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为的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象学视阈下的威廉斯诗歌美学思想研究”的*终成果。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从“想象”的内涵演变、源起、诗性或内在哲性,以及历史、教育、政治经济等层面全方位考察威廉斯的想象诗学。在运用胡塞尔、海德格尔、巴什拉、阿伦特等人的现象学美学思想对威廉斯想象诗学着以观照的同时,本书还将适时地、有针对性地结合社会学、教育学、文化研究等相关思想或理念,以期更为深入、全面地理解威廉斯的诗歌创作与诗学主张。
|
目錄:
|
导论
第一章诗思比邻:西方“想象观”溯源与流变
第一节让位于神性理性、屡遭贬损的想象
第二节张扬人性、“调和”对立的想象
第三节消解对立、当下“同一”的想象
第二章 “辐射的中心”:威廉斯“想象”之源起
第一节 “相对论”:科学的“发现”
第二节 “再现自然”:艺术的“发现”
第三节 “物性·人性”:哲学的“发现”
第三章 从《春天与一切》到《帕特森》:威廉斯的“想象”之旅
第一节 《春天与一切》:“想象”的现象学阐释
第二节 《帕特森》:作为“救赎语言”的“想象”
第四章 “琥珀中的昆虫”:威廉斯的诗性“想象”
第一节 “思在物中”
第二节 与伯克的“语言”交往
第三节小杂志《接触》与接触观
第五章“想象”的“现实”:诗性“想象”的现实“澄”现
第一节“重新命名所见的事物”:从《美国性情》看
《帕特森》的历史想象
第二节 “知识的明晰”:威廉斯的教育之“思”
第三节“诗歌虑及人类行为的多种普遍性”:威廉斯诗歌的政治想象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专名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