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編輯推薦:
★ 为什么要旅行?为什么要出发?
★ 义工旅行达人,穷游墨西哥城锦囊作者,豆瓣阅读《在垂死之家》作者吴小凡首次分享。
★
从搭车滇藏,在雪山脚下做义工,到留学墨西哥,在印度垂死之家服务临终病人,斯里兰卡寺院禅修,再到在欧洲睡沙发,四处拜访朋友……勇敢执着、兴致勃勃。
★ 四年时间,她一路收获一路成长,这是行者的涅槃,这是真实的生活。
★ 90后女孩儿的真切记录,每一个文字,每一帧图片,都给你讲述流浪的故事。
內容簡介:
在梅里雪山的青旅做义工,一路搭车进藏,走过中尼公路,看到博卡拉的星光;
在墨西哥留学打工,去古巴看望亲爱的老师,在秘鲁马丘比丘体验死亡的边缘;
在泰国山里的农场做义工,感受“no work,no
eat”,在简朴的日子里细品劳作的苦与乐;在印度的垂死之家服务临终病人,用自己的心和同伴们一起书写大大的“爱”字;
在斯里兰卡的寺院里体验冥想,和女尼朋友一起,找回初心;
在欧洲游走,法国,德国,西班牙……多年前的愿望成真,小女孩儿已长大——
——就等故事都经过,小凡的故事继续书写。
關於作者:
吴小凡
西班牙语翻译,目前在委内瑞拉生活、工作、吃芒果。想做一个有趣的人和一个写到老的作家。
微博:@你可以叫我凡妞
豆瓣:@梵
目錄 :
行者的涅槃代序——黎海森
第一章 雪山的夏天
西昌
两个David和一种生活
梅里雪山
雪山与何沁心 王王子
莫多情 逃跑的人
一个老师和一所学校 藏人农布
花吃了那女孩 觉色的小师傅
拉萨
不曾抵达的西藏 最温暖的一碗面
山翻过去永远是山 猪皮男生
加德满都·尼泊尔
穷人的慷慨
博卡拉·尼泊尔
博卡拉的星光
第二章 魔幻拉美
墨西哥
当时只道是寻常 学生老宋
古巴
两个世界的古巴 我从中国来看你
秘鲁
去马丘比丘 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第三章 我的忧郁热带
一场远行
老挝
琅勃拉邦,醉酒之夜 清晨布施
湄公河行船日记 第一天
夜宿 Pakbeng
湄公河行船日记 第二天
会晒的小火锅
泰国
泰国初体验 清迈的夜
清迈农场—Where I call it peace
逃离清迈 两个农场
中不知年 No work, no eat
野蔷薇 离开农场
Mindful Farm Family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柬埔寨
微笑的高棉
缅甸
相遇相错悄无息 法国人的优雅
第四章 盛得下你的恨与爱
加尔各答·印度
在白夜中行走
我曾被你温柔相待
在垂死之家
缘起垂死之家 既是天堂也是地狱
种姓制度下的女工 印度街童
Volunteer Day 拥抱加尔各答
物质之低,灵魂之高 天使在人间
Same, Same but different
韩国义工 义工联合国
如何说再见
金奈·印度
金奈的海风 金奈的沙发主
第五章 热情的岛屿
重生
康提·斯里兰卡
康提的沙发主
科伦坡·斯里兰卡
冥想初体验 菩提树上的菩提叶
赠予自己平静与喜乐 焚香与鲜花
佛堂的时光
God is too big to be in one religion
香港
港女 Brenda 重庆大厦
第六章 二十五岁之前去欧洲
一种旅行方式
法国
巴黎 Celine,Celine
德国
Cool people always meet cool people
值得 16 岁错过的世界
西班牙
美术老师与《格尔尼卡》
没有皇马的马德里
第七章 后来的故事
重返农场 海滩
走出垂死之家
如若一无所有,能否快乐依旧?
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雪山的夏天
莫多情
两年前我们青旅养了一只猫,叫莫多情。
莫多情的主人叫莫言,青旅的二老板。猫是从香格里拉的青旅抱来的,老莫三十多岁,没有老婆,膝下更无儿女,他唤莫多情女儿。
哪个旅人没有过一个开青旅的梦呢?想象中的老板应该就是像老莫这样的吧,跋涉过万水千山,走过岁月山河,最后隐居某僻静之地,买菜做饭,闭口不谈往事。
老莫之前是当兵的,退伍之后,云游四方,最后来到这小小的飞来寺落脚,一待就是七八年。这些年来,客人熙来攘往,青旅也几度易主,老莫最忠实的朋友就是对面那云卷云舒的梅里十三峰。雪山上的冰川五千年不化,可只有老莫知道圣山也在悄然改变风貌。他偶尔会嘟嘟囔囔地和我们说,全球变暖让这几年的梅里雪山化得都快和玉龙一样看不见了。这么多年里,他不知看了多少次日照金山。有时候我在想,也许他灵魂中有个部分,是在默默守护着雪山的吧。
飞来寺不比丽江、大理,这里只有一条街,一个寺庙,没有酒吧,没有电影院,甚至连菜市场都没有,想买东西要去德钦县城。有人用高薪聘请老莫去香格里拉当店长,他不为所动,一心一意只想守在这里。
身处这偏僻乡间,整日对着单调的雪山,老莫却也从不寂寞,每日睡到日上三竿天光大亮才醒。心情好的时候,请陌生人喝酒,在朗玛厅摆上满满一桌,把酒言欢,不醉不休。他当过中医,也不知从哪练就了一身好厨艺,有朋友从远方来,他就亲自下厨,切好牦牛肉,熬上一锅泡着枸杞、当归等十几味中药的鸡汤,香味会从厨房飘到整个青旅。
没人知道老莫的确切年龄,只看到他常年带着的鸭舌帽下有一块秃顶。青旅上上下下几十个人,每次有人生病,到他那里看一看,他望闻问切一下,就能开出药来。等到他自己生病了,却没人给他看病,照顾他了。青旅的大老板和老婆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旁人看了都甚是羡慕。他虽总嘴硬说我一个人自由自在的多好,不用有人管我,却又在那次生病后,悄悄地从朋友那里抱来了一只猫。
莫多情刚出生,就从香格里拉被抱了过来。她的毛发灰白相间,一双眼睛圆溜溜的,瘦瘦小小的,特别可爱。莫多情身形矫健,很快就习惯了飞来寺的环境,上蹿下跳的,经常一溜烟就不见了。老莫叫她女儿,她也和老莫很亲,经常挠得他胳膊上都是划痕。有了这个女儿之后,老莫就有点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思了。飞来寺买不到新鲜牛奶,他就隔三差五地亲自开车去德钦买,因为心情好,还给我们这些义工捎来些旺旺雪饼吃。老莫看着莫多情咕噜咕噜喝牛奶的样子,总是一脸宠溺。
可好景不长,有一天莫多情突然就不见了,一开始我们还以为她只是又乱跑了出去,过一会儿就会自己回来,毕竟飞来寺就这么巴掌大的地方,她走不远的。可是随后一连几天都没有莫多情的影子,老莫急了,后来听人说在香格里拉见过莫多情,才知道莫多情是被青旅的客人抱走了。估计是和莫多情在一起玩的时候太爱不释手,就顺手牵羊带走了她。
老莫很生气。他在青旅界混了10年,全国知名青旅的老板几乎都认识。他动用了所有的人脉资源,在云南所有的青旅下了军令状,要是见到一个抱着猫的女孩入住,就赶紧把猫截下,通知他。在全云南范围内这么大张旗鼓地找一只猫,这在青旅史上估计也不多见。可是女孩和猫还是自香格里拉之后就不知下落了。
老莫很伤心,默默收起了猫粮和莫多情常用的那只碗,再也不提她的名字。
从那以后,老莫再没养过猫。
……
藏人农布
有一天,老莫突然从外面领回来一个陌生的藏族小伙,拍拍他的肩膀对我们说,以后他就是我们家的员工了,语气和说今天的天气很好一样稀松平常,真的是非常老莫的风格。
义工们齐刷刷地看向他,小伙摸摸脑袋,腼腆地笑了。
他汉语说得不好,说话的时候,嘴巴里像含了块石头,含含糊糊的。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叫农布,说完扯了扯自己的衣服,“布”,他又说了一遍。我一下子笑了,这个名字真可爱。
农布才18岁,康巴汉子,眼睛乌亮,眉毛浓郁,皮肤黝黑,身体硬朗,像藏人版的大卫雕塑。都说康巴汉子以彪悍威猛长得帅著称,果真名不虚传。可农布毕竟年纪小,看起来还是个孩子,头发像杂草一样乱糟糟的,眼神中还有股涉世未深的懵懂,看人的时候直愣愣的,不懂避闪。藏区教育普及率低,他早早就辍学了,帮着家里做些虫草买卖的生意。这次被老莫领来青旅,是来帮着做后勤工作的,扫地,拖地,整理大厅,清理厕所……可到底还是年轻,说是来工作,工作还没开始做,首先拿起的不是拖把,倒是大厅里的台球杆,趴在台球桌上潇洒地一挥,球一杆入洞。
老莫是在转山的时候认识他的。梅里雪山是藏族人心中圣洁的神山,主峰卡瓦格博更是藏族八大神山之首,绕着卡瓦格博外转一圈,在山脚下走上二十多天,可以洗刷今生罪恶,也为来生积功德。老莫没有信仰,却因为对雪山的情分,每年都会去转一次山,而农布就是老莫转山的藏族向导。别看农布个子不高,和他打闹的时候发现他身上硬邦邦的,都是肌肉。这和城里人每日在健身房苦练出来的健硕不同,农布身上的六块腹肌是从小在山里采松茸、挖虫草自然而然长出来的。
那一年,《舌尖上的中国》刚火,香格里拉地区的松茸也突然出了名,成了俏手货,我们住在青旅的一大趣事就是跟着农布去山里采松茸。
清晨的飞来寺刚下过雨,走进观景台后山的原始森林,树木郁郁葱葱,森林里空气清幽,虫鸣声四起,泥土上都还沾着雨露。森林里没有开辟好的路,我们扶着树干在参天大树中穿行。农布五岁就跟着父母在山里采松茸了,大山就是他的玩伴。他像个猴子一样在森林里上蹿下跳,毫无阻碍,一溜烟儿就没了踪影,而等他回来的时候,手里就拿着好多各式各样的菌了。松茸珍贵、稀有,对生存环境要求严苛,本就很难采集,我们组团而来虽然说是为了松茸,但也明白只靠我们这几个野路子,采到的机会渺茫,于是就放宽心情欣赏山里的美景了。
雨后的森林,树下长了很多五颜六色的菌类,阳光从树枝间漏下来,一种不知名的蘑菇发着光,在一片静谧中,突然有了种神圣的气氛。我伸手刚想去摘,身后却突然传来农布的声音:“那蘑菇有毒,不要碰!”吓得我赶紧缩回手,再也不敢轻易碰它们。农布警告我们,长得越好看、颜色越漂亮的菌,越容易有毒,越危险。我们几个听到后都暗暗地想,真是菌也不可貌相。
农布手里倒是采了一堆各色菌类,装了满满一袋子。什么样的菌有毒,什么没有;哪些菌可以吃,哪些不可以,这些知识对农布来说不在教科书里,而在生活里,在他们藏人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里。那天晚上,我们把农布采来的野生蘑菇切了炖汤,挖了一勺喝起来,尝来尤其鲜美。
生活教会农布的还不只采松茸,他还是个没有驾照的司机。厨房的大师傅没空,他就经常自告奋勇地去德钦县城买菜。我坐在他旁边,系紧安全带,看他开车直突突的,顿觉一阵心凉,只能在心里自求多福。其实从飞来寺去德钦这段20公里的路,他从小到大不知道走了多少遍,闭着眼睛都能开回去。去的路上有人搭车下山,农布让他们上来,每人收了十块钱。
我看着他打趣说:“哎呦,农布赚钱了,到了县城记得请姐姐喝酸奶啊!”他只是“嘿嘿”地咧嘴笑,也不说话。飞来寺物资少,小店里只有些易于保存的方便面、饼干、火腿肠,我来了以后半个月都没尝过酸奶的味道了,这平日在城市里并不稀罕的玩意儿,在高原可不普遍。
我转眼忘了这事儿,买了一根冰棍吃得开心。回去后,却在床头发现了一瓶酸奶。王王子对我说,“这是农布给你的”。
我看着它,仿佛看到了农布站在阴影里偷偷抿嘴笑的样子,脸上是黝黑透红的高原红。
……
第三章 我的忧郁热带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
我是在清迈的Mindful Farm遇见她的。
她叫Yoshiko,穿着破旧的牛仔裤和宽松的T恤,眉眼清疏,皮肤黝黑,笑起来的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线,像一只小猫。
因为农场义工太多,房间不够,所以我搬进那间土屋,和她住到了一起。
嗯,日本人和中国人到了泰国的农村还是要做邻居。
2.
我到的时候,农场有将近十个义工,除了我和她以外都是西方人,农场的作息表没人认真遵守,只有她是最勤奋、付出最多的那一个,像个陀螺一样每天连轴转。
她不爱说话,每次吃饭时义工之间的高谈阔论,她都只是听着,从不说起自己。
饭后的扯淡时间算是每天干完活后最惬意的时光了,可她永远不见踪影,因为早就默默跑到水池边洗碗去了。
她对我说过最多的几句话,就是早上的时候叫我起床喊我去做瑜伽,“ohayou,
Fan桑,yoga”早上好,Fan,做瑜伽了,看我醒来就径自离开;还有晚上的时候,我不肯睡觉,拉着她说话,她说完“I''m tired.
Oyasuminasan, Fan桑”Fan,我累了,晚安,就沉沉地睡过去了。
你看,她连言语都那么吝啬给予。
但她并不是寡淡的人,到农场的第一晚,我和其他义工晚饭后跑到附近的农场玩,伴着满天星光,踩着有露珠的泥土而归。平时天黑就休息的她等我到快10点,听到我进门的声音,连忙焦急地问,“Fan?
You came back? I was worried about
you.”Fan,你回来了吗?我刚才一直在担心你那时,我们连话都还没说过几句。我一直觉得她是个有故事的女人,所以总像跟屁虫一样缠着她,不断问她问题,她才肯把她的故事一点一点地告诉我。
后来,我才慢慢知道,她32岁,离过一次婚,这次旅行从新西兰的working holiday 开始,到我们相遇时已经一年零四个月了。
3.
她活得简单,背了一年多的行囊里只有日常衣物,还有几本被翻得破破烂烂的书,她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相机,甚至没有facebook。她说她每次上网得跑到那种有电脑的咖啡馆,付上一杯咖啡的钱,坐上几个小时,打开蒙灰的邮箱,回复积攒的邮件,我知道这种频率估计一个月只有一次。临行前她留给我的只有一个电邮地址,还有寥寥几句话。
她虽与这个世界脱节,却并不与生活脱节。
她每天日出起床做瑜伽,日落做完冥想就休息。日子过得平静如水,规律、简单又富足,她知道如何生火做饭,知道怎么做出好吃的素食。
我曾问她,为什么不带相机,走了一年多好多记忆肯定都模糊了,需要相机来记忆啊。她说,最好的回忆都在心里了,如果那么容易忘记的,那就让它过去吧。
离开农场的那个清晨,我收拾好行囊,走之前又看了一眼她睡的土炕。床铺得整整齐齐,床头放着一些书,靠墙摆着她的背包,房间空落落的,清简至极。
我替她关上了门,不知道为什么,有些难过。
4.
记得的事还有很多,比如每次吃饭的时候,她会用日语说“我开动了”,吃到好吃的东西,她会满脸愉悦,把头偏到一边,笑脸吟吟地大声说“oisii”好吃。
她是懂得自己取悦自己的人。
我们的农场是个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周围只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走到最近的小卖部,市井人烟处要至少10分钟。
有天,她特别高兴地对我说“Fan,I go shopping”Fan,我去购物了,其实她只是帮农场主去小卖部买卫生纸而已。
泰北的雨季,大雨总是说下就下,绵绵不停。她独自出门后没多久就下起大雨,我担心她是否带伞,会不会被淋个湿透,坐在大厅看着大雨干着急。结果半个小时后,雨差不多快停了,她一个人哼着小曲,头上顶着一扇芭蕉叶,脚步轻快地就回来了。
那么自得其乐的她,这个画面我也一直记得。
5.
离开农场的时候,和俄罗斯大鼻子坐一班火车来曼谷,在车上和他聊起农场里的人,我谈起对她的欣赏与崇拜,大鼻子笑着开玩笑对我说,You are so
into girls你如此迷恋女性。
我说,因为我骨子里是个很相信女性力量的人,所以我迷恋那些独立坚强的女性,她们是我的榜样,有我没有的特质。而我总是缠着Yoshiko,也是因为同为亚洲女性,想找到10年后自己的可能性吧。
在湄公河上行船时无所事事,看朱天文的访谈,她说“‘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她是自足的,自己开,自己落,自己存在的喜悦全部来自于现实和对生活的实感,而不是男人的观感。”
现在想起这些话,觉得用来形容Yoshiko,再贴切不过了。
她的旅行没有照片记录,只靠她的回忆。她不用社交网络,她不需要你在facebook上给她点“赞”,她不需要分享,因为她是自足的。她把旅行变得如此私密,变成了一场一个人的修行。
6.
到了曼谷以后,我住进了沙发主人家临街二楼的房间。在这里,到了深夜还有车水马龙的声音,再也听不到农场寂静夜晚稀疏的雨声和虫鸣了。这让我感到很怅然。
离开农场前的最后一天,她对我说,我没什么东西可以送你的,就把我喜欢的话写下来给你吧。她在我的日记本里一字一句地写下“today is a gift,
enjoy now”。是在告诉我不用怀念过去,要往前看。
嗯,去印度的飞机要起飞了,我会带着回忆继续走下去。也不会忘记,在灵魂深处,我们曾共享过的,泰北农场里的那个小土屋,它给我平静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