾嘉学术中的“经史关系”论
二、钱大昕的“经史关系”论
第三节“以史经世”的实学倾向
一、批评宋儒“荣经陋史”的思想与空疏学风
二、为政者当有学
第四节于史学考据中展开的历史批判意识与新人文理想
一、反专制暴政的初步民主思想
二、批判宋儒的理欲观
三、为商人阶层的利益进行辩护
四、批评政治暴行,肯定惠民、爱民的仁政理想
五、广泛的社会批评
第五节钱大昕的语言学成就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一、揭示古代汉语声母的规律,为后人提供语言学新知
二、揭示语言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本章结语
第六章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与历史文化哲学
第一节《文史通义》的性质及其在乾嘉学术中的独特位置
第二节章学诚历史文化哲学的内在结构
一、从山口久和的近著《章学诚的知识论》说起
二、章学诚历史文化哲学的内在结构及其终极追求
第三节章学诚“道论”思想的形成与道器关系的历史学向度
一、章学诚对“道源”的分析及其对“道”的本质的界定
二、“六经皆器”说与道器关系论的历史学向度
第四节“六经皆史”说的历史意义再评价
一、“经史”关系论的学术发展史
二、“六经皆史”说的新意涵
第五节“言性命必究于史”与“道公而学私”的学术理想
一、“言性命必究于史”
——章学诚历史文化哲学的实证品格
二、“道公而学私”
——章学诚的学术理想论
本章结语
第七章《四库全书总目》的四部分类体系及其思想倾向
第一节中国传统知识分类学思想及其发展历程
一、先秦典籍与学问(知识)分类的几种范式
二、《七略》的典籍与学问(知识)分类及其流衍
三、从《七略》到“四部”
第二节《四库全书总目》分类的时代特点与思想倾向
一、《总目》四部分类的特点与学术成就
二、《四库全书总目》的思想倾向
第三节《总目》“四部”分类法的历史影响
一、张之洞《书目答问》与传统典籍和学问(知识)分类的变化
二、王国维的人文学科体系设想与“哲学”知识的引入
本章结语
第四编学派、问题意识及其相互关系与历史转折
第一章皖派与吴派的学术关系再辨证
——以戴震与惠栋为例
第一节晚明学风的转变与清初的学术特征
一、反思理学与心学,重新回到气本论的哲学立场
二、重视实证的学风与徽宣地区重视天文、历算学之学术环境
三、重视音韵、训诂的传统,对宋明儒的思辨学风展开批判
第二节结识惠栋之前戴震的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
一、35岁之前戴震的著述情况
二、35岁前戴震学术思想简论
第三节戴震与惠栋的学术、思想之关系再辨证
一、钱穆论惠栋与戴震的关系
二、戴震与惠栋的学术关系再辨证
三、惠栋与戴震关系新结论
本章结语
第二章戴震对扬州学派的影响
第一节扬州学派及其师承
一、扬州学派与吴派、皖派的关系
二、扬州学派与戴震
第二节扬州学派对皖派学术、思想的继承
一、王念孙、王引之对戴震“因声求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戴学与扬州学者的典章制度之学和科技史研究
三、扬州学者的义理之学与戴震的关系
本章结语
第三章崔述的疑古史思想与乾嘉时代的史学解放
第一节崔述生平及其学术的价值取向
一、崔述生平
二、崔述学术的价值取向与乾嘉学术精神的内在关系
第二节“尊经疑古”,考信求真
——崔述的学术精神
一、“尊经疑古”
——崔述的“求真”思想及其理论前提
二、非汉非宋,“为有用之学” 是求
——崔述“经世致用”的学术目标
第三节崔述对《六经》之外典籍成伪原因的分析与归纳
一、人言(包括口头语言、传说与书面书言)的主观性
二、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与对此局限性缺乏反省导致伪讹
三、人类各种文化心理的影响导致讹误
第四节崔述的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简论
一、崔述的“经史不二”论
二、崔述的“封建”论
三、崔述论“正统”
本章结语
第四章经学家与史学家的方志学分歧及其原因探析
——以戴震与章学诚为例
第一节20世纪70年代后几种重要著作对此问题的分析
第二节章学诚维护“名教”的思想倾向及其对戴震的批评
第三节章学诚的历史文化哲学思路及其对戴震的学术批评
第四节章学诚在“方志”问题上对戴震的批评及其得失斠评
本章结语
第五章乾嘉时代汉学与宋学的对立与调和
——以江藩与方东树之争为例
第一节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与方东树《汉学商兑》
一、江藩与《国朝汉学师承记》
二、方东树与《汉学商兑》
三、《汉学商兑》的主要思想倾向
四、《汉学商兑》对戴震思想的批判及其卫道立场
第二节义理、考据与辞章三者关系之争
一、问题的由来
二、同时代人的相关论述
第三节“训诂明而后义理明”与“义理明而后训诂明”
——义理与训诂关系再辨证
第四节“汉学”与“宋学”之间的“清学”
一、汉宋之争的由来
二、“清学”的自身内涵
本章结语
第五编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近代诸人文学科之关系
第一章中国近现代新思想与戴震思想的内在联系
第一节“著书专代世界苦人立言”
——宋恕对戴震思想的认同和阐扬
第二节“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情”
——章太炎及国学保存会对戴震思想的宣传
第三节伦理学界“自由思想之先声”
——蔡元培对戴震伦理思想的研究
第四节“欲为中国文化转一新方向”
——梁启超对戴震哲学思想的肯定与推崇
第五节“努力创造一种科学的致知穷理的中国哲学”
——胡适的戴学研究
本章结语
第二章王国维的新考据学研究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
第一节王国维的学术经历
第二节王国维对乾嘉考据学的继承与超越
一、研究内容方面
二、研究方法方面
第三节王国维对乾嘉考据学的超越
本章结语
第三章章太炎与乾嘉学术
第一节章太炎与乾嘉学派的学术渊源
第二节章太炎对乾嘉学术的继承与发展
一、章太炎与乾嘉小学
二、章太炎与乾嘉经学
三、章太炎与乾嘉史学
第三节章太炎的乾嘉学术研究特点
一、“大独必群”的个性特点
二、“激动种姓”的民族主义色彩
三、“夷六艺于古史”的实证主义方法
四、“以新知附益旧学”的宏阔学术视野
五、语言研究与哲学分析相结合
本章结语
第四章新史学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
第一节胡适的新史学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
一、“拿历史的眼光”来“整理国故”
二、“中国文化史”视野下的古史研究方法论
三、胡适的“新史学”对现代中国“疑古”思潮的推动
四、余论
第二节顾颉刚的“史学疑古”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
一、顾颉刚“疑古”思想的基本观念
二、顾颉刚“疑古”思想的二重思想资源
三、顾颉刚“疑古”思想的历史定位及其方法论意义
第三节傅斯年的史学思想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
一、“始于疑而终于信”
——疑古与信古的平衡
二、中西合璧的史学方法论
——史学及其方法的科学化
三、“史学便是史料学”命题的本土渊源
四、“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
——乾嘉语言学与历史语言学派
本章结语
第五章王力的古代汉语研究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
第一节王力语言学研究成绩概述
第二节王力的音韵学研究
第三节王力的语法学研究
第四节王力的语义学和词汇学研究
本章结语
第六编比较文化视野下的乾嘉学术及其历史定位
第一章“世界历史”与比较现代化理论
第一节“世界历史”与“世界哲学”
第二节多元现代化理论及其反思
一、西方现代化问题讨论的两种范式
二、20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代表性观点举要
三、20世纪部分中国学者对“现代化”的理解
四、“比较现代化”视域里明清学术研究的新思路
本章结语
第二章18世纪乾嘉学术与欧洲启蒙思想之比较
第一节18世纪的中国与欧洲
第二节18世纪欧洲的启蒙学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阐扬
一、理性、理性主义及其反拨
二、科学与实证主义
三、启蒙与经典诠释运动
四、进步观念与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节乾嘉学术的创新努力:反抗伦理异化,追求道德解放
一、走出中世纪:打破“道统”,重建“道论”
二、乾嘉时期的智识主义:“容光必照”
三、乾嘉时期的人文主义:反对伦理异化
四、乾嘉时代文艺领域里的“性灵”“有我”与个性解放
五、度数之学的扩张与学问(知识)的分化
本章结语
第三章人文实证主义与乾嘉学术中的现代性因素
第一节实证与实证主义
第二节人文实证主义及其方法论的特征
一、经学研究中的人文实证主义方法
二、史学研究中的人文实证主义方法
本章结语
第四章乾嘉学术的局限性及其活的精神
第一节乾嘉学术的局限性
一、文献主义的局限
二、归纳方法的局限性
三、对由训诂通向经义解释方法的局限性缺乏反省
第二节乾嘉学术中活的精神
一、“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科学精神
二、淡泊功名利禄,追求知识、崇尚学术的求知精神
三、关怀下层民众疾苦、敢于批评现实不公的人文主义理想
本章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