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意林向你问候,祝贺你:你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祝愿你:健康快乐、学习进步,充满信心地走向你的成人礼!
高考,不断改革,不变的是什么?
高中,面临人生的转折,怎样宏观把握?
学习,不能过多试错,谁能让我提前绕过?
未来,我很迷惑,我的大学与就业?
……
你的未来就在你的手中――意林高中“学科那些事儿”!
面对市场上如山的传统教辅,老师和同学都陷在题海中,苦不堪言!怎样走出题海,高效学习?――高中“学科那些事儿”来了!她不是传统的教辅,她对你说:学习绝不只是做题!还有“兴趣、心理、交往、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还有“思维、方法、关联、素养”等智力因素的更高级形式。
她能全面规划你的学科学习:
(1)能使你提前掌握学科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特别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前解决学科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2)广泛关注学科关联,尤其是与未来职业的关联,提高学科素养。
(3)不管是阶段考试还是会考、高考,她为你提供了基础、全面、系统的知识方法。
(4)她不光关心你的学习,更关怀你的全面成长!
由于高中“学科那些事儿”系列内容既包含学科学习方法,还包含学科知识体系
|
內容簡介: |
拯救历史新手的考试秘籍
进入高中,再一次与历史学科相遇,同学们一定会好奇平时的历史考试考什么。其实在高中,平时的每一次历史考试都是以高考的内容和能力要求为依据,选取符合方向的习题加以考查,只是在能力的层次上有所不同罢了。在水平考试(会考)前的历史考试,往往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低一些,考查的内容相对基础、细化一些,选取的材料往往通俗易懂,即使是选取文言文,也是很好理解的。主观题方面,考查较多的是提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对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论证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则很少。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高一新同学们打一针预防针,带大家看一看历史新手在高中历史考试中会出现哪些常犯的错误。
1.策略上有问题。有一些同学在考试中一遇到难题,便卡在那里“不动”,直到做出这道题为止,从而导致后面会做的题没有时间做,影响了成绩。还有一种现象是考试时间分配不好,前松后紧,题目不能做完。鉴于此,同学们要学会调整心态,从高一就开始努力让自己养成“先挑会的答”这一做题习惯,尽量不受难题影响,待做完会的题,再返回来做难题。通过平时练习,基本掌握主观题与客观题的时间分配。
2.主观题的回答是个重灾区。大部分同学历史考试暴露的问题都出现在主观题部分,如:不会审题,答非所问;书写较乱,未能做到序号化、段落化和要点化;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材料题不会利用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专业术语缺乏,用口头语代替书面语,得分有限;课本知识学得太死,不能在答题中灵活运用。实话实说,主观题是高一同学们最不愿面对的题型,很多学生一直到了文理分科后依然害怕答主观题,因为主观题回答起来的
确有难度。但我要告诉你,即使你不能一下子提高能力,也很容易掌握一个基本答题技巧,就是答题做到序号化、要点化和段落化(分条分点表述),并做到书写规范。相信不管你的回答是否正确,这样做都会给老师一个很好的印象,老师也会尽量帮你找得分点。试想如果你将答案写成一片且字迹不清,老师就很可能在判卷的过程中漏点,或者直接扣卷面分。技巧容易掌握,能力还是要靠平时积累的。教材上的书面语你还是应该学会说的,平时该做的主观练习题你还是要做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平时不理人家,到时候还希望人家青睐你,可能性有多大呢?所以,要想变得“高大上”,功夫还要下在平时!
3.基础知识不牢固。表现为概念不清,知识混淆,时间、空间定位不当。这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明确概念,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至于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同学们,不论何时,你都要记住,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离开知识的“纯粹能力”是根本不存在的,而能力的培养,又是从基础抓起的。没有全面而准确的历史基础,无法谈能力的培养。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是同一过程的两方面。所以,在高中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基础,抓牢主干知识,充分了解《考试大纲》,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形式,并把这些内容融入平时的学习之中。
|
關於作者: |
丛书主编
姚新平:北京市中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化学会中学化学教师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
目錄:
|
《高中历史那些事儿》(课堂上老师不会教的学习方法深度集结)
《高中地理那些事儿》(一线名师密不外传的学法锦囊大公开!)
《高中政治那些事儿》(中学名师高效方法全方位揭秘)
|
內容試閱:
|
物理名称,不要“傻傻分不清楚”
不少同学有疑问: ⑴“帕斯卡原理”为何不叫“帕斯卡定理”? ⑵“牛顿定律”为何不叫“牛顿定理”? ⑶课本上有“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为何一个叫做“定理”,一个叫做“定律”?是否可以都叫做“定理”或“定律”? ⑷“动能原理”为何又叫做“动能定理”? ⑸“安培定则”、“左右手定则”能否算做定理或定律?面对这些疑问,看了这篇文章你就会一下子区分开来。
我们知道物理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定律所组成的。其原理、定律等反映的是各个有关概念之间相互依存制约关系,是规律性的必然关系,这是原理、定律的共同点。他们的区别,我们从原理、定律等是由概念组成且反映概念间的依存制约关系这个意义上来看,它们的关系与逻辑学中的判断与概念的关系相接近,因此,按判断的分类似乎能够说清原理、定律等的区别。
(一)、原理与定理
逻辑学里的判断按模态划分,有条件关系判断和必然关系判断。前者大致对应于物理学中的原理,而后者则对应于定理。也就是说如果所描述的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关系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物理事实,则可称之谓物理原理。如“帕斯卡原理”:“在密闭容器内,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的压强相等”。这里的“密闭容器”就是条件。又如“动能原理”:“无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大小和方向是否变化,物体运动的路径是直线还是曲线,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都等于该物体动能的增量”。这里“无论……”也是条件。原理与定理极其近似但又稍有区别,原理只要求用自然语言表达(当然并不排除数学表达),定理则着重于反映原理的数学必然性。因此,在表达时一定要用数学式来阐明。所以,有的书本上就将“动能原理”写成“动能定理”,表达式为:△E动=W外。
(二)、定理与定律
如前面所述,原理大致对应于条件关系判断,表述有关物理概念间的必然关系时,需要着重阐明反映必然关系时物理过程必须符合的特定条件;而物理定律则大致对应于必然关系的判断。但是这里的必然关系并不是没有任何条件(定律不仅有其适用条件,有时在表达时还要明确指出其特定条件),凡是以××定律定名的知识,在阐明时要特别强调的是反映有关概念间关系的物理过程的必然性。如“牛顿第二定律”:a正比于F、反比于m,是大量低速物理实验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必然关系;又如“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里的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定律特别要强调的是物理过程中动量不变是普遍必然规律。由于定律反映的是普遍必然关系,因此有些定律往往用“任何……都……”的模式来阐述。如“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三)、定则与定律
定则与定律相近而又有区别,虽然定则反映的也是各有关概念间的普遍关系,但为了表述方便,往往加入人为的假定规则,以便概念间客观存在的普遍必然关系变得形象、鲜明,以利于理解记忆。如“右手定则”“要假定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
|
|